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97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训练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塑胶跑道的出现,短跑和跳跃运动员逐渐改变了以往 传统的跑法。由于塑胶跑道的高弹性,现代短跑和跳跃技术已经不再强调后蹬,而是注重于大腿前摆和下压扒地动作的积极性。积极后扒可以在后蹬之前给身体向前的推动力,增强整体用力效果,从而加快短跑和起跳速度。目前,运动员后扒能力较差,训练方法多是采用1)高抬腿跑,2)负重做高摆扒地的技术,3)原地扒地动作徒手练习,4)采用胶带抗阻后扒练习,5)跨步跳。但这些方法由于支点都在手上,或者没有支点,导致向后摆腿的负荷太小、脚没有强力扒击地感觉、腿后摆动作不充分或不符合后扒实际技术动作,对后扒力量的培养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目前运动员后扒能力较差,传统的训练方法由于支点都在手上,或者没有支点,导致负荷太小或不符合后扒实际技术动作,不能高度模拟实际动作,对后扒力量的培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该装置包括阻力机构、模拟扒地平台、固定机构;所述阻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模拟扒地平台的前上方,所述模拟扒地平台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上。进一步,所述阻力机构包括挂钩、弹性阻力带;所述挂钩固定所述弹性阻力带的一端,所述弹性阻力带的另一端系在练习者踝关节或膝关节处。进一步,所述弹性阻力带采用弹性胶带或阻力弹簧。进一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空心方柱、顶髋器、纵柱、扶手;所述顶髋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空心方柱的一端,所述空心方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中间部位,所述底座的前端安装有所述扶手,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有两个所述纵柱,所述纵柱上端安装有所述扶手。进一步,所述空心方柱与所述顶髋器相固定的一端设置有插销。进一步,所述顶髋器上设置有海绵套。进一步,所述模拟扒地平台包括左脚站位平台、转轴、圆柱状弹簧、可折叠铁柱;所述左脚站位平台通过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前端,所述左脚站位平台另一端的下方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之间安装有所述圆柱状弹簧和可折叠铁柱;进一步,所述模拟扒地平台还包括右脚站位平台、转轴、圆柱状弹簧、可折叠铁柱;[0017]所述右脚站位平台通过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前端,所述右脚站位平台另一端的下方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之间安装有所述圆柱状弹簧和可折叠铁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及方法,由阻力机构、模拟扒地平台、固定机构构成。后扒练习时,可折叠铁柱放倒,练习者的腿向下鞭打接触到模拟扒地平台时,圆柱状弹簧被压缩,踏板受到来自脚向下、向后的力,并向下转动,使练习者能完成完整后摆动作,防止脚受伤,充分体会到真正扒地的感觉。当可折叠铁柱撑起时,可作为站位平台,阻力机构达到了使练习者抗阻伸髋、伸膝、伸踝肌肉的目的,顶髋器使练习者的髋部直接受力,支点合适,从而可以使训练负荷加到最大,克服了传统训练方法中负荷小、训练不具备针对性的缺陷,使练习者能够完成快速有力的爆发性扒地动作,真正模拟实际后扒技术,提高了训练质量,可使运动员在短跑和跳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中的顶髋器的左视图;图3是图I中的顶髋器的正视图;图4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的流程图。图中1、阻力机构;11、挂钩;12、弹性阻力带;2、固定机构;21、底座;22、空心方柱;23、顶髋器;24、纵柱;25、扶手;26、插销;27、海绵套;3、模拟扒地平台;31、左脚站位平台;32、转轴;33、圆柱状弹簧;34、可折叠铁柱;35、右脚站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发明。图I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该装置包括阻力机构I、模拟扒地平台3、固定机构2 ;阻力机构I设置在模拟扒地平台3的前上方,模拟扒地平台3安装在固定机构2的底座21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力机构I包括挂钩11、弹性阻力带12 ;挂钩11固定弹性阻力带12的一端,弹性阻力带12的另一端系在练习者踝关节或膝关节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阻力带12采用弹性胶带或阻力弹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机构2包括底座21、空心方柱22、山羊角状顶髋器23、纵柱24、扶手25 ;顶髋器23的下端固定在空心方柱22的一端,空心方柱22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21的中间部位,底座21的前端设置有两个纵柱24,纵柱24上端安装有扶手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心方柱22与顶髋器23相固定的一端设置有插销26。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髋器23上设置有海绵套27。[00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拟扒地平台3包括左脚站位平台31、转轴32、圆柱状弹簧33、可折叠铁柱34、右脚站位平35台;左脚站位平台31的通过转轴32安装在底座21的前端,左脚站位平台31另一端的下方与底座21之间安装有圆柱状弹簧33和一个可折叠铁柱34 ;右脚站位平35台的通过转轴32安装在底座21的前端,右脚站位平35台另一端的下方与底座21之间安装有圆柱状弹簧33和一个可折叠铁柱34。图2示出了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的实现流程。