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70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
背景技术
惯用的手及腰、腹健身器〔请参阅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090218号〕,其支杆设有改变转盘枢转方向的可弯折关节,此弯折关节致使转盘枢转时的稳固性降低,且令健身器的实际使用寿命缩减,惯用的手及腰、腹健身器已面临有必要改进的瓶颈;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为使健身器的功效增进,且令转盘枢转时确实稳固安全,特以其参与相关产品制造生产多年的实务经验及其一贯秉持具有的优良设计理念,针对支杆与主体的连结及连结杆与转体的枢合,进行提升结构强度的改进,使手、腰、腹健身器充分符合产业实用性。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进转盘枢转时的稳固性及使用安全性,以达到运动手臂、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的手、腰、腹健身器的改进结构,其主体与支杆连结稳固,且主体可以支杆为轨道朝着腹靠板的方向移动,并主体与腹靠板通过支杆二端嵌固定位不致产生轴向转动;转体与连结杆的竖段枢合,且连结杆的横段与主体嵌合稳固,可增进转盘枢转时的稳固性及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一种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由主体、手握杆、支杆、腹靠板、连结杆及转体组成;其主体由上环、下环、弹性组件及滑块构成,于上环的前、后端及左、右侧皆设有向下容杆槽,且下环的前、后端及左、右侧皆设有向上的容杆槽,弹性组件嵌设于上环、下环的滑槽内部;其手握杆内端嵌设于上环、下环的左、右侧容杆槽内部,由嵌固段及操作段衔接构成;腹靠板,具有曲弧弯度的板体,其前壁的凸环可供支杆后端嵌固定位;转体,由上盘、枢转环、配重块及下盘组成,其上盘上端面偏侧设一向上突设的中空凸球部,且下盘对应上盘的凸球部亦设有向下的凸球部;其特征在于主体的上环中心处预设有向下的半圆形滑槽,并上环的滑槽上方嵌设一电子计数器;其下环中心处预设有向上的半圆形滑槽,且下环的后端容杆槽下方穿设一限转杆,并下环的前端容杆槽下方嵌固一感应计数器;滑块,其套设衔接于弹性组件后端,且活动于上环、下环的滑槽内部;支杆,为前端与滑块结合一体的横向杆体,于支杆下方凹设一限位槽,且支杆前端嵌入上环、下环的滑槽内部;连结杆,为一形杆体,其上横段嵌入上环、下环前端容杆槽内部;转体的凸球部顶端设一穿孔,且穿孔的旁侧组设一感应磁块,凸球部的底缘与滑块槽衔接;枢转环为一凸形环体,其上端穿贯于凸球部的穿孔,再与连结杆的下竖段套固一体,此枢转环的下端具有与凸球部的内端面相吻合的形状,且枢转环的底缘设一枢转凸环;配重块,为中心处设有螺纹孔可供螺杆由下向上螺入的可移动构件;其下盘对应上盘的滑块槽亦设有滑块槽,且滑块槽底部设一可供螺杆由下往上螺入配重块中心的跑道形长孔;其主体与支杆相连结,且主体可以支杆为轨朝着腹靠板的方向移动,并主体与腹靠板通过支杆二端嵌固不致产生轴向转动;当主体产生水平向画圆的动作,可带动具有配重块的转体平行主体枢转,以达到运动手臂、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功效,现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俯视立体外观图;图2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仰视立体外观图;图3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构件分解图;图4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构件组设剖视图;图5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转体剖视详图;图5-1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转体A-A视图;图6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转体立体详图;图7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主体剖视详图;图8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连结杆另一实施例;图9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连结杆另一实施将转体垂直地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手、腰、腹健身器〔请参阅图1及图2〕,由主体1、手握杆2、支杆3、腹靠板4、连结杆5及转体6组成;主体1〔请参阅图3〕,由上环11、下环12、弹性组件13及滑块14构成的中字形环体;其上环11中心处预设有向下的半圆形滑槽111〔请一并参阅图7〕,且上环11的前、后端及左、右侧皆设有向下的半圆形容杆槽112〔请参阅图3及图7〕,并上环