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55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运动和娱乐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
背景技术
[0002]中国象棋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和游戏。通常是在一张桌子上铺设或施划棋盘,棋盘上按规定位置放置棋子,棋子呈圆饼形状,圆饼的直径一般在IOcm 以内,下棋二人在桌前坐定对弈。[0003]下中国象棋非常有趣,而且可以锻炼脑力,但是在桌前久坐不动和长时间紧张的脑力思考对下棋者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发明内容[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中国象棋对下棋人身体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0005]本使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包括棋盘和棋子,其特征在于棋盘设置在坚固的地面上,下棋人能够在棋盘上走动从而移动棋子,棋盘的各种线条是通过凹深或者凸起、或者颜色不同而显现的;棋子的大小与棋盘的大小相适应,棋子的重量是下棋者需要耗费一定力气才能移动棋子的重量,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0007]优选的,棋盘设置在水泥地上。[0008]优选的,棋盘是由天然或人工鹅卵石铺就的。[0009]优选的,棋子的形状是适合下棋者移动的形状。[0010]优选的,棋子上设置有提手或者轮子。[0011]优选的,棋子是与其代表的内容相应的雕塑的形象。[0012]优选的,每个棋子的重量是6千克到15千克。[0013]优选的,每个棋子的重量是10千克。[0014]优选的,棋盘的长边是4米到15米。[0015]优选的,棋盘的长边是10米。[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下棋者在下本实用新型的中国象棋时,既可以保持原有的娱乐性、趣味性,又可以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棋子中“象”的雕塑形象示例;[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棋子中“马”的雕塑形象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20]参照图1和图2。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包括棋盘和棋子。[0021]棋盘的线条图案和长宽比例与一般的棋盘一致,但是棋盘的大小适合人们在其上行走,棋盘的长边是4米到15米;优选棋盘的长边为10米。[0022]将棋盘设置在坚固的地面上。地面优选为水泥地或石子地,尤其是石子地,鹅卵形状的石子还可以达到按摩下棋人足部的目的,用来铺设棋盘的鹅卵石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0023]下棋人能够在棋盘上走动从而移动棋子,棋盘的各种线条是通过凹深或者凸起、 或者颜色不同而显现的。[0024]在以鹅卵石铺设棋盘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石子分别代表线条和其他部分,例如以黑色或深色石子代表线条,而以白色或浅色石子代表其他部分,或者以白色或浅色石子代表线条而以黑色或深色石子代表其他部分。[0025]棋子的大小与棋盘的大小相适应,棋子的重量是下棋者需要耗费一定力气才能移动棋子的重量。如果希望下棋者搬动棋子,可以在棋子上设置提手;如果希望下棋者推动棋子,可以在棋子底部设置轮子。每个棋子的重量是6千克到15千克,优选为10千克。[0026]棋子的形状也可以是与其代表的内容相应的具有雕塑形象的形状,例如图1所示的“象”和图2所示的“马”。[0027]任何与本实用新型本质相同或相近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包括棋盘和棋子,其特征在于棋盘设置在坚固的地面上,下棋人能够在棋盘上走动从而移动棋子,棋盘的各种线条是通过凹深或者凸起、或者颜色不同而显现的,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棋盘设置在水泥地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棋盘是由天然或人工鹅卵石铺就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棋子上设置有提手或者轮子。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每个棋子的重量是6千克到15千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每个棋子的重量是10千克。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棋盘的长边是4米到15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其特征在于棋盘的长边是10米。
专利摘要一种适合锻炼身体的中国象棋,包括棋盘和棋子,其特征在于棋盘设置在坚固的地面上,下棋人能够在棋盘上走动从而移动棋子,棋盘的各种线条是通过凹深或者凸起、或者颜色不同而显现的;棋子的大小与棋盘的大小相适应,棋子的重量是下棋者需要耗费一定力气才能移动棋子的重量,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文档编号A63F3/02GK202315256SQ20112039006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郭有贵 申请人:郭有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