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775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牵引式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牵引式复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大幅增加手臂拉伸之牵引行程,进而有效伸展筋骨的牵引式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罹患脑部、脊髓损伤、中风、肌肉萎缩、生理机能退化或瘫痪等症状的病人来说,除了日常生活需依赖医疗辅具移动及定位身躯以外,复健治疗工作也必须藉由相关辅助器材的协助才能进行。

复健治疗包括有手部的牵引拉伸运动,以及脚部的脚踏车式踩踏运动,习知手部牵引和脚部踩踏复健技术,如中国台湾第96221793号“牵引运动床”专利所揭露,主要是在床的两端分别设一竖杆及一脚踏用牵引机,该牵引机两侧枢设有二曲柄,各曲柄设一拉绳,各拉绳分别延伸至床前端而绕设在该竖杆上,且各拉绳分别连接一握把。使用时病人双脚可踩踏各曲柄之踏板座,双手则可握持该握把,令双脚随着各曲柄产生往复踩踏运动,同时带动病人双手随着各握把产生上下往复牵引拉伸运动。

前述昔用技术缺点在于,由于该拉绳是由曲柄带动,而拉绳之握把用以上下移动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等于曲柄摆动一圈的直径距离,但是曲柄摆动一圈的直径距离,需要适应一般人双脚往复踩踏的幅部,因此拉绳之握把上下移动的行程距离相当有限,导致用以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难以进一步增加,因此,昔用构造仅能小幅度牵引病人的手腕上下摆动,根本无法将病人的手臂连带脊椎一同上提伸展,故而造成病人之拉伸手臂的复健治疗效果不彰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增加手臂拉伸之牵引行程而有效松展筋骨的牵引式复健装置,以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传统利用曲柄带动拉绳和握把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受限于脚踏曲柄的摆动幅度,导致用以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难以进一步增加,造成病人之拉伸手臂的复健治疗效果欠佳的缺失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之牵引式复健装置,包括:

一吊架,绕设有一第一绳索;

一往复驱动模块,包含有一引动件,以及一可驱动该引动件往复移动的往复驱动单元;以及

一第一握持件,连接该第一绳索一端且悬挂在该吊架上,该第一绳索另一端连接该引动件,令该第一握持件经由该第一绳索牵引随着该引动件上下往复移动。

藉由上述结构,使用时病人的手可握持该第一握持件,该往复驱动单元可驱使引动件往复移动,且引动件带着该第一绳索和第一握持件上下往复移动,令病人的手臂接受该第一握持件的牵引而上下往复拉伸运动,藉以自动牵引病人的手臂连带脊椎筋骨肌肉进行上下往复拉伸活动,以达到手臂和脊椎筋骨肌肉伸直复健之功效。尤需加以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一绳索和第一握持件受到引动件往复带动,因此增加该引动件的往复移动行程,因此,即可简便且轻易地增加该第一绳索和第一握持件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俾得以有效达成调整伸展病人筋骨之拉伸长度,进而提升复健装置得以灵活调整使用之便利性,以及复健功效上之实用性。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引动件朝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往复移动,该吊架绕设有一第二绳索,该第二绳索一端连接一悬挂在该吊架上的第二握持件,该第一绳索另一端自该引动件往该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绳索另一端连接该引动件,且第二绳索另一端自该引动件往该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握持件经由该第二绳索牵引而随着该引动件上下往复移动。使用时,病人的双手可分别握持该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令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随着引动件上下交替往复移动,藉此提供用户双手向上做大幅度的往复拉伸运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顶部设有一第一上滑轮及一第二上滑轮,且吊架底部设有一第一下滑轮,该第一绳索一端绕设于该第一上滑轮以后悬挂于该吊架下方,该第二绳索一端绕设于该第一下滑轮以后接着绕设于该第二上滑轮且悬挂在该吊架下方。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往复驱动单元包含:

一第一齿轮和一第二齿轮;

一线性导引器,沿着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轴向设置,该引动件受到该导引器的引导而于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往复移动;

一链条,绕设于该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上,该引动件连结于该链条上;以及一驱动器,经由该第一齿轮驱动该链条及引动件。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引动件经由至少一万向接头连结于该链条上,该驱动器设为马达。此外,该马达可持续朝同一方向转动,以简化结构复杂度,节省成本。

