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91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尤其涉及一种可藉更换组件调整球杆身及球杆头之间角度的高尔夫球杆头。
背景技术
高尔夫球杆包括有一握把、一球杆身及一球杆头,而依照球杆身及球杆头之间的角度不同,在球员握持挥击时,该球杆头与地面相对的底角以及与球相对的面引角也不相同,每位球员通过选用具有自身熟悉的底角及面引角的球杆,进而能于挥杆击球时,顺利击中球头重心以达到挥杆击球稳定性及准确度,创造更佳的成绩。现有技术中的铁杆球头因为制造及加工时产生变形,因此角度的公差直到现今仍 无法获得解决,但是其底角与面引角于球杆组装完成后,可通过工具及量测仪将球杆底角与面引角调整至使用者最佳适用及正确的击球角度,让使用者于挥杆击球时能正确且顺利的击中球头重心,以达到挥杆击球的稳定性及准确度。而木杆球头同样因为精密铸造、焊接击球面、加工磨光球头及钻杆身通孔等过程均会造成球杆头变形而产生角度公差,因此除了制造球杆头的角度公差目前尚未解决外,球杆头的用以固定球杆身的通孔,因结构性需要一部分或全部隐藏在球杆头内部,因此无法如铁杆于组装完成后,可将底角与面引角依使用者的需要随心所欲的以工具及量测仪调整至最佳角度,因此,每一种不同底角与面引角的球杆头就必需开发一组模具来生产制造,其多样的昂贵模具费用及多样少量的球头制造成本,使得球杆头底角与面引角产品规格很难多样开发生产,也未能平价地供应使用者,让高尔夫球员有更多及正确选择适用自己底角与面引角的球杆。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方便精准制造多种不同底角及面引角的高尔夫球杆,以平价且多样化的供应使用者,成为业者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制造不同规格的底角及面引角的高尔夫球杆头时须分别开模制造,具有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以及无法具有多样化的规格等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为可解决上述缺点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包括有一球头本体、一杆身接头、一定位管件及一螺固件;该球头本体上成形有一安装孔,该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贯通于球头本体的顶部及底部,于该安装孔底端的内侧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该杆身接头为一中空管体,管体的中空处可供一高尔夫球杆身穿入并结合固定;该定位管件由至少两调角杆套以能够拆卸的结合,该定位管件的内侧壁面形成有一定位孔,该定位孔的孔中心的假想线为与该定位管件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重叠或形成有一角度,该定位孔的内侧孔壁套设于该杆身接头的外侧壁面,该定位管件设置于该球头本体的安装孔内,其外侧壁面抵顶于安装孔的内侧孔面;该螺固件的外侧壁面具有外螺纹,其与该安装孔底端的内螺纹相互结合,该螺固件的顶端抵靠于该定位管件的底端。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该安装孔的孔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该定位管件的外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该定位孔的孔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该杆身接头的外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该安装孔顶端的内侧孔壁形成为方形的固定孔;·该定位管件的顶端形成有一方形中空的固定环;该杆身接头的顶端处的外侧壁面形成有一方形的定位环;该定位环的外侧壁面与该固定环的内侧壁面相互抵靠定位,该固定环的外侧壁面与该固定孔的内侧壁面相互抵靠定位。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该定位管顶端的外侧壁面上形成有一阶级环,该安装孔顶端的内侧壁面上形成有一抵顶环,该阶级环及该抵顶环相互抵顶接触。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该杆身接头顶端处的外侧壁面突出形成一突环,该突环相对于该定位管件的顶端管体。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该杆身接头及该定位管件的各调角杆套均为具有吸震效果的材料件。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该螺固件的顶部以能够拆卸的设置
有一配重块。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该螺固件的顶部能够拆卸的设置有
一配重块。本发明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可达到下述的功效I.球员通过选用具有不同倾斜方向的定位孔的定位管件,可自行调整球杆身及球杆头之间的角度,也即可随球员自身喜好调整挥击时的底角及面引角,有助于创造更佳的击球成绩。2.厂商通过多样化地开模制造各种规格的定位管件,即可装配至同一球杆头上并具有不同的底角及面引角,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厂商因应每一种不同底角与面引角的球杆头就必需开发一组球杆头的模具来生产制造,本发明可有效降低模具费用及球杆头制造成本,并可进一步开发生产多样化规格的定位管件,也可平价地供应使用者,让高尔夫球员有更多及正确选择适用自己底角与面引角的球杆。3.球杆头及球杆身之间是以杆身接头相互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替换杆身接头而将杆身进行更换,以便选择符合自身喜好的杆身软硬度的球杆。4.该杆身接头及该定位管件的各调角杆套均由具有吸震效果的材料制成,可有效减少球杆头与球撞击时产生的震波,防止震波经由杆身传导至球员的手部,可防止运动伤
