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395阅读:10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衡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平衡训练系统,适用于多种在运动时要求身体保持平衡的运动项目。
背景技术
保持平衡的能力对体育竞技表现和日常生来说非常重要。人类有许多不同的方式 来保持身体自然平衡。人类使用三种主要平衡校正方法。为了使说明简便,本文列举的所有例子都基于 一种静态的站立模式。身体质量的旋转加速度用于角度校正。在这种平衡校正模式中,旋 转的摆臂加速度主要用来产生一个身体反向的旋转加速度。重心校正用于移动重心使之位 于力心之上。在低扰动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一般可以由人自然地完成,只需通过水平移动臀 部来保持重心尽量高于力心。平台校正用来保持力心位于重心之下,而无需移动重心。在 高扰动水平下,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向前、向后或侧向跨步以将平台移回使用者被替换的重 心以“抓住平衡”。在低扰动水平下,只需要简单的改变足部接触区域的力心就可以保持力 心尽可能的位于重心之下。改变力心只需通过应用更多的力在脚趾或脚跟,或是脚的一侧 或另一侧即可完成。这些模式的多种组合可以同时使用。重心校正是最自然的平衡校正方法,并且只 需消耗很少的能量。然而,对于许多体育活动来说它并并非是理想的平衡校正方法,因为它 要求移动上身或是整个身体,这会影响移动的精度和上身力量的转移。

发明内容
从多方面考虑的话,许多运动项目,比如但不仅限于,高尔夫球和篮球,平台校正 是一种理想的平衡校正方法,因为它可以通过简单而精确的踝关节移动来改变脚下的力 心,并且对身体产生极小程度的扰动。这种产生于地面上的稳定平台允许更高的精度和身 体其它部位的力量转移。它允许上体的移动完全专注于目标而不会因为使用上体来保持平 衡而对目标分心。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下构件,该下构件有一个接 地面和一个有顶点的朝上的面;接地面使下构件保持稳定、不倾斜;一个上构件,该上构件 有一个足部接触面和一个朝下的面;朝上面和朝下面的形状可以吻合;当上构件的一个点 或一个面与下构件的顶点接触时,上构件可以支撑人的身体以训练平衡能力。朝上面和朝 下面也可以是一种互相滚动接触的形状。一种更好的情况是,一个或两个朝上面和朝下面 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为凸面,并且朝上的面和朝下的面被做成至少沿着一个或两个朝上面和 朝下面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互相接触的形状。接地面还能起到防止转动的作用。另一个实施例中,朝下的面在平衡点有一个第一曲率半径或是一个带有无限曲率 半径的平面;朝上面在顶点有一个第二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小于第一曲率半径。平衡 训练系统可以包括一个稳定区域或摆动区域。该平衡训练系统可以用于单足或双足,还可 以在上构件和下构件之间设置多个形成接触接口的面接触。
其中一个实施例给出了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第一平台,该平台有一个顶 面(接地面),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体重;一个倾斜的支撑件,允许第一平台改变角度,倾斜轴 与第一平台的顶面对齐或近似对齐,当第一平台改变角度时可以减少或防止接地面的水平 位移。另一个实施例给出的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第一平台,该平台有一个顶面(接地 面),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体重;一个支撑件,该支撑件有一个弹性的和/或可压缩的朝上的 面,该面与第一平台朝下的面接触,并且接地面与弹性的和/或可压缩的朝上的面的顶面 的倾角在2”,1”,1/2”,1/4”内,当第一平台改变角度时可以减少或防止接地面的水平位移。在一种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滑动或滚动的运动平衡训练系统,该系统带有一个 或多个方向的倾斜平台,这些平台靠在一个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向自由移动的构件上。在一种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角度可变平台,该平台带有一个平面或朝向下的曲 面与一个下构件接触的,以防止倾斜,并且有一个朝上凸面。下构件曲面和上构件曲面的结 合可以包括一个更大半径曲率的区域或近似下构件顶点面,而不是在一个或多个边上更大 的曲率半径的区域。当平台水平或近似水平时将会产生一个“稳定区”,此时使用者的重心 不超前于接触点,当平台倾斜并且使用者的位置重心不随平台而改变,全部或尽可能多的 当接触点处于一个或多个校正区,在一个或多个稳定区的边上。上构件和下构件形成的角度改变平台或平衡训练系统可以采用可压缩的材料制 成,并且可以根据各自需求设计弹力。应优选相对较薄的上构件。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一 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第一平台,该平台有一个顶面(接地面)来支撑使用者的体重,第 一平台的一个向下凸的曲面,顶面与朝向下的曲面以2”,1”,1/2”,1/4”对齐。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给出的一种运动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上构件,该上构件有 一个足容纳面和一个朝下凸面;上构件包括一个当一个点或面接触区的上构件与支撑面接 触时支撑人进行平衡能力训练的支撑件;并且接触区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在随着接触区而改 变的曲率。在接触区的顶点可能有一个比顶点附近的区域更大曲率的构件。接触区可以在 第一个方向有一个远离顶点的第一曲率,以及一个与第一曲率不同的第二曲率,第二曲率 远离顶点的方向与第一曲率不同。下构件可以包括支撑面,也可以允许部分下构件在平面 上滑动或滚动。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平衡方法和一个可用于高尔夫球摆臂练习、高尔夫击打练习、 棒球挥棒训练、平衡或稳定性训练、康复练习、篮球投篮训练或运动训练的装置。关于本装置和方法的以上各方面和其它方面在本专利申请中均有阐述,合并在此 以为参照。


