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立柱摩天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374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立柱摩天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天轮,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单立柱摩天轮。



背景技术:

摩天轮是一种大型转轮状的机械建筑设施,上面挂在轮边缘的是供乘客乘搭的座舱。乘客坐在摩天轮慢慢的往上转,可以从高处俯瞰四周景色,通常作为活动的观景台使用。现有的摩天轮通常采用多根支撑立柱成角度分布,连接支撑在摩天轮的中心轴上,并且在多跟支撑立柱之间需要连接有若干根横梁,用以固定多根支撑立柱,起到支撑固定摩天轮的作用,但是这种多根立柱的建造方式所需要的占地面积过大,并且若干根横梁需要考虑到支撑立柱之间的应力变化,无序的分布,影响整个摩天轮的整体美观性;另外传统摩天轮采用中心轴为主传动装置,通过中心轴带动连接在中心轴和轨道之间的支撑架来传递力矩,这种传递力矩的方式,所需的来自中心轴的力矩过大,需要消耗过多的功率,并且,用以传递力矩的支撑架则增加了摩天轮的整体重量,需要消耗额外的功率,另外多个支撑架形成迎风面,增加了摩天轮整体的受风面积,增加了摩天轮固定支撑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立柱摩天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立柱摩天轮,包括轨道和中心轴,所述轨道和中心轴之间连接有若干承载拉索,所述承载拉索的一端连接在中心轴上,另一端连接在轨道上,所述中心轴的两端均安装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竖直向下延伸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立柱上连接有若干支撑拉索,所述支撑拉索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立柱的顶端,自顶端向远离轨道的一侧呈角度分布,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竖直布置在摩天轮轨道两侧的支撑离职和成角度分布的支撑拉索来起到固定作用,代替原有的多立柱支撑结构,单立柱结构所需要的占地面积更小,采用支撑拉索的固定方式,使整个摩天轮的重量更轻,建造摩天轮所需的材料更少,节约建造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摩天轮与中心轴之间的连接均采用拉索连接,避免支撑架形成的迎风面,整个摩天轮的重量降低,驱动摩天轮所需功耗降低。

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远离轨道的一侧设有若干支撑索耳,所述支撑索耳自上向下设有若干支撑索孔,所述若干支撑拉索均连接支撑索孔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自上向下布置的多个支撑索孔使支撑拉索与地面连接呈现立体结构,拉索间成不同角度拉扯支撑,在空间上,不同固定位置同时多角度固定,使支撑拉索的支撑作用更牢固,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支撑拉索远离支撑立柱的一端安装有预埋装置,所述预埋装置包括连接座、固定板、限位板和若干预埋钩,所述支撑拉索安装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若干预埋钩均固定在固定板远离支撑拉索的一侧,所述限位板套设在预埋钩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埋装置的设置,使支撑拉索与地面的个定更加牢固,避免支撑拉索的受力后与地面之间发生位移,造成摩天轮晃动。

优选的,所述轨道下方安装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操作台上安装有若干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若干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均匀分布在在轨道的上下侧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轨道的下方设置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传递力矩,驱动装置所需的力矩更小,降低能耗。

优选的,所述轨道下方的驱动轮的下端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筒、支撑弹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筒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所述支撑杆固定在轨道下端的驱动轮上,所述支撑杆向下延伸穿入支撑筒内,与支撑筒滑移配合,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支撑片,所述支撑弹簧安装在支撑片与支撑筒下侧面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装置通过支撑弹簧的作用使驱动轮对轨道施加的压力更稳定,保持恒定的力矩传递,保证摩天轮的轨道受力均匀。

优选的,所述轨道上下两侧面安装的驱动轮之间安装有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筒、平衡杆和平衡弹簧,所述平衡筒的一端铰接在轨道上端的驱动轮上,另一端向轨道下端的驱动轮方向延伸,所述平撑杆的连段连接在轨道下端的驱动轮上,另一端向轨道上端的驱动轮方向延伸,穿过平衡筒朝向平衡杆的一侧的侧壁,伸入平衡筒内,滑移配合,所述平衡杆穿入平衡筒的一侧安装有限位片,所述平衡弹簧设置在限位片和平衡筒靠近平衡杆一侧的侧壁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平衡装置可以保证轨道上下两侧面受到来自两侧驱动轮的压力之和相等,使轨道受力更均匀,保证摩天轮平稳匀速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中心轴包括内轴和外轴两部分,所述外轴套设在内轴上,转动配合,所述内轴的两端固定在支撑立柱上,所述承载拉索连接在外轴的外壁上,所述内轴和外轴之间安装有回转支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轴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外轴在内轴的外壁上转动配合,回转支承可以降低内轴和外轴之间转动的摩擦,同时提供较大的径向负载能力。