11的滑槽111上方嵌设一电子计数器113;其下环12中心处预设有向上的半圆形滑槽121,且下环12的前、后端及左、右侧皆设有向上的半圆形容杆槽122〔请参阅图3及图7〕,并下环12的后端容杆槽122下方穿设一限转杆123,另下环12的前端容杆槽122下方,嵌固一感应计数器124〔请参阅图5〕;弹性组件13,其嵌设于上环11、下环12的滑槽111、121内部;滑块14,其衔接于弹性组件13后端,且活动于上环11、下环12的滑槽111、121内部;手握杆2,其嵌设于上环11、下环12的左、右侧容杆槽112、122内部,由嵌固段21及操作段22衔接构成;支杆3,为前端与滑块14结合一体的横向杆体,于支杆3下方凹设一缺口向下的限位槽31,且支杆3前端嵌入上环11、下环12的滑槽111、121内部;腹靠板4,具有曲弧弯度的板体,其前壁的凸环41可供支杆3后端嵌固定位;连结杆5,为一上横段嵌入上环11、下环12前端容杆槽112、122内部的形杆体;转体6,由上盘61、枢转环62、配重块63及下盘64组成,且以连结杆5下竖段为支轴的枢转构造〔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其上盘61上端面偏侧设一向上突起的中空凸球部611,于凸球部611顶端设一穿孔612,并穿孔612的旁侧组装一感应磁块613,另凸球部611的底缘与滑块槽614衔接;其枢转环62,上端穿贯凸球部611的穿孔612,再与连结杆5的下竖段套固一体的凸形环体,此枢转环62的下端形体与凸球部611的内端面吻合,且枢转环62的底缘设一枢转凸环621;配重块63,中心处设有螺纹孔631可供螺杆632由下向上螺入的可移动构件;下盘64,其对应上盘61的向上凸球部611及滑块槽614设有向下凸球部641及滑块槽642,且滑块槽642底部设一跑道形长孔643,此长孔643可供螺杆632由下往上穿贯。
其中,具有二端部的形连结杆5,亦可设为具有三端部的形〔请参阅图8及图9〕,其形连结杆5a的外端及下端皆可与转体6的枢转环62上端套固,则转体6以连结杆5a为支轴,可产生平行主体1及垂直主体1枢转的功效。
另外,主体1的滑块14二侧设有平行切面,此滑块14可移动于上环11、下环12对应组成的滑槽111、121内部,且滑块14的内部亦向后设以二侧具有平行切面的嵌杆槽141〔请参阅图3〕,其嵌杆槽141可供支杆3前端二侧设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插入;另支杆3后端二侧亦设具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其可插入腹靠板4前壁凸环41具有平行切面的嵌杆槽411中,则支杆3与腹靠板4可稳固连结,以杜绝主体1及腹靠板4轴向旋转。
位于凸球部611旁侧的感应磁块613,在使用者施力操作手握杆2致使转体6以形连结杆5为轴旋转时,其感应磁块613与主体1前端底面的感应计数器124之间,可产生间歇性的磁力吸、放感应,此磁力吸、放感应讯号可传输至位于主体1上环11上方的电子计数器113,进而显示经过计数的转体6转动数值。
其枢转环62的内部中心处套固一连结环620,且凸形连结环620下段凹槽内壁设有齿轮环6201,并连结环620下方套固一中心具有齿轮6221的发电器622〔请参阅图3及图5〕,此发电器622的中心齿轮6221与齿轮环6201对应齿合〔请参阅图5及图5-1〕;而转体6的下盘64凸球部641中处设一容器槽649,此容器槽649可供发声器648置入,于发声器648周围连结有来自发电器622的电源线647,且电源线647还连接有LED灯646,其发电器622的齿轮6221与齿轮环6211齿合转动所产生的微量电流,可驱使发声器648出声及LED灯646亮起;另容器槽649底部环设数穿孔645,则发声器648通电后所产生的声音,可经由穿孔645向外导出。
其手握杆2的嵌固段21及操作段22的衔接,由嵌设于操作段22内部的双凸粒弹扣23达成〔请参阅图3〕,且嵌固段21的外端设有二组相距大约50度的凸粒穿孔,则操作段22与主体1的平行面,可有上扬25度及下扬25度的夹角,其上、下扬起的角度恰符合操作者施力的人体功学。
其穿贯下环12的限转杆123顶端,可穿入支杆3的限位槽31中,进而达到防止支杆3转动的功效;另限转杆123顶端亦可防止支杆3与滑块14的结合处脱离;而当支杆3欲与主体1卸离可将限转杆123退出限位槽31,则支杆3与主体1可简易、迅速分离,以利包装运输与收纳。
操作使用本实用新型手、腰、腹健身器时,先将腹靠板4的弧凹面与腹部贴合,且双手紧握手握杆2的操作段22,接着以双手实施扣拉力将主体1压向腹靠板4〔请参阅图7〕,再放掉扣拉力使主体1通过弹性组件13的伸张力移离腹靠板4,如此反复操作可达到运动双臂及腹部的功效。
当使用者通过双手作用手握杆2带动主体1前、后画圈,可间接驱使转体6平行主体1枢转,其转体6内部的配重块63可使转体6的枢转产生阻力,如此反复操作可达到运动腰部及腹部的功效;其中,将配重块63中心的螺杆632松退,即可调整改变配重块63组设的位置〔请参阅图5〕,当转体6的配重块63越靠近枢转环62的位置,其枢转阻力越大,反之,当转体6的配重块63间隔枢转环62的位置加大,其枢转阻力越小。
当转体6的形连结杆5与主体1平行组设〔请参阅图4〕,施力操作主体1产生水平向画圆的动作,可带动具有配重块63的转体6平行主体1枢转,则施力的操作者可通过手、腰、腹水平画圆的动作,达到运动手部、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另当转体6枢设于形连结杆5a外端与主体1垂直组设〔转体6亦与地面垂直〕,施力操作主体1产生垂直方向画圆的动作,可带动具有配重块63的转体6垂直主体1枢转,则施力的操作者可通过手、腰、腹上下画圆的动作,达到运动手部、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
