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制作豆浆、米糊的全自动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售以及家庭中使用的豆浆机结构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豆浆机,如专利号为94235615.2的全自动豆浆机,其杯上扣置机头,机头分为上、下盖,电机、控制线路板安装在机头内,加热装置安装在机头下盖或安装在杯体底部,电机轴伸入杯体内,电机轴前端设置粉碎刀具。由于控制线路板安装在机头内,清洗时要尽量避免水进入机头内,清洗不方便。由于加热装置安装在机头下盖或安装在杯体底部,且杯体的侧壁被机座包围,杯体的散热空间小,加热停止后,热惯性大,余热使浆沫易溢出或煮出。第二类豆浆机,如专利号为99236815.4的三合一全自动豆浆机,其电机、控制线路板设置在机座内,操作界面设置在机座上,杯体放置在机座上,杯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杯体通过轴连接、强电耦合器电连接,此结构类似料理机;该类豆浆机对杯体与轴连接处的密封性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粉碎刀具安装在杯体的底部,粉碎刀具清洗不方便。第三类豆浆机,如专利号为00237937.6的一种豆浆机,其加热装置设置在机座上,机座一侧向上延伸支柱,支柱上端设置有电机及传动装置,杯体放置在机座与电机及传动装置中间。由于电机及传动装置安装在单根支柱上,电机工作时平稳性差,机座会产生振动大的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清洗方便、工作时的杯体散热空间大且工作时电机运行平稳及机座振动小的全自动豆浆机。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豆浆机,包括机座、杯体和盖合在杯体上的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上设有呈两侧对称的左、右支撑架,左、右支撑架之间形成用于杯体横向进出的进出口,左、右支撑架的顶部汇接成一体且汇接处设有一位于机头上方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可上下升降的壳体、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和控制电路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联轴器与一刀轴连接,机座和左、右支撑架中空且内腔相通,所述机座的内腔中设有一用于给杯体底部加热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由于进出口占用的空间比较大,使工作时的杯体散热空间大,加热停止后,杯体热惯性小,散热快,不易使浆沫溢出或煮出。由于左、右支撑架呈对称设置,电机工作时运行平稳,机座振动小。将电机和控制电路板安装在升降装置的壳体内,使机头内既没有控制电路板,也没有电机,清洗方便。由于在机座的内腔中设加热装置,杯体的底部不设加热装置,使用安全且清洗方便。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呈对称设置的左、右挡板,左、右挡板分别位于左、右支撑架的内腔中,左、右挡板与左、右支撑架内壁的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弹簧置于支撑架的内腔中。使用时,利用升降装置的重力使弹簧压缩,通过联轴器将刀轴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此时联轴器的上、下两部分合上),从而可以使豆浆机工作。豆浆机工作完毕后,用力向上提杯体和机头,机头向上顶升降装置的壳体,弹簧恢复至常态,杯体的底部离开机座一段合适的距离,此时用力向外拉杯体,使联轴器的上、下两部分脱开,即可将杯体和机头从机座上取下。所述的联轴器由上联轴器和可与上联轴器连接的下联轴器组成,上联轴器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下端上,下联轴器固定在刀轴的上端上,刀轴穿过机头后与刀片连接。所述用于杯体横向进出的进出口为前、后进出口,用于杯体从机座的前、后面进出机座。所述的机座与左、右支撑架连为一体,结构更为牢固且加工方便。所述的机座呈圆台状,进一步使机座工作时振动小。所述的左、右支撑架呈柱状,在保证机座振动小的前提下,简化结构,方便加工,且不影响杯体的进出。所述的机头上装有一防溢电极,防溢电极通过无线与控制电路板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机座的上表面上形成一用于对杯体底部进行横向定位的定位凹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左、右支撑架呈对称设置,电机工作时运行平稳,机座振动小;工作时的杯体散热空间大,加热停止后,杯体热惯性小,散热快,不易使浆沫溢出或煮出;杯体上不设带电装置,使用安全且清洗方便;机头内既没有控制电路板,也没有电机,清洗方便;结构紧凑、合理,生产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座、支撑架和升降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图中,1-机座,2-杯体,3-机头上盖,4-机头下盖,5-左支撑架,6-右支撑架,7_壳体,8-电机,9-控制电路板,10-输出轴,11-联轴器,12-刀轴,13-加热装置,14-左挡板,15-右挡板,16-弹簧,17-防溢电极,18-定位凹槽,19-刀片,20-扰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的全自动豆浆机,机座I上设有呈两侧对称的左、右支撑架5、6,机座I与左、右支撑架5、6连为一体,机座I呈圆台状,左、右支撑架5、6呈柱状。