与实施例相关的附图介绍如下,相同的参考字符表示相同的组成原件,其中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侧视图;图2至图4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带使用者的图1的实施例;图5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图1的第二种实施例;图6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平衡训练系统的第三种实施例,其中沿着上、下构件的 横截面具有了图1的配置;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立体图;图8是第4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第5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是第三种和第5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结合的立体立体图;图5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6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2是仰视图,显示了第6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3是仰视图,显示了第7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4是仰视图,显示了第8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5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9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6是仰视图,显示了第10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7是仰视图,显示了第11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8是仰视图,显示了第12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19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13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20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14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21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15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22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16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23是仰视图,显示了第17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M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18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25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19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其中下构件可以为地面 或地板面;图沈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19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27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20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28是立体图,显示了第21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四是立体图,显示了第21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30是顶视图,显示了第22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31是顶视图,显示了第22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32是立体图,显示了第22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33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23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34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23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图35是立体侧视图,显示了第23种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说明提到的实施例可能会进行一些轻微的修 改。如下特征可能会在一个或多个公布的实施例中体现。平衡训练系统可以被用于训练使 用者来保持平衡性和稳定性,通过下肢的移动,比如脚踝和膝盖,而不是移动上肢,比如臀 部和手臂。该平衡训练系统的显著优点是许多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平衡校正下肢时导致上肢 的移动,从而平衡性降低;这种平衡训练系统允许上肢达到更精确和稳定的移动。在如下运 动中,比如但不限于高尔夫球,篮球以及冰上运动中,这种平衡训练系统的效果显著。实验 还显示,通过下肢的平衡校正而增加的稳定性对下肢损伤者的稳定性康复有显著的效果。
该平衡训练系统被认为能使用脚踝的移动而不是重心校正方法或其它平衡校正 方法来让使用者产生直觉或是本能的平衡校正。通过在非平衡方向上产生一个可人为调节 的稳定性,以保持或重获稳定。在实施例中,平衡轴穿过以一个通常的姿势站立的(双脚打 开同肩宽)脚,要求使用者推动更多的力在脚趾或脚跟上,或是脚的其中一侧。发明者认为在公布的平衡训练系统中,至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特征,即在平台改 变角度时使用者脚部的外部水平位移达到了最小的程度甚至被完全杜绝。这种情况的实现 得益于平衡训练系统如下的安装方式定位平台的滚动或枢轴接触位置尽可能接近垂直于 使用者鞋底或脚底方向。这种“地平面”效应有助于训练使用者像站在实际的地面上一样 得到同样的感受反馈。对于一个平衡训练装置来说这是一种理想的方案,因为它尽可能逼 真地模拟了实际生活和运动时所需的力和动作。该平衡训练系统实施例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当平台达到水平或近似水平时,使用者 可以感觉到一个稳定的区域。稳定区域有一个较大的半径曲率(与稳定区域外部的曲率相 比),脚跟近似于使用者的一个平点,它帮助使用者找出平台的平衡位置,并且训练使用者 的下肢来寻找和保持这个位置)该“稳定区域”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反馈,从当使用者处于正确的位置时, 他们就可以意识到。稳定区域的尺寸可以设置或调整,通过一个较大的稳定区域可以得到 更容易的平衡训练,或是通过一个较小的稳定区域来进行更精确的平衡训练。通过站立在平台上(特别是练习某种运作如高尔夫摆挥杆),使用者被训练通过 调节脚的压力来保持重心在一个非常可控的位置上而不需要移动上体。