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56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枕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枕具,特别是一种可以组合的枕具结构。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 的时间在睡眠,已有许多以睡眠为主题研究报告被提出,让我们了解到睡眠和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关系,例如睡眠是恢复体力的最好方法,充足的睡眠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也很重要,大脑在睡眠期间会指挥身体的各部份进行自我修补以恢复正常的机能,在睡眠期间大脑也会把我们白天所学习与获得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记忆与建档,总而言之,睡眠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而良好的睡眠品质更是保持建康的不二法门。影响睡眠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枕头品质的良莠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因素,俗语“高枕无忧”,让人以为睡觉时用高枕头对人体有好处的观念其实并不正确。在正常状态下,人体保持着自然姿势,人体的脊椎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从侧面看,颈部的七个椎体会排列成轻度的弧形向前凸出。因此,睡觉时枕头的高度也应该符合这个弯曲的弧度,使颈椎还是保持其自然状态。枕头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让颈椎保持自然姿势下应有的弧度,许多人在一夜睡眠之后会感觉颈部酸痛,或是有俗称落枕的现象,通常都是枕头品质及其机能不佳所造成的结果。仰睡时,专家建议枕头的高度一般在5至8公分较为适合,另外大部份的人在睡眠时不太可能保持同一种睡觉姿势,经常是仰卧和侧卧相互交替,在侧卧睡眠时,由于每个人肩膀的宽度不同,所需的枕头高度也不同,而且男性和女性所需的枕头高度也不同,因此在选择枕头时,其高度以8至10公分为佳,而适合成人和儿童的枕头高度也不同,特别是枕头下缘应与肩膀贴近,切勿让颈椎或背部悬空,而且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与散压效果。市面上常见的枕头,均为单一枕体的设计,通过选用不同材料的方式满足不同的机能需求,例如采用记忆棉(聚氨酯材料)生产的记忆枕,以棉花为填充物的棉花枕,使用乳胶制作的乳胶枕,以建康为诉求而在枕头中填入荞麦、茶叶或是谷壳等天然素材的健康枕,这些已知的枕头虽然各有不同的适用情形,但是单一枕体的设计,无法适合大部份人的身材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枕具结构,组合式的枕具结构可以调整枕具支撑面的高度,在支撑面设置的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以及介于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之间的主枕穴,能提供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构造,包括第一枕体、第二枕体,第二枕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位于相对面的第二表面,可选择性的置于第一枕体之下用于调整第一枕体的高度,第一枕体具有支撑面,支撑面具有分别配置在相对于支撑面中心的对称位置的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的内部设有吸震散压材料,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之间具有适于支撑后脑的主枕穴。本实用新型的主枕穴和第一枕体的下缘相隔适当的距离,配合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内部的吸震散压材料能提供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在沿着使用者躯体伸展的方向大致呈狭长形,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的相邻边缘为弧形,该弧形的开口互相面对,形成该主枕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是选用凝胶(Gel)、乳胶或是记忆棉之中的任一种作为吸震散压材料。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一枕体包括一承载垫,以及可以分离的左散压垫、右散压垫,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可以自由的放置在承载垫的不同位置处,借此调整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彼此的间隔距离,进而改变介于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之间的主枕穴的大 小。依据木创作的实施例之一,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分别具有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各具有保持一间隔距离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而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分别介于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之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二枕体的第二表面的边缘处还具有垫高部,可以在第二枕体置于第一枕体下方之时,提高第一枕体的下缘的高度,提供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还包括有外套,可以在第二枕体置于第一枕体下方之时,该外套将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包覆成单件式的枕具。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一枕体的支撑面还具有数个突点,可以提供按摩的功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一枕体具有位于支撑表面的相对面的底面,在底面具有防滑部,可以提供防滑的效果。