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饮料用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92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泡饮料用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能使容器中的二区间中的液体与空气易于对流的冲泡饮料用的容器。
在隔板71上方设有一网架72,该网架72铺设有一滤网721,且网架72中央具有一向上延伸的管73,管73内插设有一拉杆74,拉杆74顶端向上延伸出管73而形成一握持部741,拉杆74底端向下延伸出管73后穿套有一弹簧75,且拉杆74底端连接有一塞体76,常态下,该塞体76被弹簧75下推而堵住出水孔711。
使用时,可将茶叶放入第一区78再冲入热开水,待时间差不多后,便捏住握持部741以拉起拉杆74,使拉杆74的定位片742离开管73顶端的定位长槽731,并转动拉杆74以使定位片742置于定位短槽732上。
当拉杆74向上升起时,塞体76亦会随之上移并挤压弹簧75,使得塞体76不再抵住出水孔711,而使出水孔711形成导通状态,以允许第一区78中泡好的茶经由出水孔711流入第二区79。随后,使用者便可转动拉杆74使塞体76塞回出水孔711中,并盖上盖77a且反转泡茶杯7,再打开盖77b以饮用泡好的茶水。
然而,使茶水欲由第一区78流入第二区79中,则第二区79内的空气就必须离开第二区79,但由于滤网721具有许多的细小网目,因此茶水由于其本身的表面张力而将各网目封闭,使空气无法通过滤网721而进入第一区78中,再加上拉杆74与管73内壁间的间隙很小,使得第二区79内的空气无法向上通过拉杆74与管73内壁间的间隙,以离开第二区79,导致茶水亦无法相对向下流入第二区79中。
为使茶水能流入第二区79中,使用者必须再盖合上盖77a,然后将泡茶杯7倾斜至茶水不再完全淹没滤网721的状态,第二区79中的空气才能从未被茶水淹没的滤网721部分通过而进入第一区78中,使第一区78中的茶水对流进入第二区79中。但是,出水孔711是位于隔板71的中央部位,因此,当第一区78中的茶水渐渐流至第二区79后,第一区78中的水位会下降至低于出水孔711,因此必须再将泡茶杯7逐渐转正,使第一区78中的水位保持高于出水孔711,第一区78中的茶水才能完全对流至第二区79中,如此的操作过程相当麻烦,故,上述构造实有改良必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泡饮料用的容器,其包括一周壁;一横置的隔板,其将容器内部分隔成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该第一、第二区分别具有一贯通的开口,各开口分别设有一盖,该隔板具有一贯通的出水孔,该出水孔由一控制机构来启闭;一网架,设于该第一区中而位于隔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邻近该容器的周壁具有一朝第一区的开口方向延伸的管,该管与第一区与第二区连通;所述网架对应于该隔板的出水孔处具有一朝第一区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通气管;该管与该通气管形成第一、二区之间的空气对流流道。
前述的冲泡饮料用的容器,其中通气管在邻近网架部分形成一大径道,该通气管远离该网架的一段具有一较小径的小径道,该小径道由邻近大径道的一端朝另一端渐缩。
前述的冲泡饮料用的容器,其中通气管朝第二区方向延伸有多个环状排列的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让第一区的茶水能够顺畅流入第二区内的容器,由于隔板靠近容器周壁处设有一通管以连通第一、二区,且网架对应出水孔处具有一朝第一区方向延伸的通气管,通管与通气管形成第一、二区之间的空气对流流道,可使茶水无法流入第二区;且因网架底面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柱,以破坏茶水在网子底面所形成的表面张力,而让茶水更容易向下流入第二区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网架块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4a是在常态下,塞体塞住隔板出水孔的示意图图4b是旋转旋钮,使塞体上升而开启出水孔的示意图图5是一种现有泡茶杯的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泡茶杯的管与拉杆顶端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容器内具有一横置的隔板14,隔板将容器内部分隔成上下排列的一第一区15及一第二区16。隔板14中央具有一贯通的出水孔141,隔板14在第一区15靠近容器周壁10具有一凸出的支撑块143,支撑块143顶端具有一向上穿出且贯通支撑块143的缺口144,而隔板14上径向相对于支撑块143处具有一朝第一区15延伸的通管145,该通管145中具有贯通第一区15与第二区16的一穿孔146,又,该隔板14对应出水孔141周缘设有朝第一区15垂直延伸的多个靠板142。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区15中设有一网架17供滤网176铺设,网架17中央对应出水孔141向上延伸有一通气管172,在本实施例中,该通气管172顶部朝上渐缩延伸而概呈锥状,使通气管顶部内形成一小径道173;通气管172底部则相对形成一大径道175,大径道175底缘具有多个全环状排列且等间隔而向下延伸的柱174。
