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78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健身装置(US 2013/0053218专利申请案),包含一个机架、一个踏板单元、一个驱动单元及一个阻尼单元。该机架具有一个底座、一个固接于该底座的立柱、一个连接于该立柱与该底座的支撑框架及一支固接于该立柱与该支撑框架之间的轴杆,该踏板单元具有一对分别能转动且套设于该轴杆两侧的旋转连动件、一对分别套设于所述旋转连动件外部的套管、一对分别连接于所述套管的摆臂及一对分别枢接于所述摆臂的踏杆,该驱动单元具有一对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连动件与所述踏杆之间的掣动索,所述掣动索能滑动且穿设于该支撑框架内部,该阻尼单元安装于该机架,受该驱动单元连动能分别提供所述踏杆产生阻尼。

虽然这种健身装置能提供使用者进行踩踏健身的操作,且利用所述掣动索的弹性能使该椭圆机操作时产生惯性弹力,但是因为所述掣动索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连动件与所述踏杆之间,绕设路径相当长,两端各有一段相当长的长度会凸露于该支撑框架外部。

如此一来,不但可能与操作者产生干涉,且经常使用容易产生弹性疲乏,且维修时也相当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产生干涉且结构简单、维修容易的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包含一个机架、一个轴设于该机架的摆动单元、一个枢接于该摆动单元的踏板单元、一个能提供该踏板单元产生摆动阻尼的阻尼单元、一个提供该踏板单元能滑动且抵靠的导引单元及一对弹力单元,该机架包括一个底座,该摆动单元包括一对轴设于该机架且能相对于该机架产生往复摆动的摆臂,所述摆臂各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机架的枢接部,该踏板单元包括一对分别枢设于所述摆臂的踏杆,所述踏杆各具有一个后端部,所述弹力单元分别趋近于所述摆臂与所述踏杆的枢接处,且使所述踏杆的后端部与所述摆臂的枢接部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该机架还包括一个固接于该底座的支撑件,该摆动单元的所述摆臂的枢接部分别枢接于该支撑件,所述摆臂还各具有一个相反于该枢接部的摆动部,该踏板单元的所述踏杆还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摆动部且相反于所述后端部的前端部,该阻尼单元具有一个转轮,该转轮具有一支轴设于该机架的转轴,该导引单元包括一对能相对于该机架旋摆的摇杆及一对枢接于该摇杆与该阻尼单元的转轮之间且能驱动该转轮转动的接杆,所述摇杆各具有一个枢转部、一个设于该枢转部一侧且供所述踏杆能滑动且抵靠的导滑部及一个设于该枢转部另一侧且与该接杆枢接的连动部,所述弹力单元分别趋近于所述摆臂的摆动部与所述踏杆的前端部的枢接处。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所述弹力单元各包括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摆臂且位于该摆动部与该枢接部之间的第一连杆、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踏杆且与该第一连杆互相枢接的第二连杆及一个弹力件,所述弹力件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摆动部与所述前端部其中之一的第一枢转部及一个枢接于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枢接处的第二枢转部,所述弹力件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的后端部与所述摆臂的枢接部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所述弹力单元各包括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摆臂且位于该摆动部与该枢接部之间的连杆、一个枢接于该连杆且能滑动且抵靠于所对应的踏杆的滚动件及一个弹力件,所述弹力件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摆动部与所述前端部其中之一的第一枢转部及一个枢接于该连杆且邻近所述滚动件的第二枢转部,所述弹力件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的后端部与所述摆臂的枢接部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所述弹力单元各包括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踏杆且位于该前端部与该后端部之间的连杆、一个枢接于该连杆且能滑动并抵靠于所对应的摆臂的滚动件及一个弹力件,所述弹力件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摆动部与所述前端部其中之一的第一枢转部及一个枢接于该连杆且邻近所述滚动件的第二枢转部,所述弹力件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的后端部与所述摆臂的枢接部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该摆动单元的所述摆臂各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后端部的内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弹力单元各包括一个连接于所对应的摆臂与踏杆之间的弹力件, 所述弹力件各具有一个对应于所述外侧面的第一定位部及一个连接于所述踏杆的第二定位部,所述弹力件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的后端部与所述摆臂的枢接部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该踏板单元的所述踏杆还各具有一个相反于所述后端部且位于所述前端部另一侧的延伸段、一个由该后端部延伸至该延伸段且朝上设置的上侧面、一个相反于该上侧面且朝下设置的下侧面,所述弹力件的第二定位部趋近于所述踏杆的上侧面与下侧面其中之一。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还包含一个把手单元,该把手单元具有一对分别连接于所述摆臂顶部的握把。

