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248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位置调整作业的层站门解锁装置的电梯的门装置。该电梯的门装置包括:包围层站出入口的三方框;在层站出入口开闭的层站门(3A、3B);在门关闭状态下约束层站门的加锁装置(40);和在三方框的上框内设置的、将加锁装置解锁的解锁装置(5),解锁装置包括:位于在层站侧露出的上框的下表面、用于插入操作解锁装置的操作体的操作体插入部(51);与插入操作体插入部的操作体的旋转相应地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的第一杆部(11);和与第一杆部的旋转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第二杆部(12),第二杆部向上方转动时,加锁装置从加锁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专利说明】
电梯的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层站门解锁装置的电梯的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梯的层站门在门关闭状态下,通常用加锁装置约束开门方向的移动。在紧急情况时和维护检查时,有时需要从层站侧手动打开层站门,因此,在层站门部设置有能够从层站侧操作的层站门解锁装置。
[0003]作为与这样的层站门解锁装置相关的现有技术,已知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技术。
[0004]在该现有技术中,形成有锁孔的锁孔盖设置在三方框的上框,包括:与插入锁孔的钥匙一同转动的第一杆;和具有与加锁部接触的锥部,且该锥部与第一杆连动地向加锁部移动的可动部。加锁部被移动的锥部推压,加锁部向解除加锁部与闩锁的卡合的方向转动。
[0005]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2153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7]上述现有技术中,解锁所需要的可动部的移动量较小,而且,由此加锁部的转动量因可动部与加锁部的位置关系的不同而会有大幅变动。由此,可动部和加锁部的位置设定要求高精度,因此可动部和加锁部的位置调整作业变得困难,位置调整作业需要耗费时间。
[0008]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容易进行位置调整作业的层站门解锁装置的电梯的门
目.ο
[0009]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梯的门装置包括:包围层站出入口的三方框;在层站出入口开闭的层站门;在门关闭状态下,约束层站门的加锁装置;和设置在三方框的上框内,将加锁装置解锁的解锁装置,该电梯的门装置中,解锁装置包括:操作体插入部,其位于在层站侧露出的上框的下表面,用于插入操作解锁装置的操作体;第一杆部,其与插入操作体插入部的操作体的旋转相应地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和第二杆部,其与第一杆部的旋转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当第二杆部向上方转动时,加锁装置从加锁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
[0011]发明效果
[0012]根据本发明,利用具有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机构,能够使解锁装置安装时和维护、检查时的调整作业变得容易。
[0013]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从层站侧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电梯层站门装置的正面图。
[0015]图2是从图1中左侧观察时的解锁装置的侧面图。
[0016]图3是从图1中上框的上方向观察时的解锁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4是从图1中左侧观察时的加锁装置和解锁装置的侧面图。
[0018]图5是门全闭且为加锁状态的情况下的解锁装置和加锁装置的正面图。
[0019]图6是门全闭且为解锁状态的情况下的解锁装置和加锁装置的正面图。
[0020]图7是为门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解锁装置和加锁装置的正面图。
[0021 ]图8是解锁装置的检修口的正面图。
[0022]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解锁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A、1B纵框
[0025]2上框
[0026]3A、3B 层站门
[0027]4地坎
[0028]5解锁装置
[0029]11第一杆部
[0030]IlA垂直部
[0031]IlB水平部
[0032]12第二杆部
[0033]12A垂直部
[0034]12B水平部
[0035]13旋转轴
[0036]14旋转轴
[0037]15悬吊器壳体
[0038]16门轨
[0039]20锁钩部
[0040]21门悬吊器[0041 ] 22 第三杆部
[0042]22k延伸部
[0043]22B平面部
[0044]30检修口
[0045]31检修口盖
[0046]32固定部件
[0047]40加锁装置
[0048]51钥匙插入部
[0049]A、A1、A2 轴
[0050]S斜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各图中,附图记相同的部分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或者具有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
