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97%天然芳樟醇0.15%~0.30%、山苍子油0.5%~2.0%、无患子精油0.2%~1.0%、月桂酰肌氨酸钠6%~10%、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8%、氯化钠0.5%~1.5%、三乙醇胺0.1%~1.0%、天然色素0.05%~0.15%、补充芳樟水至100%。本发明抗菌洗手液集抗菌活性与自然芳香性于一身的洗手液,能降低手上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杆菌等数量,具有较持久的抗菌作用,利用芳樟水作为溶剂,综合利用、来源丰富以及价格低廉。
【专利说明】一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洗手液领域,具体是一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手是人体部位中与外界接触最多、最容易脏的部位,常常带来各种病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洗涤剂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去污能力好,还要求不伤手、保湿、护肤、杀菌和除味等多种功能,因此洗涤剂的种类越来越多。在功能性洗手液产品中,具有消毒抗菌等功能的洗手液使用越来越多,也是我国目前销售的洗手液中数量最大的一类。
[0003]在化学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消费者在注重产品功能的同时还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大众呼唤着健康、时尚的绿色环保型清洁用品问世,“重返大自然”已成为当今洗手液发展的一个趋势。蕴含有天然植物成分、具有保养效果的洗手液产品为消费者所青睐。已经公开申请的专利有一种中药抗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CN 101185621 A,CN 102949310A)、一种抗菌洗手液(CN 102488635 A,CN 102949315 A)和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洗液(CN102416011 A)等,它们分别是中草药、牡丹皮、茶果萃取液,天然冰片、千里光、迷迭香提取物,茶树油,芦荟精华提取液、鱼腥草精华提取液、蛇床子提取液,和N-椰子油脂肪酸酰基L-精氨酸乙基酯DL-吡咯烷酮羧酸盐为活性成分。
[0004]而本发明主要以樟树科植物、无患子提取的天然萜类成分为活性成分,与已申请或授权的发明专利存在明显不同,且樟科植物、无患子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从芳樟型樟树中提取分离的天然芳樟醇具有抗菌、抗病毒和镇静等作用,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炎膜杆菌、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白色含球菌、黑曲霉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其抗菌活性是苯酚的5倍。从山苍子中提取分离的山苍子油及柠檬醛是我国主要的出口香料原料,山苍子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柠檬醛等萜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抑制或杀死真菌等微生物的特性,开发利用价值较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杀菌效果好的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97%天然芳樟醇0.15%?0.30%、山苍子油0.5%?2.0 %、无患子精油0.2%?1.0 %、月桂酰肌氨酸钠6 %?10%、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8%、氯化钠0.5%?1.5%、三乙醇胺
0.1%~ 1.0%、天然色素0.05%?0.15%、补充芳樟水至100%。
[000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天然芳樟醇作为抗菌活性成分,所述山苍子油作为增效剂,所述无忠子精油作为去污剂,所述月桂酰肌氨酸钠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所述三乙醇胺作为中和剂,所述芳樟水作为溶剂。
[000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芳樟水为提炼芳樟醇冷凝后的蒸馏水。
[0010]一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月桂酰肌氨酸钠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缓慢的加入芳樟水中,边加入边搅拌,防止有小凝块生成,搅拌均匀后备用;(2)向配制好的凝胶溶液中缓慢加入天然芳樟醇,加入的过程中不断的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后放置10?12h ; (3)向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使得溶液的pH至在6?7之间,然后依次加入山苍子油、无患子精油和天然色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氯化钠,并不断搅拌,补充芳樟水至100%,充分搅匀后灌装至喷雾容器内,即得抗菌洗手液。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植物源萜类精油为活性成分,集抗菌活性与自然芳香性于一身的洗手液,能降低手上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杆菌等数量,具有较持久的抗菌作用,利用芳樟水作为溶剂,综合利用、来源丰富以及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3]实施例1
[0014]以10g的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为例,原料配方如下:97%天然芳樟醇0.15g,山苍子油0.5g,无患子精油0.5g,月桂酰肌氨酸钠6g,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g,氯化钠Ig,三乙醇胺0.5g,天然色素0.lg,补充芳樟水至10go