该往复驱动单元包含有一控制器,以及二分置于该导引器两端的可拆卸式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分别电连接该控制器,该驱动器设为电连接该控制器的马达,该传感器于侦测到该引动件时产生一感测信号,且控制器于接收到该感测信号时控制该马达反向旋转。该传感器设为光传感器或触动开关。如此,可依据病人手臂的长短,自由调整各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藉以调整手臂牵引拉伸行程的长短。

该往复驱动单元包含有该控制器,该控制器存有一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该驱动器设为电连接该控制器的马达,该控制器依据该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控制该马达之正反转时机。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与往复驱动模块是模块成一体,该吊架设为可调整位置的吊架。如此,可依需求自由调整吊架的位置,以方便病人操作使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下方设有一可调整位置的座椅,该座椅包含有一可调整后仰角度的椅背。如此,该座椅可进行45度角或90度角的转向和定位,以方便行动不便者入离座,再反方向转回复原定位,并于使用完毕以后转向离位。此外,该座椅可随个人腿部长短进行前、后移动,以调整舒适且最佳的位置。再者,该座椅之椅背可调整后仰至接近平躺,如此亦可将病人的腿固定在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上,藉此进行抬脚复健运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座椅前方设有一脚踏曲柄模块,该脚踏曲柄模块两侧分别设有一脚踏曲柄,以及一枢置在该脚踏曲柄上的脚踏板。该脚踏曲柄模块包含有一可驱动所述脚踏曲柄的马达。当病人实施手臂上下往复拉伸复健运动时,亦可将病人双脚踩踏于各脚踏曲柄之脚踏板上,令病人双脚随着各脚踏曲柄进行往复踩踏复健运动。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吊架、座椅及脚踏曲柄模块设于一底座上,该底座底部设有多数可制动固定的滚轮,可随意选择摆放位置。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引动件上设有同轴之一第一转轮及一第二转轮,该第一绳索另一端绕设于该第一转轮上,且第二绳索另一端绕设于该第二转轮上。

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分别设有配重块,当病人以单手使用该第一握持件或第二握持件,或者该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空载时,由于该第一握持件和第二握持件都具有足以下坠的重量,藉此得以避免造成马达绞绳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5为图2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6为图1的使用状态前视图。

图7为图1的另一使用状态前视图。

图8为图7的次一使用状态前视图。

图9为图1的附加实施型态前视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为图9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前视图。

图12为图10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3为图11的附加实施型态前视图。

符号说明:

1---吊架 101---立柱 102---横秆 103---滑杆

11---第一上滑轮 12---第二上滑轮 13---第一下滑轮

14---第三上滑轮 15---第四上滑轮 16---上承板

17---下承板 18---滑轨 19---齿条 191---齿轮

192---圆舵 2---第一绳索 21---第一握持件

22、32---配重块 3---第二绳索 31---第二握持件

4---往复驱动模块 40---往复驱动单元 41---第一齿轮

42---第二齿轮 43---导引器 431---导杆 44---链条

45---驱动器 46---引动件 461---通孔

462---第一转轮 463---第二转轮 464---组接件

465---耳片 471---第一万向接头 472---第二万向接头

473---连结件 48---控制器 481---时序资料

49---传感器 490---穿孔 491---光传感器

492---触动开关 5---座椅 50---椅背 51---转轴

52---滑轨 53---安全带 6---脚踏曲柄模块

61、62---脚踏曲柄 63、64---脚踏板 65---马达

7---底座 71---滚轮 A1---第一方向 A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牵引式复健装置之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吊架1、一第一绳索2、一第一握持件21、一第二绳索3、一第二握持件31、一往复驱动模块4、一座椅5及一脚踏曲柄模块6。该吊架1包含有一立柱101,以及一设在该立柱101顶端的横秆102。

配合图4及图5所示,该往复驱动模块4包含有一引动件46,以及一可驱动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的往复驱动单元40。该往复驱动单元40包含有一第一齿轮41、一第二齿轮42、一线性导引器43、一链条44及一驱动器45;该第一齿轮41枢置于吊架1的立柱101底端,且第二齿轮42枢置于吊架1的立柱101顶端,该链条44则绕设于该第一齿轮41及第二齿轮42之间。

该吊架1的立柱10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一上承板16及一下承板17,令第一齿轮41、第二齿轮42及链条44位于上承板16与下承板17之间;该线性导引器43可设成导杆431或轨道型态,该导引器43于本实施例是以导杆431为例,说明该导杆431是沿着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之间的垂直轴向设置于上承板16与下承板17之间,且导杆431是以平形相对位置设于链条44旁侧。

