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573发布日期:2019-03-05 20:2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杆头,尤指一种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



背景技术:

在高尔夫运动中,让使用者在发球时,提高球杆的挥杆速度,使高尔夫球达成更远球距,为目前高尔夫发球杆研发的重点项目。为了达到前述提高挥杆速度、达成更远球距等目标,如何研发出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发球杆杆头的形状构造设计,即为重要的因素。

目前现有的高尔夫发球杆组成构造,其包含一长杆体以及连接于长杆体底端的杆头,该杆头包含一中空的杆头本体以及连于该杆头本体前端一侧的杆颈部,利用杆颈部连接长杆体。该中空的杆头本体包含一壳体以及一设于壳体前侧的击球面板,所述壳体是形成弧曲状的流线型型体。

前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于挥杆击球时,虽能利用其流线型的杆头本体减少空气阻力的功能。然而,就空气动力学而言,当使用者手持该高尔夫发球杆挥杆击球的过程中,气流以该发球杆杆头的击球面板为气流迎面而朝后流动时,气流分别自杆头本体的壳体冠部与壳体底板通过,且会沿着杆头两侧的弧曲侧壁表面通过,因气流与弧曲侧壁间的粘滞性,故仍有空气阻力偏大,以及使用者挥杆时难以获得悦耳的声响等问题。

此外,现有高尔夫球杆领域中,有人为了减少球杆头运动时的空气阻力,而在球杆头前端击球面板上设置多个较小孔径的前穿孔,另在球杆头的壳体尾端设有一较大孔径的后穿孔,该多个前穿孔通过球杆头内部空间连通壳体尾端的后穿孔,藉以利用气流直接自球杆头前端击球面板上的前穿孔进入球杆头内部空间,再由壳体尾端的后穿孔排出。但是前述球杆头构造设计,因是在球杆头前端的击球面板上设置多个前穿孔,在击球面板碰撞高尔夫球时,易对击球时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气流自球杆头前端击球面板中的较小孔径前穿孔进入球杆头内部较大空间扩散,再由球杆头内部较大空间推挤自壳体尾端的后穿孔排出的方式,气流反而易对球杆头内部产生空气阻力。

在现有高尔夫球杆领域中,另有人在球杆头中设置多个气流导管,该多个气流导管自球杆头前端击球面板朝后延伸至壳体尾端,此构造虽能改善前述球杆头的气流自球杆头前端击球面板中的较小孔径前穿孔进入球杆头内部较大空间扩散,再由球杆头内部较大空间推挤自壳体尾端的后穿孔排出的方式,气流对球杆头内部产生空气阻力的问题。但是,前述具有气流导管的球杆头构造,仍在球杆头前端的击球面板形成多个穿孔,在击球面板碰撞高尔夫球时,易对击球时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前述于前端击球面板设置多个前穿孔,壳体尾端设置后穿孔的球杆头,或是前述自前端击球面板设置气流导管延伸至壳体尾端的球杆头等,皆是为了改善作用于球杆头前端击球面板上的空气阻力而设计,但是该两球杆头与现有发球杆杆头的构造,对于球杆杆头在运动过程中,气流通过杆头两侧弧曲侧壁的粘滞性而产生空气阻力的问题,仍然无法提供具体而有效解决方案,且击球面板上有小孔径穿过,不但强度不足易造成破裂,击球时的声响会有较不悦耳的风切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解决现有高尔夫发球杆杆头两侧弧曲侧壁因气流粘滞性产生偏大空气阻力的问题,并同时改变挥杆时的声响。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其包含一杆头,该杆头包含一中空的杆头本体以及一杆颈部,该杆头本体包含一击球面板以及一设于该击球面板背面的壳体,该壳体包含一壳体冠部以及一设于该壳体冠部底部的壳体基部,该杆颈部设于该壳体邻近该击球面板的前端顶部一侧;其中:

该壳体基部包含一第一弧曲侧壁以及一第二弧曲侧壁,该第一弧曲侧壁及第二弧曲侧壁分别自该击球面板两侧朝后方弧曲延伸而连接形成一弧曲状壳体尾端;

该第一弧曲侧壁设有一由前往后倾斜贯穿的第一导流孔,该第二弧曲侧壁设有一由前往后倾斜贯穿的第二导流孔,该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为两个呈相反倾斜方向的贯穿孔,该第一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第二导流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锐角。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该第一导流孔与该第二导流孔的孔直径分别为3mm~20mm。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该第一导流孔与该第二导流孔的孔直径分别为3mm~15mm。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该第一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第二导流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至75度。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其中,该第一导流孔与该第二导流孔的孔直径分别为3mm~20mm,该第一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第二导流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至75度。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该第一导流孔与该第二导流孔的孔直径分别为3mm~15mm,该第一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第二导流孔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5度至75度。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该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皆是孔周缘具有实体孔壁的直线形贯穿孔。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该第一导流孔的孔前端位于该第一弧曲侧壁的前段,该第一导流孔的孔后端于该第一弧曲侧壁的后段且邻近壳体尾端,该第二导流孔的孔前端位于该第二弧曲侧壁的前段,该第二导流孔的孔后端于该第二弧曲侧壁的后段且邻近壳体尾端。

