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5963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含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转轴与壳体之间至少摆动连接一通断阻尼油的阀片,与阀片摆动端面离合配合的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上至少设有一凸部,阀片摆动过程中,该凸部所处位置的阀片摆动端面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之间形成渐变间隙,该渐变间隙构成阻尼器的泄油道;巧妙地利用阀片与凸部滑动配合,阀片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之间形成渐变间隙,从而渐变控制泄油道大小,使盖板匀速下落;并可强制开关阀片,受阻尼粘度影响减到最小,液阻的形成和消失响应灵敏;阀片及转轴均不设置减弱它们强度的过油凹槽,实现转轴扭矩输出最大化,不影响转轴的转动幅度,可通配于厚重型、轻薄型盖板上使用。
【专利说明】—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阻尼旋转缓冲器,特别是体积较小、扭矩输出最大化、阻尼响应灵敏度高、阻尼输出稳定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卫浴座便器盖板的液压阻尼旋转缓冲器在体积小型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一、缓冲器输出转轴的强度不够大、转动角度不够大;二、受阻尼油粘稠度不同的影响,在缓冲器使用过程中,阻尼响应灵敏度低。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039711U)公开的一种盖板慢落机构,其在转轴200的两轴翼212上各对称设置有叶片槽,两叶片400通过自身的活动轴摆转连接在叶片槽内,每个叶片400靠近内轴段200的段部都设有缺口 401 ;转动转轴200,转轴200阻尼工作时,叶片400在阻尼油推动下摆动到与阻尼腔109内壁抵触滑动,阻尼腔109油压升高,阻尼油只能通过叶片400上的缺口 401缓慢流过,阻尼油的液压阻尼力作用在轴翼212及叶片400上,转轴200缓慢转动;转轴200无阻尼工作时,阻尼油推动下反向摆动,使叶片400与阻尼腔109壁分离,阻尼油快速从叶片400与阻尼腔109壁之间通过,阻尼油对轴翼212及叶片400无液压阻尼力,转轴200可快速转动;这种慢落机构所存在的问题是:①由于轴翼212上设置叶片槽,为保证转轴强度、叶片400与轴翼212的连接强度,轴翼212需要的厚度以保证其自身强度,叶片400需要较大厚度,以保证其在有阻尼、无阻尼工作状态瞬间切换时可承受油压瞬间冲击,如此都将使转轴的转动角度需要减小,而若在此情况下需要增加转轴的转动角度,则转轴径向两轴翼212的转动直径需要增大,则需要较大内径的阻尼腔109与之匹配,无法小型化设计,导致该盖板慢落机构的体积较大;②在阻尼油粘稠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叶片400与轴翼212上的叶片槽之间、叶片400与阻尼腔109壁之间的粘力较大,因此仅凭阻尼油液体压力可能无法致动叶片400摆转或致动叶片400摆转的时间较长,即叶片400响应液压致动摆转的灵敏性较差,因此通过该慢落机构装配的座便器盖板性能一致性较差;③在阻尼油粘稠度满足叶片400瞬间摆动的情况下,叶片400瞬间摆动开关,为解决转轴在阻尼工作时的转速均匀,需要在转轴上设置较大的流量渐变的过油槽213,过油槽213的设置使转轴的强度变弱,因此一般需要增大转轴的直径,又使得该慢落机构无法小型化设计,而无法在薄型盖板铰轴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使其体积更小、扭矩输出最大化、阻尼响应灵敏度更高、阻尼输出更加稳定,以提高其与各型盖板装配的通用性。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含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转轴与壳体之间至少摆动连接一通断阻尼油的阀片,与阀片摆动端面离合配合的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上至少设有一凸部,所述阀片摆动过程中,该凸部所处位置的阀片摆动端面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之间形成渐变间隙,该渐变间隙构成阻尼器的泄油道。
[0005]所述的阀片与壳体内壁之间或阀片与转轴径面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渗油凹槽,壳体内的阻尼油通过渗油凹槽缓慢流动;当阀片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贴触,阻尼油仅通过渗油凹槽缓慢泄除油压。
[0006]所述的壳体内壁或转轴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和转轴平行的枢接孔槽;阀片根部设有一枢轴,各阀片通过枢轴与枢接孔槽插合摆动连接;在枢接孔槽一侧顶部设有一可在阻尼油液阻增大时使阀片受压面积增大的缺口。当转轴转动使壳体内的阻尼油液压增大时,缺口可使阀片灵敏并快速摆到与凸部贴合,或与转轴径面贴合封闭油腔。
[0007]所述的阀片摆动端面包括相连的一可与凸部滑动配合的泄油封面和一可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贴触关闭泄油道的渗油封面。摆动的阀片的泄油封面沿凸部或上或下滑动以调节渗油封面与转轴径面间距大小,当渗油封面与转轴径面贴触时,泄油道被关闭,阻挡阻尼油无法快速通过阀片,使转轴挠油而产生的液压阻尼力反作用在转轴上,阻尼油的液压在转轴阻尼工作时只能通过渗油凹槽缓慢过油而缓慢泄压,使转轴缓慢转动。
