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10304314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部位,爪部112b?112e是分别形成引流管60中的狭缝管腔22?25的部位。
[0076]第一部件110具有突出形成于上述规定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中的一部分的爪部112b?112e的外表面并且用于在引流管60的周壁10形成狭缝开口 12a?12d的外侧突起部116a?116d。而且,在爪部112a的外表面未形成外侧突起部。
[0077]外侧突起部116a?116d相对于爪部112b?112e,在主视观察时分别形成于其一部分的周长。由此,如图2(a)所示,在引流管60的狭缝管腔22?25分别形成有将周壁10的一部分切开而成的狭缝开口 12a?12d。
[0078]图6所示的内模具100的第二部件12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部件110进退,并具有插入于空隙部114a?114e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突片部122a?122e。
[0079]第二部件120在进退方向的第一位置P1、以及比该第一位置Pl更靠基端侧的第二位置P2,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突片部122a?122e。而且,在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形成的突片部(省略附图标记)的个数不同。
[0080]第二部件120具有圆柱状的滑动部124。滑动部124滑动自如地插入第一部件110的主体部118。突片部122a?122e突出地一体形成于滑动部124的末端侧。
[0081]在第二部件120的位于基端侧的第二位置P2,形成有与管腔20数目相同的规定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的突片部122a?122e,在位于末端侧的第一位置Pl,形成有比上述规定个数少的个数(两个)的突片部122c、122e。
[0082]并且,在第二部件120并在进退方向上的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第三位置P3,形成有比第二位置P2上的突片部122a?122e的个数(五个)少且比第一位置Pl上的突片部122c、122e的个数多的个数(三个)的突片部122c?122e。
[0083]突片部122a?122b是用于分别形成引流管60中的第一隔壁30a?30b的部位。突片部122c?122e是用于分别形成引流管60中的第二隔壁32a?32c的部位。
[0084]突片部122a?122e形成为从内模具100的第二部件120的轴心向放射方向突出并且沿轴心方向延伸的板状。第二部件120具有:遍及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地沿轴心方向长长地延伸的突片部122c、122e;在第一位置Pl与第三位置P3之间形成终端的中间长度的突片部122d;以及在第三位置P3与第二位置P2之间形成终端的短的突片部122a?122b。上述短的突片部122a?122b在第二部件120的周向上相互邻接,以下,有时将其称为“邻接突片部”。
[0085]中间长度的突片部122d隔着长的突片部122c、122e而形成于短的突片部(邻接突片部)122a?122b的相反侧。即,在第二部件120的第三位置P3,形成有短的突片部(邻接突片部)122a?122b、以及与该突片部122a?122b在第二部件120的径向上对置的突片部
122do
[0086]第二部件120以规定的朝向插入第一部件110。即,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以夹住未形成外侧突起部的爪部112a的方式将第二部件120的邻接突片部122a?122b插入于第一部件110的空隙部114a?114b。
[0087]以下,参照图8?图12,对形成引流管60的末端部区域LI?基端区域L4的方法进行说明。将形成末端部区域LI的工序称为狭缝形成工序,将形成中间区域L2的工序称为中间区域形成工序,将形成第一迀移区域L31的工序称为第一迀移区域形成工序,将形成第二迀移区域L32的工序称为第二迀移区域形成工序,将形成基端区域L4的工序称为基端区域形成工序。
[0088]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了按照狭缝形成工序、中间区域形成工序、第一迀移区域形成工序、第二迀移区域形成工序以及基端区域形成工序的顺序进行成型的情况,但本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逆序地进行上述工序。
[0089]图8(a)?图8(c)是对狭缝形成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8(a)是内模具100的横剖视图。内模具100的横剖面是指在外模具200的排出口 202将第一部件110以及第二部件120切断的横剖面,这对于图9(a)?图12(a)而言也是同样的。图8(b)是管制造装置300的局部剖视图。方便起见,对于第一部件110以及第二部件120的末端部,不在剖视图而是在侧视图中进行显示,这对于图9(b)?图12(b)而言也是同样的。图8(c)是所成型的引流管60的末端部区域LI的剖面形状。