如上所述的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

该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皆是孔周缘具有实体孔壁的直线形贯穿孔;该第一导流孔的孔前端位于该第一弧曲侧壁的前段,该第一导流孔的孔后端于该第一弧曲侧壁的后段且邻近壳体尾端,该第二导流孔的孔前端位于该第二弧曲侧壁的前段,该第二导流孔的孔后端于该第二弧曲侧壁的后段且邻近壳体尾端。

本发明可达成的有益功效是:当其于挥杆击球的过程中,产生以下功效:

1、减少空气阻力,让高尔夫发球杆杆头获得稳定的运动路径:本发明是通过该高尔夫发球杆杆头两侧的第一弧曲侧壁及第二弧曲侧壁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让气流以该发球杆杆头的击球面板为气流迎面而朝后流动时,气流除了分别沿着该高尔夫发球杆杆头两侧的第一弧曲侧壁及第二弧曲侧壁表面通过外,通过第一弧曲侧壁的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弧曲侧壁的第二导流孔,改变流经发球杆杆头两侧第一弧曲侧壁与第二弧曲侧壁周围的气流走向,让部分的气流直接进入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朝后方流动,进而利用气流通过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产生的扰流作用,使通过相异倾斜方向的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后的两股气流平顺地在该发球杆杆头的壳体尾端后方结合,让发球杆杆头后端的紊乱气流能够迅速排出,因此,该高尔夫发球杆杆头利用其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形状构造,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阻力,降低气流对发球杆杆头运动的影响,让该高尔夫发球杆杆头于挥杆过程中能够获得稳定的运动路径,进而正确地引导挥杆方向以及提升挥杆速度。

2、让使用者挥杆时能够产生声响而获得强而有力的感受:承上所述,本发明发球杆的杆头,通过第一弧曲侧壁的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弧曲侧壁的第二导流孔的形状构造,让气流能够直接通过,并在气流快速通过时产生悦耳的“咻”声,就像超音速喷射声响一般的震撼力,由此声响,让使用者挥杆时能够获得“强而有力(power)”般的美好感受。

此外,本发明还可通过该第一导流孔与该第二导流孔的孔直径大小改变、该第一导流孔的中心线与该第二导流孔的中心线的夹角大小改变、或是该第一导流孔与该第二导流孔的位置改变等,让使用者挥杆时产生不同声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较佳实施例的底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较佳实施例于空气中运动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一)。

图6是图1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较佳实施例于空气中运动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二)。

图7a是本发明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在空挥杆时的音频-声压测试分析图。

图7b是无导流孔的现有高尔夫发球杆杆头在空挥杆时的音频-声压测试分析图。

图7c是本发明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与无导流孔的现有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分别在空挥杆时的音频-声压测试分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杆头本体20杆颈部