[0008]所述的转轴径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和壳体内壁贴合以挠动阻尼油流动的翼板,所述的凸部对称设置在两翼板根部一侧;壳体内壁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限定翼板或阀片转动幅度的凸台;阀片摆动连接在凸台上。转轴上的翼板可挠动阻尼油,通过阻尼油流动压致动阀片摆动。
[0009]所述渗油凹槽设置在转轴径面或阀片摆动端面上并与泄油道在转轴旋向上相通。
[0010]所述的壳体内壁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与转轴径面贴合的隔筋;转轴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可在隔筋间随转轴旋动的凸翼,两凸翼各设一摆动装接阀片的槽孔;所述的凸部有两段并对称设置在两隔筋根部一侧的壳体内壁上;转轴无阻尼转动时,凸翼及其上的阀片挠动阻尼油,阻尼油流动压致动凸翼上的阀片摆动,阀片与壳体内壁分离,使阻尼油快速通过阀片;凸翼旋动到与隔筋相顶时停止;然后可反向转动转轴,凸翼及其上的阀片挠动阻尼油,阻尼油流动压致动凸翼上的阀片反向摆动到与凸部贴触并沿凸部向壳体内壁滑动,在阀片沿凸部下滑过程中,阀片使泄油道变小,变大的阻尼油流动压和变小的泄油道配合,使通过泄油道阻尼油流量均匀,使转轴可匀速快速转动,当阀片下滑到与壳体内壁贴触时阻隔阻尼油,凸翼及阀片挠动阻尼油的液压阻力剧增,此时通过渗油凹槽过油以缓慢消除液压,使作用在凸翼及阀片上的液压阻尼力缓慢消退,以实现转轴的缓慢转动功能。
[0011]所述的渗油凹槽设置在转轴径面上并连通隔筋两侧;或者,所述的渗油凹槽设置在阀片摆动端面上并连通阀片两侧。
[0012]所述的泄油封面或渗油封面为斜面或弧面。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盖板向上翻转使转轴的挠动阻尼油流动,阀片在阻尼油推动下摆动并与转轴径面完全分离,使盖板上翻全程中阻尼油快速通过,阻尼油对转轴无液压阻尼力,转轴可快速转动,因此便器盖板掀开全程非常轻便。盖板向下翻转的过程中,转轴的挠动阻尼油流动推动阀片快速反向摆转并与凸部抵触,阀片摆动并沿凸部下滑,阀片摆动端面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之间形成渐变间隙,从而渐变控制泄油道大小,使盖板匀速下落。
[0014]所述的阀片与壳体之间或阀片与转轴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渗油凹槽,盖板向下翻转的前半程,阀片摆动端面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之间形成渐变间隙,阻尼油通过该渐变间隙构成的泄油道较快速的泄油,盖板较快向下翻转;在盖板向下翻转的后半程,阀片摆动端面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贴合并阻隔阻尼油,阻尼油对转轴产生液压阻尼力,壳体内的阻尼油仅能通过渗油凹槽缓慢流动缓慢消减阀片两侧的压力差,使作用在转轴上的液压阻尼力缓慢消退,转轴阻尼缓慢转动,实现盖板下翻的慢落功能。
[0015]本实用新型的巧妙地利用凸部使摆动的阀片与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之间形成渐变间隙,使阀片在阻尼油较粘稠的情况下,阀片可沿凸部上滑强制打开阀片以供阻尼油快速通过,而阀片在流动压作用下压触凸部并延迟阀片阻隔阻尼油,使转轴可快速并匀速转动;并且转轴正反向挠油共三大行程,盖板上翻全程快速过油、盖板下翻前半程恒流量快速过油、盖板下翻后半程缓慢过油均由阀片灵敏动摆动状态控制,特别是在盖板下翻转过程中,阀片可由凸部下滑平稳过渡到转轴径面或壳体内壁,避免阀片端面撞击而损伤。
[0016]本实用新型的阀片上不需要设置过油用的凹槽,因此不必考虑强度问题而增大其厚度,转轴上也不需要开设削弱转轴强度的大凹槽以供快速过油,因此在转轴直径可缩小并且强度更好,转轴直径缩小、阀片变小都可在保证盖板转动角度的情况下,实现转轴扭矩输出最大化,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体积更小。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①巧妙地利用阀片与凸部滑动配合,阀片摆动端面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之间形成渐变间隙,从而渐变控制泄油道大小,使盖板匀速下落;
[0019]②阀片与凸部滑动配合,可强制开关阀片,受阻尼粘度影响减到最小,液阻的形成和消失响应灵敏可靠;
[0020]③阀片端面及转轴径面均不设置减弱它们强度的过油凹槽,因此阀片和转轴强度更好,可实现转轴扭矩输出最大化,并可使本实用新型小形化而不影响装置转轴的转动幅度;使本实用新型可通配于厚重型、轻薄型盖板上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图。
[0022]图2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3]图3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4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壳体及阀片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图。
