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350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感应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玩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感应玩具结构过于简单,动作、功能单一,可玩性不强。有的玩具为增加动作变化,又会把结构设计得过于复杂,玩具整体成本不仅加高,而且较为笨重,不适合小孩子玩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感应玩具,所述感应玩具功能丰富,可玩性较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底座上;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摆动齿轮组和蹲起传动齿轮组,所述摆动齿轮组与所述电机相配合传动,所述电机在设定方向转动时可带动所述摆动齿轮组与所述蹲起传动齿轮组相啮合传动;蹲起偏心轮,所述蹲起偏心轮通过蹲起传动轴与所述蹲起传动齿轮组相连接,所述蹲起偏心轮与所述外壳相连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外壳上下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功能丰富,可玩性较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蹲起杆,所述蹲起杆止抵在所述蹲起偏心轮的外周面上,所述蹲起偏心轮的外周面上距离所述蹲起偏心轮的转动轴线的最远端形成为起止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起止偏心轮和起止开关,所述起止开关与所述电机电连接以制动所述电机,所述起止偏心轮与所述蹲起传动齿轮组相连以在所述外壳相对所述底座上升设定高度时触发所述起止开关。

具体地,所述起止偏心轮形成为大体半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蹲止开关和可随所述底壳活动的滑行条,所述蹲止开关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在所述外壳相对所述底座下降设定高度时所述滑行条触发所述蹲止开关。

具体地,所述底座与所述滑行条之间设有蹲止弹性件,所述蹲止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滑行条止抵在所述外壳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应玩具还包括:眼部装饰件和眼部传动机构,所述眼部装饰件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眼部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眼部装饰件和所述底座相连。

具体地,所述眼部传动机构包括:眼部杠杆,所述眼部杠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眼部杠杆的一端抵压在所述眼部装饰件上,所述底座与所述眼部杠杆的另一端相连;眼部弹性件,所述眼部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眼部装饰件之间,以常向上推动所述眼部装饰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形成为蜗杆,所述摆动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摆动齿轮和摆动杆,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摆动杆的摆动轴线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所述摆动齿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摆动杆上且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在所述电机沿设定方向转动时,所述摆动齿轮与所述蹲起传动齿轮组相啮合传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运转的感应开关和磁控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及安装在底座上各部件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及安装在底座上各部件的另一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另一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的另一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与辅助部件的安装关系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感应玩具100、本体1、外壳11、蹲起杆111、蹲止柱112、安装柱113、弹簧114、底座12、起止偏心轮121、非触发端1211、触发端1212、起止开关122、蹲止开关123、滑行条124、凸柱1241、非接触面1242、接触面1243、蹲止弹性件125、滑行槽126、安装孔127、

动力机构2、电机21、摆动齿轮组22、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摆动齿轮223、摆动杆224、蹲起传动齿轮组23、蹲起齿轮231、蹲起中间齿轮232、行走传动齿轮组24、中间传动齿轮241、行走齿轮242、

蹲起偏心轮3、蹲起传动轴31、起止平面32、

眼部装饰件4、眼部传动机构5、眼部杠杆51、眼部弹性件52、

行走件6、行走传动轴61、行走盘62、行走脚63、

耳朵件7、耳部转动推杆71、耳部传动机构8、耳部传动轴81、耳部传动齿轮82、耳部传动偏心轮83、滑块84、滑动面841、配合槽842、离合机构85、

感应开关9a、磁控开关9b、发声件9c、辅助部件9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100。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100,包括本体1、动力机构2和蹲起偏心轮3。

本体1包括底座12和外壳11,外壳11可活动地设在底座12上。当外壳11相对底座12向上升时,感应玩具100整体的效果是玩具在进行起立动作;当外壳11相对底座12向下缩时,感应玩具100整体的效果是玩具在进行蹲下动作。

动力机构2设在底座12上,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1、摆动齿轮组22和蹲起传动齿轮组23,摆动齿轮组22与电机21相配合传动,电机21在设定方向转动时可带动摆动齿轮组22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啮合传动。

蹲起偏心轮3通过蹲起传动轴31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连接,蹲起偏心轮3与外壳11相连以在转动时带动外壳11上下伸缩。