图1显示了平衡训练系统8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这种可人工控制的 不稳定状态是通过一个位于下构件12的上部或是朝向上的凸面10来产生的,其中下构件 12通过平面16支撑平台14。平台或者上构件14形成了一个足容纳面,而下构件12上有一 个接地面。下构件12非常稳固,也就是说在使用过程中它可以保持它的角度位置。因此,下 构件可以横向移动但是不会倾斜。接地面使下构件保持稳定不倾斜,更重要的是也不会旋 转。足容纳面(如图6中元件92)可以容纳一个人的一只或一双脚,在容纳双脚的情况时, 双脚应平行分开近似与肩同宽,如图7所示。接地面可以设置成在地面上滑动的形式,比如 使用图8所示的轮子,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优先选用将接地面在一个平行于平衡轴的方 向固定的方式。图2至图5中的平衡轴彼此平行。在图1所示的平衡位置,下平台12的顶 点22形成了一个平衡位置。此处所说的顶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点,一条或多条线,或是一 个或多个面,朝上曲线在相对于地面最高的位置。当上构件14在下构件12上达到平衡,上 构件14(如图1中标记22所示)的一个平衡部分,一个点或小区域与下构件12的顶点22 接触,以在上构件14和下构件12之间形成一个接触接口。如图1所示,朝下的面16在平 衡点处有一个无限大的第一曲率半径。在顶点位置,朝上的面10有一个第二曲率半径。在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曲率半径小于第一曲率半径。顶点可以形成一种点接触或线接 触22,或是与朝上的面的平坦区域相符合。也可以用一个凸面或凹面或是不规则平面16,只要朝上的面10和朝下的面16被 设计成啮合的形式,此时平面啮合的净效应导致一种与凸的朝上的面和平坦的向下的面接 触类似的效应。凸出的朝上的面10和朝下的面16的形状导致了平台14无法足够稳定,因 此要求使用者的脚踝来校正他/她的平衡,但是也没有不稳定到必须要靠使用者的上体运动,比如说手臂的运动来保持平衡。当平台14改变角度,可以看到在下构件35和朝下的面 16之间的接触点(线或面)沿着凸面10移动。因此,当平台改变角度时,在下构件和向下 的面之间接触的一个或多个点,一条或多条线,一个或多个面通过一个水平的元件沿着凸 面移动。在某些实施例中,接触点(线或面)在下构件和向下的面之间移动了一个较大的 距离为了给定的平台角度的改变在第一个方向,而在平台角度在不同方向改变时。在某些 实施例中,平台角度在与第一角成90度时,接触点(线或面)在下构件和向下的面之间移 动了一个较大的距离为了给定的平台角度的改变在第一个方向,而在。这种人工调控的不稳定性通过图2至图4中图表演示的如下方法来实现和定义。 图2中,重心18使用者20的直接显示在中央,并且他的重心直接垂直于首选的平衡位置 22,该平衡位置位于上曲面10的顶点。图3中的使用者偏离了平衡,是因为他的重心沈与首选平衡位置之间发生了一段 位移。如果使用者保持不动而不是改变脚踝观的角度和平台15与它的躯体,他的重心沈 将水平移动至比上表面0和平台下表面16的接触点34更远的点22(如图2所示)。如果使用者不校正这种非平衡,他将会掉落平台。然而大量的使用者自然和本能 地认为他们通过将力施加在脚趾42上可以保持平衡。如图4所示,这将导致平台在使用者 非平衡的方向上的滚动或是倾斜。这也将导致表面16和10之间的接触点滚动或是倾斜至 水平方向的位置,这个位置22 (如图2所示),比线M垂直正下方使用者的重心46更靠前。 这使得使用者力心56的向前移动一个足够的距离以允许使用者把重心18移回至首选平稳 固点22以保持平衡。通过本文档中一种合适的平衡训练系统设计,使用者可以体验到在某个方向(如 向前)失去平衡,然后自然地施力于脚趾以补偿。使用者身体越不平衡越需要使用更大的 角度来校正(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使用者需要施加更大的力)以把力心34带回至重心 26之下(保持平衡)或是越过重心48 (较正平衡)。这种方法来源来人体的本能,即通过 改变脚上力心的位置来保持平衡的能力,但是常常未被发掘。该平衡训练系统还可以训练 前庭系统和本体感受系统以使得校正(仅用脚踝)的幅度尽可能小,保持力心23在重心18 之下(或尽可能接近于下方)。实验表明,使用者仅需使用该平衡训练系统一两分钟,走下平衡系统回到地面后, 就立刻就能感到自己平衡感和稳定性有所提高。脚踝的运动肌肉和康复神经系统在平衡系 统上得到了训练,因此对任何不能保持平衡的使用者来说都变得更加精确和快速地找到平 衡;在低扰动的水平下,通过改变重心位置到脚下重获平衡而不用改进平台平衡校正。这使 得使用者的上身可以完全自由地投入体育运动或生命活动的动作更加精确、给力和安全。上面或朝上的面10的曲率使得这种效果自然而且有效。使用者将会自然地使用 面58上一个过小的圆弧半径以及重心校正或圆周率平衡校正模式。一段较大的圆弧半径 和角度改变平台使变得非常稳固,并且不需要较正平台,通过平台60与使用者关联的角度 改变来保持平衡。在实验中发现,对从成人到儿童的许多使用者来说,25cm半径的圆弧在一个或多 个方向上是朝上的面10 (或有效圆弧面10和面16的结合面的)的一种有效的曲率,比如 当该系统被用作一种前后单向滚动/倾斜平台时。半径越小挑战性越高,并且表面10的半 径达为7cm时对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说在前后方向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本权利声明中公布的水平方向单足平衡训练系统,Icm半径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来说也是极有 挑战性的。一个更大的圆弧半径面10 (或或有效圆弧面10和面16的结合面的)能降低挑 战性并且可行。如果圆弧半径远大于25mm,那么使用者可能不再需要改变平台14的角度来 保持平衡,那么该系统就不能根据本权利说明公布的基本准则来工作。如图5所示,一个大的半径对整个曲面10来说可能作用不大,但是在本发明的一 个实施例使用一个大圆弧(或其它复合曲面或锥面)半径在顶点65附近产生了一个稳定 区域64。以某个实施例来说明,它使用了一个稳定区域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一个稳 定区域通过使用一个平点,凸面,或是一条半径较大的弧线或曲线在平衡点或临近平衡点 处,比与平衡角度对应的顶点位置65的一侧或双侧或所有侧效果更好。这个稳定区域能给 使用者一个触觉反馈以提醒他们当平台达到水平(或在某些要求的角度位置)。这能训练 下肢的本体感受器以识别“地平面”,于是当他们站立(或滑雪等)在实际的地面或是更加 稳定的表面上时,他们就可以更准确地保持这个位置。本权利说明还公布了有一个理想的组合圆弧半径的高尔夫平衡训练装置。研究发 现这个曲率对许多其它项目都非常有效,比如但不限于扭伤脚踝的复健。其它复合或单独 的曲率可以使用本公开的基本准则通过实验由特定的项目来确定。一种已经被证明对从成人到儿童的多数使用者来说在稳定区域的一条或两条边 上的校正区63有效的曲面组合是25cm半径的圆弧和75cm半径圆弧的稳定区域64,宽度 (或者更特定一点,圆弧长度)为2. 5cm。这些圆弧的交叉应有一个平滑的过渡,比如一个 从校正区圆弧至稳定区圆弧弯曲IOcm的半径。一个较宽的稳定区域将使得训练装置适用面更宽但是会减小精度。图6是本平衡训练系统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其中平台90的上曲面88通过一个 与下表面94的滚动啮合与上构件90有一个偏移。