[0090]在狭缝形成工序中,使内模具100的第一部件110向排出口202前进从而在引流管60的周壁10形成狭缝开口 12a?12d。在以使第一部件110的外侧突起部116a?116d的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比排出口 202更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使第一部件110前进的状态下,使熔融树脂Rl与内模具100接触的基础上从排出口 202排出。此时,第二部件120以使突片部122a?122e(参照图7)位于比导向部220的末端更靠后方的方式预先充分地后退。
[0091]由此,如图8(a)所示,在排出口202中的内模具100的横剖面,显现爪部112a?112e以及外侧突起部116a?116d。而且,在通过狭缝形成工序制成的末端部区域LI中,在狭缝管腔22?25的周壁10形成狭缝开口 12a?12d。
[0092 ]此时,从第二挤出机216 (参照图3)向外模具200的树脂流路212供给第二树脂材料R2。由此,与引流管60的周壁10—起形成造影线14。以下,直至基端区域形成工序连续地形成造影线14。
[0093]图9(a)?图9(c)是对中间区域形成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9(a)是内模具100的横剖视图,图9(b)是管制造装置300的局部剖视图,图9(c)是所成型的引流管60的中间区域L2的剖面形状。
[0094]在中间区域形成工序中,以使外侧突起部116a?116d位于比导向部220的末端部更靠后方的方式,使第一部件110比狭缝形成工序后退来执行工序。然后,将在挤出熔融树脂Rl的排出口 202的内侧配置的内模具100的多个空隙部114a?114e敞开而使熔融树脂Rl与内模具10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敞开全部的空隙部114a?114e。由此,制成形成有周壁10、多个隔壁(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隔壁30a?30b以及第二隔壁32a?32c这五个)以及三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的管腔20的中间区域L2。而且,在中间区域L2的狭缝管腔22?25未形成狭缝开口 12a?12d(参照图8(c)),而形成有环绕状的周壁10。
[0095]图10(a)?图10(c)是对第一迀移区域形成工序进行说明的图,图10(a)是内模具100的横剖视图,图10(b)是管制造装置300的局部剖视图,图10(c)是所成型的引流管60的第一迀移区域L31的剖面形状。
[0096]在第一迀移区域形成工序中,在将第一部件110相对于排出口202固定的状态下,使第二部件120比中间区域形成工序稍稍前进。使在第二部件120的第一位置Pl形成的最末端的突片部122c、122e(参照图6)位于比排出口 202突出的位置,并使其他的突片部122a?122b、122d位于比排出口 202后退的位置。然后,将内模具100的上述多个中的一部分的空隙部114c、114e(参照图9(a))闭合,并将其他的空隙部114a?114b、114d(参照图9(a))敞开而使熔融树脂Rl与内模具100接触。由此,形成比上述多个(五个)少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的隔壁(省略附图标记)以及上述三个以上(五个)中的一部分(三个)的管腔20,并使其他的管腔20相互连通。具体而言,狭缝管腔22以及23相互连通而成为合并管腔26,狭缝管腔24以及25相互连通而成为合并管腔27。
[0097]边继续进行熔融树脂Rl的挤出边相继执行中间区域形成工序与第一迀移区域形成工序。由此,在引流管60中能够连续地形成中间区域L2与第一迀移区域L31。
[0098]图11(a)?图11(c)是对第二迀移区域形成工序进行的说明图,图11(a)是内模具100的横剖视图,图11(b)是管制造装置300的局部剖视图,图11(c)是所成型的引流管60的第二迀移区域L32的剖面形状。
[0099]在第二迀移区域形成工序中,在将第一部件110相对于排出口202固定的状态下,使第二部件120比第一迀移区域形成工序更加稍稍前进。使在第二部件120的第三位置P3形成的突片部122c?122e(参照图6)位于比排出口 202突出的位置,并使其他的突片部122a?122b位于比排出口 202后退的位置。由此,形成于第一位置Pl的突片部122c、122e比爪部112c、112e突出。然后,将内模具100中的一部分的空隙部114c?114e(参照图9(a))闭合,并将其他的空隙部114a?114b(参照图9(a))敞开而使熔融树脂Rl与内模具100接触。由此,形成比上述多个(五个)少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的隔壁(省略附图标记)以及上述三个以上(五个)中的一部分(两个)的管腔20,并使其他的管腔20相互连通。具体而言,狭缝管腔22?25相互连通而成为合并管腔28。
[0100]图12(a)?图12(c)是对基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