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36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厨房中使用的悬挂装置种类很多,尚未见到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人们在使用厨房的过程中,大多将打开的锅盖任意放在灶台的某一位置或将其靠在灶台的墙壁上,这样使锅盖容易被污染,使用不卫生,又占用灶台较大的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锅盖不会被污染,使用卫生,占用灶台面积小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供锅盖的手柄卡入的凹口。
所述支架由一个侧壁与两支托臂连成一体而构成;该两支托臂之间隔有一定的间距,所述两支托臂上各设有可供锅盖的手柄卡入的V形凹口,在支架的侧壁上设有与墙壁连接的槽孔,所述支架的下部设有可接住从锅盖淌下的蒸气水的接水器。
所述接水器为接水盒,该接水盒为长方体,其一端设有向上伸出的延伸壁;所述接水盒与侧壁之间成可脱离方式连接,所述可脱离方式连接是在侧壁的下部设有可供接水盒的延伸壁卡入的卡口,在侧壁的下端还设置有折弯部份,上述接水盒通过延伸壁从卡口的一侧推入后,其接水盒的底部同时被侧壁的折弯部份挡住,使接水盒的一端连接在侧壁上而另一端朝两支托臂的下方伸出。
所述支架具有一个凸壁和一个侧壁,其凸壁的上端与侧壁连成一体,所述凸壁上设有可供锅盖的手柄卡入的V形凹口;上述侧壁上设有与墙壁连接的槽孔。
所述支架是一个由金属丝构成的框架,该框架上设有可供锅盖的手柄卡入的一个U形凹口和一个V形凹口,所述框架连接在一个盒体底座上。
所述接水器是固接在框架底部的盒体底座。
所述支架呈T形,它由一个支撑壁和一个与其上端连成一体的横壁构成,所述支撑壁的一侧设有一个倾斜凹口,所述横壁上设有一个活动凹口和一个矩形凹口,所述活动凹口上设有可调节其凹口大小的可移动挡片,所述支撑壁的下端固接在一个盒体底座的中间。
所述接水器是固接在支撑壁下端的盒体底座。
所述凹口为V形凹口或U形凹口或活动凹口或矩形凹口或其它所需要形状的凹口。
所述支架上设有便于厨具悬挂的挂钩。
本发明结构简单,它是在支架上设置有可供锅盖的手柄卡入的凹口而构成,使锅盖可通过其手柄悬挂在支架的凹口上,解决了锅盖放在灶台上容易被污染,使用不卫生,及占用灶台较大面积的问题。


图1是本发明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其中接水盒与侧壁之间处于分开状态;图2是图1所示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中的一支托臂上悬挂有锅盖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4是本发明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5是本发明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6是图5所示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支架由侧壁6和两支托臂4、5构成。该两支托臂4、5按一定的间隔距离连接在侧壁6上;上述间隔距离是两支托臂4、5上各悬挂有锅盖时所需要错开的间隔距离。在两支托臂4、5上各设有可供锅盖2的手柄3卡入的V形凹口8。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形状的凹口。在图2中可以看到一个锅盖2通过其手柄3卡在支架其中一支托臂4的V形凹口上。
在侧壁6的下部设有一个可与接水盒13连接的卡口11和一个折弯部份12。上述接水盒13为长方体,该接水盒13的一端设有向上伸出的延伸壁14;在图1和图2中,其接水盒13与侧壁6之间处于分开状态。
当接水盒13通过其延伸壁14从卡口11的一侧推入后,其接水盒13的底部同时被侧壁的折弯部份12挡住;使接水盒13的一端与侧壁6成可脱离的方式连接而另一端朝支架两支托臂4、5的下方伸出。由于刚打开的锅盖2会有蒸汽水淌下,其接水盒13可接住从锅盖2淌下的蒸气水;这样,使用更卫生,清洗方便。此外,在托臂5上还设有便于厨具悬挂的挂钩9。上述的侧壁6上设有与墙壁连接的两个槽孔7,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可通过该两个槽孔7安装在厨房的墙壁上。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架由凸壁21和侧壁22构成,其凸壁21的上端与侧壁22连成一体;在凸壁21上设有可供锅盖的手柄3卡入的V形凹口8。当然,也可以采用任何所需要形状的凹口。上述的侧壁22上设有与墙壁连接的两个槽孔23;此外,在凸壁21的内侧设有便于厨具悬挂的挂钩9。此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支架是一个由金属丝构成的框架31,在框架31上设有可供锅盖2的手柄3卡入的一个U形凹口32和一个V形凹口8。这样,在悬挂锅盖时可任意选择上述两个凹口的其中一个。当然,上述的凹口可以采用其它所需要的形状。框架31的下端连接在一个盒体底座33的两个侧壁上,该盒体底座33可接住从锅盖淌下的蒸气水。上述盒体底座33具有一定的重量,使框架31上悬挂有锅盖时能达到一定的稳定性。此外,在框架31上还设有便于厨具悬挂的挂钩9。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的优点是可以任意移动,并且节省材料。