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还包括有连接手段,第一枕体的下缘和第二枕体可借助连接手段连接,使第二枕体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的边缘,形成一种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该连接手段包括连接片和魔鬼毡,一个连接片由该第二枕体的该第二表面的边缘突出,该魔鬼毡设于该连接片和该第一枕体的底面靠近下缘的边缘处,借助该魔鬼毡将该第一枕体和该第二枕体连接在一起。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二枕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位于相对面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流线型的弧形凹陷部,可以在第二枕体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的边缘时,提供背部适当的支撑。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还具有数个透气孔可以提供散热透气的功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二枕体的第一表面采斜面设计,换言的第二枕体在靠近连接手段处的厚度大于另一相对边缘的厚度,使得第一表面自靠近连接手段处朝向另一相对边缘向下倾斜。由以上的新型内容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枕具结构,借助组合式的枕具结构,可以视需要利用第二枕具调整第一枕具的支撑面的高度,在支撑面设置的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能够借助设置于内部的吸震散压材料,以及介于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之间的主枕穴,提供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在第一枕具和第二枕具之间设置连接手段,还可以使第二枕体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的边缘,形成一种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功效及实施例,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两件式枕具的立体构造图。图2为图I中第一枕体在II-II位置的断面构造图,显示第一枕体叠置在第二枕体的第二表面。图3为图I第一枕体在III-III位置的断面构造图,显示第一枕体使用的材质构造的一实施构造。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第一枕体借助魔鬼毡叠置并附着于第二枕体的情形。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第一枕体的支撑面具有数个突点。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借助连接手段连接,第二枕体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的边缘,形成一种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图7为图6的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显示第一枕体叠置在第二枕体的情形。图8为第一枕体的另一种构造实施例,显不第一枕体的第一表面具有流线型的弧形凹陷部。图9为第一枕体的另一种构造实施例,显示第一枕体的第一表面采斜面设计。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的包覆层具有数个透气孔。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显示仰睡时后脑放置于枕穴的情形。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利用外套将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包覆成单件式的枕具。图13为第一枕体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可分离的左散压垫、右散压垫和承载垫的立体构造。图14为图13的实施例构造的使用示意图,显示自由调整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的位置进而调整主枕穴的大小的情形。图15为图14的正视图,显示自由调整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的位置进而调整主枕穴的大小的情形。图16为第一枕体的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具有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的第一枕体的构造。图17为图16的第一枕体的侧视构造图。图18为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的另种实施例构造图,显示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彼此独没有连接在一起。图19为第二枕体另一实施例构造图,显示第二枕体的第二表面的边缘处还具有
垫高部。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43]10第一枕体15下缘IOL左第一枕体15a下缘IOR右第一枕体 16底面IOa第一枕体161魔鬼毡11支撑面17承载垫Ila支撑面20第二枕体110突点21第一表面12左散压垫210弧形凹陷部12a左散压垫22第二表面12a-l第一垫体23前缘12a-2第二垫体24连接片·121左散压垫的相邻边缘25垫高部121a邻近主枕穴的边缘30吸震散压材料122左副枕穴40包覆层13右散压垫41内衬物13a右散压垫42透气孔131右散压垫的相邻边缘50魔鬼毡131a邻近主枕穴的边缘60座椅132右副枕穴61椅背14主枕穴70外套14a主枕穴D枕穴和第一枕体的下缘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枕具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构造如图I所示,包括第一枕体10、第二枕体20,第二枕体20可选择性的置于第一枕体10之下用于调整枕具的高度(见图11),第一枕体10具有支撑面11,支撑面11具有分别配置在相对于支撑面11中心的对称位置的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的内部设有吸震散压材料30 (见图3),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之间具有适于支撑人体后脑的主枕穴14,主枕穴14和第一枕体10的下缘15相隔适当的距离D(见图2),当使用者仰睡时,第一枕体10的下缘15可与肩膀贴近并且使颈椎靠在第一枕体10的支撑面11,而后脑部位则可以压在主枕穴14之中,配合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内部的吸震散压材料30能提供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第一枕体10具有支撑面11和位于相对面的底面16,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借助内部的吸震散压材料30而略高于支撑面11 (见图2),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可以在沿着使用者躯体伸展的方向大致呈狭长形,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的相邻边缘121,131为弧形(见图I),而且弧形的开口互相面对,形成一种适于支撑后脑的主枕穴14 ;第二枕体20具有第一表面21和位于相对面的第二表面22,具体而言,当使用者将第二枕体20置于第一枕体10的下方之时,第一表面21可作为第二枕体20的底面用于安置在床面或其他物品的表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枕体20的前缘23和第一表面21大致成垂直关系,使用者可以视需要将第二枕体20置于第一枕体10之下以调整支撑面11的高度,借助吸震散压材料30,以及介于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之间的主枕穴14,提供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而第二枕体20的前缘23也能和使用者的肩膀贴近。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一枕体10的底面16具有防滑部,可以提供防滑的效果;防滑部可以是一种粗糙面或是采用摩擦力较大的材料制作,而在另一种实施例也可以设置魔鬼毡161 (见图4),将第一枕体10的底面16叠置并附着于第二枕体20的第二表面22。第一枕体10和第二枕体20可以使用柔软的材质制造,本文以第一枕体10使用的材质构造为代表说明如后,第一枕体10使用的材质构造的一实施构造例如图3所示,包括包覆层40和被包覆层40所包覆的内衬物41,包覆层40可以选择人造皮革(如聚氯乙烯(PVC)或是聚氨酯(PU)人造皮革)、人造纤维布料、天然纤维布皆可,至于内衬物41可以选择泡棉或是乳胶之中的任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一枕体10的内衬物41是由常态具有固定形状的泡棉制作,包覆层40是使用人造皮革制作,而吸震散压材料30则是选用凝胶(Gel),制作的方式可以利用高频波的方式将内衬物41和吸震散压材料30—起封入采用人造皮革的包覆层40之中,由于人造皮革的可熔接特性,特别适合使用高频波的方式快 速生产,但是除了使用高频波方式制作之外,若包覆层40为PU泡棉时,也可通过热压方式,将吸震散压材料30封入包覆层40中,除了高频波及热压方式外,也可以采用黏着或是缝制的方式,将内衬物41和吸震散压材料30包覆在包覆层40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乳胶或是记忆棉之中的任一种作为吸震散压材料。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还包括有外套70 (见图12),外套70可以在第二枕体置20于第一枕体10下方之时,将第一枕体10和第二枕体20包覆成单件式的枕具。图13及图14及图15是第一枕体10的另一种实施例,在此一实施例的第一枕体10采两件式构造,其中第一枕体10包括分离的两个部份和承载体17,第一枕体10的两个部份分别表不为左第一枕体IOL和右第一枕体10R,左散压垫12位于左第一枕体10L、右散压垫13位于右第一枕体10R,因此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可以自由的放置在承载垫17的不同位置处,借此调整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彼此的间隔距离,进而改变介于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之间的主枕穴14的大小(见图14及图15)。其中承载垫17可以是一块布料或是类似的平面物,其中左第一枕体IOL和右第一枕体IOR的一种实施例是利用魔鬼毡161,将左第一枕体IOL和右第一枕体IOR固定在承载垫17,除此之外,熟悉此项技艺者应能以其他类似的手段替换魔鬼毡161,进而将左第一枕体IOL和右第一枕体IOR固定在承载垫17,但这种变换仍应属等效的替换。图16是第一枕体10的另一种实施例,为便于区别,在下文中以符号IOa表不本实施例的第一枕体10a,和前一实施例的第一枕体10对应的元件符号也加上符号a,以供区别(在此先予声明)。第一枕体IOa除了可供仰卧使用,也可供侧卧使用,所以第一枕体IOa的横向长度大于前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枕体10的横向长度,第一枕体IOa的左散压垫12a和右散压垫13a分别具有左副枕穴122和右副枕穴132,适合在侧卧时给予脸颊及耳部适当的支撑及散压的效果;左散压垫12a和右散压垫13a的实现方式相同,下文中以左散压垫12a为例说明如下。左散压垫12a具有彼此保持一间隔距离的第一垫体12a_l和第二垫体12a_2,而左副枕穴122就介于第一垫体12a-l与第二垫体12a_2之间,由于是要在使用者侧卧时提供脸颊及耳部适当的支撑及散压的效果,第一垫体12a_l和第二垫体12a_2的形状可以在延着第一枕体IOa的横向方向延伸而成长形,这和前述实施例中的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的形状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左散压垫12a和右散压垫13a之间邻近主枕穴14a的边缘121a,131a的形状仍然以开口互相面对的弧形为佳,这样才能形成一种适于支撑后脑的主枕穴14a,而从第一枕体IOa的下缘15a的方向观察(见图17),主枕穴14a的最低点应低于左散压垫12和右散压垫13为佳,以便使用者仰睡时能给予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其中第一垫体12a-l和第二垫体12a-2彼此独立(见图16);而另一种实施例则是第一垫体12a-l和第二垫体12a-2在靠近主枕穴14的一侧的边缘121a,131a可以是相连在一起(见图18)。同样的,第二枕体置20于第一枕体IOa下方之时,也可以使用外套70将第一枕体IOa和第二枕体20包覆成单件式的枕具。