具体而言,电机21的电机轴具有两个转动方向,电机轴与摆动齿轮组22相啮合传动,电机21可通过电机轴的转动方向来控制摆动齿轮组22的摆动方向。感应玩具100可在摆动齿轮组22的两侧设置不同的运动机构,电机21可通过控制摆动齿轮组22的摆动方向选择将动力传递至哪个运动机构。例如,当电机21正转时,摆动齿轮组22摆到与A运动机构相啮合,而与B运动机构相脱离,此时电机21能带动A运动机构动作,B运动机构则处于静止状态;当电机21反转时,摆动齿轮组22摆到与B运动机构相啮合,而与A运动机构相脱离,此时电机21能带动B运动机构动作,A运动机构则处于静止状态。

A运动机构和B运动机构的动力源都是电机21,电机21通过其电机轴的转动方向来选择将动力传递至哪个运动机构,节省了动力源结构,而且这种动力传递方向的选择方式非常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摆动齿轮组22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啮合,而蹲起传动齿轮组23带动蹲起偏心轮3转动时,蹲起偏心轮3可利用其偏心特征带动外壳11上下伸缩。这里,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不是竖直设置的,即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与竖直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在图5中,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这样蹲起偏心轮3上至少一处在转动过程中高度会发生变化。外壳11与蹲起偏心轮3的该处相连,蹲起偏心轮3在转动的过程中才会带着外壳11上下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感应玩具100,利用蹲起偏心轮3实现感应玩具100的蹲下与站立动作,结构简单,可玩性较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外壳11上设有蹲起杆111,蹲起杆111止抵在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上,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上距离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的最远端形成为起止平面32。

也就是说,利用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距离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的变化规律,实现外壳11的起立、蹲下的循环动作。其中,外壳11利用蹲起杆111止抵在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上,接触面积大,动作平稳可靠。

这里,在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上距离其转动轴线的最远端形成起止平面32,是使感应玩具100的外壳11相对底座12上升至最大距离时,蹲起杆111能够止抵在起止平面32上。蹲起杆11止抵在平面上比在弧面上要平稳,这样,感应玩具100能够平稳地保持在起立状态,且玩具在起立状态进行其他动作时,蹲起杆111也不会轻易滑下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底座12上设有起止偏心轮121和起止开关122,起止开关122与电机21电连接以制动电机21,起止偏心轮121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连以在外壳11相对底座12上升设定高度时触发起止开关122。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感应玩具100上不设置起止开关122时,当摆动齿轮组22通过蹲起传动齿轮组23带动蹲起偏心轮3持续转动时,蹲起偏心轮3会带动外壳11往复地上下伸缩,感应玩具100能够在起立状态下完成动作的时间有限。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起止偏心轮121和起止开关122,使外壳11相对底座12上升设定高度时,起止偏心轮121恰好能够触发起止开关122,从而使电机21停止转动,感应玩具能够保持在起立状态。

可选地,如图8所示,起止偏心轮121形成为大体半圆形。这样的起止偏心轮121容易加工,另外,当起止偏心轮121外周轮廓中半圆的部分朝向起止开关122时均能触发起止开关122,保证起止触发的可靠性,当起止偏心轮121外周轮廓中平直的部分朝向起止开关122时均不能触发起止开关122,保证起止偏心轮121与起止开关122能够彻底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底座12上设有蹲止开关123和可随底座12活动的滑行条124,蹲止开关123与电机21电连接,在外壳11相对底座12下降设定高度时滑行条124触发蹲止开关123。

由此,当外壳11相对底座12下降设定高度时,滑行条124恰好能够触发蹲止开关123,从而使电机21停止转动,感应玩具能够保持在蹲下状态。

具体地,底座12与滑行条124之间设有蹲止弹性件125,蹲止弹性件125用于推动滑行条124止抵在外壳11上。也就是说,蹲止弹性件125与底座12之间为弹性连接,滑行条124被蹲止弹性件125压制着而止抵在外壳11上,滑行条124的运动具有一定弹性缓冲,使滑行条124运动更加灵活,减少运动磨损、卡死的情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感应玩具100还包括眼部装饰件4和眼部传动机构5,眼部装饰件4可活动地设在外壳11上,眼部传动机构5分别与眼部装饰件4和底座12相连。这样,当玩具在起立和蹲起的时候,由于外壳11相对底座12活动,可带动眼部装饰件4活动,实现眼部装饰件4的活动与蹲起动作的联动。这样的结构,节省了眼部装饰件4的动力源结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眼部传动机构5包括眼部杠杆51和眼部弹性件52。眼部杠杆51可转动地设在外壳11上,眼部杠杆51的一端抵压在眼部装饰件4上,底座12与眼部杠杆51的另一端相连。眼部弹性件52连接在外壳11和眼部装饰件4之间,以常向上推动眼部装饰件4。这样,当玩具起立时眼部装饰件4被弹起来,而当玩具蹲下时眼部装饰件4被压下去,联动动作非常简单容易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感应玩具100还包括行走件6,行走件6设在本体1的底部,行走件6通过行走传动轴61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连。这样感应玩具100可以行走移动,感应玩具可以设计成动物、跑车等多种样式。

