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拉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904阅读:1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拉力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体育健身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拉力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逐渐加强,各色各样的健身器材陆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适于家庭使用的小型器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拉力器,因其体积较小,价格低,可以达到较好的锻炼手臂肌肉和胸肌的效果,几乎已经达到家庭必备的程度,可是传统的拉力器,也有些不足的地方,如使用方式单一,只能通过手握住手柄后向单一方向拉伸,锻炼效果不明显,还有弹簧拉力器自带五根弹簧,一般人很难拉开,需要拆下几根后再进行使用,而自带的搭扣因为要防止弹簧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制造的硬度很高,这就导致很不容易将搭扣打开从而将弹簧取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拉力器,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簧拉力器,包括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上部开有左右贯穿的圆孔,所述主支架上部通过圆孔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旋转支架中间开有左右贯穿的圆孔,旋转支架通过该圆孔与旋转轴相互连接,所述旋转支架两侧对称安装有抓手,所述抓手为空心结构,通过其空心圆柱套装在旋转支架两侧,所述主支架下部前方开有五个不贯穿的圆孔,主支架底部开有五个与圆孔位置相互对应的长方形孔,所述圆孔中安装有按钮弹簧,所述按钮弹簧固定连接在每个圆孔的底部,所述按钮弹簧上部与限位杆相互连接,所述限位杆下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挡板,限位杆中部开有正方形的通孔,在通孔一侧的底边处有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卡扣,限位杆顶部与圆柱形的按钮固定连接,所述按钮按到底部时限位杆中部的通孔刚好与主支架底部的长方形孔相对齐,所述的限位杆与限位块相互连接,有向外的拉力时,限位杆上的卡扣刚好与限位块后部的三角形结构相重合,所述限位块后补有一圆环,所述圆环与相对应的弹簧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所述抓手的一侧为波浪形。

进一步,所述弹簧分为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四弹簧和第五弹簧,其中,第一弹簧与第三弹簧和第五弹簧为右旋弹簧,第二弹簧与第四弹簧为左旋弹簧。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后部有一三角形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旋转支架的长度略超过主支架上方伸出杆长度的两倍。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市场上现有的弹簧拉力器横拉锻炼胸部与肩部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旋转支架的旋转来进行许多其他动作的锻炼,如旋转支架绕旋转轴进行旋转至于主支架垂直,此时可以用脚踩住旋转支架进行上拉运动,从而锻炼手臂部肌肉,抓手一侧波浪形转的设计使得使用时很好的将手指进行定位,而且不易打滑,限位块与限位杆的设计使得一旦两者相互结合,在拉力器向外的拉力作用下,卡扣与限位块紧密结合,不会产生滑脱的意外危险情况,相邻弹簧旋向相反的设计使得当弹簧拉力器拉开后还原的过程中,弹簧之间不会产生相互缠绕,旋转支架的长度超过主支架上方伸出杆长度的两倍,这样就使得当拉住抓周进行横向拉开时,旋转支架另一侧会挡在主支架外部,使得旋转支架不会绕旋转轴进行不稳定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为本发明的限位块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为本发明主支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抓手;2、旋转支架;3、按钮;4、第一弹簧;5、第二弹簧;6、第三弹簧;7、旋转轴;8、主支架;9、第四弹簧;10、第五弹簧;11、限位块;12、限位杆;13、弹簧挡板;14、按钮弹簧;15、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弹簧拉力器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本发明包括包括主支架8,所述主支架8上部开有左右贯穿的圆孔,所述主支架8上部通过圆孔安装有旋转轴7,所述旋转轴7上安装有旋转支架2,所述旋转支架2为长方形框架结构,在旋转支架2中间开有左右贯穿的圆孔,旋转支架2通过该圆孔与旋转轴7相互连接,所述旋转支架2两侧对称安装有抓手1,所述抓手1为空心结构,通过其空心圆柱套装在旋转支架2两侧,所述主支架8下部前方开有五个不贯穿的圆孔,主支架8底部开有五个与圆孔位置相互对应的长方形孔,所述圆孔中安装有按钮弹簧14,所述按钮弹簧14固定连接在每个圆孔的底部,所述按钮弹簧14上部与限位杆12相互连接,所述限位杆12下部固定安装有弹簧挡板13,限位杆12中部开有正方形的通孔,在通孔一侧的底边处有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卡扣15,限位杆12顶部与圆柱形的按钮3固定连接,所述按钮3按到底部时,限位,11中部的通孔刚好与主支架底部的长方形孔相对齐,所述的限位杆12与限位块11相互连接,有向外的拉力时,限位杆121上的卡扣15刚好与限位块11后部的三角形结构相重合,所述限位块11后部有一圆环,所述圆环与相对应的弹簧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所述抓手1的一侧为波浪形。

进一步,所述弹簧分为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5、第三弹簧6、第四弹簧9和第五弹簧10,其中,第一弹簧4与第三弹簧6和第五弹簧10为右旋弹簧,第二弹簧5与第四弹簧9为左旋弹簧。

进一步,所述限位块11后部有一三角形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旋转支架2的长度略超过主支架8上方伸出杆长度的两倍。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弹簧拉力器之前先随自己有一个预期,估算好自己要使用的弹簧数量,按下对应的按钮3,将限位块11从限位杆12中的通孔中取出,然后将不需要的弹簧取下,开始做想要做到的动作,若果需要使用脚来辅助,可以将某一个旋转支架2进行旋转,使其与主支架8垂直,然后用脚将旋转支架2踩住再进行锻炼。

本发明中的部件弹簧可配合设置增量式旋转编码器,增量式旋转编码器通过内部两个光敏接受管转化其角度码盘的时序和相位关系,得到其角度码盘角度位移量增加或减少,通过计算每秒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弹簧的运动速度。

本发明中的部件弹簧还可配合设置用于记录运动次数的反射式光电开关,反射式光电开关由振荡回路产生的调制脉冲经反射电路后,由发光管GL辐射出光脉冲;当弹簧进入受光器作用范围时,被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进入光敏三极管DU,并在接收电路中将光脉冲解调为电脉冲信号,再经放大器放大和同步选通整形,然后用数字积分或RC积分方式排除干扰,最后经延时或不延时触发驱动器输出光电开关控制信号。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