[0052]图1是从层站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层站门装置的正面图。
[0053]如图1所示,电梯的层站门装置包括:由包围电梯的出入口的纵框1A、1B和上框2构成的三方框(三面框);左右开闭的层站门3A、3B;和与在层站门3A、3B的各自的下部设置的未图示的门靴可滑动地卡合的地坎4。层站门3A、3B与停靠在层站层的轿厢所具有的由公知的门驱动装置驱动的轿厢门连动,被地坎4和未图示的门轨引导而开闭。
[0054]层站门的解锁装置如后所述地设置在上框2内。解锁装置的钥匙插入部51在上框2的下部的水平部的中央部附近,在上框2的层站侧表面露出。解锁装置的机构部设置在钥匙插入部51的上方的上框2内。由此,层站门解锁装置在电梯使用者看来并不显眼,不会有损层站门装置的外观性。此外,维修员操作解锁装置时,能够不使用垫脚台或梯凳等地进行操作。
[0055]接着,对层站门的解锁装置的结构和动作,使用图2?4进行说明。
[0056]图2是在图1中从图中左侧观察的情况下的解锁装置的侧面图。图3是在图1中从图中上框的上方观察的情况下的解锁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在图1中从图中左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加锁装置和解锁装置的侧面图。另外,图2?4中,图中的右侧和左侧分别是层站侧和升降通路侧(轿厢侧)。
[0057]如图2所示,上框2的侧面中两侧向上方弯曲,在侧面中央的上框2的框架内设置有解锁装置5。在上框2的升降通路侧,固定有悬吊器壳体15。在门开闭时引导层站门的门轨16固定地被悬吊器壳体15支承。
[0058]在解锁装置5中,如图2所示,进行解锁操作时,作为操作体的钥匙在垂直方向上插入钥匙插入部51,向规定的旋转方向转动。此外,这样的操作在紧急情况时或维护、检查时由维修员或电梯管理员等进行。此外,不限于使用钥匙,也能够使用板状或棒状等专用的操作体,但是通过使用钥匙,能够防止因恶作剧等而发生的不正规的开门。
[0059]随着插入钥匙插入部51的钥匙的转动,如图3所示,可旋转地被旋转轴13轴支承的细长平板状的第一杆部1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如图2所示,可旋转地被旋转轴14轴支承、并且与第一杆部接触的第二杆部12,随着第一杆11的解锁方向的转动动作,被第一杆部11推压,向上方转动。此处,第二杆部12具有:作为用于使后述的加锁装置进行解锁动作的操作杆的细长平板状(图2中表示了厚度方向的面)的水平部12B;和在水平部12B中从比中央部靠旋转轴14的部位起在与水平部12B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平板状的垂直部12A。第一杆部11与第二杆部12的垂直部12A的平面部接触。因此,第一杆部11转动时,垂直部12A被推压,水平部12B向上方转动。从而水平部12B的自由端部向上方移动,由此后述的加锁装置以进行解锁动作的方式被操作。
[0060]此处,钥匙的转动所引起的第一杆部11的位移经由垂直部12A扩大为水平部12B的向上方的位移,通过水平部12B的位移赋予加锁装置解锁动作时的位移。因此,加锁装置与解锁装置的位置调整不需要高精度,变得容易。
[0061]如图4所示,层站门的加锁装置40固定在门悬吊器21的升降通路侧的面,随着层站门3A、3B的开闭向左右平行移动。即,加锁装置40位于比解锁装置5靠升降通路侧的位置。门悬吊器21固定在层站门3A、3B的上部,具有可旋转地与门轨16卡合的未图示的辊。层站门3A、3B被这样的门悬吊器21悬吊在门轨16上,随着辊的转动被门轨16引导而开闭。另外,门悬吊器21分别设置于层站门3A、3B,但加锁装置40设置于某一方的门悬吊器21。
[0062]如图4所示,加锁装置40中包括随着第二杆12的转动而上下转动的第三杆部22。第三杆部22固定在加锁装置40的锁钩部20,向第二杆部12在横向上延伸(参考图5)。第三杆部22的前端部具有,在门关闭状态下在第二杆部12中向加锁装置40延伸的水平部12B的自由端部的上表面上,与水平部12B平面地重合(以相对的部分是平面的方式重合)的部分。如上所述,水平部12B向上方移动时,在与水平部12B的自由端部平面地重合的部分与水平部12B接触的第三杆部22被向上方推压。即,第三杆部22从加锁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由此,加锁装置40的锁钩部20与未图示的爪部等闩锁部的卡合被解除。从而,加锁装置40对层站门3A、3B的约束被解除,能够手动打开层站门3A、3B。
[0063]本实施方式中,解锁装置5由细长平板状的第一和第二杆部11、12构成,因此第一杆11和第二杆12能够与周围的部件具有充分的间隙,使得即使抬起第三杆22也不会与周围的部件发生干涉。该间隙例如是第一杆11与上框2之间的间隙、第二杆12与上框2之间的间隙、第二杆12与悬吊器壳体15之间的间隙等。因此,即使加锁装置40、第三杆22的位置由于通常的电梯的调整作业而变化,转动行程变得比通常情况下的行程大,也能够维持适当的解锁动作。
[0064]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即使在加锁装置40在左右方向上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左右调整第三杆部22的位置,将为了使将第三杆部22的端部固定在加锁装置40的锁钩部20的螺栓等通过而在锁钩部20设置的固定孔,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轴方向的、即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长孔。从而,能够保持第二杆部12与第三杆部22的适当的位置关系。
[0065]接着,使用图5?7说明从升降通路侧(轿厢侧)观察到的加锁装置40和解锁装置5的动作。