具体地,行走件6包括行走盘62和多个行走脚63,多个行走脚63间隔开地连接在行走盘62的外周上,行走传动轴61与行走盘62相连。这样感应玩具100在行走时,形成上下起伏动作,这种感应玩具100在制作成动物样式时,更加贴近动物行走形象。

更具体地,行走传动轴6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行走件6,两个行走件6上的多个行走脚63在周向上交错设置。这种多个行走件6的设置,使得行走支撑非常平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感应玩具100还包括耳朵件7和耳部传动机构8,耳朵件7可活动地设在本体1上,耳部传动机构8分别与耳朵件7和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连。这样,当玩具在行走的时候,由于行走传动齿轮组24将动力通过耳部传动机构8传递至耳朵件7,因此耳朵件7也能随之活动,实现耳朵件7的活动与行走动作的联动。这样的结构,节省了耳朵件7的动力源结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耳部传动机构8包括耳部传动轴81、耳部传动齿轮82和耳部传动偏心轮83,耳部传动轴81可转动地设在本体1上,耳部传动偏心轮83设在耳部传动轴81的一端以与耳朵件7相配合,耳部传动齿轮82设在耳部传动轴81的另一端且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啮合。利用耳部传动偏心轮83的偏心特征带动耳朵件7的连续扑闪动作,结构简单,且俏皮可爱。更具体地,耳部传动机构8为相对设置的两个,行走传动齿轮组24包括两个中间传动齿轮241,两个中间传动齿轮241分别与两个耳部传动机构8的耳部传动齿轮82相啮合。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耳部传动机构8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机构,两个耳部传动机构8的耳部传动轴81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两个耳部传动机构8的耳部传动齿轮82分别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啮合,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调整两个耳朵件7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耳部传动机构8也可以合并为一个,即两个耳部传动机构8的耳部传动轴81形成为一体轴,两个耳部传动机构8共享一个耳部传动齿轮82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啮合。两个耳部传动偏心轮83分别设在耳部传动轴81的两端以与耳朵件7相配合。

更具体地,耳部传动机构8还包括滑块84,滑块84可滑动地设在本体1上,滑块84上具有滑动面841和配合槽842,耳部传动偏心轮83的偏心轮柄插入在配合槽842内,滑动面841止抵在耳朵件7上以带动耳朵件7活动。

更具体地,耳朵件7可转动地设在本体1上,耳部传动机构8还包括连接在耳朵件7和本体1之间的耳部弹性件(图未示出),耳朵件7上设有耳部转动推杆71,滑动面841可止抵在耳部转动推杆71上。也就是说,耳部转动推杆71滑出时可利用滑动面841将耳朵件7推出去,耳部转动推杆71滑出时克服耳部弹性件的弹力,耳部弹性件积蓄势能,而耳部转动推杆71收回时,耳部弹性件的势能释放并将耳朵件7弹回到原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控制电机21运转的感应开关9a,感应开关9a为接近开关,玩家在玩耍时可通过手触碰玩具,感应开关9a在感应到人手时就能控制电机21启动,感应开关9a的设置使得玩具的动作控制更加随性自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控制电机21运转的磁控开关9b,玩家在玩耍时可用磁性物品接近触碰玩具,磁控开关9b在感应到磁性物品时就能控制电机21启动,磁控开关9b的设置使得玩具的动作控制变得更加有趣。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21的启动也可具有其他控制方式,这里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可在外壳11上设置用于控制电机21运转的控制按钮,也可以将感应玩具100的运转设置成遥控形式,利用遥控器向玩具的控制器传输动作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电机21的电机轴形成为蜗杆,摆动齿轮组22包括: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摆动齿轮223和摆动杆224。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的转动轴线和摆动杆224的摆动轴线同轴设置,第一齿轮221与蜗杆相啮合,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同步转动,摆动齿轮223可转动地设在摆动杆224上且与第二齿轮222相啮合,在电机21沿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齿轮223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啮合传动。

