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用呼吸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32110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急救用呼吸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急救用呼吸器,包括弹性挤压球、呼吸面罩、压力调节阀及空气过滤器。弹性挤压球具有一进气端和一出气端;呼吸面罩与所述出气端相连,且所述出气端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出气端通向所述呼吸面罩的方向导通;压力调节阀设置于所述出气端,用以根据其开度大小控制所述出气端内气体压力;空气过滤器与所述进气端相连,且所述进气端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空气过滤器通向所述进气端的方向导通。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用呼吸器,在弹性挤压球的进气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可以减少空气中污染物对病人身体的损害,以利于病人身体恢复。
【专利说明】
急救用呼吸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急救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急救用呼吸器。
【背景技术】
[0002]简易呼吸器又称复苏球。适用于心肺复苏及需人工呼吸急救的场合。尤其是适用于窒息、呼吸困难或需要提高供氧量的情况。具有使用方便、痛苦轻、并发症少、便于携带、有无氧源均可立即通气的特点。
[0003]现有技术中的简易呼吸器,一般包括呼吸面罩及挤压球,呼吸面罩连接在挤压球的出气端,而挤压球的进气端一般设置一单向阀即可,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单向阀吸入挤压球,再通过挤压球挤压进入呼吸面罩,最后通过呼吸面罩进入人体。由于在急救中的病人大多身体状态极度虚弱,直接吸入外部的空气,由于空气中存在各种污染物、病菌等,所以,不利于病人身体状态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急救用呼吸器。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救用呼吸器,包括:
[0006]弹性挤压球,所述弹性挤压球具有一进气端和一出气端;
[0007]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与所述出气端相连,且所述出气端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出气端通向所述呼吸面罩的方向导通;
[0008]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设置于所述出气端,用以根据其开度大小控制所述出气端内气体压力;
[0009]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进气端相连,且所述进气端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空气过滤器通向所述进气端的方向导通。
[0010]优选地,还包括储氧袋,所述储氧袋与所述进气端相连,且所述进气端内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自所述进气端通向所述弹性挤压球的方向导通。
[0011 ]优选地,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
[0012]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第二端为封闭端;
[0013]过滤芯,所述过滤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包括第一泡沫层,第一滤芯层及吸水层,所述第一泡沫层、第一滤芯层及吸水层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0014]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具有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所述导气管穿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临近所述第二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外且临近所述第一端,所述出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
[0015]优选地,所述过滤芯还包括第二泡沫层和第二滤芯层,所述吸水层、第二泡沫层和第二滤芯层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层和第二滤芯层为聚酯滤材,所述吸水层为硅胶干燥剂。
[0017]优选地,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
[0018]前壳,为圆筒状,所述前壳内形成有沿所述前壳的轴线贯通的气体通道,所述前壳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弹性挤压球的出气端,所述前壳的后端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滑道;
[0019]后壳,为圆筒状,所述后壳的前端为敞口端,所述后壳的后端为封闭端,所述后壳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前壳的后端,且可沿所述前壳的轴线滑动,所述后壳的封闭端设有通孔,且所述后壳的封闭端与所述前壳的后端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0020]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为所述后壳提供沿所述前壳的轴线方向的弹力;
[0021]弧形呼吸片,所述弧形呼吸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朝向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凸出,在正向气压作用下,所述弧形呼吸片形变以使所述气体通道通过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通孔导通;