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该弹力单元的所述弹力件为弹簧、弹力索及气压棒其中之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弹力单元分别趋近于所述摆臂与所述踏杆的枢接处,且使所述踏杆的后端部与所述摆臂的枢接部保持相对远离的作用,不但在操作该踏板单元时能产生惯性弹力,且所述弹力单元不会对操作者产生干涉,维修也相当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前视部分组合图;

图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一个踏杆的后端部与一个摆臂的一个枢接部相对远离的状态;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踏杆的后端部与该摆臂的枢接部相对趋近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一个踏杆的一个后端部与一个摆臂的一个枢接部相对远离的状态;

图7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踏杆的后端部与该摆臂的枢接部相对趋近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第三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一个踏杆的一个后端部与一个摆臂的一个枢接部相对远离的状态;

图9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踏杆的后端部与该摆臂的枢接部相对趋近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第四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一个踏杆的一个后端部与一个摆臂的一个枢接部相对远离的状态;

图11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踏杆的后端部与该摆臂的枢接部相对趋近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发明具有弹力单元的椭圆机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机架10、一个摆动单元20、一个踏板单元30、一个阻尼单元40、一个导引单元50、一对弹力单元60、一个把手单元70及一个壳罩90。

该机架10具有一个底座11、一个固接于该底座11前端的支撑件12,该支撑件12具有一个设于顶部的立柱13,该立柱13具有一支设置于近顶部的横轴131。

该摆动单元20具有一对轴设于该立柱13的横轴131且能相对于该机架10产生往复摆动的摆臂21,所述摆臂21各具有一个枢接于该横轴131两端的枢接部211及一个相反于该枢接部211的摆动部212。

该踏板单元30具有一对分别枢设于所述摆臂21的踏杆31及一对分别设置于该踏杆31的踏板32。所述踏杆31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摆臂21的摆动部212的前端部311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端部311的后端部312,所述踏板32分别设置于所述踏杆31的后端部312。

该阻尼单元40能提供所述踏杆31产生摆动阻尼,并具有一个轴设于该支撑件12的转轮41及一个轴设于该支撑件12且能受该转轮41连动的阻尼轮42,该转轮41具有一支沿自身轴线设置且轴设于该支撑件12的转轴411及一对反向固接于该转轴411两端的曲柄412。

该导引单元50包括一对能相对于该机架10旋摆的摇杆51及一对分别枢接于所述摇杆51与该阻尼单元40的转轮41之间且能驱动该转轮41转动的接杆52。所述摇杆51均呈倒T形,各具有一个枢设于该支撑件12的枢转部511、一个设于该枢转部511一侧且供所述踏杆31能滑动且抵靠的导滑部512及一个设于该枢转部511另一侧且与该接杆52枢接的连动部513,所述接杆52分别枢接于所述曲柄412。

所述弹力单元60分别趋近于所述摆臂21的摆动部212与所述踏杆31的前端部311的枢接处,所述弹力单元60各包括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摆臂21且位于该摆动部212与该枢接部211之间的第一连杆61、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踏杆31且与该第一连杆61互相枢接的第二连杆62及一个弹力件63,所述弹力件63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摆动部212或所述前端部311的第一枢转部631及一个枢接于该第一连杆61与第二连杆62枢接处的第二枢转部632,所述弹力件63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31的后端部312与所述摆臂21的枢接部211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本实施例中,所述弹力件63能为弹簧、弹力索或气压棒。