该实现流程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S401中,练习者双足站立在模拟扒地平台3上,双手握住扶手25,并弹性阻力带12系在踝关节或膝关节处;在步骤S402中,练习者根据对负荷的要求对弹性阻力带12进行调整;在步骤S403中,练习者腿部后扒,体验右腿或左腿从屈膝前摆到加速后扒的爆发性动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练习者可将弹性阻力带12同时系在踝关节和膝关节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练习者可根据需要对顶髋器23的高度进行调节。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I所示,在底座21上固定空心方柱22,在空心方柱22之上安装可上下移动的顶髋器23,并在空心方柱22两侧设置两个相同且平行于地面、在地面之上20cm左右的左脚站位平台31及右脚站位平35台,其一侧由转轴32连接,另一端下方分别放一个圆柱状弹簧33和一个可折叠铁柱34,保证当可折叠铁柱34放倒时,腿向下鞭打接触到左脚站位平台31或右脚站位平35台时,由于受到脚向下向后的力,向下转动,可以使练习者体会到真正扒地感觉,避免传统练习时受到固定地面过大摩擦力而不能完成完整动作的问题,防止脚受伤;当可折叠铁柱34撑起时,可以作为站位平台。在模拟扒地平台3前方远2米、高I. 5米处固定一挂钩11,其上系上阻力不同的弹性胶带或阻力弹簧,弹性胶带或阻力弹簧另一端系在练习者踝关节或膝关节处,也可以同时系在膝关节和踝关节处,此时踝关节处受到的拉力要小于膝关节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动员伸髋伸膝伸踝肌肉;在空心方柱22的左前方和右前方分别设立两个纵柱24,纵柱24上端设置扶手25,练习者做动作时可以作为手的支撑点。左脚站位平台31及右脚站位平35台下端的可折叠铁柱34可以竖起可固定,空心方柱22的下端插入底座21固定,顶髋器23下方插入空心方柱22中并用插销26固定,扶手25插入底座21固定,左脚站位平台31及右脚站位平35台下端的圆柱状弹簧33竖起而可折叠铁柱34折叠放倒,使模拟扒地平台3具有向下弹动,并且能恢复原状的能力;练习者练习时,左或右脚踩在模拟扒地平台3上,将髋顶在可以调节高度的顶髋器23上,手可以扶在扶手25或顶髋器23上,右腿或左腿踝关节或/和膝关节上方系上固定在挂钩11的弹性胶带或阻力弹簧,做右腿或左腿从屈膝前摆到加速后扒的爆发性动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利用该训练装置进行后扒练习时,可折叠铁柱34放倒,练习者的腿向下鞭打接触到模拟扒地平台3时,圆柱状弹簧33被压缩,模拟扒地平台受到脚向下、向后的力,并向下转动,使练习者体会到真正扒地的感觉,防止脚受伤和受到过大摩擦力而不能完成完整动作,当可折叠铁柱34撑起时,可作为站位平台,阻力机构I达到了使练习者伸髋、伸膝、伸踝肌肉的目的,顶髋器23使练习者的髋部直接受力,支点合适,从而可以使训练负荷加到最大,克服了传统训练方法中负荷小、训练不具备针对性的缺陷,使练习者能够完成快速有力的爆发性扒地动作,真正模拟实际后扒技术,提高了训练质量,可使运动员在短跑和跳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干,该训练装置包括阻カ机构、模拟扒地平台、固定机构; 所述阻カ机构设置在所述模拟扒地平台的前上方,所述模拟扒地平台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カ机构包括挂钩、弾性阻力带; 所述挂钩固定所述弹性阻力帯的一端,所述弹性阻力带的另一端系在练习者踝关节或膝关节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力帯采用弹性胶带或阻力弹黃。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空心方柱、顶髋器、纵柱、扶手; 所述顶髋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空心方柱的一端,所述空心方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中间部位,所述底座的前端安装有所述扶手,所述底座的前端设置有两个所述纵柱,所述纵柱上端安装有所述扶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方柱与所述顶髋器相固定的一端设置有插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髋器上设置有海绵套。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扒地平台包括左脚站位平台、转轴、圆柱状弹簧、可折叠铁柱; 所述左脚站位平台通过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前端,所述左脚站位平台另ー端的下方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之间安装有所述圆柱状弹簧和可折叠铁柱。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扒地平台还包括右脚站位平台、转轴、圆柱状弹簧、可折叠铁柱; 所述右脚站位平台通过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前端,所述右脚站位平台另ー端的下方与所述固定机构的底座之间安装有所述圆柱状弹簧和可折叠铁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训练器材领域,提供了一种后扒技术性力量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在练习时将可折叠铁柱放倒,练习者的腿向后下鞭打,在脚接触到模拟扒地平台时,圆柱状弹簧被压缩,使练习者向后摆动的脚既能强力踏击板面,又能顺利后摆,体会到真正扒地的感觉。当可折叠铁柱撑起时,可作为站位平台。阻力机构达到了使练习者抗阻伸髋、伸膝、伸踝肌肉的目的。山羊角状顶髋器使练习者的髋部直接受力,支点合适,从而可以使训练负荷加到最大,克服了传统训练方法中负荷小、训练不具备针对性的缺陷,使练习者能够完成快速有力的爆发性扒地动作,真正模拟实际后扒技术,提高了训练质量,可使运动员在短跑和跳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文档编号A63B69/00GK202410070SQ2011205140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林翔, 毕重人, 洪涛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