这里,电机21的电机轴与第一齿轮221之间形成蜗轮-蜗杆传动,传动比大,可实现最大限度的减速增扭的作用。

具体地,摆动杆224的摆动轴线与第二齿轮222的转动轴线相重合,而摆动杆224上摆动齿轮223与第二齿轮222相啮合,这样摆动杆224无论朝向哪个方向摆动,摆动齿轮223始终处于与第二齿轮222相啮合的状态。第二齿轮222、摆动杆224及摆动齿轮223构成一种行星齿轮机构,第二齿轮222为该机构的太阳轮,摆动杆224为该机构的行星架,而摆动齿轮223为该机构的行星轮。当太阳轮的转动方向变化时,行星轮不仅自转方向发生变化,行星轮绕太阳轮的公转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电机21可通过转动方向的变化,控制摆动齿轮223的公转方向,从而控制摆动齿轮223与哪个运动机构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摆动齿轮223的两侧分别为蹲起传动齿轮组23和行走传动齿轮组24,当电机21沿不同的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齿轮223可选择地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和行走传动齿轮组24中的一个相啮合。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感应玩具100及运动过程。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感应玩具100包括本体1、动力机构2、蹲起偏心轮3、眼部装饰件4、眼部传动机构5、行走件6、耳朵件7、耳部传动机构8、感应开关9a和磁控开关9b。

本体1包括底座12和外壳11,外壳11可活动地设在底座12上。

动力机构2设在底座12上,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1、摆动齿轮组22、蹲起传动齿轮组23和行走传动齿轮组24。摆动齿轮组22与电机21相配合传动,电机21在设定方向转动时可带动摆动齿轮组22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啮合传动,电机21在另一设定方向转动时可带动摆动齿轮组22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啮合传动。

为了方便描述,称电机21带动摆动齿轮组22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啮合传动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设定方向,电机21带动摆动齿轮组22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啮合传动的转动方向为第二设定方向。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电机21的电机轴形成为蜗杆,摆动齿轮组22包括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摆动齿轮223和摆动杆224。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和摆动杆224的摆动轴线同轴设置,第一齿轮221与蜗杆相啮合,第一齿轮221和第二齿轮222同步转动,摆动齿轮223可转动地设在摆动杆224上且与第二齿轮222相啮合,在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齿轮223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啮合传动,在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齿轮223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啮合传动。

下面参考图4-图7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感应玩具100的蹲起过程。

如图5所示,蹲起偏心轮3通过蹲起传动轴31与蹲起传动齿轮组23相连接,蹲起偏心轮3与外壳11相连以在转动时带动外壳11上下伸缩。外壳11上设有蹲起杆111,蹲起杆111止抵在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上,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上距离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的最远端形成为起止平面32。

如图6所示,蹲起传动齿轮组23包括蹲起齿轮231和蹲起中间齿轮232,当电机2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蹲起中间齿轮232能够与摆动齿轮223啮合,蹲起齿轮231与蹲起中间齿轮232相啮合,且蹲起齿轮231与蹲起偏心轮3同轴设置。

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转动时,蜗杆带动第一齿轮221旋转,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与摆动杆224同轴设置,第二齿轮222与摆动杆224会随之转动。由于摆动齿轮223可转动地设置在摆动杆224上且与第二齿轮222啮合,因此在第二齿轮222与摆动杆224转动的过程中,摆动齿轮223不仅会绕着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而且会绕第二齿轮222的旋转轴线朝向蹲起中间齿轮232的方向旋转。

也就是说,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齿轮223将朝向蹲起中间齿轮232的方向旋转,在转动一定角度后,摆动齿轮223与蹲起中间齿轮232传动啮合,且带动蹲起中间齿轮232旋转。由于蹲起齿轮231与蹲起中间齿轮232啮合,且蹲起偏心轮3与蹲起齿轮231同轴设置,因此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转动时,蹲起偏心轮3发生旋转。