[0066]图5是表示层站门为全闭状态且为加锁状态时的解锁装置5和加锁装置40的、从升降通路侧(轿厢侧)观察到的正面图。此外,图6是表示层站门为全闭状态且为解锁状态时的解锁装置5和加锁装置40的、从升降通路侧(轿厢侧)观察到的正面图。图7是表示层站门为门打开状态时的解锁装置5和加锁装置40的、从升降通路侧(轿厢侧)观察到的正面图。
[0067]如图5所示,加锁装置40包括利用轴A可旋转地轴支承于门悬吊器21的锁钩部20。在加锁状态下,门锁钩部20与固定于门轨16的未图示的闩锁部卡合。轿厢停靠在层站层时,轿厢的门与层站门卡合,轿厢的门被轿厢中设置的公知的门驱动装置驱动而打开,层站门与轿厢门连动地开始打开动作时,通过公知的机构解除门锁钩部20与闩锁部的卡合。进而,层站门与轿厢门连动地进行关闭动作时,在层站门的关闭动作结束时利用该公知的机构使门锁钩部20与闩锁部彼此卡合。
[0068]此外,在紧急情况时或维护、检查等时要手动打开层站门时,将钥匙从上框的下侧垂直地插入钥匙插入部51,当使钥匙向解锁方向转动时,通过上述的各杆部的动作,从图5所示的加锁状态转移至图6所示的解锁状态。此处,第三杆部22的一端,在锁钩部20,在轴A与设置在比轴A靠解锁装置5的部分的与闩锁部的卡合部(钩部)之间被螺栓和螺母等固定。如图5所示,此外如上所述,第三杆部22的另一端部在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部平面地重合。因此,转动钥匙时,如图6所示,第三杆部22的另一端部被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推压而抬起。由此,固定着第三杆部22的另一端部的锁钩部20以轴A为旋转中心在图中顺时针地转动,锁钩部20向上方移动,锁钩部20的卡合部与未图示的闩锁部的卡合被解除。
[0069]经由一端固定于锁钩部20的、向解锁装置5延伸的第三杆部22,用解锁装置5操作锁钩部20,由此,在上框2内设置解锁装置5的位置的自由度提高。此外,通过第三杆部22的位置调整,能够不对锁钩部20进行位置调整地调整加锁装置40与解锁装置的位置关系。此时,在第三杆部22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重合的部分,具有在水平部的上方与水平部相对、且与水平部的平面部面接触的平面部,因此,不需要高精度的位置调整就能够保持适当的解锁动作。
[0070]在图6所示的解锁状态下通过手动等打开层站门时,如图7所示,锁钩部20因自重或未图示的弹簧,绕轴A在图中逆时针地转动,返回原来的位置即门关闭时的位置。此时,在门关闭时位于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的上方的第三杆部22的另一端部的平面部22B,位于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的下方。但是,通过设置从平面部22B向斜上方延伸的延伸部22A,即使从图7的状态起手动地使层站门恢复为门关闭状态,也可以防止平面部22B进入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的下方而不能够再次解锁。即,在图7的状态下关闭层站门时,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被延伸部22A向下方推压,平面部22B返回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上的加锁状态时的原位置(图5)。从而,通过再次转动钥匙,能够再次解锁。
[0071 ]此外,解锁装置5具有通过规定的操作(例如钥匙的与加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从解锁状态恢复为加锁状态的机构的情况下,即,即使第二杆部12被延伸部22A推压也不会被压至下方的情况下,随着关门,延伸部22A以上升至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上的方式移动,因此锁钩部20在图中顺时针地转动,并且平面部22B返回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上的解锁状态时的原位置(图6)。从而,即使恢复为门关闭,也能够保持锁钩部20与未图示的闩锁部的卡合解除状态,因此能够再次手动打开层站门。
[0072]接着,对于解锁装置5的检修机构进行说明。
[0073]图8是表示解锁装置5的检修单元即检修口的、从升降通路侧(轿厢侧)观察到的正面图。
[0074]如图8所示,在悬吊器壳体15设置了具有与解锁装置5相对的开口部的、用于对解锁装置进行维护检查的检修口 30。检修口 30被检修口盖31堵塞,该检修口盖31由螺栓或螺丝等固定部件32可拆卸地固定于悬吊器壳体15。在维护、检查时,通过卸下固定部件32并从悬吊器壳体15卸下检修口盖31,能够从升降通路内或轿厢内经由检修口30目视检查解锁装置5,能够进行解锁装置5的位置调整和动作调整以及更换等维护作业。
[0075]检修口30的大小能够适当设定为不损害解锁装置5的目视检查和维护作业的作业性的大小。例如,设定检修口 30的大小,使得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确认解锁装置5的整体和各部分,或者手工作业或使用工具的作业可以容易地进行。此外,对于固定部件32的位置和数量,考虑作业性和要求的固定强度地适当设定。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在悬吊器壳体15的检修口 30的周边部,在不被门轨16覆盖的在升降通路内露出的多个部分安装固定部件32。即,本实施方式中,在悬吊器壳体15,避开从升降通路内看位于门轨16的背面侧的、难以进行固定部件32的拆卸作业的场所,而安装固定部件32。由此,维护检查时的检修口盖31的拆卸作业变得容易。对于固定部件32的数量,考虑抑制作业时间的增加和防止固定部件32遗失并且与检修口的大小和要求的固定强度相应地进行设定。
[0076]此外,虽然在悬吊器壳体15设置有作为检修口30的开口部,但是通过固定检修口盖31,能够确保悬吊器壳体15的强度。此处,优选与悬吊器壳体15的要求强度相应地设定检修口盖31的板厚和截面形状以及固定部件32的位置和个数。