害的产生。
5.该螺固件内部以可拆卸的设置有配重块,该配重块除了让使用者可通过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调整球杆头的重量,方便使用者将高尔夫球杆的挥杆重量调整至自身最合适的重量外,也具有螺紧防松的功能,可避免螺固件脱落的情况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I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一);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三);图6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底角及面引角规格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更换有不同底角规格的定位管件后的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更换有不同面引角规格的定位管件后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球头本体11安装孔110内螺纹111抵顶环12固定孔20杆身接头200突环201定位环21球杆身30、30A、30B定位管件300 固定环301、301A、30IB 定位孔302阶级环31、32调角杆套310,320 固定部 311、321 凹壁312抵顶壁40螺固件400外螺纹401结合槽402驱动槽41配重块410结合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其包括有一球头本体10、一杆身接头20、一定位管件30以及一螺固件40 ;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球头本体10为精密铸造成型的球杆头,于该球头本体10的一侧穿设有一安装孔11,该安装孔11的两端分别贯通于球头本体10的顶部及底部,于该安装孔11底端的内侧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110,于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安装孔11的孔径由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的设计,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安装孔11顶端的内侧孔壁形成为方形的固定孔12,该安装孔11顶端的内侧壁面与该固定孔12的相接处形成有一抵顶环111 ;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该杆身接头20为一中空管体,管体的外径由其顶端至底端为渐增的设计,管体整体的外径均小于固定孔12的孔径,管体的中空处可供一高尔夫球杆的球杆身21穿入并结合固定,该杆身接头20顶端处的外侧壁面突出形成一锥状突环200,该杆身接头20于突环200下方形成有一外侧壁面呈方形的定位环201,该杆身接头20可使用吸震的材料成型,或该杆身接头20可设计为与该球杆身21 —体成型;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定位管件30是由至少两调角杆套相互组装形成,其管体一端形成有一方形中空的固定环300,其管体中段内部形成为一定位孔301,该定位孔301的孔径由顶端至底端为渐增的设计,该定位孔301连通该固定环300的中空处,该定位孔301的孔中心的假想线可设计为与该定位管件30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重叠或形成有一角度,该定位管件30的外径自其顶端至 底端处为渐增的设计,该定位管件30顶端的外侧壁面上形成有一阶级环302,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4所示,于图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定位管件30包括有一调角杆套31及一调角杆套32 ;该调角杆套31及调角杆套32均以吸震的材料成型,该调角杆套31的顶端形成一固定部310,其中段处的一侧壁面形成内凹圆弧形的凹壁311,其底端形成有一抵顶壁312 ;该调角杆套32的顶端形成有一固定部320,其中段处的一侧壁面形成有内凹圆弧形的凹壁321 ;该调角杆套31及该调角杆套32可相互以可拆卸的结合,使其顶端的固定部310及固定部320形成为该方形中空的固定环300,其两凹壁311、321可结合形成为该定位孔301,图中所示的该定位孔301的孔中心的假想线与该定位管件30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重叠;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螺固件40为一圆柱体,其外侧壁面具有外螺纹400,圆柱体的顶面凹入形成有一环状的结合槽401,圆柱体的底面形成有一驱动槽402,并进一步设置有一配重块41,该配重块41为一圆形块体,块体底面突出形成一环状的结合环410,该块体以结合环410穿设位于该驱动槽402内,使该配重块41安装结合至该螺固件40的顶部处。本发明于装配时,请参阅图2所示,首先将球杆身21及杆身接头20由固定孔12的顶端处穿入,再将两调角杆套31、32分别以凹壁311、321包覆于杆身接头20的外壁,以两固定部310、320包覆于杆身接头20的定位环201的外壁,再将定位管件30及杆身接头20移动至安装孔11内,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此时该杆身接头20顶端的突环200突出于安装孔11顶端,通过该定位管件30的外侧壁面抵靠至安装孔11的内侧孔壁,该阶级环302抵靠至该抵顶环111,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定位环201的外侧壁面与该固定环300的内侧壁面相互抵靠定位,该固定环300的外侧壁面与该固定孔12的内侧壁面相互抵靠定位,最后将螺固件40装配至该安装孔11的底端处,以其外螺纹400与该安装孔11的内螺纹110相互结合,该螺固件40以该配重块41的顶面抵靠于该定位管件30的底端,如此完成高尔夫球杆头的装配,并通过杆身接头20的外径、定位孔301的孔径、定位管件30的外径及安装孔11的孔径相互配合,使球杆身21可稳固的与球头本体10相互结合。