该引动件46可设成滑块型态,且引动件46上设有一通孔461,该引动件46藉由通孔461穿设于导引器43(导杆431)上,令引动件46受到导引器43的引导而于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之间朝一第一方向A1及一第二方向A2往复移动,该第一方向A1可设为上方,该第二方向A2可设为下方,该引动件46连结于链条44上。

该引动件46可经由至少一万向接头连结于该链条44上。就本实施例所揭露的构造而言,该引动件46可枢接一第一万向接头471,该链条44上可枢接一第二万向接头472,且第一万向接头471与第二万向接头472之间透过至少一连结件473相互锁接在一起,俾藉由第一万向接头471、连结件473及第二万向接头472构成一种双头式万向接头。

该驱动器45可设为马达,且该马达可固定于吊架1的立柱101上,且马达系经由第一齿轮41驱动链条44及第二齿轮42,藉此驱动链条44沿同一方向传动,该链条44透过第一万向接头471、连结件473及第二万向接头472进一步令引动件46沿着导杆431上下往复移动。

如图1及图2所示,该吊架1之横秆102邻接立柱101顶部的位置设有一第一上滑轮11及一第二上滑轮12,且吊架1之立柱101底部设有一第一下滑轮13,并于吊架1之横秆102两端分别设一第三上滑轮14及一第四上滑轮15。该引动件46上设有同轴之一第一转轮462及一第二转轮463。

该第一绳索2一端绕设第一上滑轮11及第三上滑轮14以后悬挂在吊架1之横秆102下方,且第一握持件21是连接第一绳索2一端而悬挂在吊架1之横秆102下方。该第一绳索2另一端绕设于第一转轮462,进而与引动件46连接,且第一绳索2另一端自该引动件46上往该第一方向A1(上方)延伸并绕设于前述第一上滑轮11;藉此使第一绳索2绕设于吊架1的立柱101与横秆102之间,且第一握持件21能够经由第一绳索2牵引而随着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该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均可为握把或拉环。

该第二绳索3一端绕设第一下滑轮13以后接着绕设第二上滑轮12及第四上滑轮15而悬挂在吊架1之横秆102下方,且第二握持件31是连接第二绳索3一端而悬挂在吊架1之横秆102下方。该第二绳索3另一端绕设于第二转轮463进而与引动件46连接,且第二绳索3另一端自引动件46上往该第二方向A2(下方)延伸并绕设于前述第一下滑轮13;藉此使第二绳索3绕设于吊架1的立柱101与横秆102之间,且第二握持件31能够经由第二绳索3牵引而随着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

该座椅5设在吊架1之横秆102下方,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则分别位于座椅5两侧。该座椅5前方设有一脚踏曲柄模块6,该脚踏曲柄模块6两侧分别设有一脚踏曲柄61、62,以及一枢置在该脚踏曲柄61、62上的脚踏板63、64。该脚踏曲柄61、62模块6包含一可驱动所述脚踏曲柄61、62的马达65。

使用时病人可坐在座椅5上,病人的双手可分别握持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如图1至图3所示),该往复驱动单元40能够驱使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令引动件46依序带着第一绳索2之第一握持件21,以及第二绳索3之第二握持件31上下往复移动(如图4至图6所示),藉此驱使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随着引动件46上依序下交替往复移动(如图7及图8所示),令病人两手臂分别接受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的牵引而上下往复拉伸运动,藉以自动牵引病人的两手臂连带脊椎筋骨肌肉逐一进行上下往复拉伸活动,以达到手臂和脊椎筋骨肌肉伸展复健的功效。

当病人实施手臂上下往复拉伸复健运动时,亦可将病人双脚踩踏于脚踏曲柄61、62的脚踏板63、64上,令病人双脚分别随着脚踏曲柄61、62进行往复踩踏复健运动,且脚踏曲柄61、62模块6可进行快、中、慢三段速度的调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第一绳索2、第一握持件21、第二绳索3和第二握持件31是接受引动件46往复带动,因此增加引动件46的往复移动行程,即可简便且轻易地增加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牵引拉伸病人两手臂的行程距离,据此,得以视病人实际需求予以调整引动件46的往复移动行程距离,进而达成有效松展拉伸病人筋骨肌肉之功效。上述实施例亦可省略设置座椅5,只需要将病人平时所乘坐的轮椅推到吊架1之横秆102、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下方的相关位置,即可完成上述相同之操作。此外,该驱动器45之马达可持续朝同一方向转动,以简化结构复杂度,节省成本,俾藉此克服上述先前技术,有关传统利用曲柄带动拉绳和握把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受限于脚踏曲柄长度及其摆动幅度,导致用以牵引拉伸病人手臂的行程距离难以进一步增加,进而造成病人因手臂无法完全拉伸,导致复健治疗效果欠佳等缺失问题。