这样与平台顶面90对应的“地平面”92 就与辐射的滚动平面10对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下构件36的朝上面10。这种特性的优点 是当平台在平衡校正过程中倾斜时,能够减少或消除平台顶面的水平位移。这种有益的效 果可以非常近似地模拟,通过平衡训练系统,当使用者回到地面上时将会感觉到本体感知 的反馈和肌肉的反应。—种类似但是低精度的效果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无偏移的平台得到,这种无偏移的 平台使用了一种非常窄的截面,这个截面与朝上的面10接触。这种低精度的平台尽可能接 近辐射式的接触与表面10而无需增加一个结构复杂的偏移构件90。5mm至IOmm厚度的截 面区域都可以适用。更细或更厚的截面区域也可以被使用,但是当平台厚度明显大于IOmm 时,性能和效果都会显著降低。图7显示了该平衡训练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能为双脚提供一种单轴运 动。在该实施例中,“地平面”特性是通过在平台14的每端使用一个偏移构件68来使平台 14的顶面72和下部件36上表面10对齐。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或消除平台14顶部的水平位 移,以更精确地训练下肢的本体感受系统。平台上的两只脚垫标示了一种比较合适的脚部 位置,但是其它位置也可以使用。该发明的这种实施例已经被证实在侧身运动,如使用操纵 木杆或铁杆的高尔夫训练中比较有效。图7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上部件和下部件在互 相凸向彼此的部分接触,并且与上构件另外一侧的足部容纳区之间留有间隔。图8显示了一种与图7中的平衡训练系统类似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有两个额外的特征。该实施例通过使用一个裂开的下构件74实现了稳定区域的可调节性,该下构件可以 被调近(形成一个较短的“平”点)或是调远以获得一个较大和更稳定的“平点”。滚轮78 为某些特定的运动增加一个线性轴向位移,比如高尔夫球中的推杆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推 动臀部向前会使得平台14向后滚动。结果是使用者会通过不使臀部斜向移动来产生一种 阻止滚轮滚动的自然反应。对于打侧旋球的高尔夫球选手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帮助的训 练。滚轮是实现线性轴向运动的最佳方法。由低摩擦力的材料,比如但不限于Teflon,制成 的滑块78在图8中用图表的方式作为滚轮的一种替代方案进行了说明。图9显示了一种单轴平衡训练系统,当使用者双足分别踏在足垫70上时,该训练 系统的平台14的滚动或倾斜轴与使用者在同一直线上。这种实施例有助于增加罚篮的准 确性或是改进其它一些运动和生命运动的姿势和稳定性。图10中显示了一种多轴平衡训练系统。在该实施例中,朝向上构件80用于支撑 另外一套朝向上的构件82,而构件82支撑平台14。有了这两根运动轴,平台14就可以向 任何方向倾斜并且可以双脚同时使用,如足垫70所示,或是单脚使用,如足垫84所示。实 验表明,对于多种体育运动和生命运动来说,这种多轴平衡训练系统能非常有效地获得更 好的地面感觉并且提高精确性。篮球运动中的自由投篮和射箭运动是其中两个例子。图10 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构件和下构件有一个接触接口,该接触边界被设置用来提供有差别的 倾斜在第一个方向和不同的第二个方向。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构件80和82朝上的面的不同 凸面半径来实现。图11中,下部件96由一种能迅速恢复弹力或是有弹性,或是可压缩的材料,或是 复合材料制成,它的上表面10无需是一个曲面,由于它的可压缩性比它周围的外部边缘98 要大,会导致上曲面10有一种与图1至图10中的刚性下构件36类似的效果。在该实施例 中,当平台近似水平时,弹性或有弹力的泡沫或是半刚性的构件96能使其稳定性更好。随 着平台倾斜的角度增加,设置在刚性更好的材料外部的一边或多边周围的泡沫102越容易 压缩,它提供的稳定性越差。图11显示了一个简化的实施例,泡沫条(用于一种单轴角度改变装置)、泡沫环 或是泡沫盘(用于多轴角度改变装置)被安装用于产生一个角度改变的平台,该角度可变 的平台有一个稳定区域在水平或是近似水平的位置。图11的实施例中差异化的倾斜可以 通过在一个方向使用某种密度的材料102,而在材料96的另外一边使用一种不同的密度, 但是在图11所示平面之外。上构件14和下构件96、98之间的接触区域形成了一个接触接当平台被显著地从水平位置倾斜一个角度时,密度较小的泡沫102(或其它可压 缩的构件如伸长和/或压缩的弹簧或/和松紧带)要求更大的力来改变平台的角度。“显著 地”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被理解为倾斜2度,尽管更大或更小的角度对某类训练也是有用的。平台的厚度应尽可能薄以使得地平面(又称为平台顶面)与下构件的上表面尽可 能的尽。图12显示了图11所示装置的一种多轴配置的仰视图。当平台处于水平位置时, 密度更大的泡沫100或半刚性半弹性和/或可压缩的盘或环提供了稳定区域支撑。以此构 件的一种理想的材料为例,硬度为60-80(支撑A)的氨基甲酸酯有效的可压缩特性使得该 应用对人体平衡和稳定训练非常有效。也可以使用一些其它材料或是材料的组合。在半刚
12性中心盘或环的外部周围可以使用某种低密度泡沫102,或是压缩性更好的材料,或是一种 包括更多刚性材料的压缩性配置的材料组合,如弹簧或类似弹簧的结构。这种方式可以在 角度可变平台104偏离水平时可以给它一些支撑,但不足以使它完全稳定。通过正确的材 料组合,使用者被要求保持平台水平在稳定区域内但仍然能够校正他们的平衡性通过改变 平台104的角度。对于如图11-13所示的泡沫或弹簧稳定平衡训练装置的校正功能来说, 最关键的是材料的压缩性越好,环绕在中心的半刚性盘或环100需要的压缩力就越大,而 角度可变平台偏离水平方向的角度也越大。图13显示了图11和图12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单轴或限制轴的实施例。在本实施 例中,平台104偏向于只向一个平面倾斜或是至少不向一个或多个平面倾斜。这种形式可 以通过一个矩形或椭圆形的半刚性构件100或是能共同产生一个稳定区域的构件组合来 实现,稳定区域借助于半刚性构件100形成一个比它的垂直方向更长的形状来防止或抵抗 平台在半刚性构件100的纵向形成角度。静止的刚性或半刚性构件100能够在接近水平位 置时提供更多的稳定性。图14显示了图11和图12所示的平衡训练装置的一种多轴的实施例。在该实施 例中,平台边到边的倾斜比前后倾斜更加容易。通过一种非圆的形状,比如但不限于卵形或 是泪珠形,即可实现这种功能。可以用其它一些形状来实现不同训练用途的一些效果。非 圆形的半刚性构件100在前后方向的稳定性比边到边方向更好。这种情况正适用于单脚平 衡和稳定性训练和康复,因为相对于从前到后的动作来说,一般的使用者自然能够用他们 的脚踝从边到边做出更好的平衡校正动作。一种压缩性更佳的材料或是材料组合比如泡沫或弹簧更适用于半刚性构件的一 条或多条边,当平台角度改变时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与其它倾斜方向相比,外部构件 102将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倾斜方向上获得更大的支撑力,这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当平台处在 某一角度时,泡沫或其它可压缩材料也可以用来阻止角度可变平台在稳定区域构件100上滑动。