由于蹲起偏心轮3相对旋转轴线偏心设置,也就是说蹲起偏心轮3的外周面上距离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的距离不同,存在最远端与最近端。为方便描述,外周面上距离蹲起偏心轮3的转动轴线的距离最远端称为起止点,最近端称为蹲止点。称外壳11上的蹲起杆111止抵在蹲止点上为感应玩具100的初始状态,外壳11上的蹲起杆111止抵在起止点上为感应玩具100的站立状态,

在初始状态下,外壳11上的蹲起杆111止抵在蹲止点上,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转动时,蹲起偏心轮3围绕旋转轴线旋转,蹲起杆111相对蹲起偏心轮3的止抵点由蹲止点朝向起止点变化,即蹲起杆111在蹲起偏心轮3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也就说外壳11相对于底座12上升。当蹲起杆111相对蹲起偏心轮3的止抵点由蹲止点变为起止点,外壳11上升到最高点;当电机21继续旋转时,蹲起杆111相对蹲起偏心轮3的止抵点由起止点朝向蹲止点变化,即蹲起杆111在蹲起偏心轮3的作用下竖直向下运动,也就说外壳11相对于底座12下降。当蹲起杆111相对蹲起偏心轮3的止抵点由起止点变为蹲止点时,外壳11回到初始位置。

为了防止在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旋转时,外壳11出现过度上升或者过度下降的现象,底座12上设有控制外壳11上升的起止开关122和控制外壳11下降的蹲止开关123,具体结构与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如图8所示,底座12上设有起止偏心轮121和起止开关122,起止开关122与电机21电连接以制动电机21,起止偏心轮121与蹲起齿轮231同轴设置以在外壳11相对底座12上升设定高度时触发起止开关122。

其中,起止偏心轮121成半圆形,且起止偏心轮121的半径大于起止偏心轮121的旋转轴线与起止开关122之间的距离。为方便描述,称起止偏心轮121外周面的平面部分为非触发端1211,圆弧面为触发端1212。需要说明的是,在起止偏心轮121转动过程中,非触发端1211始终不与起止开关122发生接触,触发端1212可以与起止开关122发生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初始状态下,起止偏心轮121的非触发端1211靠近起止开关122,由于非触发端1211始终不与起止开关122发生接触,因此,此时起止开关122无法工作。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旋转时,由于起止偏心轮121与蹲起齿轮231同轴设置,因此,在外壳11上升过程中起止偏心轮121发生旋转,且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即非触发端1211远离起止开关122,触发端1212靠近起止开关122。当触发端1212与起止开关122发生接触时,起止开关122工作,制动电机21,外壳11停止上升。

如图8所示,底座12上设有蹲止开关123和可随底壳活动的滑行条124,蹲止开关123与电机21电连接,在外壳11相对底座12下降设定高度时滑行条124触发蹲止开关123。底座12与滑行条124之间设有蹲止弹性件125,蹲止弹性件125用于推动滑行条124止抵在外壳11上。

其中,底座12上设有与滑行条124相配合的滑行槽126,滑行条124可以在滑行槽126内相对底座12滑行。滑行条124底部设有凸柱1241,蹲止弹性件125外套在凸柱1241上,蹲止弹性件125的一端止抵在滑行槽126的底部,另一端止抵在滑行条124的底部。外壳11上设有蹲止柱112,滑行条124在蹲止弹性件125的作用下常止抵在蹲止柱112上。

需要说明的是,滑行条124的右端面形成为两部分,非接触面1242与接触面1243,接触面1243形成为竖直向下的平面,非接触面1242由接触面1243的下端在向下的方向上向右倾斜延伸形成。与起止偏心轮121相似的是,在滑行条124滑动过程中,非接触面1242始终不与蹲止开关123发生接触,接触面1243可以与蹲止开关123发生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在感应玩具100处于站立状态下,外壳11处于最高点,蹲止弹性件12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且滑行条124的非接触面1242靠近蹲止开关123,此时滑行条124与蹲止开关123未发生接触,因此蹲止开关123不工作。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旋转,且外壳11处于下降状态时,蹲止弹性件125逐渐释放能量,使得滑行条124沿滑行槽126竖直向上运动,滑行条124的接触面1243逐渐靠近蹲止开关123,当接触面1243与蹲止开关123发生接触时,蹲止开关123工作,制动电机21,外壳11停止下降。