[0022]旋转开关,其一端为敞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旋转开关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后壳的外部,且旋转开关的敞口端的内壁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螺旋滑道滑动配合;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设置有排气孔;
[0023]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之间;
[0024]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之间;
[0025]当所述旋转开关沿第一方向旋转,可使得所述第一弹簧先压缩,所述弧形呼吸片被挤压,接着,所述第二弹簧压缩,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与所述密封圈紧贴密封,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通孔隔离形成非连通状态;
[0026]当所述旋转开关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使得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释放复位,所述弧形呼吸片恢复,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与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通孔导通形成连通状态。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为蝶型弹簧或C形弹簧。
[0028]优选地,所述前壳的后端沿轴向凸出形成一圆台,所述圆台与所述前壳之间形成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弹簧、所述后壳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圆台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后壳的敞口端端面之间。
[0029]优选地,所述后壳的封闭端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卡设于所述凹槽中。
[0030]优选地,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
[003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急救用呼吸器,在弹性挤压球的进气端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外部的空气通过该空气过滤器进行过滤后,形成洁净清新空气进入至弹性挤压球,再通过弹性挤压球进入人体,如此,减少空气中污染物对病人身体的损害,以利于病人身体恢复。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急救用呼吸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急救用呼吸器中空气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急救用呼吸器中压力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弹性挤压球10;
[0037]进气端101;
[0038]出气端102;
[0039]呼吸面罩20;
[0040]压力调节阀30;
[0041 ] 前壳301;气体通道3011;圆台3012;
[0042]后壳302;通孔3021;容置空间3022;
[0043]第一弹簧303;
[0044]弧形呼吸片304;
[0045]旋转开关305;排气孔3051;
[0046]第二弹簧306;
[0047]密封圈307;
[0048]空气过滤器40;
[0049]壳体401;进气孔4011;
[0050]第一泡沫层402;
[0051 ] 第一滤芯层403;
[0052]吸水层404;
[0053]第二泡沫层405;
[0054]第二滤芯层406;
[0055]导气管407;出气口4071;进气口4072。
[0056]储氧袋50。
[005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6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2]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急救用呼吸器,包括弹性挤压球10、呼吸面罩20、压力调节阀30及空气过滤器40。
[0063]具体而言,弹性挤压球10具有一进气端101和一出气端102。该弹性挤压球10可以挤压变形,并且在松开挤压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形变。
[0064]呼吸面罩20与所述出气端102相连,且所述出气端102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出气端102通向所述呼吸面罩20的方向导通。该呼吸面罩20是用于佩戴在病人面部,覆盖在鼻子和嘴巴的,病人呼气时可以通过呼吸面罩20排出的,而在病人吸气时,可以从呼吸面罩20中吸入空气。
[0065]需要说明的是,呼吸面罩20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中常见结构,其内部一般设置呼吸阀等,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0066]压力调节阀30设置于所述出气端102,用以根据其开度大小控制所述出气端102内气体压力。由于在弹性挤压球10被挤压时,其内部的空气是以一定压力进入至出气端102,并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呼吸面罩20,最终进入病人肺部,而如果压力过高,则病人肺部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通过压力调节阀30调节该出气端102中的气体压力,则可以确保气体以合适的压力进入病人肺部。本实用新型中,该压力调节阀30的开度可调,则可以通过调节压力调节阀30的开度,来调节其出气端102内压力,例如,当需要降低其出气端102内的压力时,可以增大其压力调节阀30的开度,进而使得较多的一部分气体通过该压力调节阀30排出至外部,达到降低内部气体压力的目的,而如果需要增大其出气端102的压力,则可以将减小压力调节阀30的开度,进而使得通过该压力调节阀30排出至外部的气体减少,达到增大内部气体压力的目的。