应该注意的是,图1至图10中所示的构件10的半刚性部分,不一定是上部曲面, 可以被用来当作本发明公开声明的图11中至图14中的下部件,以使得平台偏移和使平台 上表面和半刚性构件100的朝上面对齐。图15显示了本平衡训练系统的一个造价更低的实施例,它使用了刚性或半刚性 的下部件114,下部件114有一个上凸面116,凸面116可能有一个较大半径的稳定区域。平 台14也可以但是不必要使用一种可压缩的材料或是材料组合或是构件,比如但不限于泡 沫、钢板弹簧或是圈状弹簧,当平台14倾斜到一个增大的水平夹角时,弹簧可以在平台上 提供一个更大的垂直力来抵抗平台14的倾斜。泡沫或其它材料或材料组合也可以用于阻 止平台14在下部件118上滑动。泡沫或其它材料或材料组合也可以用于保持下构件118 在正确的位置上通过阻止移动在一个或多个与平台14或泡沫构件114有关的侧向,泡沫构 件114更适于使用某种固定方法固定在平台14的底部,比如但不限于胶水或是魔术贴。泡沫或其它材料或材料组合也可以用于调整平衡训练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使用可 替换的构件120,构件120具有不同的压缩性或通过增加或减少构件数以得到改变平台角 度所需的不同大小的力。图16显示了图15所示的实施例的单轴或限制轴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平台14偏向于只向一个平面倾斜,或是至少在一个或多个平面上抗拒倾斜。这种形式可以通过 一个矩形或椭圆形的半刚性构件122或是能共同产生一个上凸面116的构件组合来实现, 该构件组合可能有稳定区域,稳定区域借助于半刚性构件122形成一个比垂直方向更长的 形状来防止或抵抗平台在半刚性构件122的纵向形成角度。图17显示了图15和图16所示的平衡训练装置的多轴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平 台边到边的倾斜比前后倾斜更加容易。这种功能可以通过一个垂直方向上曲率半径不同的 上表面凸圆弧来实现。可以用其它一些形状来实现不同训练用途的一些效果。一种球形的 形状126(从顶部看)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上表面曲率,当然非圆形的形状也可 以做到这一点。对于某些应用和或训练技术来说,半刚性构件100在前后方向的稳定性比 边到边方向更好。这种情况正适用于单脚平衡和稳定性训练和康复,因为相对于从前到后 的动作来说,一般的使用者自然能够用他们的脚踝从边到边做出更好的平衡校正动作。一种压缩性更佳的材料或是材料组合比如泡沫或弹簧1 更适用于半刚性构件 126的一条或多条边,当平台角度改变时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力。与其它倾斜方向相比,外 部构件1 将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倾斜方向上获得更大的支撑力,比如但不限于前后方向, 与其它倾斜方向相比,比如但不限于边到边,这取决于特定的应用以及平衡或稳定性的训 练目的。当平台处在某一角度时,泡沫或其它可压缩材料1 也可以用来阻止角度可变平 台在下构件126和100上滑动。应该注意的是,图15至图17中所示的半刚性构件114,122,可以被用来当作本发 明公开声明的图6中至图10中的下部件,以偏移平台14使平台的顶面92和半刚性构件 100的朝上面101对齐。图19的截面示意图显示了一种在保持平台14合适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有效厚度的 方法。在该实施例中,平台的向下面130的接触区域是一个锯齿状的囊132(如图中虚线所 示)或有一个凸起的形状允许囊的外部较厚而且强度较高,而接触区域的厚度尽可能小至 接邻的材料允许的最小值。图20显示了一种确保平台14不在下构件136的朝上面10上滑动的方法。该实 施例有一个朝下的突起134,该突起垂直滑动作圆弧运动在曲面囊,曲面囊的曲率由圆弧端 点决定,这些圆弧在下突起和曲面10的接触点之间,它们有一个瞬时的圆弧中心,与位于 平台16的朝下面和下构件136的朝上面之间的接触点一致。这个突起能在一个运动平面 或是多个倾斜方向内对平台进行定位。如果使用了非圆突起和对应的接收囊,这个特性就 可以用来防止平台在下构件136上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下构件1 的上表面10应优选但非必选一种可压缩或可变形的材 料,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对固有平点不会感到太突然,因此对感官的挑战会更大。其它阻止平台在下部件上滑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轮齿,比如但不限于渐开线轮 齿,轮齿可以位于下构件36的朝上面10和平台14的底面16或平台90的偏移构件88和 /或下构件36的朝下曲面10的运动切线上。这些轮齿甚至可以是圆形的或非圆形的但是 一定要在顶点附近或是靠近顶点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平台14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倾斜而 不会产生滑动。对于本平衡训练系统的这个案例和其它特定功能的实施例来说,顶点上可 以优先选用的一种弹性构件,这种弹性构件将平台和下构件拉近。其它阻止平台在下部件上滑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轮齿,比如但不限于抓合面或粗糙表面以及或位于下构件10的朝上面和/或平台14或偏移构件88的朝下面上高低不 平的配合面。图21的端视图显示了一种限制水平方向移动和/或运动切线对于下构件的朝上 曲面10平台14当平台14可以随意地改变角度时该实施例中更适于使用无弹性的线、细绳或是带子140系在平台14的一边141和 下构件36的反边上。一个相反的无弹性线、细绳或是带子系在平台14的另外一边和下部 件36的另外一边,于是每两个无弹性的构件140确保平台在两个方向的其中一个方向上可 靠。这些交叉的弹性构件,如线,阻止了角度可变平台的水平移动。这种方式允许平台14在下构件的朝上曲面10上受到很小的摩擦力滚动,而不会 滑动。本实施例中还显示了一种难度可调节的系统。弹簧144或弹性元件在平台和下构 件36的朝上面10的顶点之间产生一个弹性力。可以通过增加弹簧或弹性元件的伸长量来 调节弹力以产生一个更稳定的平台。弹性构件144的伸缩可以在在本发明的平衡训练系统 包含的任意一种实施例上使用。图21所示的平衡训练系统的上构件和下构件是分离的,但 是实际上弹簧会将两个构件拉拢彼此接触。图22显示了图21所示的一种水平定位系统的演化版本,该版本设置了一个被套、 轴承、销或是突起148来确保角度可变平台14与平台14和弓形接触构件36的接触轴对齐 或近似轴对齐。导向构件150牢固地安装在下固定构件上(在本实施例中)并且允许平台14改 变角度而不会在角度改变的方向上滑动。图23显示了一种平衡训练系统的多向实施例,该实施例有一个刚性或半刚性下 构件114,该下构件的边到边方向上的半径小前后方向上的半径。注意,图M中显示的位于 曲线的顶点116上或顶点附近的一个较大的半径稳定区域并非必不可少,但是对其它一些 应用来说是有益的。位于曲线的顶点上或顶点附近的一个较小的半径不稳定区域对本实施 例或本文档中的其它实施例的某些应用是有益的。角度可变平台14在平台与下部件118接触的区域应尽可能薄,以减小在平台改变 角度时地平面的水平移动。泡沫120是可选的,在平台停在某一个角度时,它也可以用来阻止角度改变平台滑动。图示滚轮、滚子、或滑块152也可用于允许一个或多个方向的运动对某种应用比 如但不限于,滑雪或滑冰运动平衡训练装置,以更精确地用平衡训练系统模拟这种运动。