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面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551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面捞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面捞,包括下端铰接有活动底板的漏筐,漏筐上固定有把手,把手后方通过铰接轴连接有纵向设置的配合支架,配合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提手,配合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向前弯折至漏筐底部的抵触部,配合支架的中部向前弯折有一个角度,铰接轴设置在弯折区域。在底部设置有活动底板,通过配合支架来控制活动底板的开合,从而不需要将漏筐整个翻转就能实现将食物导出,可以避免汤液流淌造成的洒漏和烫伤,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高效面捞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捞,属于厨房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面捞也叫煮面斗、面斗,是一种类似漏勺的厨房用具,一般用于实现烹饪中捞的动作,达到被捞的食品与油、汤分离的目的,比如将煮好的面条从锅中滤水捞出,或在做火锅或其他烹饪时,盛放在汤液中煮的食物,食物煮好后直接捞出,方便取食,或者做进一步加工。
[0003]现有的面捞一般由防锈金属材料制成,包括漏筐和手柄,漏筐用于盛面,漏筐四周及底部密布漏网或者漏孔,比漏勺有更大的深度,一般为圆桶形,其上端开口,其上的手柄由于烹饪的需要,往往为垂直固定在漏筐上,因此倒出食物时需要将漏筐整个翻转才能倒出,翻转漏筐的动作非常不方便,影响了加工的效率,同时汤液流淌容易造成洒漏和烫伤,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面捞效率不高,容易造成洒漏和烫伤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面捞。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高效面捞,包括上端开口、下端铰接有活动底板、并且在四周及活动底板上布置有小孔的漏筐,所述漏筐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把手,所述把手后方通过铰接轴连接有纵向设置的配合支架,所述配合支架的上端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提手,所述配合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向前弯折至漏筐底部的抵触部,配合支架的中部向前弯折有一个角度,铰接轴设置在弯折区域,使得当抵触部抵接在活动底板底部推动活动底板盖合时,配合支架的上端与把手之间产生一个夹角,当配合支架上端与把手贴合时,配合支架下端的抵触部后退放开活动底板,此时活动底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翻开,使漏筐底部敞开。
[0007]为了方便操作,所述铰接轴与提手之间的配合支架上固定有另一端抵靠在把手上推动把手与配合支架分开的弹簧活页。
[0008]为了方便加工,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的配合支架为将不锈钢杆弯折成平行两股之后再弯折加工而成的钢杆架。
[0009]进一步,所述的漏筐下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活动底板通过铰链铰接在固定板上。
[0010]更进一步,所述抵触部从固定板处越过铰链到达活动底板下方。
[0011]为了方便握持及操作,当抵触部抵接在活动底板底部推动活动底板盖合时,配合支架的上端与把手之间的夹角为5?10度。
[0012]为了防止烫伤,方便使用,所述把手和/或提手上设置有不导热套。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底部设置有活动底板,通过配合支架来控制活动底板的开合,从而不需要将漏筐整个翻转就能实现将食物导出,可以避免汤液流淌造成的洒漏和烫伤,同时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配合支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面捞,包括上端开口、下端铰接有活动底板11、并且在四周及活动底板11上布置有小孔的漏筐1,所述漏筐I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把手2,所述把手2后方通过铰接轴31连接有纵向设置的配合支架3,所述配合支架3的上端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提手32,弯折的提手32有利于挂在锅沿,也有利于手提操作。所述配合支架3的下端设置有向前弯折至漏筐I底部的抵触部33,配合支架3的中部向前弯折有一个角度,铰接轴31作为支点设置在弯折区域,使得当抵触部33抵接在活动底板11底部推动活动底板11盖合时,配合支架3的上端与把手2之间产生一个夹角,当配合支架3上端与把手2贴合时,配合支架3下端的抵触部33后退放开活动底板11,此时活动底板1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翻开,使漏筐I底部敞开。
[0019]为了方便操作,所述铰接轴31与提手32之间的配合支架3上固定有另一端抵靠在把手2上推动把手2与配合支架3分开的弹簧活页34,弹簧活页34的另一端在把手2上滑动,推动把手2和配合支架3分开,从而使得自然状态下活动底板11处于盖合状态。
[0020]为了方便加工,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所述的配合支架3为将不锈钢杆弯折成平行两股之后再弯折加工而成的钢杆架。
[0021]进一步,所述的漏筐I下端设置有占底部面积不大的固定板12,所述的活动底板11通过铰链铰接在固定板12上。更进一步,所述抵触部33从固定板12处越过铰链到达活动底板11下方,这样使得抵触部33后退时,活动底板11可以顺利的绕铰链转动,当抵触部33前进时,可以推动活动底板11复位盖合。
[0022]为了方便握持及操作,当抵触部33抵接在活动底板11底部推动活动底板11盖合时,配合支架3的上端与把手2之间的夹角为5?10度,优选的,两者间的角度为8度最为舒适。
[0023]为了防止烫伤,方便使用,所述把手2和/或提手32上设置有不导热套,一般为塑胶套或者皮套。
[0024]正常状态下,弹簧活页34推动把手2和配合支架3分开,使得把手2和配合支架3上端产生一个夹角,此时配合支架3下端贴近漏筐I边缘,抵触部33越过固定板12和铰链到达活动底板11下方,其顶端推动活动底板11盖合。当人手施力将把手2和提手32贴近时,弹簧活页34压缩合拢,以铰接轴31为支点,配合支架3下端后退,离开漏筐I边缘,此时抵触部33也下行后退,其顶部放开活动底板11,此时活动底板11打开,食物可以从漏筐I中出来。
[0025]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结构上的变形,这些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面捞,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下端铰接有活动底板(11)、并且在四周及活动底板(11)上布置有小孔的漏筐(I),所述漏筐(I)上固定有向上延伸的把手(2),所述把手(2)后方通过铰接轴(31)连接有纵向设置的配合支架(3),所述配合支架(3)的上端设置有向后弯折的提手(32),所述配合支架(3)的下端设置有向前弯折至漏筐(I)底部的抵触部(33),配合支架(3)的中部向前弯折有一个角度,铰接轴(31)设置在弯折区域,使得当抵触部(33)抵接在活动底板(11)底部推动活动底板(11)盖合时,配合支架(3)的上端与把手(2)之间产生一个夹角,当配合支架(3)上端与把手(2)贴合时,配合支架(3)下端的抵触部(33)后退放开活动底板(11),此时活动底板(1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翻开,使漏筐⑴底部敞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31)与提手(32)之间的配合支架(3)上固定有另一端抵靠在把手(2)上推动把手(2)与配合支架(3)分开的弹簧活页(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支架(3)为将不锈钢杆弯折成平行两股之后再弯折加工而成的钢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筐(I)下端设置有固定板(12),所述的活动底板(11)通过铰链铰接在固定板(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部(33)从固定板(12)处越过铰链到达活动底板(11)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面捞,其特征在于:当抵触部(33)抵接在活动底板(11)底部推动活动底板(11)盖合时,配合支架(3)的上端与把手(2)之间的夹角为5?1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面捞,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和/或提手(32)上设置有不导热套。
【文档编号】A47J43/28GK203914664SQ20142029419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屈值生 申请人:江门市新会区马思特酒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