[0025]图5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阀片与凸部配合打开泄油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转轴无阻尼快速转动的结构剖视图。
[0027]图7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渗油凹槽过油缓慢泄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转轴阻尼缓慢转动的结构剖视图。
[0029]图9为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转轴无阻尼快速转动的结构剖视图。
[0030]图10为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转轴阻尼缓慢转动的结构剖视图。
[0031]图11为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阀片上摆动端面由凸弧面和凹弧面构成。
[0032]图12为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阀片上摆动端面由凸弧面和斜面构成。
[0033]图中:10.壳体;101.壳体内壁;11.凸台;12.枢接孔槽;13.缺口;14.隔筋;20.转轴;201.转轴径面;21.翼板;22.凸翼;23.槽孔;30.阀片;31.枢轴;32.摆动端面;321.泄油封面;322.渗油封面;40.渗油凹槽;50.凸部;60.泄油道。【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5]实施例一(阀片摆动枢接在壳体内壁的凸台上,凸部设置在转轴径面上;阀片上的泄油封面和渗油封面均为斜面)。
[0036]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主要包括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
10、一与壳体10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20、两个用于通断阻尼油的阀片30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转轴径面201上对称设有两个和壳体内壁101贴合以挠动阻尼油流动的翼板21,壳体内壁101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限定翼板21或阀片30转动幅度的凸台11,两个和转轴20平行的枢接孔槽12设置在凸台11上,阀片30根部设有一枢轴31,阀片30分别通过枢轴31与枢接孔槽12插合摆动连接,在枢接孔槽12 —侧顶部设有一可在阻尼油液阻增大时使阀片30受压面积增大的缺口 13 ;与阀片30摆动端面32离合配合的转轴径面201上至少设有两段凸部50,本实施例中,两组凸部50对称设置在两翼板21根部一侧,每组由三段间隔排列的凸部50构成;凸部50与其所处位置的转轴径面201形成泄油道60,两渗油凹槽40对称设置在转轴径面201上,或设置在阀片30的摆动端面32上(图中为画出),并与泄油道60在转轴20旋向上相通;阀片30摆动端面32包括相连的一可与凸部50滑动配合的泄油封面321和一可与转轴径面201贴触关闭泄油道60的渗油封面322,泄油封面321和渗油封面322均采用倾斜的平面;往壳体10填充阻尼油后,通过压盖和密封橡环将转轴20、壳体10及阻尼油密封。
[0037]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的具体实施动作。
[0038]如图6所示,将盖板(图中未画出)与转轴20连接固定,在掀开马桶盖板(盖板向上翻转)的全过程中,转轴20上的翼板21挠动壳体10内的阻尼油,阻尼油流动压力拨动阀片30摆转,阀片30上的摆动端面32与转轴径面201分离,使阻尼油可快速通过阀片30与转轴径面201之间,直到翼板21与凸台11相顶时,转轴20停止转动,此时阀片30的泄油封面321位于凸部50顶部,阻尼油对转轴20的翼板21无液压阻尼,即可实现马桶盖板无阻尼向上翻转掀开;当阻尼油较粘稠时,凸部50可导向致动阀片30摆动,如图5所示,使泄油封面321贴触沿凸部50并沿其向上滑动打开泄油道60快速过油,使阻尼油可快速通过泄油道60。
[0039]如图8所示,在盖板向下翻转的前半程,转轴20反转带动翼板21反向挠动壳体10内的阻尼油,阻尼油流动压力反射拨动阀片30摆转,使阀片30的泄油封面321沿凸部50下行滑动,泄油封面321使泄油道60渐小,反向流动的阻尼油在泄油道60 口渐小而液阻增大的情况下,反向通过泄油道60阻尼流量是恒定的,即可使盖板匀速并快速向下翻转,直到泄油封面31与凸部50末端分离,阀片30末端渗油封面322与转轴径面201贴触及密封泄油道60 (如图7所示),此时由阀片30、转轴径面201和壳体10构成液压油腔,阻尼油对转轴20上的翼板21产生液压阻尼;盖板向下翻转的后半程,阻尼油的油压通过转轴径面201上与泄油道60相通的渗油凹槽40缓慢通过,使阻尼油对转轴20的翼板21产生的液压阻尼渐渐消逝,直到盖板完全落下,实现盖板的缓降功能。
[0040]实施例二(阀片摆动枢接在转轴上,凸部设置在壳体内壁上;阀片上的泄油封面为凸弧面、渗油封面为斜面)。[0041]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壳体内壁201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与转轴径面201贴合的隔筋14,渗油凹槽40对称设置在转轴径面201上以连通隔筋14两侧,或者,渗油凹槽40设置在阀片30摆动端面32上并连通阀片30的两侧(图中未画出);转轴20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可在隔筋14间随转轴20旋动的凸翼22,两凸翼22各设一摆动装接阀片30的槽孔23 ;阀片30根部的枢轴31与槽孔23摆动连接,阀片30的摆动端面32可与壳体内壁101及凸部50离合配合,凸部50有两段并对称设置在两隔筋14根部一侧的壳体内壁101上;本实施例中的阀片30上的泄油封面321采用凸弧面,渗油封面322采用倾斜的平面。