网架17在靠近容器内壁处另设有一块体19,该块体19具有一依网架17径向贯通、且向下穿出的通空部191,该通空部191是与支撑块143上下相对,且通空部191靠近隔板出水孔141的一侧是呈较宽的宽部192,该宽部恰供支撑块143容置于其中;而通空部191靠近容器内壁的一侧则相对形成一较窄的窄部193。
上述出水孔141是由一控制机构2来控制启闭,该控制机构2是由一旋转件21、一连杆22、一设于连杆22末端的塞体23及一弹簧24组成。
该旋转件21枢设于该周壁10上,且旋转件21伸出周壁10的一端结合有一旋钮211,该旋转件21的另一端具有一径向凸出的压块212,使转动旋钮211时可带动压块212转动而压抵该连杆22,以带动塞体23上升,而开启出水孔141。
该连杆22穿过隔板支撑块143的缺口144而架在支撑块143上,且连杆22相对于塞体23的一侧恰可穿设于块体窄部193中,塞体23则设于多个靠板142之间,供封闭该出水孔141,且该塞体23设有一口231,供连杆22末端插入。
弹簧24与塞体23对应而容置于通气管的大径道175中,常态下,弹簧向下推抵塞体23,使塞体23将出水孔141封住。
使用时,先将茶叶放第一区15内的滤网176上,并冲入热开水,待茶叶浸泡一段时间后,旋转旋钮211使压块212向下压迫连杆22并与连杆卡合定位,而让塞体23维持在上升且出水孔141处于开启的状态。
此时,第一区15中的茶水饮料则会借其重力向下流,而第二区16中的空气,则会因穿孔146与通气管172所形成的对流的两组空气流道,而使第二区16中的空气对流进入第一区15中,如此一来,第一区15中的茶水便能轻易地经由出水孔141流入第二区16中。如此循环,使得第一区15中的饮料可以顺畅地流入第二区16,而茶叶渣则受到滤网176拦阻而留存在第一区15中。
然后,盖上盖12并反转容器,再打开下盖13以饮用第二区16中的饮料。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1、由于网架17上设有一通气管172,而隔板14设有一通管145,使第一、二区15、16间可由通气管172及通管145形成供空气对流的流道,而使第二区16内的空气经由通管145的通孔146向上而离开第二区16,让第一区15中的茶水可以更加顺畅地由出水孔141向下流入第二区16。
2、由于通气管172底缘具有多全向下延伸的柱174,借助该柱174破坏茶水在滤网176所形成的表面张力,因此,第一区15中的茶水很容易就能通过滤网176而向下流入第二区16中。
权利要求1.一种冲泡饮料用的容器,其包括一周壁;一横置的隔板,其将容器内部分隔成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该第一、第二区分别具有一贯通的开口,各开口分别设有一盖,该隔板具有一贯通的出水孔,该出水孔由一控制机构来启闭;一网架,设于该第一区中而位于隔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邻近该容器的周壁具有一朝第一区的开口方向延伸的管,该管与第一区与第二区连通;所述网架对应于该隔板的出水孔处具有一朝第一区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通气管;该管与该通气管形成第一、二区之间的空气对流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泡饮料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在邻近网架部分形成一大径道,该通气管远离该网架的一段具有一较小径的小径道,该小径道由邻近大径道的一端朝另一端渐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泡饮料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朝第二区方向延伸有多个环状排列的柱。
专利摘要一种冲泡饮料用的容器,包括一周壁;一横置的隔板,其将容器内部分隔成一第一区及一第二区,第一、第二区分别具有一贯通的开口,各开口分别设有一盖,隔板具有一贯通的出水孔,出水孔由一控制机构来启闭;一网架,设于该第一区中而位于隔板的一侧;隔板邻近该容器的周壁具有一朝第一区的开口方向延伸的管,该管与第一区与第二区连通;网架对应于该隔板的出水孔处具有一朝第一区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通气管;该管与该通气管形成第一、二区之间的空气对流流道。本实用新型能使容器中的二区间中的液体与空气易于对流。
文档编号A47J31/00GK2548518SQ02232880
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3日
发明者古春兰 申请人:古春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