滚 轮、滚子、或其它滑动机构在某些应用中不推荐使用,比如那些基本移动不是滑动或滚动的 运动。图25显示了一个供替换的实施例,它使用了一个或多个本平衡训练系统的原则。 与图1-图10不同的是它在倾斜平台156上使用了一个朝下曲面154,倾斜平台156推荐 但不是必须在一个浮动的下构件朝上面上滚动。类似于图2-图10它使用了一个稳定区域 158有一个较大半径比校正区域160,稳定区域的另外一一边是一个凸面,或是当平台处于 水平位置时包围稳定区域以给使用者触觉反馈。当平台156改变角度时,位于下构件156 和朝下面巧4之间的接触点(或线、面)沿着凸面巧4移动。上下平台因此可以有一个有效的滚动接触而不会在滚动方向上滑动。在该平衡训练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朝上面和朝 下面可能都是凸面,只要在正常使用时朝下面接触区的平均半径比朝上面小即可。图沈显示了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地平面166与幅射的滚动面168对齐以减少 平台角度改变时地平面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在图26所示的平衡训练系统中,朝下曲面(与 地平面对齐)可以设置或不设置稳定区域。这种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同样有效。对于本权利说明所有公开的实施例来说,接触曲面可以是一条曲线、多条曲线、抛 物线、椭圆截面或是近似满足此处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的基本原则的自由曲面。图27显示了平衡训练系统的一种替代实施例,其中下构件36的朝上面10的顶点 168的半径小于在它的顶点或邻近他的顶点时,与周围接触的曲率相比,当平台14不在水 平位置时产生一个低稳定区域或滚动区域当平台处于水平位置或近似水平位置时。对于多 数应用来说这不是一种推荐的实施例,比如优秀的运动员可能需要挑战性更大的平衡训练 系统。对于本发明公开的所有带有多方向角度改变功能的实施例来说,有一个或多个在 不同方向特性不同的稳定区域是有益的。以单足平衡盘为例,它在边对边的方向上的稳定 区域要小于前后方向上的稳定区域。对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来说,推荐使用地平面支撑使用者的体重对齐或近似对 齐(换言之,比图4所示的角度可变平台无偏移的情况对齐得更近)角度改变装置的即时 旋转轴。这根即时旋转轴可能是,比如说图4所示凸圆弧的朝上面,图9所示的凸圆弧的朝 下面,角度可变平台的“虚拟即时旋转轴”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或是一个旋转的角度可变 平台的旋转轴。在这种形式中,地平面的水平位移可以被减少或消除,从而更精确地模拟站 在地面上的效果。图观和图四显示了平衡训练系统的某个版本的产品,它非常理想地符合但是不 限于训练高尔夫推杆。实验表明,使用此装置能显著地提高推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它由 被两个为单个使用者准备的被隔开的分离足垫组成。图四显示了两个足垫的详细视图,去 除一些元件后可以更方便看到图5中所示的下构件36,稳定区域64,水平定位系统66。此 实施例还显示了一个在轴承轴174和下构件36上的定位销178之间的弹性元件172,通过 轴承套176轴承轴174固定在平台上。这个弹性元件172帮助保持平台稳定并且与下构件 36接触。刚性的螺栓、销、或突起180在下部件伸展件184上与槽182配合,以防止整件散 装。这些槽大到不会在正常使用时与螺栓180产生干涉。下部件推荐使用一个硬件停机 186,当使用者到达平台14的倾斜极限时给使用者一个触觉反馈。图30到图32显示了一个平衡训练系统的双足版本,它非常理想地适合于但不限 于如下运动高尔夫球中的高挥杆。它使用了一个与图观和四所示的分离足版本类似的 近似关节的结构188,但是平台被设计成阻止扭转收缩,因此每只脚都可以单独地移动,比 如说在挥杆结束后,高尔夫选手通常会抬起他们的后脚跟。注意平台190的两端都有一个 关节结构,但是位于足垫192中间的关节装置也可以被用来减少平台190的材料和结构在 水平方向的强度和刚度需求。通过使用该平衡训练系统的基本准则设计和制造的样机在许 多测试项目中已经被证明能够明显地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应该注意的是即时旋转中心是首选但是非必须的,如图1至图32所示,即时旋转 中心在平台的中心但是靠近使用者脚跟的位置。这是因为使用者的重心不总是刚好在他们脚的中心之上,而是经常靠近脚的后面。该平衡训练系统在训练平衡和稳定性方面效果非常好。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 下构件的朝上面和平台的朝下面之间的与使用者站立的地平面接触的点或线定义的近似 即时旋转中心。实验发现当地平面处于水平位置时,1/4”或更小的距离是即时旋转中心和 地平面之间的首选的距离。增大距离到如2”、1”或1/2’都会降低使用效果,但是仍然有益 于某些平衡训练的使用。如图1所示,比如说,这意味着上构件的足容纳区被垂直地从朝下 接触面分隔至小于2”、1”、1/2”或1/4”。该平衡系统性能优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凸曲面被固定而在其上滚动的平面在使 用的过程中改变角度。在某些情况下,平台也将会有一个接角曲面。在这种情况下,在接触 区域正常使用的具有最小的平均曲率半径的接触构件是固定的构件。如图33所显示了本平衡训练系统的一种冰上训练的特殊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 凸曲面附着在平台上并且随着平台的角度改变而改变角度。这是为了模拟当穿上冰鞋从一 端向另一端滚动脚踝时足底的水平运动。然而在滑冰时脚的前后运动不能导致足踝同样的 水平运动。因此,如侧视图33所示,关节机构198的前后接触面196曲率相比于边到边的 曲率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平均半径的曲率,如前视图34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图33和34的 实施例模拟了这种滑冰时脚和下肢的运动,并且训练了一种滑冰特有的不平衡人体感知反 应。另外,推荐使用一个带有地表面或下表面202的低摩擦力接口,比如但不限于滚 轮206,以允许冰刀的方向低摩擦运动来增加其它滑冰时通常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模式。滚动 构件200在某些应用中最好是通过弹簧208和/或通过一个小凸滚面202进行自动对心。 特定的滑冰训练者可以使用或不用关节构件的顶点稳定区域。可压缩构件204可以用来增 强易用性。图35显示了一个平衡训练系统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平台上有一个下凸面16A。 它有益于平衡训练系统,当朝下面的平均半径比下构件12的朝上面10的平均半径大时。通 过增大接触构件的曲率也可以在此实施例和其它实施例中得到稳定区域。本实施例的其它用法,如地平面和接触点间更小的偏移可能包括但不限于用于越
野滑雪。本发明公开的能取得多种效果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还可以通过组合来获得更多效果。该平衡训练系统可以有一个触觉反馈系统来提醒使用者处于非平衡状态,包括 灯、声音反馈、增加的振动、或是可感知的冲击,使用者从稳定区域改变的平台角度越大,受 到的冲击越剧烈。在本权利要求书中,“包括”一词使用的是广义,并不排除其它可能出现的元件。至 于所声称的特征前的不定冠词“一个”,不排除超过一个的情况。此处描述的每个独立的特 征可以用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但此处所描述的益处并不是如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那样是 构成所有实施例的要素。