该把手单元70具有一对分别连接于所述摆臂21顶部且位于该横轴131上方的握把71。

该壳罩90安装于该机架10,且将该阻尼单元40、该导引单元50的局部遮蔽在内部。

利用上述部件所组成的椭圆机,当操作者拟进行自由踏步暨/或椭圆运动轨迹的操作模式时,配合参阅图3、图4及图5,利用双脚对所述踏板32与踏杆31进行水平方向且朝前施力,以及进行垂直方向且朝下施力,所述踏杆31的前端部311会推掣所述摆臂21的摆动部212,所述摆臂21会以该横轴131为转动中心产生摆动。同时,所述踏杆31交替地进行踩踏操作,且如图4所示,使得其中一个踏杆31的后端部312与相对的摆臂21的枢接部211相对远离时,利用所对应的弹力单元60的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能相对枢转,以及该弹力件63能回缩的弹力,就能在操作该踏杆31时产生惯性弹力。且如图5所示,当释放对该踏杆31的踩踏力时,该踏 杆31的后端部312会相对于摆臂21的枢接部211产生趋近。因此,所述踏杆31交替地进行踩踏操作时,利用所述踏杆31分别压制所述摇杆51的导滑部512,能使所述摇杆51以所述枢转部511为旋摆中心产生旋摆动作,并通过所述接杆52连动该转轮41转动,且利用该转轮41再带动该阻力轮42转动,能产生阻尼,且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此时,配合操作者的双脚的协调动作,对应于另一个踏杆31的弹力件63产生向外弹伸的作用,则使该踏杆31的后端部312与相对的摆臂21的枢接部211相对趋近,该踏杆31能连动所述摇杆51以所述枢转部511为旋摆中心产生旋摆动作。

因此,借由操作者双脚的反复踩踏动作,以及利用所述弹力单元60分别趋近于所述摆臂21的摆动部212与所述踏杆31的前端部311的枢接处,且使所述踏杆31的后端部312与所述摆臂21的枢接部211保持相对远离的作用,不但在操作该踏板单元30时能产生惯性弹力,且所述弹力单元60不会对操作者产生干涉,维修也相当容易。

除了上述的操作模式外,当操作者拟进行单纯上下踏步的操作模式时,利用双脚对所述踏板32与踏杆31进行垂直方向且朝下施力,所述踏板32与踏杆31会交替地对所述摇杆51的导滑部512产生向下的掣动作用,且利用该阻尼单元40的设置,能产生垂直向量的阻尼。此时,所述摆臂21几乎不会产生摆动。

当操作者拟进行滑步操作模式,且利用双脚对所述踏板32与踏杆31进行水平方向且朝前施力时,所述踏杆31的前端部311会推掣所述摆臂21的摆动部212,所述摆臂21会以该横轴131为转动 中心产生摆动。

因此,操作者可以针对需求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诸如:上下踏步暨前后椭圆运动轨迹的操作模式、滑步操作模式、或单纯上下踏步操作模式。

再如图6及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处在于:所述弹力单元60’各包括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摆臂21且位于该摆动部212与该枢接部211之间的连杆61’、一个枢接于该连杆61’且能滑动并抵靠于所对应的踏杆31的滚动件62’及一个弹力件63’,所述弹力件63’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摆动部212或所述前端部311的第一枢转部631’及一个枢接于该连杆61’且邻近所述滚动件62’的第二枢转部632’,所述弹力件63’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31的后端部312与所述摆臂21的枢接部211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所述弹力件63’也能为弹簧、弹力索或气压棒。本实施例也能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再如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近似于第二实施例,其差异处在于:所述弹力单元60”各包括一个枢接于所对应的踏杆31且位于该前端部311与该后端部312之间的连杆61”、一个枢接于该连杆61”且能滑动并抵靠于所对应的摆臂21的滚动件62”及一个弹力件63”,所述弹力件63”各具有一个枢接于所述摆动部212或所述前端部311的第一枢转部631”及一个枢接于该连杆61”且邻近所述滚动件62”的第二枢转部632”,所述弹力件63”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31的后端部312与所述摆臂21的枢接部211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所述弹力件63”也能为弹簧、弹力索或气压棒。本实施例也能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再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上述诸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处在于:该踏板单元30’的所述踏杆31’还各具有一个相反于所述后端部312’且位于所述前端部311’另一侧的延伸段313’、一个由该后端部312’延伸至该延伸段313’且朝上设置的上侧面314’、一个相反于该上侧面314’且朝下设置的下侧面315’。该摆动单元20的所述摆臂21还各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后端部312’的内侧面214及一个相反于该内侧面214的外侧面215,所述弹力单元6各包括一个连接于所对应的摆臂21与踏杆31’之间的弹力件601,所述弹力件601各具有一个对应于所述外侧面215的第一定位部602及一个连接于所述踏杆31’的第二定位部603,所述弹力件601的弹力能使所述踏杆31’的后端部312’与所述摆臂21的枢接部211恒保持相对远离的趋势。本实施例中,所述弹力件601的第二定位部603趋近于所述踏杆的上侧面314’,也能趋近于该下侧面315’(图未示)。所述弹力件601能为弹簧、弹力索或气压棒。本实施例也能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