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13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球拍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的是针对网球拍击球时,具有减缓球拍与网球撞击的震动、声音的吸震带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及休闲健康的重视,现代人在工作之余,也愈来愈注重生活中的休闲运动,如游泳、高尔夫球、网球等等,而在各类的休闲运动中,如何避免并降低运动过程中带来的伤害,实为运动产品设计的诉求目的之一。以球类的网球拍来说,除了握把处的握持需具备较佳的舒适度外,另一个重点即是如何将球拍击球时所产生的振动力降至最低,以减少振动力经握把传递至使用者手部,而引起的手部不适或运动伤害。
为改善上述的缺陷,目前市面上应用于球拍网线的避震器有各式的型态、式样,其中一种得穿梭于网线间的长条型避震器,其式样结构如图1~图3所示,其中图1、图2所示的习用创作其结构的特点是长条状的吸震本体91二端利用二次射出方式成型有一勾设体92,利用该勾设体92勾结于网线处而固定避震器。而因为该二勾设体92必须与网线作勾固结合,因此其材质必须为“硬性”的塑料材质,仅该吸震本体91为具有吸震效果的弹塑性材质,而该勾设体92几乎没有吸震的作用,甚至连传导震动力量的效果亦甚为不足。如此,不仅造成吸震器承受球拍击球时吸收震动力量效率的不佳,且若球拍击球的位置不巧碰及“硬性材质”的勾设体92时,往往会在击球瞬间对球击出的方现或力道、速度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因此上述二习用创作的吸震本体91及勾设体92非一体成型,不仅接设处容易因使用而有受损或断裂的情形,而且,制造、加工成本也相对较高,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其次,图3所示的是另一习用创作,其是在一带体81二端一体成型一吸震体82,各该吸震体82内缘形成有中空容室821,可供容置若干颗粒物83,外缘适处则沿其环周面开设有与球拍的网线作嵌设结合的定位卡沟822。此习用产品与球拍结合时是令带体81一端穿梭若干网线后,利用该等定位卡沟822嵌设网线而固定,令吸震器与球拍的网线结合而提供缓冲、吸震效果。虽然此习用吸震器是一体成型,而能增加其结构的稳固性,而该二吸震体82也具有绝佳的缓冲、吸震功效,然而,其固定方式容易受撞击而产生松动、脱离的情形,因为成型在各该吸震体82上的定位卡沟822仅与网线作单纯的嵌卡结合,而非束紧或缠绕式结合,因此,该吸震体82容易因撞击而令定位卡沟822与网线脱离,虽然不至于令避震器自球拍脱落,但是,仍会造成击球的困扰及对吸震效果造成影响,故有必要对其进行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其是令用以辅助球拍减少冲击振动的避震带在与球拍的固定上更为简便、稳固,同时,并降低其制造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其包括一长条型且具有弹性拉伸特性的吸震带体,该吸震带体二端缘并一体成型有一呈圆球状且大于该带体断面的束结部,该束结部与吸震带体同为具弹塑性的特质,当该避震带穿梭于球拍的网线间时,得令该束结部绕过二网线交叉处而作活套式的缠结,不仅可使避震带与球拍的结合更为简便、稳定,并降低其制造的成本,同时,亦可进一步降低避震带与球碰击时产生的不良影响。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下面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能得以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图1为第一种习用立体外观图;图2为第二种习用立体外观图;图3为第三种习用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设的穿梭实施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设的缠绕固定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装设的缠绕示意图。
图号说明避震带10;吸震带体11;束结部12;球拍20;网线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该避震带10是一呈长条型的吸震带体11,其二端一体成型有外径大于该吸震带体11断面的束结部12,其中该吸震带体11是由具弹性拉伸特性的塑性材质制成,断面呈扁平状,其位于中段处较大的带体面积是逐渐往二外端呈渐缩结构,而一体成型该束结部12。
该束结部12是呈圆球状,同样具有弹塑特性,其圆径大于该吸震带体11末端延伸的断面。
据此,当该避震带10欲结合于球拍20上时,先将该吸震带体11穿梭置于若干网线21间,再分别将该二束结部12绕过二呈十字交叉的网线21处而作活套式的束紧、缠结,而令其与球拍20的结合更为简便、稳定,同时,更降低避震带10制造的成本。兹再进一进详述于后。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是将该避震带10穿梭束置于球拍20其拍面下缘,如此,击球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在经由球拍20握柄传至使用者手部时,会先通过该避震带10而吸收其大部份力量,达到预期减缓震动力道的目的。而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上述结构特征达到的功能效用为1、加强避震带结构强度、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避震带为精巧的一体式结构,不仅可加强其结构的强度,降低因长时间伸缩拉扯使用而造成的损伤,同时,更可降低大量的制造成本,并进一步反应于销售成本上,提升产品竞争力。
2、装设、拆解使用简便、稳定,本实用新型避震带固定于球拍上时,因该束结部与吸震带体皆为具拉伸的弹塑特性,故其固定方式完全异于传统利用“勾设结构”达成固定的目的,而是将该避震带末端的细径部绕过球拍十字交叉处的网线后,再令该束结部穿设该避震带体与网线间的空隙,形成所谓活套式的束紧、缠绕结合(如图6、图7所示)。此种结合方式不仅装设迅速简便,且固定效果更为稳固不易脱落,同时拆卸、解除亦相对顺手、简易。
3、提升吸震效率,本实用新型避震带整体皆具有具弹塑性,且二端的束结部体积甚小,当该二束结部与网线作紧密性的缠绕固定时,不仅可确实吸收击球时产生的震动力量,更能降低球体不小心意外碰及避震带时产生的不良影响。
归纳上述的说明,通过本新型上述结构的设计,可有效克服习式创作所面临的缺陷,进一步具有上述众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一创意极佳的新型创作,并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效,且也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举凡熟悉此技艺人仕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为之各种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在本新型所请求保护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其包括一长条型的吸震带体,其特征在于该吸震带体二端缘是一体成型有一大于该带体断面的束结部,该避震带是这样结合于球拍上的,该吸震带体在穿梭若干网线后,各该束结部得绕过二网线交叉处而作活套式的缠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其特征在于该吸震带体是由具弹性拉伸特性的塑性材质制成,其穿梭于球拍的网线间,而该束结部是呈现圆球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简易型球拍吸音、避震带,其是一长条型的吸震带体二端缘是一体成型有大于该带体断面的束结部,该避震带体具有弹性拉伸的特性,当该避震带结合于球拍上时,得穿梭于球拍的网线间,并利用该束结部得绕过二网线交叉处而作活套式的缠结,据此,不仅降低避震带制造的成本,同时,并令其与球拍的结合更为简便、稳定。
文档编号A63B49/00GK2756272SQ2004201163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日
发明者宋宏富 申请人:宋宏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