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40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杯子。
普通的一次性杯子通常采用塑料或纸质材料制成圆筒状的杯体,在杯体的顶部为杯口,在其底部为杯底,杯口的直径较杯底的直径略大。为了降低这种杯子的制造成本,并便于杯子在包装及运输时的相互叠放,因此,杯子的外面均不设有把手。但是,这种没有把手的一次性杯子,由于其杯壁较薄,使用时,当杯中盛满较烫的热饮时,其温度通过杯壁会迅速传到杯外,此时,若使用者直接用手端杯,便会受杯壁的高温烫痛或烫伤手指;而当杯内的饮料较满时,使用者端杯的手指握压力就会增大,通常,杯中的饮料越多,端杯时手指用力就越大,其杯口变形的程度也越大,杯中的饮料就越容易溢出,如果此时杯内的饮料又较烫,则该饮料直接烫痛或烫伤使用者手指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使用这种杯子喝饮料,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使用者稍有不慎,较易引起各种烫伤或烫痛意外,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者手指不易被杯壁烫到,且端杯时杯口变形较小的一次性杯子。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杯子,包括圆形的杯体,杯体的顶部为杯口,在所述杯体的外表面连接有两个可折叠的把手,两把手与杯体之间分别设有折叠缝。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杯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使用者的手可不与杯体直接接触,从而可避免杯子烫痛或烫伤人,使用更为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把手被折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把手未被折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1、杯体,2、杯口,3、把手,4、折叠缝,5、粘贴面,6、把手孔,7、孔形面。

图1和2所示,一种杯子,包括圆形的杯体1,杯体1的顶部设置有一个杯口2,两个把手3分别沿杯体1的上下方向连接在杯体1的外表面上,杯体1与把手3之间分别设有折叠缝4,两折叠缝4之间隔开一定间距,两个把手3分别沿折叠缝4与粘贴面5相互连接,其外形与大小相同,把手3上分别开设有相同的把手孔6,在两把手孔6内沿折叠缝4处分别设置有与粘贴面5相连的孔形面7,孔形面7与粘贴面5一起设置在杯体1的外表面。上述的杯体1与把手3主要采用纸质材料制成,杯体1与把手3之间为粘贴连接,同时,也可采用塑料制作,且其把手3与杯体1也可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
上述的杯子在使用时,可先将杯体1上的两个把手3同时折起,此时,使用者只要拿住把手3便可将杯子端起,这样就可保证使用者的手指不与杯体1发生直接接触,以防使用者的手指烫痛或烫伤;当杯子需保存或运输时,将两把手3可以被展平,把手3即与杯体1的外表面贴紧,不影响杯子之间的相互叠放。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的两个把手3同时与一个粘贴面5相互连接,并通过该粘贴面5与杯体1形成可折叠的连接,也可将两个把手3分别与两个粘贴面5相互连接,并分别通过两粘贴面5与杯体1形成可折叠的连接。同时,上述的把手3上分别开设有把手孔6,当然也可不开把手孔6,但使用时不是太方便;另外,在把手孔6处的孔形面7也可去掉,但这样会略微降低把手3与杯体1之间的连接牢度。
权利要求1.一种杯子,包括圆形的杯体(1),杯体(1)的顶部为杯口(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体(1)的外表面连接有两个可折叠的把手(3),两把手(3)与杯体(1)之间分别设有折叠缝(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把手(3)分别沿杯体(1)的上下方向连接在杯体(1)的外表面上,且两折叠缝(4)相互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把手(3)分别沿折叠缝(4)处与粘贴面(5)相互连接,粘贴面(5)设置于杯体(1)的外表面上,两个把手(3)分别通过粘贴面(5)与杯体(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把手(3)形状与大小相同,两个把手(3)上还分别开设有相应的把手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把手孔(6)分别沿折叠缝(4)开设在把手(3)上,两把手孔(6)内沿折叠缝(4)处还分别设置有与粘贴面(5)相连的孔形面(7),孔形面(7)与粘贴面(5)一起设置在杯体(1)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1)与把手(3)均由纸质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1)与把手(3)均由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杯子,包括圆形的杯体,杯体的顶部为杯口,在所述杯体的外表面连接有两个可折叠的把手,两把手与杯体之间分别设有折叠缝;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杯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使用者的手可不与杯体直接接触,从而可避免杯子烫痛或烫伤人,使用更为安全。
文档编号A45F3/00GK2539452SQ0223752
公开日2003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6日
发明者许建峰 申请人:许建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