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878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教学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拳击运动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提高人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热爱。拳击爱好者的日常训练,往往不是依靠实战,而是基本动作的简单重复,日积月累的基本动作训练,才有利于让训练者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进而使竞技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拳击的基本动作训练,往往要依靠陪练的协助,对于业余运动员或初级爱好者来说,聘请陪练的价格昂贵,而且拳击运动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训练过程中难免有误伤。因此,如果能设计一种仿生机器人,用于代替陪练,辅助拳击爱好者或初学者完成基本动作训练,必将有助于提高竞技水平,同时还能节约开支,一举两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了一种用于拳击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

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包括基台和多根支柱,所述支柱的高度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调整;所述基台上表面两侧设有两条齿条,基台侧面设有超声波收发器;基台上设有在基台上表面滑动的底座,底座底部形成两条截面为梯形的凸起部,底座上表面两侧固定有两个第四电机,第四电机的转子上均嵌套有齿轮,两组齿轮分别与两组齿条啮合;底座上设有仿真人体,包括头部、躯干、上肢;所述上肢包括击打部、缓冲部、仿真前臂,仿真后臂;所述仿真前臂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调节前部和调节后部,调节后部后端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仿真后臂;所述调节前部前端向内凹陷,所述击打部表面为柔性球形结构,固定于缓冲部前端,缓冲部后端变粗,嵌入调节前部前端的凹陷部,并与凹陷部底端通过弹簧相连;调节前部前端外壁嵌套有套箍;所述仿真后臂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二电机的转子贯穿第二连接部前端,转子与第一连接部静连接;所述仿真人体两肩部位置均设有轴承,轴承外圈连接躯干部,内圈连接转盘;转盘上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子贯穿第一支架并与第三连接部静连接;仿真人体内部还设有两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子与转盘中心静连接;仿真人体的腹部设有一组插座,插座通过两根连接线分别连接两个拳击手套;所述拳击手套外层为导电材质,连接线为三芯屏蔽线,其中一根芯线一端连接拳击手套外层,另一端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负极;仿真人体内部设有相互串联的电阻r1、r2、r3,r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仿真人体躯干部和头部表面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表面均覆着导电材料,其中颈部以上区域表面通过导线连接r1与r2之间节点,胸部区域表面通过导线连接r2与r3之间节点,上腹部区域表面通过导线连接r3电阻一端;所述仿真人体头部设有指示灯。

所述基台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截面为梯形的轨道,底座底部的凸起部嵌入轨道内且与轨道紧密贴合。

所述拳击手套内部设有第一控制电路和陀螺仪模块。

所述仿真人体内部设有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中包括用于监测r4电阻两端电压的adc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所有电机、指示灯的主控制器。

所述仿真前臂主体为abs工程塑料材质;仿真后臂主体为金属材质。

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为步进电机。

所述指示灯为rgb灯。

本发明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用于作为拳击教学和培训的辅助。本发明所述机器人,一方面能够在控制电路的驱动下,控制仿真前臂、仿真后臂、击打部分别模拟真实人体小臂、大臂、拳头的动作,训练者以防守姿势阻挡攻击,当击中人体时,仿真前臂内置缓冲装置,可减少人体的疼痛感,减轻伤害,同时,仿真前臂和仿真后臂迅速缩回,准备下一个周期的攻击动作;另一方面,仿真人体设置三个不同有效击打区域,在训练者的手套内设置控制电路并内置陀螺仪,控制电路通过连接线连接用于感知攻击动作,并控制机器人做出防守遮挡姿势;当击中有效击打区域时,仿真人体内置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受攻击区域的类型,并控制指示灯发出不同颜色;第三,机器人底座可前后滑动,模拟近身攻击和后退动作。此外,机器人的“臂长”以及“身高”均可调节,适合不同身材的使用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仿真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仿真后臂与肩部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仿真后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仿真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击打部位检测电路图。