权利要求
1.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有一接地面和一个有一顶点的朝上面的下构件,接地面使下构件保持稳定而不会 倾斜;一个有一个足部容纳面和朝下面的上构件;朝上面和朝下面的形状设计为彼此接触;并且当上构件上的一个点或面与下构件的顶点接触时,上构件对训练平衡能力的人提供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朝上面和朝下面的形状被设计成彼此滚 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朝上的面和朝下的平面的一 个或多个部分为凸面,并且朝上的面和朝下的面的被做成至少沿着一个或两个朝上的面和 朝下的面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互相接触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和下构件有一个接触接口, 该接触接口被设置用来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上提供有差别的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朝下的面在平衡点有一个第一曲率半径或是一个带有无限曲率半径的平面;朝上的面 在顶点有一个第二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小于第一曲率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朝上的面和朝下的面包括一个稳定区域由朝上面或朝下面分别形成的通 过减小曲率半径与各自的顶点或平衡点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稳定区域是由一个平面或凸面在朝上面 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朝上的面和朝 下的面包括一个由朝上面或朝下面通过分别减小曲率半径与各自的顶点或平衡点的距离 形成的稳定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一个或多个凸出部分在上 构件足容纳区的任意一边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下构件包括可压缩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在弹簧力的作用 下偏压至某一位置。
1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弹簧力可以调节。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的足容纳面与朝 下接触面被垂直地隔开2”,1”,1/2”或1/4”。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仅在一个方向上 有滚动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在超过一个方向 上有滚动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包括一个第一平台,该平台有一个顶 面(接地面),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体重;一个下构件,至少有一个向上平面或曲面与第一平台的向下平面与曲面接触,平台顶面与朝上面顶面对齐角度在2”,1”,1/2”,1/4”内,当第一 平台改变角度时可以减少或防止接地面的水平位移。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一个或两个上构件或下 构件包括一种可压缩的材料,硬度小于100橡胶硬度计。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足部容纳面向下凹入与 上构件和下构件的接触区平齐。
19.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第一平台,第一平台有一个顶面(地平面),顶面支撑 着使用者的体重;一个弹性和/或可压缩的、与第一平台的朝下面接触的朝上面的支撑,地 平面与弹性和/或可压缩朝上面的顶面的偏角在2”,1”,1/2”或1/4”内,以减少或防止第 一平台改变角度时的水平位移。
20.一种滑动或滚动体育平衡训练系统,有一个单向或多向倾斜平台,靠在一个能够在 一个或多个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构件上。
21.一个角度可变平台,有一个朝下平面或曲面与下构件滚动接触,下构件有一个朝上 凸面并且可以防止倾斜。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下构件曲面和上构件曲面的结合在下 构件面顶点上或下构件面顶点附近的半径大于一条或多条较大半径曲率的区域,当平台处 于水平或近似水平位置时,使用者的重心不会超过接触点在所有或至多的校正区域,可以 得到一个“稳定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下构件曲面和上构件曲面的结合在下 构件面顶点上或下构件面顶点附近的半径大于一条或多条较小半径曲率的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也由弹簧、松紧带支撑,和/或其它 可压缩、可变形构件支撑。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在弹力的作用下偏压至一个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弹力可调。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的接触点、线、或 面定义了平台旋转的瞬时中心,并且当平台为水平时,在地平面下方的这些接触点、线、或 面与支撑使用者体重平台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2”。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的接触点、线、或 面定义了平台旋转的瞬时中心,并且当平台为水平时,在地平面下方的这些接触点、线、或 面与支撑使用者体重平台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的接触点、线、或 面定义了平台旋转的瞬时中心,并且当平台为水平时,在地平面下方的这些接触点、线、或 面与支撑使用者体重平台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2”。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的接触点、线、或 面定义了平台旋转的瞬时中心,并且当平台为水平时,在地平面下方的这些接触点、线、或 面与支撑使用者体重平台的顶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4”。