机头用于盖合在杯体2上,机头由机头上盖3和机头下盖4组成,防溢电极17安装在机头下盖4上,杯体的内壁上形成多条扰流筋20。机座I的上表面上形成用于对杯体底部进行横向定位的定位凹槽18。左、右支撑架之间形成用于杯体横向进出的前、后进出口,左、右支撑架的顶部汇接成一体且汇接处设有一位于机头上方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由可上下升降的壳体7、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8和控制电路板9组成,壳体的两侧设有呈对称设置的左、右挡板14、15,左、右挡板分别位于左、右支撑架的内腔中,左、右挡板与左、右支撑架内壁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16,弹簧置于支撑架的内腔中。电机的输出轴10通过联轴器11与刀轴12连接,机座和左、右支撑架中空且内腔相通,所述机座I的内腔中设有用于给杯体底部加热的加热装置13,该加热装置13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9连接。所述的联轴器11由上联轴器和可与上联轴器连接的下联轴器组成,上联轴器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下端上,下联轴器固定在刀轴的上端上。刀轴穿过机头下盖后与刀片19连接。防溢电极17通过无线与控制电路板9进行数据传输。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豆浆机,包括机座(I)、杯体(2)和盖合在杯体上的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I)上设有呈两侧对称的左、右支撑架(5、6),左、右支撑架之间形成用于杯体横向进出的进出口,左、右支撑架的顶部汇接成一体且汇接处设有一位于机头上方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可上下升降的壳体(7)、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8)和控制电路板(9),电机的输出轴(10)通过一联轴器(11)与一刀轴(12)连接,机座和左、右支撑架中空且内腔相通,所述机座(I)的内腔中设有一用于给杯体底部加热的加热装置(13),该加热装置(13)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板(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呈对称设置的左、右挡板(14、15),左、右挡板分别位于左、右支撑架的内腔中,左、右挡板与左、右支撑架内壁的底部之间设有一弹簧(16),弹簧置于支撑架的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轴器由上联轴器和可与上联轴器连接的下联轴器组成,上联轴器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下端上,下联轴器固定在刀轴的上端上,刀轴穿过机头后与刀片(1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杯体横向进出的进出口为前、后进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I)与左、右支撑架(5、6)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I)呈圆台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支撑架(5、6)呈柱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头上装有一防溢电极(17),防溢电极(17)通过无线与控制电路板(9)进行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机座(I)的上表面上形成一用于对杯体底部 进行横向定位的定位凹槽(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豆浆机。现有的全自动豆浆机,有的清洗不方便;有的使浆沫易溢出或煮出;有的电机工作时平稳性差,机座会产生振动大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上设有呈两侧对称的左、右支撑架,左、右支撑架之间形成用于杯体横向进出的进出口,左、右支撑架的顶部汇接成一体且汇接处设有一位于机头上方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可上下升降的壳体、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机和控制电路板,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联轴器与一刀轴连接,所述机座的内腔中设有一用于给杯体底部加热的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电机工作时运行平稳,机座振动小;杯体热惯性小,散热快,不易使浆沫溢出或煮出;杯体和机头清洗方便。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3074324SQ20132010380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陈合林 申请人: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