[0067]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呼吸器,虽然也设置有压力安全阀,但是其压力安全阀的泄压值是不可调,当内部气体压力大于泄压值时,将压力安全阀内的弹簧顶起,进而排出一部分气体至外部。这种结构的压力安全阀,不能达到任意调节内部气体压力的作用,因此,其使用不灵活,不能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调节一个合理的压力。而实用新型中,压力调节阀30可以任意调节内部气体压力,使得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身体状态调节一个合理的气体压力,再以该压力的空气进入病人肺部,起到有效的辅助呼吸作用。
[0068]空气过滤器40与所述进气端101相连,且所述进气端101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空气过滤器40通向所述进气端101的方向导通。
[0069]当弹性挤压球10被挤压时,其内部的空气是以一定压力进入至出气端102,并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呼吸面罩20,最终进入病人肺部,而当松开弹性挤压球10时,弹性挤压球10恢复形变,其内部形成负压,使得外部的空气从空气过滤器40过滤后再通过进气端101内的第二单向阀进入至弹性挤压球10,使得弹性挤压球10内重新充入空气,如此,循环即可实现挤压辅助呼吸。
[007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弹性挤压球10的进气端101设置有空气过滤器40,外部的空气通过该空气过滤器40进行过滤后,形成洁净清新空气进入至弹性挤压球10,再通过弹性挤压球10进入人体,如此,减少空气中污染物对病人身体的损害,以利于病人身体恢复。
[0071]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氧袋50,所述储氧袋50与所述进气端101相连,且所述进气端101内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自所述进气端1I通向所述弹性挤压球1的方向导通。
[0072]当松开弹性挤压球10时,弹性挤压球10恢复形变,其内部形成负压,一方面,使得外部的空气从空气过滤器40过滤后再通过进气端101内的第二单向阀进入至弹性挤压球10,使得弹性挤压球10内重新充入空气,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储氧袋50内的氧气通过第三单向阀进入至弹性挤压球10,使得弹性挤压球10内重新充入氧气和空气。
[0073]而当再次挤压弹性挤压球10时,其内部的氧气和空气是以一定压力进入至出气端102,并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呼吸面罩20,最终进入病人肺部。本实施例中,增设氧气袋可以适用于对于吸氧不足的病人,提高病人吸氧量。
[0074]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40包括壳体401、过滤芯及导气管407。
[0075]其中,壳体40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进气孔4011,所述第二端为封闭端。当弹性挤压球10被松开,其内部负压时,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端的进气孔4011进入至壳体401内部。
[0076]过滤芯设置于所述壳体401内,其包括第一泡沫层402,第一滤芯层403及吸水层404,所述第一泡沫层402、第一滤芯层403及吸水层404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说,进入壳体401内部的空气是从第一端向第二端流动的,而且,在流动过程中,需要依次穿过第一泡沫层402、第一滤芯层403及吸水层404,通过第一泡沫层402可以吸附空气的油雾等,同时,可以使得吸入的空气能够均匀的进入后续的第一滤芯层403和吸水层404,通过第一滤芯层403则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粉尘颗粒、病菌等),再通过吸水层404则可以吸附除去空气中的水分,进而得到洁净清新的空气。
[0077]导气管407具有一进气口 4072及一出气口 4071,所述导气管407穿设于所述壳体401上,且所述进气口 4072位于所述壳体401内且临近所述第二端,所述出气口 4071位于所述壳体401外且临近所述第一端,所述出气口 4071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
[0078]通过过滤芯过滤后形成的洁净清新空气,从壳体401的封闭端内导气管407的进气口 4072进入导气管407,再通过导气管407的出气口 4071进入至弹性挤压球10的进气端101,通过第二单向阀进入至弹性挤压球10。
[0079]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空气过滤器40,可以得到更加洁净的空气,确保病人吸入的空气质量更高。
[0080]更为有利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过滤芯还包括第二泡沫层405和第二滤芯层406,所述吸水层404、第二泡沫层405和第二滤芯层406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0081]也就是说,通过吸水层404吸附除去空气中的水分之后的空气,再依次通过第二泡沫层405和第二滤芯层406,第二泡沫层405可以进一步去除空气的残余的油雾,并且可以使得空气能均匀的排出,第二滤芯层406则可以进一步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且可以阻止吸水层404游动,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过滤的效果。
[0082]作为优选地,第一滤芯层403和第二滤芯层406可以为聚酯滤材,可以过滤3微米以下的污染物,所述吸水层404为硅胶干燥剂,具有更好的干燥效果。
[0083]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压力调节阀30包括前壳301、后壳302、第一弹簧303、弧形呼吸片304、旋转开关305、第二弹簧306及密封圈307。
[0084]具体而言,前壳301为圆筒状,所述前壳301内形成有沿所述前壳301的轴线贯通的气体通道3011,所述前壳301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弹性挤压球10的出气端102,弹性挤压球10的出气端102的气体可以进入至该气体通道3011。所述前壳301的后端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滑道。