31.根据权利要求21至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的接触点、线、或 面定义了平台旋转的瞬时中心,并且该点与支撑使用者体重的地平面大体上对齐。
32.根据权利要求21至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包括一个有一个顶面(地平面)来支撑使用者体重的第一平台;一个支撑件,至少有一个朝上凸面与第一平台的朝 下平面或曲面滚动接触,顶面与朝向凸面的顶面对齐或近似对齐。
33.根据权利要求21至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能够在多个平面 上改变角度。
34.根据权利要求21至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能够在多个平面 上改变角度。
35.根据权利要求21至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至少其中一个接触面 由可压缩或可变形的材料制成,材料的硬度在使用者的体重作用下压缩或变形时小于100 橡胶硬度计。
36.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有一个顶面(地平面)来支撑使用者体重的第一平 台;一个第一平台的朝下平面顶面与朝下曲面的夹角小于1/2”。
3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地平面与角度可变对齐意味着当地平 面角度改变时这种方式可以最小化地平面的水平位移。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角度可变平台,其中平台和角度改变方法能够通过滑块、 滚块、铰链或其它方法一起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水平移动,这种水平移动来自于使用者重 心的相反方向的加速度。
39.根据权利要求21至3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任意一种角度可变平台,包括固定的下构 件上的一个或多个大体垂直的曲面,它们限制了安装在角度可变平台上的滚动或滑动构件 的水平移动。
4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方法,包括在平衡训练系统上或角 度改变平台上的人体平衡方法。
41.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或角度改变平台,用于高尔 夫球的摆臂练习、推杆练习、棒球挥棒练习、平衡或稳定性训练、康复、篮球投篮训练或体育 运动训练。
42.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有一个顶面(地平面)来支撑使用者体重的第一平 台;一个允许第一平台改变角度的倾斜支撑;当第一平台改变角度时,倾角与第一平台的 顶面对齐或近似对齐以减少或防止顶面的水平移动。
43.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上构件,上构件有一个足部容纳面和一个朝下凸面; 当接触区的一个点或一个面与支撑面接触时,上构件为人体提供支撑以训练平衡性,接触 区有一个顶点和一个随着接触区变化的曲率。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接触区在接触区的一个顶点处的曲率 比顶点周围的曲率要大。
45.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接触区在两个不同方 向上有两个不同的曲率。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第一个方向和第二个方向互相呈直
47.根据权利要求43至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还包括一个形成支撑面的下构件。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平衡训练系统,其中部分下构件允许在平面上滑动或滚动。
49.根据权利要求43至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包括一个在上构件 倾斜时会被压缩的材料。
50.根据权利要求43至4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足部容纳面下沉到下构件 往上伸展的支撑部分以使足部容纳面接近下构件的支撑部分。
51.根据权利要求47、48、49或50所述的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和下构件被弹 簧偏压至一个水平位置。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其中上构件和下构件在一种弹力可调 的弹簧作用下产生偏压。
53.根据权利要求43至5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还包括一种调整倾斜平台所需 力的大小的方法。
54.根据权利要求43至5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接触区包括一个稳定区, 在稳定区域内,一个给定的倾斜引起使用者重心高度的改变比在稳定区域外要小。
55.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其中朝上面包括一个稳定区域, 在稳定区域内,一个给定的倾斜引起使用者重心高度的改变比在稳定区域外要小。
56.根据权利要求42至5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或角度改变平台,用于高尔夫球 的摆臂练习、推杆练习、棒球挥棒练习、平衡或稳定性训练、康复、篮球投篮训练或体育运动 训练。
57.根据权利要求1至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系统,包括一个滚动接触,其中接触区 域内包括一个稳定区域,在稳定区域内,给定一个倾斜导致接触点(或线、面)沿着其中一 个接触面的位移要比在稳定区域外给定同样的倾斜时大。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当平台处于水平位置时,稳定区域在 触点处。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当平台与它所放置的地面或楼面平行 时,稳定区域在触点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平衡训练系统和方法。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有一个接地面和一个有一个顶点的朝上面的下构件,接地面使下构件保持稳定而不会倾斜;一个有一个足部容纳面和朝下面的上构件;朝上面和朝下面的形状设计为彼此接触;当上构件的平衡点与下构件接触时,上构件有一个平衡位置;还公开了一种平衡训练系统,包括一个有一个顶面(地平面)来支撑使用者体重的第一平台,一个弹性和/或可压缩的、与第一平台的朝下面接触的朝上面的支撑,地平面与弹性和/或可压缩朝上面的顶面的偏角在5”内,以减少或防止平台改变角度时的水平位移。
文档编号A63B69/00GK102112182SQ200980130044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9日
发明者詹姆斯·B·克莱森 申请人:詹姆斯·B·克莱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