请配合参阅图4及图6所示,于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球头本体10内部装配有定位管件30,该定位管件30的定位孔301的孔中心的假想线与该定位管件30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重叠,此时球杆具有一种底角及面引角的规格;如使用者欲调整其底角,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使用者将定位管件30替换为定位管件30A,该定位管件30A具有一定位孔301A,该定位管件30A的定位孔301A的孔中心的假想线与该定位管件30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间形成有一角度,当杆身接头20装配于定位孔301A内部时,球杆身21即偏移并朝向于一侧方向,即改变了球杆的底角;如使用者欲调整其面引角,请配合参阅图8所示,使用者将定位管件30替换为定位管件30B,该定位管件30B具有一定位孔301B,该定位管件30B的定位孔301B的孔中心的假想线与该定位管件30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间形成有一角度,当杆身接头20装配于定位孔301B内部时,球杆身21即偏移并朝向于一侧方向,即改变了球杆的面引角;再者,使用者可通过将该螺固件40的配重块41更换为其它具有相异重量的配重块,可调整球杆头的重量,方便使用者将高尔夫球杆的挥杆重量调整至自身最合适的重量。此外,使用者尚可通过替换杆身接头20同时更换球杆身21,可方便选择具有符合自身喜好的软硬度的球杆身。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球头本体、一杆身接头、一定位管件及一螺固件; 该球头本体上成形有一安装孔,该安装孔的两端分别贯通于球头本体的顶部及底部,于该安装孔底端的内侧孔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该杆身接头为一中空管体,管体的中空处可供一高尔夫球杆身穿入并结合固定; 该定位管件由至少两调角杆套以能够拆卸的结合,该定位管件的内侧壁面形成有一定位孔,该定位孔的孔中心的假想线为与该定位管件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重叠或形成有一角度,该定位孔的内侧孔壁套设于该杆身接头的外侧壁面,该定位管件设置于该球头本体的安装孔内,其外侧壁面抵顶于安装孔的内侧孔面; 该螺固件的外侧壁面具有外螺纹,其与该安装孔底端的内螺纹相互结合,该螺固件的顶端抵靠于该定位管件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孔的孔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 该定位管件的外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该定位孔的孔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 该杆身接头的外径自其顶端至底端处为渐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孔顶端的内侧孔壁形成为方形的固定孔; 该定位管件的顶端形成有一方形中空的固定环; 该杆身接头的顶端处的外侧壁面形成有一方形的定位环; 该定位环的外侧壁面与该固定环的内侧壁面相互抵靠定位,该固定环的外侧壁面与该固定孔的内侧壁面相互抵靠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管顶端的外侧壁面上形成有一阶级环,该安装孔顶端的内侧壁面上形成有一抵顶环,该阶级环及该抵顶环相互抵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杆身接头顶端处的外侧壁面突出形成一突环,该突环相对于该定位管件的顶端管体。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杆身接头及该定位管件的各调角杆套均为具有吸震效果的材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螺固件的顶部以能够拆卸的设置有一配重块。
8.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该螺固件的顶部能够拆卸的设置有一配重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可换式组件的高尔夫球杆头,其包括有一球头本体、一杆身接头、一定位管件及一螺固件;该球头本体具有一安装孔,该杆身接头供连接球杆身,该定位管件由至少两调角杆套所结合,其内部形成有一定位孔,该定位管件设置于该安装孔内,该杆身接头位于其定位孔内,该螺固件以外螺纹与该安装孔底端的内螺纹相互结合并以顶端抵靠于定位管件的底端;该定位管件的定位孔的孔中心的假想线可设计为与该定位管件的管体中心的假想线重叠或形成有一角度,使球杆头藉更换不同规格的调角杆套,可具有不同的底角及面引角。
文档编号A63B53/06GK102949821SQ20111025611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曾文正 申请人: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曾文正, 林长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