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81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化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保健用磁化装置的改进。
根据医学临床验证,磁化水(或饮料)对人体生理的新陈代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它对结石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明显的疗效。现今市场上已出现不少产生磁化水(或饮料)的磁化杯。有关磁化杯的结构方案也多种多样。例如中国专利公报公开的CN2087471U《超强磁化杯》是在杯的内盖和杯底安置永磁体,这种方案因磁场方向关系,杯内水动态切割磁力线差,磁化质量欠佳。而且,杯盖上的永磁体易吸附异物,会影响卫生。又如CN2092931U《强磁保健磁化水杯》是在杯体内胆外侧中心对称位置上粘贴瓦形磁铁,半周N极,半周S极。这种磁场结构,在水倒进倒出时能动态切割磁力线,取得较好的磁化效果。但是,其磁力线呈辐射状分布,磁场不均匀,其杯中心的磁场强度最大,与磁力线垂直的方向两端,有相当部分磁场强度很弱。再有,瓦形磁铁较一般永磁体价贵。有些方案为增加上下层磁场,将永磁体作上下多层设置,结果杯体重、成本也高。
本实用新型欲解决上述问题,以简单轻巧的结构提供一种动态切割磁力线效果好且磁场强度均匀的磁化杯。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杯盖、外壳、杯胆、口圈和磁路系统组成磁化杯。杯胆可以用实心的陶瓷·紫砂·玻璃杯等,也可以用真空的保温杯胆。外壳还可以是带手柄的。其磁路系统是沿杯胆的水平外周方向有间隙地排布10~14根竖置的长条形永磁体,所有长条形永磁体相对集合,分成左右极性相异、对称分布的两半部分,即一半集合为N极,另一半集合为S极,永磁体的外周还设置磁屏蔽罩圈。杯胆的底部与外壳之间还可以设置永磁体,以进一步加强磁化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磁路系统用长条形永磁体间隙排布成分别相对集合为N极和S极的两半部分,较之以往的磁化杯,磁场均匀、结构简单、易制价廉、杯体也轻。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实施例中A-A向剖视的磁路系统永磁体排布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进一步介绍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采用塑料制的杯盖1和带手柄的塑料外壳6,杯胆2采用紫砂杯。高压聚乙烯制的口圈3将杯胆2扣紧固定在外壳6中。用14条铁氧体永磁体4(50×10×6mm)如图2所示排布在杯胆2的外侧周面上,永磁体4的外周再裹上白铁皮制的屏蔽罩圈5,构成磁路系统。该磁路系统形成的磁场如图2虚线所示。为进一步加强磁化效果,在外壳6与杯胆2底之间再设置二块铁氧体永磁体7(30×20×6mm)。
权利要求1.一种磁化杯,包括杯盖1、外壳6、杯胆2、口圈3,其特征在于沿杯胆水平外周方向,还间隙地排布有10~14根竖置的长条形永磁体4,所有的长条形永磁体4相对集合分成左右极性相异、对称分布的两半部分,即一半集合为N极,另一半集合为S极,永磁体的外周还设置磁屏蔽罩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化杯,其特征在于其杯胆2为实心的陶瓷·紫砂·玻璃杯胆或者是真空的保温杯胆。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化杯,其特征在于杯胆2的底部与外壳之间还设置永磁体7。
专利摘要一种磁化杯,其磁路系统的特征是沿杯胆水平外周方向,间隙地排布有10~14根长条形永磁体,让永磁体相对集合分成左右极性相异、对称分布的两半部分,即一半为N极,一半为S极。杯胆可以是实心的陶瓷、紫砂、玻璃杯胆,也可以是真空保温杯胆,杯底还可设置永磁体进一步加强磁化效果。这种磁化杯结构轻巧、动态切割磁力线好、制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家用及医疗保健领域。
文档编号A47G19/22GK2120504SQ92215310
公开日1992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27日
发明者姚法江 申请人:姚法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