30击球面板40壳体

41壳体冠部42壳体基部

43第一弧曲侧壁44第二弧曲侧壁

45底板部46壳体尾端

47第一导流孔48第二导流孔

49实体孔壁

c1、c2中心线

θ夹角

a本发明具有导流孔的高尔夫发球杆杆头的空挥杆的音频及声压值曲线

b不具有导流孔的现有高尔夫发球杆杆头的空挥杆的音频及声压值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如图1至图3所示,是揭示本发明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中的杆头一较佳实施例,该杆头用以连接在一杆件底端而构成高尔夫发球杆。由图中可以见及,该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包含一中空的杆头本体10以及一杆颈部20,该杆头本体10包含一击球面板30以及一设于该击球面板30背面的壳体40,该壳体40为流线型造型,其中,该壳体40包含一壳体冠部41以及一壳体基部42,该壳体基部42固接于壳体冠部41底部,且该壳体冠部41的前端与壳体基部42的前端共同连接设该击球面板30背面,该杆颈部20是设于该壳体40邻近击球面板30的前端顶部一侧且伸入该壳体40内部。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壳体冠部41是流线型的弧曲面,该壳体基部42包含一第一弧曲侧壁43以及一第二弧曲侧壁44,该第一弧曲侧壁43及第二弧曲侧壁44分别自该击球面板30两侧朝后方弧曲延伸而连接形成一弧曲状壳体尾端46,该第一弧曲侧壁43位于该壳体基部42邻近杆颈部20的一侧,该第二弧曲侧壁44位于该壳体基部42远离杆颈部20的另一侧,该壳体基部42还包含有一底板部45,该底板部45位于该壳体基部42的底部且两侧衔接于第一弧曲侧壁43与第二弧曲侧壁44,该底板部45自该击球面板30底缘朝后弧曲延伸至该弧曲状壳体尾端46。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第一弧曲侧壁43设有一由前往后倾斜贯穿的第一导流孔47,第二弧曲侧壁44设有一由前往后倾斜贯穿的第二导流孔48,该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导流孔48为两个呈相反倾斜方向的贯穿孔,该第一导流孔47的中心线c1与该第二导流孔48的中心线c2的夹角θ为锐角。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导流孔47与该第二导流孔48的孔直径以3mm~20mm的尺寸范围为佳,其中,该第一导流孔47与该第二导流孔48的孔直径又以3mm至15mm的尺寸范围为最佳。该第一导流孔47的中心线c1与该第二导流孔48的中心线c2的夹角θ以15度至75度为佳。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导流孔48皆是孔周缘具有实体孔壁49的直线形贯穿孔,该第一导流孔47的孔前端位于第一弧曲侧壁43的前段,该第一导流孔47的孔后端于第一弧曲侧壁43的后段且邻近壳体尾端46,该第二导流孔48的孔前端位于第二弧曲侧壁44的前段,该第二导流孔48的孔后端于第二弧曲侧壁44的后段且邻近壳体尾端46,该第二导流孔48的孔后端与该第一导流孔47的孔后端之间具有间距。亦即第一导流孔47的孔前端与第二导流孔48的孔前端的间距大于第一导流孔47的孔后端与第二导流孔48的孔后端的间距。

本发明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其是以该杆头的杆颈部固接一杆件而构成一高尔夫发球杆。当使用者手持该高尔夫发球杆挥杆击球的过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气流是以该发球杆杆头的击球面板30为气流迎面而朝后流动,其中,气流除了分别沿着该高尔夫发球杆杆头两侧的第一弧曲侧壁43及第二弧曲侧壁44表面通过外,通过第一弧曲侧壁43的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弧曲侧壁44的第二导流孔48,改变流经发球杆杆头两侧第一弧曲侧壁43与第二弧曲侧壁44周围的气流走向,并让部分的气流直接进入第一弧曲侧壁43的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弧曲侧壁44的第二导流孔48朝后方流动,其中,利用气流通过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导流孔48所产生的扰流作用,使通过相异倾斜方向的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导流孔48的两股气流平顺地在该发球杆杆头的壳体尾端46后方结合,让流向发球杆杆头后端的紊乱气流能够迅速排出,由此,利用该发球杆杆头的形状构造创作而符合空气动力学,减少空气阻力,降低气流对该发球杆杆头运动的影响性,让该发球杆杆头在挥杆过程中能够获得稳定的运动路径,正确地引导挥杆方向以及提升挥杆速度。

再者,本发明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的杆头,通过第一弧曲侧壁43的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弧曲侧壁44的第二导流孔48的形状构造创作,除能改变流经该发球杆杆头两侧第一弧曲侧壁与第二弧曲侧壁周围的气流走向,让气流直接进入第一弧曲侧壁43的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弧曲侧壁44的第二导流孔48朝后方流动,进而减少空气阻力后,同时利用气流快速通过第一导流孔47与第二导流孔48而产生悦耳的“咻”声,由此声响,让使用者挥杆时能够获得“强而有力(power)”般的美好感受。此外,本发明还可通过该第一导流孔47与该第二导流孔48的孔直径大小的改变、该第一导流孔47的中心线c1与该第二导流孔48的中心线c2的夹角θ大小的改变、或是该第一导流孔47与该第二导流孔48的位置改变等,让使用者挥杆时,产生不同声响的效果。

如图7a至图7c所示,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实作本发明具有导流孔的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与无导流孔的现有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进行空挥杆的音频测试分析图,在这些附图中,粗黑实线a代表本发明具有导流孔的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的空挥杆的音频及声压值曲线,细黑实线b代表不具有导流孔的现有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的空挥杆的音频及声压值曲线,由该三个附图的音频测试分析图中可以发现,本发明具有导流孔的高尔夫发球杆的杆头在空挥杆时,有较多且明显的音频峰值及较高的声压值出现。据此,足证本发明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改善高尔夫挥杆声响及速度的发球杆的杆头利用气流快速通过第一导流孔与第二导流孔时,确能产生悦耳的“咻”声,由此声响,让使用者挥杆时能够获得“强而有力(power)”般的感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