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7169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腰部训练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腰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仰卧起坐是一项基本的体育锻炼项目,在目前的院校教学中,学生通过仰卧起坐的训练可锻炼学生的腰部,现有的做法是在水平的地面或垫上进行,或在相应的器材上进行锻炼,但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影响,若采用器材训练,对初学者而言,尚若背部完全与器材的支撑板接触时,很难以起来,训练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适应性强的腰部训练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设计一种腰部训练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一呈横向设置“(”形板,所述“(”形板的一端与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形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杆固定于支架的上方;在所述“(”形板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处的端部侧部固定有一脚部支撑杆;还包括与所述“(”形板形状相同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形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活动板的另一端通过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的,在所述活动板下方的支架上设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悬空设置并与所述支架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在所述弹簧侧部的支撑板上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一可在穿孔内轴向滑动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与所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为一丝杆,在所述穿孔上方的丝杆上设有限位螺母。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为一丝杆,在所述穿孔下方的丝杆上设有调节螺母。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为一丝杆,在所述穿孔下方的丝杆上设有调节螺母,在所述上方的丝杆上设有限位螺母。

优选的,所述“(”形板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并同轴设置的管件,两个管件内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活动板的端部连接,且所述活动板通过转轴在管件内的转动实现与“(”形板的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在使用中通过弹簧对活动板的支撑和顶压左右,在使用中可给锻炼者一个向上的辅助力,有助于锻炼者训练时使用,适合初学者训练使用;再者,本设计中的导向杆在使用中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限位螺母和调节螺母的配合使用可以对活动板的最大上移和下移距离进行限定,且在实施中能够对活动板的高度进行固定,适合不同锻炼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件及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支架上的板;3.“(”形板;4.脚部支撑杆;5.支杆;6.支撑板;7.活动板;8.转轴;9.臀部;10.弹簧;11.导向杆;12.限位螺母;13.穿孔;14.调节螺母;15.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腰部训练装置,参见图1至图2;它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的板2上设有一呈横向设置“(”形板3,所述“(”形板3的一端与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形板3的另一端通过支杆2固定于支架的的板2的上方;本设计还在所述“(”形板3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处的端部侧部固定有一脚部支撑杆4。

它还包括与所述“(”形板3形状相同的活动板7,所述活动板7的一端与所述“(”形板3的另一端铰接,具体的做法是,本设计中的所述“(”形板3的另一端设有两个间隔并同轴设置的管件15,两个管件15内设有一转轴8,所述转轴8的两端与活动板7的端部连接,且所述活动板7通过转轴8在管件15内的转动实现与“(”形板的铰接。

而以上所述活动板7的另一端通过弹簧10设置于活动板7下方的支架上的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悬空设置并与所述支架上的板2之间间隔设置,同时还在所述弹簧10侧部的支撑板上设有一穿孔13,所述穿孔13内设有一可在穿孔内轴向滑动的导向杆11,所述导向杆11的顶端与所活动板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上述设计在应用中,运动员的臀部位于活动板和“(”形板的连接处,其脚部脚腕处位于脚部支撑杆下方,此时,弹簧对活动板进行支撑,而后运动员做仰卧起坐动作,在背部与活动板接触时,弹簧受压压缩,而在背部要向上运动时,弹簧给活动板一个向上的弹力,通过此方式给运动员的背部一个辅助的推力,此时的导向杆可在穿孔内轴向滑动,通过此设计可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使用,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导向杆11为一丝杆,本设计还在所述穿孔13上方的丝杆上设有限位螺母12,限位螺母12可以调节活动板的最大下移距离,同时,通过此设计还可以对弹簧施加给活动板的弹力进行调节。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导向杆11为一丝杆,在所述穿孔下方的丝杆上设有调节螺母14,调节螺母14可以调节活动板的最大上移距离。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向杆11为一丝杆,在所述穿孔下方的丝杆上设有调节螺母14,在所述上方的丝杆上设有限位螺母12,使用中,可以调节调节螺母14和限位螺母12分别至支架上的板2之间的距离,以此实现调节活动板7的最大上移和下移的距离,同时,通过将调节螺母14和限位螺母12旋紧至支架上的板2壁上,即支架上的板2被夹持在调节螺母14和限位螺母12上可以实现对活动板的固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