医用图像摄像装置以及床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081872阅读:来源:国知局
前侧上端部52a旋转自如地固定于上部基台50,并且后侧下端部52b在下部基台60上旋转自如地且以能够前后动作的方式固定。在左右交臂机构之间,设置有液压缸54,通过该液压缸54来改变第一臂51与第二臂52的交叉角度。
[0078]在第二臂52的后侧下端部52b的周边配置有用于决定在上部基台50上升时或下降时的限制位置的位置检测用的传感器部30、31、33。
[0079]图7表示图2的床3的升降机构8的部分主视图。另外图8表示图2的床3的升降机构8的部分立体图。图7、图8表示图2的落地式的床3的情况的传感器主体30、31的位置。另外,图7、图8均表示上部基台50位于下降极限位置的状态。
[0080]上升端检测传感器主体30与下降端检测传感器主体31是内置放大器式的光电传感器,分别固定于传感器托架32a、32b。在下部基台60的侧板61的后侧的端部固定有用于支撑传感器托架32a、32b的传感器托架支撑板36。传感器托架32a、32b在前后方向上空开间隔,并固定于传感器托架支撑板36。另外,在第二臂52的后侧下端52b配备有旋转体37,在该旋转体37的轴体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的传感器目标。由此,通过上部基台50的上升以及下降的动作,随着第二臂52的后侧下端52b沿侧板61前后移动,传感器目标33也前后移动。
[0081]在侧板61的后侧端部配备有将传感器目标33的移动向与侧板61平行的方向导向的导向机构29。由此传感器目标33被旋转体37的轴体驱动,通过导向机构29在稳定地保持姿势的状态下前后移动。传感器托架32a、32b的固定位置设定于在上部基台50分别位于上升极限位置以及下降极限位置时,各个上升端检测传感器主体30以及下降端检测传感器主体31检测出传感器目标33的位置。由此,在上升端检测传感器30检测传感器目标33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上部基台50位于上升极限位置。由此,通过使升降机构8的动作停止,能够使上部基台50上的顶板9停止在插入机架的摄像空间的高度(上升极限位置)。另外,在下降端检测传感器主体31检测传感器目标33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上部基台50位于下降极限位置。由此,通过使升降机构8的动作,能够防止上部基台50下降至比规定的位置靠下,从而能够防止搭载在下部基台60上的机构、电子电路与下部基台60的接触等。
[0082]如图7那样,在安装有上升端检测传感器主体30的传感器托架32a上,沿第二臂52的后侧下端部52b的动作方向设置有螺栓用的长孔34。该长孔34在安装有用于将床3改变为可拆装型的车轮部4的情况下,构成将上部基台50的上升极限位置向下方改变车轮部4的高度的量的机构。
[0083]具体来说,在床3为落地式时,将安装有上升检测传感器主体30的传感器托架32如图7、图8所示地以靠右端的状态固定在传感器托架支撑板36。通过固定在该位置,第二臂52的后侧下端部52b的移动范围变广。由此,相对于下部基台60较高地设定上部基台50的上升界限位置,设定在将下部基台60直接设置于地面的落地式的床3所适合的上升极限位置。
[008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有下降端检测传感器主体31的传感器托架32b上也具备用于将下降极限位置向下方改变的调整用长孔38。该调整用长孔38在床3上安装有车轮部4的情况下,构成为使上部基台50的下降极限位置向下方改变车轮部4的高度的机构。由此,即使安装有车轮部4,也能够使上部基台50以及顶板9下降至与车轮部4的安装前相同的高度,被检体向顶板9的乘降能够在车轮部4的安装前后在没有改变的高度进行。此外,将下降极限位置向下方改变的调整用长孔38的宽度以改变后的下降极限位置的上部基台50与搭载在下部基台60上的机构、电子电路不接触的方式设计。
[0085]图11表示图1的医用图像摄像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图11是安装落地式的床3前的形态,在安装床3的面上,配备有装置主体2的正面罩15和安装机构105。在安装机构105设置有固定落地式的床3时的固定件23。固定件23上在其上表面具备连接器24。该连接器24是以能够将床3与装置主体2的动力线、以及信号线集中地断接的方式,将这些电线聚集成的一体型部件。连接器24是能够二分为装置主体2侧的连接器24b与床3侧的连接器24a的构造。在将来自装置主体2的动力线以及信号线连接于连接器24b,并且将来自床3的动力线以及信号线连接于连接器24a的状态下,连接器24a与连接器24b结合,并利用固定件23固定床3与装置主体2。
