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托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410735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下托2的之间设有摩擦垫8,所述连接部4穿过所述摩擦垫8后再穿过所述下托2;
[0070]所述摩擦垫8包括环状的垫圈81和两垫脚82,所述垫脚8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垫圈81的内侧端面,另一端沿着垂直于所述垫圈81端面的方向向外延伸;两所述垫脚82平行设置在所述垫圈81的内侧端面,且弹性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滑槽的两长侧壁之间。
[0071 ]摩擦垫8的两垫脚82弹性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滑槽的两长侧壁之间,调紧连接部4时,相比没有摩擦垫8,由于添加了垫脚82与滑槽侧壁之间的摩擦,垫圈81内侧端面与上托I之间的摩擦,垫圈81外侧端面与下托2之间的摩擦,故而加强了固定时各部件间的稳定性,提尚使用性能。
[0072]如图3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装置3的牵引主体31通过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托2;
[0073]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锁紧部91、移动部92和调节路径部93,所述锁紧部91穿过所述牵引主体31和所述下托2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调节路径部93设置在所述下托2,所述移动部92与所述牵引主体31连接,且所述移动部9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
[0074]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为圆弧状,以适应所述移动部92带着所述牵引主体31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上滑动时,所述旋钮5的旋转中心同为所述牵引主体31的旋转中心。
[0075]使用时,使用者将下托2箍靠在肩膀上,上托I前部紧贴使用者的下颚以及下颚两侦U,上托I后部贴附于使用者的脑部后侧;牵引装置3的本体部分固定在下托2,所述牵引装置3的上端通过旋钮5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1:上托I与使用者贴合好后,牵引装置3的顶杆向上伸出以顶托上托I,使上托I往上对下颚及下颚两侧施加压力,达到牵引治疗的目的。根据不同使用者机体结构、病症诱因、患病程度等不同的具体情况,则可能在产品的使用时,使用者是处于平视的状态,也可能处于不同角度地仰头状态,故而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上托I的角度,同时在最适宜的位置给使用者持续有力的牵引力,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0076]根据具体使用者具体的患病情况,调松所述旋钮5后,此时上托I可前后摆动,将上托I调节到最佳治疗角度支承使用者下颚后,旋紧旋钮5后将上托I位置固定,如果使用者处于平视状态,则利用现有技术中固定设置的牵引装置3上的旋钮5来固定上托I是足够的,而现实使用时,并不是所有的使用者都是平视状态为最佳治疗角度,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者向后不同角度地仰视或向前不同角度地俯视,才能取得彻底的治疗效果,而这两种状态下,现有技术中固定设置的只能提供竖直向上牵引力的牵引装置3所提供的支撑力是完全不够的,无法适应不同使用者的情况,达不到所期望的治疗效果。
[0077]本技术方案中,调松所述旋钮5后,此时上托I可前后摆动,将上托I调节到最佳治疗角度支承使用者下颚后,旋紧旋钮5后将上托I位置初步固定;再调松所述锁紧部91,使得移动部92可以带着所述牵引主体31沿着调节路径部93滑动,使得牵引装置3提供的牵引力方向能适应上托I的固定方向,对其提供持续的最有力的牵引支撑,到达最佳的治疗效果。
[0078]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的一侧平行设有副调节路径部94,所述副移动部95与所述牵引主体31连接,且所述副移动部9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调节路径部94。
[0079]调整牵引主体31时,移动部92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上滑动,同时,副移动部95在所述副调节路径部94上滑动,即牵引主体31同时与移动部92和副移动部95连接,两个调节路径部加强了对牵引主体31位置的限定,提高了其滑动的稳定性。
[0080]所述下托2的外侧壁设有支承槽21,所述牵引主体31的下端部可滑动地装配在所述支承槽21内。
[0081]支承槽21—方面提供给所述牵引主体31向上的支撑力,防止所述牵引装置3掉落,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在所述牵引装置3向上顶托上托I时,支撑槽21的底侧壁可以作为力的支承面,保证施力效果的持续性和强度。
[0082]优选的,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为圆弧滑槽,所述锁紧部91为锁紧螺杆,所述移动部92为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圆弧滑槽内的圆弧滑块,所述锁紧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牵引主体31、圆弧滑槽和圆弧滑块后固定。
[0083]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性价比高。
[008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上托,包括下颚托和侧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托向后延伸形成后托,两所述后托通过连接件直接固定后形成完全贴附于使用者头部的漏斗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是包括所述下颚托、两所述侧托和两所述后托的一体式结构,两所述侧托由所述下颚托的两端向后延伸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托和所述后托的内侧壁下缘向所述上托的内侧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侧托的前部到所述后托的后部,两者的内侧壁组成了该方向上的所述上托的内侧壁,且该段上托的内侧壁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所述侧托沿上下走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后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下颚托到所述侧托再到所述后托的方向上,三者上边沿的高度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颚托和侧托的上边缘向所述上托的外侧翻折形成檐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颚托和侧托的内侧壁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海绵的卡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托和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托,且所述牵引装置的上端通过旋钮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 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下托和上托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托的连接点异于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上托的铰接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的牵引主体通过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托; 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锁紧部、移动部和调节路径部,所述锁紧部穿过所述牵引主体和所述下托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调节路径部设置在所述下托,所述移动部与所述牵引主体连接,且所述移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路径部; 所述调节路径部为圆弧状,以适应所述移动部带着所述牵引主体在所述调节路径部上滑动时,所述旋钮的旋转中心同为所述牵引主体的旋转中心。10.—种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托。
【专利摘要】一种上托,包括下颚托和侧托;所述侧托向后延伸形成后托,两所述后托通过连接件直接固定后形成完全贴附于使用者头部的漏斗状结构。两所述后托通过连接件直接固定后形成完全贴附于使用者头部的漏斗状结构,提高了使用者穿戴时的舒适度。牵引力从漏斗状结构的小端往上施加,通过其弧形的侧壁向侧壁的曲率中心方向聚拢,而该曲率中心位于被包裹的头部内侧,则漏斗状结构持续受到向上的牵引力,将牵引装置提供的牵引力最大化利用,保证了最佳的牵引效果。
【IPC分类】A61F5/042
【公开号】CN205322570
【申请号】CN201520989299
【发明人】肖亮星, 曾浪勇, 余斌, 江泽平, 李友余, 何敏敬
【申请人】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