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42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健身的人工发电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1020555744. 7,一种人工 驱动的发电机装置,包括外壳、发电机、控制器、储电池、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所述发 电机轴的二个轴伸,轴伸从外壳的两侧伸出;左、右驱动装置与二个轴伸配合,所述左驱动 装置包括左操作部、左从动齿轮和左单向轴承,左单向轴承安装在发电机轴的左侧的轴伸 上,左从动齿轮与左单向轴承固定连接,左操作部的主动齿轮与左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右驱 动装置包括右操作部、右从动齿轮和右单向轴承,右单向轴承安装在发电机轴的右侧的轴 伸上,右从动齿轮与右单向轴承固定连接,右操作部上的主动齿轮与右从动齿轮啮合;壳体 上还有导向轴、导向轴与左、右主动齿轮上的导向槽配合导向;一枢轴两端伸出外壳,枢轴 两端分别与左、右操作部枢接。存在问题是不能按摩脚部穴部,保健和防病的目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它可以在锻 炼身体的发电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按摩脚部穴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包括外壳、发 电机、控制器、储电池、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所述发电机轴的二个轴伸,轴伸从外壳的 两侧伸出;左、右驱动装置与二个轴伸配合,所述左驱动装置包括左操作部、左从动齿轮和 左单向轴承;所述右驱动装置包括右操作部、右从动齿轮和右单向轴承;右操作部由右脚 踏板和右主动齿轮构成,左操作部由左脚踏板和左主动齿轮构成;一枢轴设置在外壳上,枢 轴与左、右主动齿轮的后部配合,左、右操作部与一复位装置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 脚踏板上有凸起,凸起与人的脚掌部配合。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电热 片、一电磁线圈和踏板底盖;电磁线圈设置踏板底盖内,电热片与左、右脚踏板下表面贴合,踏板底盖与左、右 脚踏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电热片和电磁线圈与发电机或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左、右主动 齿轮的下部有支撑爪,左、右脚踏板的踏板底盖与支撑爪配合。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上有 安装控制器的腔体,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腔体内,腔体壁上有一窗口,窗口显露控制器的插接 孔。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腔体有一 上开口,上开口上枢接一盖板,盖板与上开口可拆卸连接,控制器与腔体可拆卸配合。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有一把手。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装置为压力弹簧,所述左、右主动齿轮的前端有一弹簧座,壳体前端的下部有弹簧座,压力弹簧固定 弹簧座上。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二个支 撑杆,支撑杆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前端和后端,支撑杆与外壳可拆卸配合。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枢轴与左、 右主动齿轮的后部固定连接,枢轴与外壳底部的枢接座枢接。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枢轴与左、 右主动齿轮的后部枢接,枢轴与外壳底部的枢接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所述左、右脚踏板上有凸起, 凸起与人的脚掌部配合。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既可以发电,还可以达 到按摩脚部的穴部,达到健身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之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右脚踏板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包括外壳1、发电 机(图中未示出)、控制器2、储电池、左驱动装置3和右驱动装置4,述发电机轴的二个轴 伸5从外壳1的两侧伸出;左、右驱动装置3、4与二个轴伸5配合,所述左驱动装置3包括 左操作部、左从动齿轮和左单向轴承;所述右驱动装置4包括右操作部、右从动齿轮41和右 单向轴承42 ;右操作部由右脚踏板431和右主动齿轮432构成,左操作部由左脚踏板和左 主动齿轮构成;一枢轴6设置在外壳1上,一枢轴6与左主动齿轮的后部配合、如图2、图3 所示,一枢轴6与右主动齿轮412的后部固定连接,枢轴6与外壳1底部的枢接座15枢接; 也可以是枢轴6与枢接座15固定连接,与右主动齿轮412的后部枢接;左操作部、右操作部 与一复位装置配合;如图2所示,还包括二个支撑杆16,支撑杆16设置在外壳1底部的前端和后端,支 撑杆16与外壳1可拆卸配合。外壳1的底部的设置有卡槽,支撑杆16嵌入卡槽内。如图3、图4所示,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431的上表面上有若干个凸起7,凸起7在 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431的上表面分布的区域与脚掌的形状相同。凸起7与人的脚掌部配
