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陀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870阅读:12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陀螺,应用于陀螺的技术改造。



背景技术: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

现有的陀螺均为实心结构,这就造成人们将在地上转动的陀螺拿起到手上后,再次放到地上时,陀螺是不转动的,想要再次让陀螺转动,需要人们再次手动驱动陀螺等,因此,人们玩耍的过程中乐趣会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转动时间长的陀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陀螺,包括:陀螺本体、手柄、空腔、飞轮、飞轮轴、钢珠、限位槽,所述的陀螺本体的上表面上的中心处竖直固设一个手柄,所述的空腔为回转体结构,且包括飞轮轴的限位槽,所述的陀螺本体内设有一个飞轮,所述的飞轮的重心在手柄的正下方,所述的飞轮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陀螺本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的飞轮轴与飞轮紧密连接且镶嵌在陀螺主体设定好的限位槽内,所述的钢珠胶合在陀螺的最下端,所述的限位槽与空腔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转动时间长等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陀螺本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优点:

1、结构简单;

2、转动时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陀螺的剖面图。

其中:1-陀螺本体;2-手柄;3-空腔、4-飞轮、5-飞轮轴、6-钢珠、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陀螺,包括:陀螺本体1、手柄2、空腔3、飞轮4、飞轮轴5、钢珠6,所述的陀螺本体1的上表面上的中心处竖直固设一个手柄2,所述的陀螺本体1内设有一个空腔3,所述的空腔3的中心轴位于陀螺本体1的中心轴上,所述的飞轮4与飞轮轴5焊接到一起,所述的飞轮轴5安置在空腔3设定好的限位槽7内,所述的钢珠6胶合在陀螺本体1的最下端,所述的限位槽7与空腔3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陀螺本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由于在陀螺本体1内设有一个飞轮4,这样陀螺本体1高速转动时,飞轮4也会因为飞轮轴5与限位槽7的摩擦而旋转,当人们通过手柄2将陀螺本体1拿起时,飞轮4依然是转动的,在一段时间内再将陀螺本体1放到地面等平面上时,飞轮4依然保持着旋转的动能利用飞轮轴5与限位槽7的摩擦力将动能传导给陀螺本体1,从而带动陀螺本体1继续转动,而且转动的时间长,人们玩耍的乐趣大大增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