下面参照图2和图9描述本实施例的眼部装饰件4和眼部传动机构5以及眼部装饰件4开合的具体过程

如图9所示,眼部装饰件4可活动地设在外壳11上,眼部传动机构5分别与眼部装饰件4和底座12相连,眼部传动机构5包括眼部杠杆51和眼部弹性件52。眼部杠杆51可转动地设在外壳11上,眼部杠杆51的一端抵压在眼部装饰件4上,底座12与眼部杠杆51的另一端相连。眼部弹性件52连接在外壳11和眼部装饰件4之间,以常向上推动眼部装饰件4。

初始状态下,眼部装饰件4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底座12处于最高点,由于底座12和眼部杠杆51件的一端相连,因此,在底座12的作用下眼部杠杆51的另一端压缩眼部弹性件52。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旋转,且外壳11处于上升状态时,此时底座12会向下运动,因此被压缩的眼部弹性件52会逐渐伸长,在眼部弹性件52的带动下,眼部装饰件4由闭合状态转化为睁开状态。

站立状态下,眼部装饰件4处于睁开状态,当电机21沿第一设定方向旋转,外壳11处于下降状态时,此时底座12会向上运动,眼部杠杆51连接在底座12上的一端会上升,因此眼部杠杆51件的另一端会压缩眼部弹性件52,从而带动眼部装饰件4由睁开状态转换为闭合状态。

下面参照图5-图7描述本实施例的行走件6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感应玩具100包括两个行走件6,两个行走件6设在本体1的底部,行走件6通过行走传动轴61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连。每个行走件6包括行走盘62和两个行走脚63,两个行走脚63间隔开地连接在行走盘62的外周上,行走传动轴61与行走盘62相连。行走传动轴6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行走件6,两个行走件6上的两个行走脚63在周向上交错设置。

如图6所示,行走传动齿轮组24包括两个中间传动齿轮241和行走齿轮242。当电机2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中间传动齿轮241能够与摆动齿轮223啮合,行走齿轮242与中间传动齿轮241相啮合,且行走齿轮242与行走件6均设置在行走传动轴61上。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玩具100处于初始状态时,行走件6处于外壳11内部,即行走件6的最下端位于外壳11底面的上部,此时行走件6无法正常工作。感应玩具100处于站立状态时,行走件6的一部分处于外壳11外部,即行走件6的最下端位于外壳11底面的下端,此时行走件6可以正常工作。

如图7所示,当感应玩具100处于站立状态,且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转动时,蜗杆带动第一齿轮221旋转,第一齿轮221、第二齿轮222与摆动杆224同轴设置,第二齿轮222与摆动杆224会随之转动。由于摆动齿轮223可转动地设置在摆动杆224上且与第二齿轮222啮合,因此在第二齿轮222与摆动杆224转动的过程中,摆动齿轮223不仅会绕着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而且会绕第二齿轮222的旋转轴线朝向行中间传动轮的方向旋转。

也就是说,当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转动时,摆动齿轮223将朝向中间传动齿轮241的方向旋转,在转动一定角度后,摆动齿轮223与中间传动齿轮241传动啮合,且带动中间传动齿轮241旋转。由于行走齿轮242与中间传动齿轮241啮合,且行走件6与行走齿轮242均设在行走传动轴61上,因此当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转动时。行走传动轴61发生旋转时,位于行走传动轴61两端的行走件6在旋转过程时,交替与地面接触,实现感应玩具100的行走功能。

下面参照图6和图10描述本实施例的耳朵件7和耳部传动机构8以及耳朵件7开合的具体过程。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感应玩具100包括两个耳朵件7和耳部传动机构8。两个耳朵件7可转动地设在本体1上,耳部传动机构8分别与耳朵件7和行走传动齿轮组24相连。

耳部传动机构8包括耳部传动轴81、耳部传动齿轮82、两个耳部传动偏心轮83、两个滑块84和两个耳部弹性件(图未示出)。

其中,耳部传动轴81可转动地设在本体1上,每个耳部传动偏心轮83设在耳部传动轴81的一端以与耳朵件7相配合,耳部传动齿轮82设在耳部传动轴81的另一端且与行走传动齿轮组24的中间传动齿轮241相啮合。耳部传动轴81上临近耳部传动齿轮82的地方设有离合结构85。

每个滑块84可滑动地设在本体1上,每个滑块84上均具有滑动面841和配合槽842,耳部传动偏心轮83的偏心轮柄插入在配合槽842内,滑动面841止抵在耳朵件7上以带动耳朵件7活动。