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的支架呈T形,它由一个支撑壁45和一个与其上端连成一体的横壁41构成。在支撑壁45的一侧设有可供锅盖2的手柄3卡入的倾斜凹口47,在横壁41上设有可供锅盖2的手柄3卡入的一个活动凹口43和一个矩形凹口44。当然,上述凹口可以是任何所需要的几何形状。在活动凹口43上设有可调节其凹口大小的可移动挡片42,该挡片42套在凹口43一侧的横壁41上,使挡片42与横壁41之间成可移动连接。以上所述支撑壁45的下端固接在一个盒体底座46的中间,该盒体底座46可接住从锅盖淌下的蒸气水。上述盒体底座46具有一定的重量,使支架上悬挂有锅盖时能达到一定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在T形支架上还设有可供厨具悬挂的挂钩9。该实施方式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可以任意移动,结构牢固。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其结构或形状作任何变换,凡利用设置凹口来卡住锅盖手柄的装置均应落在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可供锅盖(2)的手柄(3)卡入的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由一个侧壁(6)与两支托臂(4、5)连成一体而构成;该两支托臂(4、5)之间隔有一定的间距,所述两支托臂(4、5)上各设有可供锅盖的手柄(3)卡入的V形凹口(8),在支架的侧壁(6)上设有与墙壁连接的槽孔(7),所述支架的下部设有可接住从锅盖(2)淌下的蒸气水的接水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水器为接水盒(13),该接水盒(13)为长方体,其一端设有向上伸出的延伸壁(14);所述接水盒(13)与侧壁(6)之间成可脱离方式连接,所述可脱离方式连接是在侧壁(6)的下部设有可供接水盒的延伸壁(14)卡入的卡口(11),在侧壁(6)的下端还设置有折弯部份(12),上述接水盒(13)通过延伸壁(14)从卡口(11)的一侧推入后,其接水盒(13)的底部同时被侧壁(6)的折弯部份(12)挡住,使接水盒(13)的一端连接在侧壁(6)上而另一端朝两支托臂(4、5)的下方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具有一个凸壁(21)和一个侧壁(22),其凸壁(21)的上端与侧壁(22)连成一体,所述凸壁(21)上设有可供锅盖(2)的手柄(3)卡入的V形凹口(8);上述侧壁(22)上设有与墙壁连接的槽孔(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是一个由金属丝构成的框架(31),该框架(31)上设有可供锅盖(2)的手柄(3)卡入的一个U形凹口(32)和一个V形凹口(8),所述框架(31)连接在一个盒体底座(33)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水器是固接在框架(31)底部的盒体底座(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呈T形,它由一个支撑壁(45)和一个与其上端连成一体的横壁(41)构成,所述支撑壁(45)的一侧设有一个倾斜凹口(47),所述横壁(41)上设有一个活动凹口(43)和一个矩形凹口(44),所述活动凹口(43)上设有可调节其凹口大小的可移动挡片(42),所述支撑壁(45)的下端固接在一个盒体底座(46)的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水器是固接在支撑壁(45)下端的盒体底座(46)。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凹口为V形凹口或U形凹口或活动凹口或矩形凹口或其它所需要形状的凹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何一项所述的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设有便于厨具悬挂的挂钩(9)。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供锅盖悬挂的装置。它包括支架,该支架由一个侧壁6与两支托臂4、5连成一体而构成;其两支托臂4、5之间隔有一定的间距,在两支托臂4、5上各设有可供锅盖的手柄3卡入的V形凹口8,上述的侧壁6上设有可与墙壁连接的两个槽孔7。此外,在支架的下部设有可接住从锅盖2淌下的蒸气水的接水盒13,在托臂5上还设有便于厨具悬挂的凹口9;由于锅盖2可通过其手柄3悬挂在支架的凹口8上,使锅盖的使用更卫生,并且不会占用灶台较大的面积。
文档编号A47J45/10GK1830372SQ20051003807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7日
发明者王业 申请人:王章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