再请参阅图1、2及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应用形态,其中,该座椅5底部可设置转轴51和滑轨52,使座椅5具有可调整位置的能力,该座椅5的椅背50上设有一条安全带53,且座椅5包含有一可调整角度后仰的椅背50,藉此,该座椅5可进行45度角至90度角的转向和定位,以方便行动不便者入离座,可反方向转回复原定位,并于使用完毕以后转向离位。而且,该座椅5可随个人腿部长短进行前、后移动,以调整舒适且最佳的位置。再者,该座椅5之椅背50可调整后仰至接近平躺,如此亦可将病人的腿固定在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上,藉此进行抬脚复健运动,在进行抬脚复健动作期间,病人身体可利用椅背50之安全带53加以固定,使身体定位不滑动,以确保安全。

此外,如图8之实施例所示,该吊架1与往复驱动模块4是模块成一体,该吊架1的立柱101底部可设置多数滑轨18、齿轮191和齿条19,该齿条19设于各滑轨18之间,且立柱101底部设有一可转动齿轮191的圆舵192,令吊架1产生可调整位置的能力。当转动圆舵192时,得以驱使齿轮191在齿条19上滚动,如此可依需求往前后自由调整吊架1的位置,令吊架1的位置与用户身体平行,且令受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牵引的手臂与肩部垂直于吊架1的横杆102下方,以方便病人操作使用,并达成良好复健的效果。

该吊架1、座椅5及脚踏曲柄模块6亦可设于一底座7上,于该底座7底部设有多数可制动固定的滚轮71,,以利于随意选择摆放位置。此外,该第一握持件21及第二握持件31分别设有配重块22、32。当病人以单手使用该第一握持件21或第二握持件31,或者该第一握持件21及第二握持件31空载时,由于所述配重块22、32的重量设置,令第一握持件21和第二握持件31均具有足以下坠的重量,藉此避免造成马达绞绳的现象。

请参阅图9及图10,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往复驱动单元40包含有一控制器48,以及二分置于导引器43之顶部及底部两端的可拆卸式传感器49,该控制器48设于立柱101,所述传感器49分别以电连方式与控制器48连接,该驱动器45设为与控制器48电连的马达。

配合图11及图12所示,该立柱101旁可设置一滑杆103,该传感器49可藉由一穿孔490穿设和定位在滑杆103上,使传感器49得以上下调整高度。该引动件46经由一组接件464连接链条44,且组接件464往滑杆103方向延伸形成一耳片465,该传感器49设于耳片465的动作路径上。

如图10所示,该控制器48设有电源指示灯、启动、关毕开关,以及可设定手部牵引之快、中、慢三段选择开关,此外,控制器48之电源、控制配线、下半部连动机构、第一绳索2及第二绳索3皆可覆盖隐藏于吊架1的立柱101内部。该传感器49可设为光传感器491或触动开关492(如图13所示)。使用时,该耳片465会随着引动件46上下往复移动,该传感器49于侦测到引动件46之耳片465时产生一感测信号,控制器48于接收到感测信号时则控制该驱动器45马达反向旋转,藉以依序牵引病人的两手臂上下往复拉伸活动。

由于传感器49可沿着滑杆103上下移动调整高度,因此可依据病人手臂的长短及所需拉伸的长度,自由调整各传感器49之间的距离,藉此调整牵引拉伸行程的长短。此外,亦可同时设置该光传感器491和触动开关492,以预防使用期间一旦光传感器491失效,则触动开关492可作为第二道安全控制,令往复驱动单元40得以正常运作。

如图10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控制器48内部可储存一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481,该驱动器45设为电连接该控制器48的伺服马达,该控制器48依据该马达正反转时序数据481控制该驱动器45伺服马达之正反转时机。

以上之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举例说明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发明。举凡与本发明之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应属本发明之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谨此声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