[0077]通过上述检修口31,解锁装置的调整变得容易。此外,即使在安装了电梯之后,也能够从升降通路内或轿厢内对设置在三方框的上框的解锁装置进行检查。
[0078]接着,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0079]图9是表示上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解锁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在该图9中,仅表示了解锁装置5中的第一杆部11和第二杆部。此外,以下,对于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0080]在该变形例中,如图9所示,与钥匙的转动一同旋转的第一杆部具有:以能够以轴Al为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的水平部11B;和从水平部IlB起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垂直部11A。第二杆部12包括以能够以轴A2为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的水平部12B,但是不包括图2、4表示的垂直部12A。
[0081]第一杆部11具有的垂直部IIA具有斜边部S。斜边部S在第二杆部12的水平部12B的下方与第二杆部12接触。因此,当钥匙在解锁方向例如在图9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斜边部S进入第二杆部12的下部时,水平部12B被斜边部S推压,向上方转动。由此,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使加锁装置成为解锁状态。
[0082]根据该变形例,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够使加锁装置与解锁装置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此外,能够使解锁装置5的结构简化,缩减解锁装置5的设置空间。
[0083]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还包括其他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的内容,并不限定于必须包括说明了的所有结构。此外,对于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添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0084]例如,包括本发明的解锁装置的电梯的门装置不限定于双开门,也能够应用于单开门。另外,是单开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1的上框2的下部,面向图中在右侧或左侧设置钥匙插入部51。
[0085]此外,也可以在层站侧设置与解锁装置相对的检修口,从层站侧进行解锁装置的维护、检查作业。
【主权项】
1.一种电梯的门装置,其包括: 包围层站出入口的三方框; 在所述层站出入口开闭的层站门; 在门关闭状态下,约束所述层站门的加锁装置;和 设置在所述三方框的上框内,将所述加锁装置解锁的解锁装置, 该电梯的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解锁装置包括: 操作体插入部,其位于在层站侧露出的所述上框的下表面,用于插入操作所述解锁装置的操作体; 第一杆部,其与插入所述操作体插入部的所述操作体的旋转相应地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和 第二杆部,其与所述第一杆部的旋转相应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当所述第二杆部向上方转动时,所述加锁装置从加锁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一杆部接触,与所述第一杆部的旋转相应地被所述第一杆部推压而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杆部具有:与所述加锁装置接触的水平部;和从所述水平部在直角方向上延伸而与所述第一杆部接触的垂直部, 所述第二杆部的所述水平部因所述垂直部被所述第一杆部推压而在上下方向上转动。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杆部与从所述加锁装置的锁钩部延伸的第三杆部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三杆部在接触部彼此平面地重合。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杆部具有从与所述第二杆部的接触部向斜上方延伸的延伸部。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将所述第三杆部安装于所述锁钩部的、设置于所述锁钩部的安装孔,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长孔。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体是钥匙。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所述解锁装置相对的检修口。
【文档编号】B66B5/00GK105858421SQ201610018380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2日
【发明人】山本真剑, 石塚真介, 岛田胜博, 福家毅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