[0015]一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I)将月桂酰肌氨酸钠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缓慢的加入芳樟水中,边加入边搅拌,防止有小凝块生成,搅拌均匀后备用;(2)向配制好的凝胶溶液中缓慢加入天然芳樟醇,加入的过程中不断的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后放置12h ; (3)向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使得溶液的pH至在6?7之间,然后依次加入山苍子油、无患子精油和天然色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氯化钠,并不断搅拌,补充芳樟水至100g,充分搅匀后灌装至喷雾容器内,即得抗菌洗手液。
[0016]实施例2
[0017]以10g的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为例,原料配方如下:97%天然芳樟醇0.3g,山苍子油2.0g,无患子精油1.0g,月桂酰肌氨酸钠6g,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g,氯化钠Ig,三乙醇胺0.5g,天然色素0.lg,补充芳樟水至10go
[0018]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的制备过程。
[0019]实施例3
[0020]以10g的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为例,原料配方如下:97%天然芳樟醇0.2g,山苍子油1.0g,无患子精油0.5g,月桂酰肌氨酸钠6g,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g,氯化钠Ig,三乙醇胺0.5g,天然色素0.lg,补充芳樟水至10go
[0021]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的制备过程。
[0022]上述实施例中,天然芳樟醇作为抗菌活性成分,是一种来源于天然、安全有效的萜类化合物;山苍子油作为增效剂,能增强生物活性,提高抗菌使用效果,将其溶于芳樟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菌效果,具有自然芳香属性;无患子精油作为去污剂,除去附着在手等部位的脏物,还具有护肤的功能;月桂酰肌氨酸钠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与天然精油具有很好的互溶性,无任何生物活性和副作用,不会轻易变质,对人体的刺激性小,具有优良的去污、乳化和发泡性能;三乙醇胺作为中和剂,稳定安全,在化妆品行业使用非常广泛;芳樟水作为溶剂,芳樟水为提炼芳樟醇冷凝后的蒸馏水,综合利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0023]实施例4:微生物测定试验
[0024]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卫法监发
[2002]229号第四部分“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抗菌洗手液标准Q/SUTK 4-2006方法进行。
[0025]取上述的3个实施例的样品,稀释为1/10,1/100,1/1000和1/10000等,直至样品含菌量合适为止,加入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使样品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均匀,待有样品平皿和不加样品的空平皿内的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6±1) °C培养箱内培养(48±2)h后,计算菌落浓度;选择菌落数< 10的培养皿观察,若有片状菌落面积大于培养皿面积的1/2,则放弃不用,若小于培养皿面积的1/2,可将剩下整齐的菌落数翻倍,作为此培养皿的菌落数;每个培养皿观察3次,取平均值;然后通过下面公式计算菌落浓度:
[0026]菌落浓度(CFU/mL)=(平皿上菌落数X样品稀释倍数)/平皿内样品量(mL)
[0027]表1样品内细菌量测定结果
[0028]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97%天然芳樟醇0.15%?0.30%、山苍子油0.5%?2.0%、无患子精油0.2%?1.0%、月桂酰肌氨酸钠6 %?10 %、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 %?8 %、氯化钠0.5 %?1.5%、三乙醇胺0.1%?1.0%、天然色素0.05%?0.15%、补充芳樟水至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芳樟醇作为抗菌活性成分,所述山苍子油作为增效剂,所述无患子精油作为去污剂,所述月桂酰肌氨酸钠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所述三乙醇胺作为中和剂,所述芳樟水作为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芳樟水为提炼芳樟醇冷凝后的蒸馏水。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源萜类抗菌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I)将月桂酰肌氨酸钠和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缓慢的加入芳樟水中,边加入边搅拌,防止有小凝块生成,搅拌均匀后备用;(2)向配制好的凝胶溶液中缓慢加入天然芳樟醇,加入的过程中不断的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后放置10?12h ; (3)向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使得溶液的PH至在6?7之间,然后依次加入山苍子油、无患子精油和天然色素,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氯化钠,并不断搅拌,补充芳樟水至100 %,充分搅匀后灌装至喷雾容器内,即得抗菌洗手液。
【文档编号】A61Q19/10GK104173237SQ20141040479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陈尚钘, 范国荣, 吴发茂, 王虹, 王宗德, 王鹏 申请人: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