优选的,所述外轴的外壁两端均设有多个承载索环,所述多个承载索环间设有若干承载肋板,所述承载索环上圆周分布有若干承载索孔,所述承载拉索分别安装在承载索孔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承载索环使中心轴与轨道之间的承载拉索呈现多种角度的立体拉索机构,中心轴与拉索之间的支撑作用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外轴两端的承载索环均设有两个,分别为承载索环一和承载索环二,所述承载索环一和承载索环二呈角度布置,其中承载索环一朝向轨道靠近承载索环的一侧倾斜,承载索环二朝向轨道远离承载索环的一侧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承载索环呈角度布置,并且使承载拉索成角度固定在摩天轮轨道上不同位置,承载拉索呈现互相交叉立体布置的承载拉索网络,同时承载索环的角度避免了承载拉索之间的扭曲,保证承载拉索受力与承载索环的倾斜方向保持同向,避免承载索环受到扭曲力,造成承载索环形变。

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内部中空,自上向下安装有若干检修梯,所述支撑立柱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加强肋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修梯可以方便工人对摩天轮的中心轴进行检修,加强肋板可以增加支撑立柱的结构强度,增加支撑立柱的负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立柱摩天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立柱摩天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轨道;2、中心轴;201、内轴;202、外轴;3、承载拉索;4、支撑立柱;5、支撑拉索;6、支撑索耳;7、预埋装置;71、连接座;72、固定板;73、限位板;74、预埋钩;8、操作台;9、驱动装置;10、驱动轮;11、支撑装置;111、支撑筒;112、支撑弹簧;113、支撑杆;12、平衡装置;121、平衡筒;122、平衡杆;123、平衡弹簧;13、承载索环;131、承载索环一;132、承载索环二;14、承载肋板;15、检修梯;16、加强肋版;17、回转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立柱摩天轮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单立柱摩天轮,包括轨道1和中心轴2,所述轨道1和中心轴2之间连接有若干承载拉索3,所述承载拉索3的一端连接在中心轴2上,另一端连接在轨道1上,所述中心轴2的两端均安装有支撑立柱4,所述支撑立柱4竖直向下延伸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立柱4上连接有若干支撑拉索5,所述支撑拉索5的一端固定在支撑立柱4的顶端,自顶端向远离轨道1的一侧呈角度分布,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4远离轨道1的一侧设有四个支撑索耳6,其中每两个为一组,所述两组支撑索耳6呈120°夹角分布,每组的两个支撑索耳6之间设有肋板,所述两组支撑索耳6自上向下设有若干支撑索孔,所述若干支撑拉索5均连接支撑索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拉索5远离支撑立柱4的一端安装有预埋装置7,所述预埋装置7包括连接座71、固定板72、限位板73和若干预埋钩74,所述支撑拉索5安装在连接座71上,所述连接座71安装在固定板72上,所述若干预埋钩74均固定在固定板72远离支撑拉索5的一侧,所述限位板73套设在预埋钩74上。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1下方安装有操作台8,所述操作台8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操作台8上安装有若干驱动装置9,所述驱动装置9包括若干驱动轮10,所述驱动轮10均匀分布在在轨道1的上下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1下方的驱动轮10的下端连接有支撑装置11,所述支撑装置11包括支撑筒111、支撑弹簧112和支撑杆113,所述支撑筒111固定安装在操作台8上,所述支撑杆113固定在轨道1下端的驱动轮10上,所述支撑杆113向下延伸穿入支撑筒111内,与支撑筒111滑移配合,所述支撑杆113上安装有支撑片,所述支撑弹簧112安装在支撑片与支撑筒111下侧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1上下两侧面安装的驱动轮10之间安装有平衡装置12,所述平衡装置12包括平衡筒121、平衡杆122和平衡弹簧123,所述平衡筒121的一端铰接在轨道1上端的驱动轮10上,另一端向轨道1下端的驱动轮10方向延伸,所述平撑杆的连段连接在轨道1下端的驱动轮10上,另一端向轨道1上端的驱动轮10方向延伸,穿过平衡筒121朝向平衡杆122的一侧的侧壁,伸入平衡筒121内,滑移配合,所述平衡杆122穿入平衡筒121的一侧安装有限位片,所述平衡弹簧123设置在限位片和平衡筒121靠近平衡杆122一侧的侧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2包括内轴201和外轴202两部分,所述外轴202套设在内轴201上,转动配合,所述内轴201的两端固定在支撑立柱4上,所述承载拉索3连接在外轴202的外壁上,所述内轴201和外轴202之间安装有回转支承17。

进一步的,所述外轴202的外壁两端均设有多个承载索环13,所述多个承载索环13间设有若干承载肋板14,所述承载索环13上圆周分布有若干承载索孔,所述承载拉索3分别安装在承载索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轴202两端的承载索环13均设有两个,分别为承载索环一131和承载索环二132,所述承载索环一131和承载索环二132呈角度布置,其中承载索环一131朝向轨道1靠近承载索环13的一侧倾斜,承载索环二132朝向轨道1远离承载索环13的一侧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立柱4内部中空,自上向下安装有若干检修梯15,所述支撑立柱4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加强肋板1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