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90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过滤器装置包括空气通道、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一空气过滤器,其中第一空气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框架和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框架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通道,所述过滤器本体包括可充静电纤维,可充静电纤维附着于过滤器框架,以使过滤器本体实现从过滤器框架到相对于空气流过空气通道的预定流向位于距过滤器框架的下游一定距离位置处的延伸。当空气流过上述类型的第一空气过滤器时,过滤器本体中的纤维间产生相互移动,从而彼此摩擦。当气流通过纤维时所产生的摩擦使纤维保持充静电。这种类型的空气过滤器通过静电作用和机械作用将微粒与空气分离。这种类型的空气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在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期间空气过滤器上的压降基本不变。从而在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期间通过空气过滤器的气流将基本恒定。然而,捕获并保持在纤维表面上的微粒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这导致用于通过静电作用捕获后续微粒的纤维表面减小。因此空气过滤器的分离度日渐减小。因而通过空气过滤器获得的清洁空气的质量日渐降低。当分离度降至最低的可接受水平时,就要换一个新的空气过滤器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01505876B公开了“空气过滤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空气通道;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包括用于空气通流的通道的过滤器框架,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还包含静电纤维的过滤器本体,所述静电纤维附着至过滤器框架,以使过滤器本体实现从过滤器框架到相对于空气流过空气通道的预定流向位于过滤器框架下游一定距离位置处的延伸,所述空气过滤器装置包括第二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包括滤布,在安装状态下所述滤布适合于横过空气通道延伸,以使空气通道中沿基本纵向流动的空气穿过滤布,并且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相对于通过空气通道的空气的预定流向位于第一空气过滤器下游的位置处。又如中国专利CN100346836C公开了“一种用于过滤空气的微生物型空气过滤装置”,其具有a)一形成一空气通道的壳体组件,b)一空气过滤组件,c)一进气口,及d)一出气口,其中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包括有一微生物型空气过滤元件,该空气过滤组件被设置成能够使得在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流通空气的空气通道交叉穿过所述微生物型空气过滤元件,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空气过滤组件包括有一上游过滤元件和一下 游过滤元件,所述微生物型空气过滤元件被设置在所述上游和下游过滤 元件之间,以便使得用于在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流通空气的空气通 道交叉穿过各个空气过滤元件,所述上游和下游空气过滤元件均为微生 物型空气过滤元件并且均包括有一种需求型消毒树脂,该需求型消毒树脂是一种碘化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但上述技术方均不能规避的是都含有易消耗损耗的元件,而且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其既能实现对空气的超微过滤又能实现过滤器的重复利用,有效降低空气过滤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通道、风扇、可拆卸式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包括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的第一过滤器框架、含第一层静电纤维的第一层过滤器本体,第一层过滤器本体安装于第一过滤器框架上;所述第一层静电纤维沿空气流向方向附着于第一层过滤器本体上;还包括第二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通过电源开关连接于交变电流发生装置,包括第二过滤框架,所述第二过滤框架带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还包括含第二层静电纤维的第二层过滤器本体;第二层过滤器本体安装于第二过滤器框架上;所述第二层静电纤维沿空气流向方向附着至第二层过滤器本体上;并且第二层静电纤维的长度为第一层静电纤维的长度的二至三倍;所述风扇布置于空气通道中并位于第二空气过滤器的下游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限定空气通道的壁元件,所述壁元件的内壁均覆有纤维布,包括用于将第一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一开口、用于将第二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二开口、以及位于空气通道中空气流向上游的进气口和位于空气流向下游的出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壁元件在位于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第二空气过滤器之间处安装有纤维布,并且纤维布覆于空气通道的整个横截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壁元件在出气口处设有纤维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壁元件在进气口所围成的空气通道为褶皱状,所述褶皱状是通过纤维布折叠堆积形成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空气过滤器依次布置于空气过滤装置中,并且第一空气过滤器中静电纤维的长度短于第二空气过滤器中静电纤维的长度,其既能实现对空气的高效清洁过滤又能保证了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不影响空气的流速。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壁元件;2、进气口;3、第一开口;4、出气口;5、纤维布;6、第一层静电纤维;7、第一过滤器框架;8、第二层静电纤维;9、第二过滤器框架;10、第一层过滤器本体;11、第二层过滤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实施例

一种用于空气过滤装置,包括空气通道、风扇、可拆卸式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包括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一过滤器框架7,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还包括含第一层静电纤维6的第一层过滤器本体10,所述第一层静电纤维6附着于第一层过滤器本体10上;第一层过滤器本体10安装于第一过滤器框架7上;还包括第二空气过滤器,所述风扇布置于空气通道中并位于第二空气过滤器的下游的位置;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通过电源开关连接于交变电流发生装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的第二过滤器框架9,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还包括第二层静电纤维8的第二层过滤器本体11,所述第二层静电纤维8附着至第二层过滤器本体11上,以使第二层过滤器本体11实现从第二过滤器框架9到相对于空气流过空气通道的预定流向位于第二过滤器框架9下游处延伸;并且第二层静电纤维8的长度为第一层静电纤维6的长度的二至三倍。

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限定空气通道的壁元件1,所述壁元件1的内壁均覆有纤维布5,包括用于将第一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一开口3和用于将第二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空气通道中的第二开口,以及位于空气通道中空气流向上游的进气口2和位于空气流向下游的出气口4。

所述壁元件1在位于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第二空气过滤器之间处安装有纤维布5,并且纤维布5横跨整个空气通道,作用在于辅助提高空气过滤质量,而在空气过滤装置使用效果降低时可以拆出第一空气过滤器并对第以空气过滤器进行清洗,由于第一空气过滤器中的第一层静电纤维6的长度较短,故其清洗较为方便且能清洗干净;同时可用毛刷清洗空气过滤装置的壁元件1内壁上的纤维布5。

所述壁元件1在出气口4处设有纤维布5,作用在于均匀出气。

所述壁元件1在进气口2所围成的空气通道为褶皱状,所述褶皱状是通过纤维布5折叠堆积形成的。

其中位于第一空气过滤器中的纤维能实现对空气中颗粒物进行初步拦截,而在一定期限后可将第一空气过滤器拆出并抖落/清洗第一空气过滤器中第一层静电纤维6上的固体颗粒;而第二空气过滤器则实现对空气再次过滤实现空气的净化;而第二空气过滤器的清洗/净化则可以通过开启交变电流发生装置实现抖落第二层静电纤维8上的固体颗粒物。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