其中,1.基台;2.支柱;3.仿真人体;4.击打部;5.缓冲部;6.仿真前臂;61.调节前部;62.调节后部;63.套箍;64.弹簧;65.第一连接部;7.仿真后臂;71.第二连接部;72.第三连接部;8.轴承;9.拳击手套;10.连接线;11.插座;12.第一支架;13.第一电机;14.第二电机;15.转盘;16.第三电机;17.底座;18.第四电机;19.齿轮;20.齿条;21.凸起部;22.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技术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机器人,包括基台1和多根支柱2,所述支柱2的高度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进行调整;所述基台1上表面两侧设有两条齿条20,基台1侧面设有超声波收发器;基台1上设有在基台1上表面滑动的底座17,底座17底部形成两条截面为梯形的凸起部21,底座17上表面两侧固定有两个第四电机18,第四电机18的转子上均嵌套有齿轮19,两组齿轮19分别与两组齿条20啮合;底座17上设有仿真人体3,包括头部、躯干、上肢;所述上肢包括击打部4、缓冲部5、仿真前臂6,仿真后臂7;所述仿真前臂6包括通过螺纹连接的调节前部61和调节后部62,调节后部62后端通过第一连接部65连接仿真后臂7;所述调节前部61前端向内凹陷,所述击打部4表面为柔性球形结构,固定于缓冲部5前端,缓冲部5后端变粗,嵌入调节前部61前端的凹陷部,并与凹陷部底端通过弹簧64相连;调节前部61前端外壁嵌套有套箍63;所述仿真后臂7包括第二连接部71和第三连接部72;第二电机14的转子贯穿第二连接部71前端,转子与第一连接部65静连接;所述仿真人体3两肩部位置均设有轴承8,轴承8外圈连接躯干部,内圈连接转盘15;转盘15上设有第一支架12和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的转子贯穿第一支架12并与第三连接部72静连接;仿真人体3内部还设有两组第三电机16,第三电机16的转子与转盘15中心静连接;仿真人体3的腹部设有一组插座11,插座11通过两根连接线10分别连接两个拳击手套9;所述拳击手套9外层为导电材质,连接线10为三芯屏蔽线,其中一根芯线一端连接拳击手套9外层,另一端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负极;仿真人体3内部设有相互串联的电阻r1、r2、r3,r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仿真人体3躯干部和头部表面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表面均覆着导电材料,其中颈部以上区域表面通过导线连接r1与r2之间节点,胸部区域表面通过导线连接r2与r3之间节点,上腹部区域表面通过导线连接r3电阻一端;所述仿真人体3头部设有指示灯22。

所述基台1上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截面为梯形的轨道,底座17底部的凸起部21嵌入轨道内且与轨道紧密贴合。

所述拳击手套9内部设有第一控制电路和陀螺仪模块。

所述仿真人体3内部设有第二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中包括用于监测r4电阻两端电压的adc模块,还包括用于控制所有电机、指示灯22的主控制器。

所述仿真前臂6主体为abs工程塑料材质;仿真后臂7主体为金属材质。

所述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第三电机16、第四电机18为步进电机。

所述指示灯22为rgb灯。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仿生机器人,其肢体在电机的直接或间接驱动下,可代替拳击陪练完成下述动作:

1、近身攻击或后退:第四电机18带动齿轮19旋转,与齿轮19啮合的齿条20固定不动,因此底座17沿齿条20方向滑动,底座17底部的凸起部21及基台1上的凹槽截面均为梯形,能在竖直方向上起到嵌位作用,使底座17不会与基台1发生分离。当第四电机18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底座17可在基台1上沿相反的两方向滑动,从而实现了机器人的近身和后退动作。

2、直拳攻击:第一电机13和第三电机16转动,驱动仿真后臂7的前部甩向胸前,同时第二电机转动,驱动仿真前臂7与仿真后臂之间的夹角变大,从而实现整条手臂在胸前伸直。

3、勾拳攻击:第二电机转动,调整仿真前臂6与仿真后臂7之间夹角,第一电机转动,驱动仿真后臂7挥向身体侧前方,从而可带动击打部4从侧面攻击训练者。

4、判断对方攻击:基台1侧面的超声波收发器,可用于感知训练者身体距离机器人的距离。同时拳击手套9内设有陀螺仪,当训练者向前出拳时,拳击手套内的第二控制电路中的控制器计算拳的轨迹,并预判落点,将落点位置通过连接线内的通讯线路传输给仿真人体内的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机器人的仿真前臂6和仿真后臂7挡住训练者的拳路,或者控制机器人后退,躲开攻击。

5、判断击中位置:如图6、图7所示,当训练者击中仿真人体时,拳击手套9的导电外壁触碰a、b、c区域中的一个时,,相当于图7中的e点与a、b、c三点中的一个相连,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闭合回路,此时,r4电阻上分到的电压不一致,仿真人体中的主控制器通过检测r4电阻上的压降,就能判断出击中位置位于a、b、c中的哪一个。并根据位置的不同,控制指示灯22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6、前臂力量缓冲:仿真前臂6前部的凹槽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感知到压力瞬间变大时,意味着弹簧64被压缩;即击打部4击中训练者,此时,控制仿真前臂6和仿真后臂7停止攻击动作,向后缩回。此外,集中的瞬间,弹簧64被压缩,将击打训练者的力量中的大部分都泄放掉了,因而训练者不会感觉到过度的疼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