耳部弹性件连接在耳朵件7和本体1之间,耳朵件7上设有耳部转动推杆71,滑动面841可止抵在耳部转动推杆71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站立状态下,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旋转(即感应玩具100在行走过程中)时,由前文所述,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旋转时,摆动齿轮223与中间传动齿轮241啮合,并且带动中间传动齿轮241旋转,由于耳部传动齿轮82与中间传动齿轮241啮合,因此,在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旋转时,耳部传动轴81发生旋转。也就是说,电机21沿第二设定方向旋转时,耳部传动偏心轮83发生旋转。

如图10所示,耳部传动偏心轮83的轮柄插入配合槽842中,在耳部传动偏心轮83的转动过程中,耳部传动偏心轮83的轮柄带动滑块84相对底座12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当滑块84向下运动到某一位置时,滑动面841可以止抵在耳部转动推杆71上。此时滑块84继续向下滑动,滑动面841可以推动耳部转动推杆71转动,使得耳朵件7朝向远离外壳11的方向旋转,于此同时,耳部弹性件处于伸长状态。当滑块84向上运动时,滑动面841与耳部转动推杆71逐渐分离,在耳部弹性件的作用下,耳朵件7朝向靠近外壳11的方向旋转。综上所述,在感应玩具100行走过程中,耳朵件7往复进行张开、闭合运动。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感应玩具的底座12和外壳11通过螺丝锁合,外壳11内设置安装柱113,安装柱113上套设有弹簧114。底座12设置安装孔127,螺丝的直径大于安装柱113的外径,小于安装孔127的内径。因此,底座12在伸入或缩进外壳11时,不会从外壳11中脱落。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感应玩具100的具体控制过程。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感应玩具100还包括发声件9c,需要说明的是,发声件9c可以发出多种声音,为方便描述,将几段不同的声音命名为D1、D2A、D2B、D3、D4、D4A、D4B、D4C、D4D、D5、D6、D7和D8。为方便描述控制过程,将感应玩具100的模式划分为四种,感应玩具100电源关闭的状态称为关机模式,感应玩具100电源打开但电机21并未工作的状态称为睡眠模式,感应玩具100的外壳11上升到最高点且眼部装饰件4睁开称为清醒模式,感应玩具100的行走件6正常工作状态称为行走模式。

感应玩具100的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关机模式下,打开设在感应玩具100的外壳上的开关(图未示出),发声件9c将播放音乐D2A+D2B,且由关机模式变化为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发声件9c将重复播放D2A+D2B,播放间隔为8秒。

睡眠模式下,触摸一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感应玩具100由睡眠模式变化为清醒模式,即外壳11升起,眼部装饰件4睁开,且发声件9c播放D1。

清醒模式下,触摸一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由于触摸的方式不同,感应玩具100的对应变化也不相同,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第一行走模式:触摸一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感应玩具100由清醒模式变化为第一行走模式。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1)触摸感应开关9a,发声件9c播放D1;

(2)D1播放完毕,0.5秒后感应玩具100开始前进,前进速度为标准速度;

(3)行走0.5秒后,再次播放D1,在D1播放的同时感应玩具100仍保持标准速度前进;

(4)D1播放完毕后,行走2秒,再次播放D1,在D1播放的同时感应玩具100仍保持标准速度前进;

(5)D1播放完毕后,以标准速度行走2秒,感应玩具100停止前行,且发声件9c播放D1;

(6)D1播放完毕后,感应玩具100变回睡眠模式。

第二行走模式:1秒内触摸两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感应玩具100由清醒模式变化为第二行走模式。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1)1秒内触摸两下感应开关9a,发声件9c播放D2B;

(2)D2B播放完毕,0.5秒后感应玩具100开始慢速前进;

(3)慢速行走3秒后,感应玩具100停止行走,发声件9c播放D2B;

(4)D2B播放完毕后,感应玩具100继续慢速前进;

(5)慢速行走3秒后,感应玩具100停止行走,发声件9c播放D2B;

(6)D2B播放完毕后,感应玩具100变回睡眠模式。

第三行走模式:长按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持续2秒,感应玩具100由清醒模式变化为第三行走模式。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1)长按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发声件9c播放D3;