当转体6以枢转环62为支轴旋转〔请参阅图5及图5-1〕,其同步转动的连结环620可经由齿轮环6201驱使发电器622的中心齿轮6221旋转,则发电器622中心旋转所产生的电流,可作用发声器648出声及LED灯645亮起;另当转体6停止转动,发声器648及LED灯645的作用随即停止。
本实用新型健身器的主体1与支杆3连结稳固,且主体1可以支杆3为水平滑轨朝着腹靠板4的方向移动,并主体1与腹靠板4藉由支杆3二端的嵌固,不致产生轴向的转动;另转体6与连结杆5的竖段枢合,且连结杆5的横段与主体1嵌合稳固,可增进转盘6枢转时的稳固性及使用安全性,其可改进惯用健身器使用寿命缩短的弊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的于任何刊物,当符合专利法的规定。
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其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由主体、手握杆、支杆、腹靠板、连结杆及转体组成;其主体由上环、下环、弹性组件及滑块构成,于上环的前、后端及左、右侧皆设有向下容杆槽,且下环的前、后端及左、右侧皆设有向上的容杆槽,弹性组件嵌设于上环、下环的滑槽内部;其手握杆内端嵌设于上环、下环的左、右侧容杆槽内部,由嵌固段及操作段衔接构成;腹靠板,具有曲弧弯度的板体,其前壁的凸环可供支杆后端嵌固定位;转体,由上盘、枢转环、配重块及下盘组成,其上盘上端面偏侧设一向上突设的中空凸球部,且下盘对应上盘的凸球部亦设有向下的凸球部;其特征在于主体的上环中心处预设有向下的半圆形滑槽,并上环的滑槽上方嵌设一电子计数器;其下环中心处预设有向上的半圆形滑槽,且下环的后端容杆槽下方穿设一限转杆,并下环的前端容杆槽下方嵌固一感应计数器;滑块,其套设衔接于弹性组件后端,且活动于上环、下环的滑槽内部;支杆,为前端与滑块结合一体的横向杆体,于支杆下方凹设一限位槽,且支杆前端嵌入上环、下环的滑槽内部;连结杆,为一形杆体,其上横段嵌入上环、下环前端容杆槽内部;转体的凸球部顶端设一穿孔,且穿孔的旁侧组设一感应磁块,凸球部的底缘与滑块槽衔接;枢转环为一凸形环体,其上端穿贯于凸球部的穿孔,再与连结杆的下竖段套固一体,此枢转环的下端具有与凸球部的内端面相吻合的形状,且枢转环的底缘设一枢转凸环;配重块,为中心处设有螺纹孔可供螺杆由下向上螺入的可移动构件;其下盘对应上盘的滑块槽亦设有滑块槽,且滑块槽底部设一可供螺杆由下往上螺入配重块中心的跑道形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的滑块二侧设有平行切面,滑块可移动地安装在上环、下环对应组成的滑槽内部,且滑块的内部亦设有二侧具有平行切面的供支杆前端二侧设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插入的嵌杆槽;支杆后端二侧亦设置具有平行切面的嵌合段,并插入腹靠板前壁凸环具有平行切面的嵌杆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凸球部旁侧的感应磁块连接有通过该磁块感应显示转体转动数值的电子计数器,该电子计数器位于上环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枢转环的内部中心处套固一连结环,此连结环下段凹槽的内壁设有齿轮环,且连结环下方套固一中心具有齿轮的发电器,其发电器的中心齿轮与齿轮环对应啮合;而转体的下盘的凸球部设一供发声器置入的容器槽,而发声器周围连结有来自发电器的电源线,且电源线上还连结有由发电器的齿轮与齿轮对应啮合所产生的微量电流驱动的LED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二端部的形连结杆,亦可设为具有三端部的 形,其 形连结杆的外端及内端与转体的枢转环上端套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转体枢设于 形连结杆外端与主体垂直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改进的手、腰、腹健身器,由主体、手握杆、支杆、腹靠板、连结杆及转体组成;其主体由上环、下环、弹性组件及滑块构成;其手握杆嵌设于上环、下环的左、右侧容杆槽内部,由嵌固段及操作段衔接构成;其支杆为前端与滑块结合一体的横向杆体,于支杆下方凹设一限位槽,且支杆的前端嵌入上环、下环的滑槽内部;其腹靠板具有曲弧弯度的板体,位于前壁的凸环可供支杆后端嵌固定位;其连结杆的上横段嵌入上环、下环前端容杆槽内部的┌形杆体;其转体由上盘、枢转环、配重块及下盘组成,且以连结杆下竖段为支轴枢转;通过主体产生水平向画圆的动作,可带动具有配重块的转体平行主体枢转,达到运动手臂、腰部及腹部的健身功效。
文档编号A63B21/00GK2744373SQ20042008808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洪明雪 申请人:洪明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