I=I ο如图4所示,还包括一电热片71、一电磁线圈73和踏板底盖72 ;电磁线圈73设置踏板底盖72内,电热片71与左脚踏板、右脚踏板431下表面贴合,踏板底盖72与左脚踏板、右脚踏板4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电热片71和电磁线圈72与 发电机电连接,也可以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432的下部有支撑爪433,左脚踏板、右脚踏板431分 别与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432枢接,支撑爪433支撑踏板底盖72。所述复位装置为压力弹簧8,所述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432的前端有一弹簧座 81,壳体1前端的下部有弹簧座81,压力弹簧8固定弹簧座上。所述壳体1上有安装控制器的腔体11,所述控制器2设置在腔体内,腔体11壁上 有一窗口 13,窗口显露控制器2的插接孔。所述腔体11有一上开口,上开口上枢接一盖板12,盖板12与上开口可拆卸连接, 控制器2与腔体11可拆卸配合。所述壳体1的顶部有一把手14。所述左操作部的左主动齿轮、右操作部的右主动齿轮432呈类扇形,其圆心端与 枢轴6枢接,周向端有内齿或外齿;左操作部的左主动齿轮的内齿或外齿与左从动齿轮啮合,右操作部的右主动齿轮 432的内齿或外齿与右从动齿轮啮合。壳体1上还有导向轴9、导向轴9与左主动齿轮、右主动齿轮432上的导向槽10配 合导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 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包括外壳、发电机、控制器、储电池、左驱 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所述发电机轴的二个轴伸,轴伸从外壳的两侧伸出;左、右驱动装置 与二个轴伸配合,所述左驱动装置包括左操作部、左从动齿轮和左单向轴承;所述右驱动装 置包括右操作部、右从动齿轮和右单向轴承;右操作部由右脚踏板和右主动齿轮构成,左操 作部由左脚踏板和左主动齿轮构成;一枢轴设置在外壳上,枢轴与左、右主动齿轮的后部配 合,左、右操作部与一复位装置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脚踏板上有凸起,凸起与人的 脚掌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一电热片、一电磁线圈和踏板底盖;电磁线圈设置踏板底盖内,电热片与左、右脚踏板下表面贴合,踏板底盖与左、右脚踏 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电热片和电磁线圈与发电机或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左、右主动齿轮的下部有支撑爪,左、右脚踏板的踏板底盖与支撑爪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壳体上有安装控制器的腔体,所述控制器设置在腔体内,腔体壁上有一窗口,窗口显露控制 器的插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腔体有一上开口,上开口上枢接一盖板,盖板与上开口可拆卸连接,控制器与腔体可拆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壳体的顶部有一把手。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压力弹簧,所述左、右主动齿轮的前端有一弹簧座,壳体前端的下部有弹簧座,压力弹簧固定弹簧 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二个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前端和后端,支撑杆与外壳可拆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与左、右主动齿轮的后部固定连接,枢轴与外壳底部的枢接座枢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枢轴与左、右主动齿轮的后部枢接,枢轴与外壳底部的枢接座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驱动可保健储能的发电机装置,包括外壳、发电机、控制器、储电池、左驱动装置和右驱动装置,所述发电机轴的二个轴伸,轴伸从外壳的两侧伸出;左、右驱动装置与二个轴伸配合,所述左驱动装置包括左操作部、左从动齿轮和左单向轴承;所述右驱动装置包括右操作部、右从动齿轮和右单向轴承;右操作部由右脚踏板和右主动齿轮构成,左操作部由左脚踏板和左主动齿轮构成;一枢轴设置在外壳上,枢轴与左、右主动齿轮的后部配合,左、右操作部与一复位装置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脚踏板上有凸起,凸起与人的脚掌部配合。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既可以发电,还可以达到按摩脚部的穴部,达到健身的目的。
文档编号A63B22/04GK201884229SQ20102060635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杨宇元, 杨宇文 申请人:廖岳威, 王誉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1月22日 21:42
    请问有产品吗?13153980279舒兆峰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