(2)D3播放完毕后,等待0.5秒,感应玩具100的外壳11依次作出下降、上升、再次下降、再次上升的动作;

(3)感应玩具100开始前进,前进速度为标准速度;

(4)以标准速度前进2秒后,感应玩具100停止前进,发声件9c播放D3;

(5)D3播放完毕后,感应玩具100的外壳11依次作出下降、上升、再次下降、再次上升的动作;

(6)感应玩具100开始前进,前进速度为标准速度;

(7)以标准速度前进2秒后,感应玩具100停止前进,发声件9c播放D3;

(8)D3播放完毕后,感应玩具100变回睡眠模式。

需要说明的时,本示例的感应玩具100还可以配合辅助部件9d完成不同的行走状态。

如图12所示,辅助部件9d为一个方形小盒,辅助部件9d可以放置于感应玩具100的顶端,使得磁控开关9b工作。

配合辅助部件9d的感应玩具100的具体控制过程如下。

关机模式下,打开设在感应玩具100的外壳上的开关(图未示出),发声件9c将播放音乐D8,且由关机模式变化为睡眠模式。

睡眠模式下,将辅助部件9d放置于感应玩具100的顶端,触发磁控开关9c,感应玩具100由睡眠模式变化为清醒模式,即外壳11升起,眼部装饰件4睁开,且发声件9c播放D1。

睡眠模式下,触摸一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感应玩具100由睡眠模式变化为清醒模式,即外壳11升起,眼部装饰件4睁开,且发声件9c播放D1。再将辅助部件9d放置于感应玩具100的顶端,触发磁控开关9c,发声件9c播放D8。

清醒模式下,触摸一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由于触摸的方式不同,感应玩具100的对应变化也不相同,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第四行走模式:触摸一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感应玩具100由清醒模式变化为第四行走模式。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1)触摸感应开关9a,发声件9c播放D6;

(2)D6播放完毕,0.5秒后,发声件9c播放D4A;

(3)D4A播放完毕后,发声件9c播放D4B,播放的同时感应玩具100以标准速度前行;

(4)以标准速度前进2秒后,发声件9c播放D4A;

(5)D4A播放完毕后,发声件9c播放D4C,播放的同时感应玩具100以标准速度前行;

(6)以标准速度行走至D4C播放完毕,感应玩具100停止前行,且变回睡眠模式。

第五行走模式:1秒内触摸两下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感应玩具100由清醒模式变化为第五行走模式。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1)1秒内触摸两下感应开关9a,发声件9c播放D7;

(2)D7播放完毕,0.5秒后感应玩具100开始以标准速度前进;

(3)以标准速度行走2秒后,感应玩具100转化为慢速行走;

(4)慢速行走4秒,感应玩具100慢速行走的同时发声件9c播放D7;

(5)感应玩具100转化为标准速度行走;

(6)以标准速度行走2秒后,感应玩具100停止行走;

(7)发声件9c播放D7,播放完毕后感应玩具100变回睡眠模式。

第六行走模式:长按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持续2秒,感应玩具100由清醒模式变化为第六行走模式。具体变化过程如下:

(1)长按底座12顶端的感应开关9a,发声件9c播放D8;

(2)D8播放完毕后,等待0.5秒,感应玩具100以标准速度前行;

(3)以标准速度前行1秒后,感应玩具100停止前进;

(4)感应玩具100的外壳11依次进行下降、上升动作;

(5)感应玩具100以标准速度前行,且以标准速度前行1秒后,停止前进;

(6)感应玩具100的外壳11依次进行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动作;

(7)感应玩具100以标准速度前行,且以标准速度前行1秒后,停止前进;

(8)感应玩具100的外壳11依次进行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动作;

(9)发声件9c播放D8,播放完毕后感应玩具100变回睡眠模式。

若感应玩具100处于清醒模式时,5秒内没有任何触摸动作,感应玩具100将进入等待模式,等待模式的描述如下:

(1)发声件9c播放D5;

(2)D5播放完毕后,播放过程及播放完毕后8秒内均没有任何触摸动作;

(3)发声件9c再次播放D5,播放过程及播放完毕后8秒内均没有任何触摸动作;

(4)感应玩具100变回睡眠模式。

若感应玩具100处于睡眠模式时,播放了5次D2A+D2B,仍然没有任何触摸动作,感应玩具100将自动关机断电,进入关机模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