[0086]如图9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正面罩15上,设置有在将床3改变为可拆装型的情况下用于配置主体侧连结部6的孔。孔被遮蔽罩25覆盖。在将床3改变为可拆装型的情况下,由于在床3的下部安装有车轮部4,因此床3侧的连结部5配置在比固定件23高的位置。因此,设置于正面罩15的孔比安装落地式的床3的情况下的孔在高度方向变长。
[0087]如图5所示,在使落地式的床3为可拆装型床3的情况下,在下部基台60上安装有:用于移动床的车轮部4 ;用于进行与装置主体2的连结的连结部5 ;进行连结部5的操作的踏板部7 ;存储使升降机构动作的电力的电池13 ;以及电池13的充电器12。通过操作者以规定的顺序踩下构成踏板部7的踏板,连结部5所具备的的卡合装置进行动作,装置主体2与床3的机械的连结以及解开、以及电气的连接及切断成为可能。
[0088]接下来,对将上述的落地式的床3改造为可拆装型床的步骤和改造后的可拆装型床3的构造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所述地在落地式的床3具备车轮部4的安装机构101、连结部5的安装机构102、以及踏板部7的安装机构103,因此在设置有落地式的床3的地方,能够容易地改造为可拆装型床。作为改造的顺序,在床3上,首先在下部基台60安装车轮部4,之后,安装连结部5和踏板部7。另外,在装置主体2安装主体侧连结部6。
[0089]首先,对在床3安装车轮部4的方法进行说明。
[0090]使用图12至图15,对从落地式的床3改变为可拆装型床3时的车轮部4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图12是可拆装型床3的组装方法的说明用的立体图,图13至图15是在下部基台60安装车轮部4的步骤的说明图。
[0091]作业人员首先,压缩位于床3的边侧的波纹状的罩使其收拢在上侧,并拆下连结装置主体2和床3的固定件23。接下来,如图13所示地将四个备用车轮14及其支撑架40安装于下部基台60的侧板61。备用车轮14能够相对于支撑架40利用螺纹机构而上下动作。如图14所示,作业人员通过使用该螺纹机构使备用车轮14放出至比下部基台60靠下侦牝使下部基台60提升至规定的高度。
[0092]如图12那样,车轮部4以分开为车轮部右单元4a和车轮部左单元4b的状态准备。如图14那样,保持下部基台60被备用车轮14提起的状态,作业人员将车轮部右单元4a以及车轮部左单元4b由螺栓安装至下部基台60的车轮部4的安装机构101的厚板16。
[0093]如图15所示,安装车轮部4后,作业人员再次使用螺纹机构,通过使备用车轮14收起至比下部基台60靠上侧,来使构成车轮部4的四个车轮18与地面接触。进行四个车轮18的高度的微调,使得床3不会产生晃动。
[0094]图16表示将床3的车轮部4安装于构成升降机构8的下部基台60的状态的立体图。车轮部4包括操作踏板17、四个车轮18、左右一对左右操作杆19、上下方向联杆20、以及左右方向联杆21。车轮18具有锁定机构,这些锁定机构通过左右方向联杆21与左右操作杆19而连动。床3的操作者通过进行使操作踏板17从后方观察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操作、或进行使任一左右操作杆19上下动作的操作,操作者能够一并操作全部的车轮18的锁定机构。此外,若操作者使左右操作杆19从中立状态向下动作,则能够锁定车轮18的行进方向的旋转和车轮18的转向旋转的锁定的双方,若使左右操作杆19从中立状态向上动作,则能够仅锁定车轮18的转向旋转。
[0095]在结束车轮部4的安装步骤后,作业人员将连结部5和踏板部7安装至下部基台60的前后。
[0096]如图10所示,在作为床3的连结部5的安装机构102的刚性板62上,配备有固定片35。固定片35的平行销39插入连结部5的板41的销孔,并从上方被螺栓固定。由此,能够将连结部5的板41安装至床3。
[0097]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2的安装机构105 (参照图9)上,如图18那样地安装有图17的主体侧连结部6。图17是装置主体2侧的主体侧连结部6的立体图。
[0098]如图19的立体图所示,床3侧的连结部5包括梯形的板41、钩42、以及钩42的驱动机构43。板41通过在由非磁性金属形成的上下板间夹入橡胶44而成。在板41上的规定的位置固定有钩42的驱动机构43。另外,在板41的上部,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24中,如图5以及图18那样地通过搭载机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