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349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节能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加热电器,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节能电热杯。
背景技术
电热杯以其快速、方便、卫生的特点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现有的电热杯一般包括杯盖、杯体和把手,杯底装有加热部件,加热部件一般都是PTC陶瓷加热元件,PTC陶瓷加热元件接触杯底,通电使得发热元件发热,从而为杯子内的液体加热。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功能电热杯》,专利号CN200720086525. 7,其包括金属杯体、手柄和底座,底座内安装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杯体底部置有PTC陶瓷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底座外部安装有温度显示屏和调温按钮,所述的电路板包括控制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电路,控制电路的信号端与温度传感器和压控振荡器连接,控制电路的调控端连接的温度设定电路和继电放大电路;电路板中的继电放大电路与PTC陶瓷加热元件相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还与温度显示屏连接。该种通电于发热陶瓷的发热结构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电热杯,该电热杯具有节能省电且结构和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节能电热杯,包括杯体和设在杯底的加热部件,其特征是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电路板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分为三层,其中上下两层为绝缘陶瓷片,中间层为发热线,所述发热线通过线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杯体分为内、外两层,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杯体底部的内层杯体和外层杯体之间。所述内层杯体底部设有内凹区域,所述加热元件嵌装于所述内凹区域内。所述电路板密封地嵌装于所述外层杯体底部,且所述外层杯体底部上开设有电源插孔。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1、该电热杯的杯底内部设置的加热元件采用三层结构,外层为绝缘的陶瓷片,里层为通电加热的发热线,通过陶瓷片自身绝缘,因此无需再在杯体上加入绝缘层,从而,杯体的制作相对简便,采用通用水杯即可,节省绝缘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且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2、该电热杯的电路板密封嵌装于外层杯体的底部内,只需通过绝缘的线路与上面的加热元件电连接即可,因此,电路板和加热元件都做到了绝缘同时防止漏水;3、该电热杯的加热元件由于采用陶瓷片夹装发热线,因此,由发热线发出的热量可以被陶瓷片均勻散发至杯体,热效率比起用发热陶瓷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电热杯的竖向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电热杯的内层杯体和底部加热元件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A向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电热杯的内层杯体和底部加热元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电热杯,包括杯盖1、杯体2、把手3和加热部件,杯体2分为内层杯体22和外层杯体21,加热部件设置于杯体2底部的内层杯体22和外层杯体21之间,加热部件包括电路板5和加热元件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该加热元件4分为三层,其中上下两层分别为绝缘陶瓷片上层陶瓷片41和下层陶瓷片43,中间层为发热线42,发热线42再通过线路与电路板5相连。内层杯体22底部设有内凹区域,加热元件4 嵌装于内凹区域内,可直接对内层杯体底部加热,并使得整个加热元件更加隐蔽,防止外露产生危险,也可更好的保护该加热元件。电路板5密封地嵌装于外层杯体底部,且外层杯体 21底部上开设有电源插孔6,用于给电路板5通电。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电热杯,包括杯体和设在杯底的加热部件,其特征是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电路板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分为三层,其中上下两层为绝缘陶瓷片,中间层为发热线,所述发热线通过线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分为内、外两层,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杯体底部的内层杯体和外层杯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杯体底部设有内凹区域, 所述加热元件嵌装于所述内凹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密封地嵌装于所述外层杯体底部,且所述外层杯体底部上开设有电源插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电热杯,包括杯体和设在杯底的加热部件,其特征是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电路板和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分为三层,其中上下两层为绝缘陶瓷片,中间层为发热线,所述发热线通过线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该电热杯具有节能省电且结构和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2173256SQ201120306229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2日
发明者余文俊 申请人:余文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