[0042]如图9所示,盖板(图中未画出)上翻掀开全程中,转轴20如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凸翼22及阀片30挠动阻尼油,阻尼油的流动压力拨动阀片30摆转与壳体内壁201分离,使阻尼油快速从阀片30和壳体内壁201之间通过,阻尼油对凸翼22及阀片30无液压阻力,因此转轴20可无阻尼快速转动,使盖板掀开过程非常轻便。
[0043]如图10所示,当盖板向下翻转时,转轴20反向转动,凸翼22及阀片30反向挠动阻尼油拨动阀片30摆转,泄油封面31贴触凸部50顶部并沿其向下滑动,泄油封面321使泄油道60渐小,反向流动的阻尼油在泄油道60 口渐小而液阻增大的情况下,反向通过泄油道60阻尼流量是恒定的,即可使盖板匀速并快速向下翻转,直到泄油封面321与凸部50末端分离,渗油封面322抵触壳体内壁101,阻尼油对转轴20上的翼板21产生液压阻尼;阻尼油缓慢流动通过渗油凹槽40以对所产生的液压缓慢消减,作用在翼板21的阻尼力缓慢消减,转轴20缓慢转动,实现盖板的慢落缓冲功能。
[0044]实施例三(阀片上的泄油封面为凸弧面、渗油封面为凹弧面)。
[0045]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阀片30上的泄油封面321为凸弧面、渗油封面322为凹弧面;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工作原理和实施动作同实施例一。
[0046]实施例四(阀片上的泄油封面为凸弧面、渗油封面为斜面)。
[0047]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阀片30上的泄油封面321为凸弧面、渗油封面322为斜面;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工作原理和实施动作同实施例一。
[0048]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含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旋动挠油配合的转轴,其特征在于: 转轴与壳体之间至少摆动连接一通断阻尼油的阀片,与阀片摆动端面离合配合的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上至少设有一凸部,所述阀片摆动过程中,该凸部所处位置的阀片摆动端面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之间形成渐变间隙,该渐变间隙构成阻尼器的泄油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与壳体内壁之间或阀片与转轴径面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渗油凹槽,壳体内的阻尼油通过渗油凹槽缓慢流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壁或转轴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和转轴平行的枢接孔槽;阀片根部设有一枢轴,各阀片通过枢轴与枢接孔槽插合摆动连接;在枢接孔槽一侧顶部设有一可在阻尼油液阻增大时使阀片受压面积增大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片摆动端面包括相连的一可与凸部滑动配合的泄油封面和一可与壳体内壁或转轴径面贴触关闭泄油道的渗油封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径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和壳体内壁贴合以挠动阻尼油流动的翼板,所述的凸部对称设置在两翼板根部一侧;壳体内壁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限定翼板转动幅度的凸台;阀片摆动连接在凸台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油凹槽设置在转轴径面或阀片摆动端面上并与泄油道在转轴旋向上相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壁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与转轴径面贴合的隔筋;转轴上中心对称设有两个可在隔筋间随转轴旋动的凸翼,两凸翼各设一摆动装接阀片的槽孔;所述的凸部有两段并对称设置在两隔筋根部一侧的壳体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油凹槽设置在转轴径面上并连通隔筋两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渗油凹槽设置在阀片摆动端面上并连通阀片两侧。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器盖板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油封面或渗油封面为斜面或弧面。
【文档编号】A47K13/04GK203693466SQ201420045988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4日
【发明者】范振林, 谢伟泉, 王兵 申请人: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