当然,熟悉此项技艺者,也可以依据前述图13所揭示的实施例的教导,将第一枕体IOa区分为数个部份,每个部份分别具有独立的垫体(如第一垫体12a_l和第二垫体12a_2),但是这种变化仍应属本新型的保护范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一枕体10的支撑面11还具有数个突点110(见图5),用以提供按摩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还包括有连接手段,第一枕体10的下缘15和第二枕体20可借助连接手段连接,使第二枕体20能够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10的边缘,形成一种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见图6),使用者可以直接放置在具有椅背61的座椅60(如汽车坐椅或办公坐椅)使用,以第一枕体10作为坐垫,而以第二枕体20作为背靠,连接手段的一种实施例如图6所示,是在第二枕体20的第二表面22的边缘接近前缘23的位置设置一块突出的连接片24,在第一枕体10的底面16靠近下缘15的边缘处以及连接片24设置魔鬼毡50,借助魔鬼毡50将第一枕体10和第二枕体20连接在一起,连接片24具有一适当的长度,以便第二枕体20能够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10的边缘,并以第二枕体20作为背靠,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第二枕体20直接翻转至第一枕体10的下方,用于调整第一枕体10的支撑面11的高度,并当作枕头使用(见图7)。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第二枕体20的第一表面21可以是平直的表面(如图6所示),第一表面21的另一种实施例是具有流线型的弧形凹陷部210 (如图8所示),可以在第二枕体20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10的边缘时,提供背部适当的支撑。第一表面21的另一种实施例是采斜面设计(如图9所示),简言之,第二枕体20在靠近连接手段处的厚度大于另一相对边缘的厚度,使得第一表面21自靠近连接手段处朝向另一相对边缘向下倾斜。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枕体10和第二枕体20还具有数个透气孔42(见图10)可以提供散热透气的功效,让使用者在睡眠时不会感到闷热与不适感。图19是第二枕体20另一实施例,其中在第二枕体20的第二表面22的边缘处还具有垫高部25,进一步言,若是第二枕体20置于第一枕体10下方之时,垫高部25也位于第一枕体10的下缘15的下方,利用垫高部25和第二枕体20提高第一枕体10的下缘15的高度,对于身材较高大的人,或是习惯使用高枕的人而言,可以提供头部及颈椎所需的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由于第一枕体10和第二枕体20是可以组合使用的,使用者可以视实际的需要,决定垫高部25和第一枕体10的相对位置,进而获得舒适的垫高效果。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 应当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第一枕体,该第一枕体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具有分别配置在相对于该支撑面中心的对称位置的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的内部设有吸震散压材料,该左散压垫该和右散压垫之间具有主枕穴; 一个第二枕体,该第二枕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位于相对面的第二表面,该第二枕体可选择性的置于该第一枕体之下,用以垫高第一枕体高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在沿着使用者躯体伸展的方向大致呈狭长形,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的相邻边缘为弧形,该弧形的开口互相面对,形成该主枕穴。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枕体还包括一承载垫,其中该左 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为可分离的形式,该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分别放置在该承载垫的不同位置处,借此调整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彼此的间隔距离以改变该主枕穴的大小。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枕体的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分别分别具有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该左散压垫和该右散压垫各具有保持一间隔距离的第一垫体和第二垫体,而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分别介于第一垫体与第二垫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枕体具有位于该支撑面的相对面的底面,该底面具有防滑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震散压材料是凝胶、乳胶和记忆棉之中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枕体的下缘和该第二枕体以连接方式连接,使该第二枕体能够翻转站立在该第一枕体的边缘,形成一种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手段包括连接片和魔鬼毡,一个连接片由该第二枕体的该第二表面的边缘突出,该魔鬼毡设于该连接片和该第一枕体的底面靠近下缘的边缘处,借助该魔鬼毡将该第一枕体和该第二枕体连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枕体的该第二表面的边缘处还具有垫高部。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外套,在该第二枕体置于该第一枕体下方之时,该外套将该第一枕体和该第二枕体包覆成单件式的枕具。
专利摘要一种枕具结构,包括第一枕体、第二枕体和连接手段,第二枕体可选择性的置于第一枕体之下以调整枕具的高度,第一枕体具有支撑面,支撑面具有分别配置在相对于支撑面中心的对称位置的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的内部为吸震散压材,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之间形成可支撑后脑的主枕穴,主枕穴和第一枕体的下缘相隔适当的距离,配合左散压垫和右散压垫内部的吸震散压材能提供头部及颈椎支撑和均匀的散压功效;第一枕体的下缘和第二枕体可借助连接手段连接,使第二枕体翻转站立在第一枕体的边缘,形成一种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
文档编号A47G9/10GK202714592SQ20122040804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陈富景 申请人:富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