[0085]后壳302为圆筒状,所述后壳302的如端为敞口端,所述后壳302的后端为封闭端,所述后壳302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前壳301的后端,且可沿所述前壳301的轴线滑动,所述后壳302的封闭端设有通孔3021,且所述后壳302的封闭端与所述前壳301的后端之间形成容置空间3022。也就是说,后壳302是套设在前壳301的后端,而且可以沿轴线滑动的,当后壳302沿轴线滑动时,其容置空间3022在轴线上的宽度随之变化。
[0086]第一弹簧303为所述后壳302提供沿所述前壳301的轴线方向的弹力,例如:当施加外力使得后壳302沿轴线向靠近前壳301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簧303被压缩,而当撤去该外力时,第一弹簧303释放进而推动后壳302向远离所述前壳301的方向运动。
[0087]弧形呼吸片304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3022内,且朝向所述后壳302的封闭端凸出,在正向气压作用下,所述弧形呼吸片304形变以使所述气体通道3011通过所述容置空间3022与所述通孔3021导通。当弹性挤压球10内的气体以一定压力(正向气压)进入至气体通道3011后,会迫使弧形呼吸片304的边缘变形被撑开一定的间隙,继而使得气体进入容置空间3022,再从容置空间3022进入至后壳302的封闭端上的通孔3021。
[0088]旋转开关305的一端为敞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旋转开关305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后壳302的外部,且旋转开关305的敞口端的内壁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螺旋滑道滑动配合,也就是说,旋转开关305可以通过旋转方式在轴线方向运动。所述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设置有排气孔3051,进入至通孔3021的气体,再通过该排气孔3051可以排除至外部。
[0089]第二弹簧306设置于所述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之间。也就是说,第二弹簧306使得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当旋转开关305旋转而在轴线上沿靠近后壳302的方向运动时,第二弹簧306被压缩。
[0090]密封圈307设置于所述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之间。当旋转开关305向靠近后壳302的方向运动,而且第二弹簧306被压缩至极限位置时,密封圈307即可与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贴合。
[0091]作为优选地,后壳302的封闭端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307卡设于所述凹槽中,如此,可以便于密封圈307的安装固定。
[0092]当所述旋转开关305沿第一方向旋转,可使得所述第一弹簧303先压缩,所述弧形呼吸片304被挤压,接着,所述第二弹簧306压缩,所述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与所述密封圈307紧贴密封,所述排气孔3051与所述通孔3021隔离形成非连通状态。也就是说,第一弹簧303被压缩所需的启动压力小于第二弹簧306被压缩所需要的启动压力,如此,随着旋转开关305的旋转,容置空间3022在轴线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其内部弧形呼吸片304被挤压的越紧,此时,其内部的气体需要更大的压力才能够撑开该弧形呼吸片304的边缘,而当旋转开关305继续旋转,且第二弹簧306被压缩的至极限位置,则密封圈307与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贴合,形成密封状态,排气孔3051与通孔3021阻断,此时,也就是压力调节阀30关闭状态(开度为零)。
[0093]当所述旋转开关305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使得所述第一弹簧303、第二弹簧306释放复位,所述弧形呼吸片304恢复,所述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与所述密封圈307远离,所述排气孔3051与所述通孔3021导通形成连通状态。也就是说,反向旋转该旋转开关305,第二弹簧306复位,使得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和后壳302的封闭端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通孔3021与排气孔3051重新连通。同时,第一弹簧303复位,可以使容置空间3022在轴线上的宽度逐渐增大,其内部弧形呼吸片304逐渐恢复初始状态,此时,其内部的气体只需要较小的压力就能够撑开该弧形呼吸片304的边缘,也就是压力调节阀30处于最大开度状态。
[0094]籍此,通过该旋转开关305的调节,可以实现该压力调节阀30的开度调节,进而实现压力的自由调节。
[0095]作为优选的,第一弹簧303可以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306可以为蝶型弹簧或C形弹
O
[0096]更为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前壳301的后端沿轴向凸出形成一圆台3012,所述圆台3012与所述前壳301之间形成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弹簧303、所述后壳302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圆台3012上,所述第一弹簧303位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后壳302的敞口端端面之间。如此,方便前壳301与后壳302之间的套接,而且,便于第一弹簧303的安装,其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装配方便。
[0097]作为优选地,通孔3021位于所述密封圈307的内侧,所述排气孔3051位于所述密封圈307的外侧,如此,当密封圈307与后壳302的封闭端和旋转开关305的封闭端贴合时,即可使得通孔3021和连通孔3021彼此阻断。
