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96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保餐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尤其是一种环保餐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餐具用于分发或摄取食物的器皿和用具。餐具包括成套的金属器具、陶瓷餐具、木质餐具等,用途各异的手持用具。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许多一次性的餐具,这种餐具对环境不好。吃饭的用具,通常是以碗、筷、羹、匙等为主。据调查,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了。由于传统常用餐的特点,在外就餐的过程时,为了防止各种疾病或病菌的感染,通常是使用一次性的碗筷。由于我国每天都会消耗掉大量的一次性碗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在制作一次性碗筷时,会依附一定量的化学元素,将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正对上述现有餐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餐具,它采用将传统的饭盒和筷子设置为可折叠式,并使用特制的袋子盛装折叠后的碗筷。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餐具,其特征在于 它由筷子、折叠碗、袋子构成;所述的筷子有上支杆和下支杆组成;上支杆为圆柱形,下支杆为锥形台,上支杆的一端连接下支杆的大圆面;所述的折叠碗由后板、右板、前板、底板和左板组成;后板与前板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当,设置在底板的前后边沿处;右板与左板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同,中间处能够向内折叠,设置在底板的左右边沿处,且连接前板和后板;所述的袋子为盛装折叠筷子和折叠碗的工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饭盒和筷子折叠起来,既能够避免使用不了解的餐具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又能够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所造成的浪费,且结构简单,携带方便, 适用于广大的学生群体和所有的上班一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折叠碗的结构图。图2为筷子的结构图。图3为袋子的结构图。图4为折叠碗折叠后的状态图。图5为折叠碗的俯视图。图6为折叠碗的左视图。图中1-上支杆、2-下支杆、3-后板、4-右板、5-前板、6-底板、7-左板、8-袋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在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环保餐具,其特征在于它由筷子、折叠碗、袋子构成;所述的筷子有上支杆和下支杆组成;上支杆为圆柱形,下支杆为锥形台,上支杆的一端连接下支杆的大圆面;所述的折叠碗由后板、右板、前板、底板和左板组成;后板与前板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当,设置在底板的前后边沿处;右板与左板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同,中间处能够向内折叠,设置在底板的左右边沿处,且连接前板和后板; 所述的袋子为盛装折叠筷子和折叠碗的工具。在
图1、图4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支杆连接下支杆,且长度相当,能够从中部折叠。在图4、图5、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的后板、右板、前板和左板连接形成方框形,并设置在底板上,都能够向内折叠;右板和左板沿着中间的折痕向内折叠,并贴在底板上,同时,拉动后板和前板向内折叠,后板和前板贴合在右板和左板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吃饭时,从袋子内取出折叠碗和折叠筷子后,用手掰开后板和前板,同时带动右板和左板,将形成饭盒状,可以用于盛装米饭和菜类;再将折叠的筷子掰开, 将形成条状性的筷子;使用完后,将折叠碗和折叠筷子清洁后,并折叠后,再重新装入袋子, 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环保餐具,其特征在于它由筷子、折叠碗、袋子(8)构成;所述的筷子有上支杆和下支杆组成;上支杆(1)为圆柱形,下支杆( 为锥形台,上支杆(1)的一端连接下支杆 (2)的大圆面;所述的折叠碗由后板(3)、右板、前板(5)、底板(6)和左板(7)组成;后板(3)与前板( 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当,设置在底板(6)的前后边沿处;右板(4)与左板 (7)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同,中间处能够向内折叠,设置在底板(6)的左右边沿处,且连接前板( 和后板(3);所述的袋子(8)为盛装折叠筷子和折叠碗的工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杆(1)连接下支杆0), 且长度相当,能够从中部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板(3)、右板、前板(5) 和左板(7)连接形成方框形,并设置在底板(6)上,都能够向内折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餐具,它由筷子、折叠碗、袋子构成;筷子有上支杆和下支杆组成;上支杆为圆柱形,下支杆为锥形台,上支杆的一端连接下支杆的大圆面;折叠碗由后板、右板、前板、底板和左板组成;后板与前板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当,设置在底板的前后边沿处;右板与左板均为方形,其大小相同,中间处能够向内折叠,设置在底板的左右边沿处,且连接前板和后板;袋子为盛装折叠筷子和折叠碗的工具。本实用新型既能够避免使用不了解的餐具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又能够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所造成的浪费,且结构简单,携带方便,适用于广大的学生群体和所有的上班一族。
文档编号A47G21/06GK202161114SQ20112003710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1日
发明者陈维蓉 申请人:陈维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