[009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9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挤压球,所述弹性挤压球具有一进气端和一出气端; 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与所述出气端相连,且所述出气端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自所述出气端通向所述呼吸面罩的方向导通; 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设置于所述出气端,用以根据其开度大小控制所述出气端内气体压力; 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进气端相连,且所述进气端内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自所述空气过滤器通向所述进气端的方向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氧袋,所述储氧袋与所述进气端相连,且所述进气端内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自所述进气端通向所述弹性挤压球的方向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第二端为封闭端; 过滤芯,所述过滤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包括第一泡沫层,第一滤芯层及吸水层,所述第一泡沫层、第一滤芯层及吸水层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具有一进气口及一出气口,所述导气管穿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临近所述第二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外且临近所述第一端,所述出气口连接至所述第二单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芯还包括第二泡沫层和第二滤芯层,所述吸水层、第二泡沫层和第二滤芯层沿所述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芯层和第二滤芯层为聚酯滤材,所述吸水层为硅胶干燥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阀包括: 前壳,为圆筒状,所述前壳内形成有沿所述前壳的轴线贯通的气体通道,所述前壳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弹性挤压球的出气端,所述前壳的后端的外表面设有螺旋滑道; 后壳,为圆筒状,所述后壳的前端为敞口端,所述后壳的后端为封闭端,所述后壳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前壳的后端,且可沿所述前壳的轴线滑动,所述后壳的封闭端设有通孔,且所述后壳的封闭端与所述前壳的后端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为所述后壳提供沿所述前壳的轴线方向的弹力; 弧形呼吸片,所述弧形呼吸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朝向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凸出,在正向气压作用下,所述弧形呼吸片形变以使所述气体通道通过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通孔导通; 旋转开关,其一端为敞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旋转开关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后壳的外部,且旋转开关的敞口端的内壁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螺旋滑道滑动配合;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设置有排气孔;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之间;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之间; 当所述旋转开关沿第一方向旋转,可使得所述第一弹簧先压缩,所述弧形呼吸片被挤压,接着,所述第二弹簧压缩,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与所述密封圈紧贴密封,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通孔隔离形成非连通状态; 当所述旋转开关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可使得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释放复位,所述弧形呼吸片恢复,所述后壳的封闭端和所述旋转开关的封闭端与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排气孔与所述通孔导通形成连通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为蝶型弹簧或C形弹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的后端沿轴向凸出形成一圆台,所述圆台与所述前壳之间形成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弹簧、所述后壳的敞口端套设于所述圆台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台阶面和所述后壳的敞口端端面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封闭端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卡设于所述凹槽中。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内侧,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密封圈的外侧。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5515861SQ20162020633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7日
【发明人】王凤卿
【申请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