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8957发布日期:2018-08-21 17:1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桩,尤其涉及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



背景技术:

训练桩作为传统武术训练的武术器材,能为练武者提供练习的功能,传统的训练桩使用木桩,并在木桩上添加数量不一的支臂,使用时,通过击打支臂从而加强手法、脚法的练习,加强人的手脚协调、动作熟练等,但传统的训练桩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模拟对抗时灵活性较差,难以达到真人对抗的效果,因此会有练习时枯燥,练习时间长后容易怠慢,动作迟缓,不够主动,并且击打时疼痛感也非常强烈,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其更为适合练习,能全面练习每一个部位的打击,分为不同的机械桩,分阶练习,在使用时能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效果,更加实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包括机械桩,所述的机械桩包括有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顶部两侧的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底部两侧的桩脚,所述机械桩设置有不少于一个,所述机械桩包括有第一机械桩、第二机械桩、第三机械桩、第四机械桩、第五机械桩、第六机械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械桩包括有第一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身顶部两侧的第一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身底部两侧的第一桩脚、设置于第一桩身内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桩脚包括第一左桩脚与第一右桩脚,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桩手包括第一左桩手与第一右桩手,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左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右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桩手与所述第一桩身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定向轮与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定向轮的一侧面设置有起伏台阶,所述第一桩手通过弹键穿过所述第一定向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一桩手的肘部为球关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械桩包括有第二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桩身底部两侧的第二桩脚、设置于第二桩身内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桩脚包括第二左桩脚与第二右桩脚,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二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六连杆与所述第二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桩脚与所述第二桩身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定向轮与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定向轮的一侧面设置有起伏台阶,所述第二桩脚通过弹键穿过所述第二定向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连接,所述第二桩脚的膝关节为球关节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机械桩包括有第三桩身,所述第三桩身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双半球关节,所述双半球关节的一端上侧面与下侧面均设置有与空腔内壁相抵接的弹簧,所述双半球关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桩手。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机械桩包括有第四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桩身顶部两侧的第四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桩身底部两侧的第四桩脚、设置于第四桩身内部的第四电机,所述第四桩脚包括第四左桩脚与第四右桩脚,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七连杆与所述第四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八连杆与所述第四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桩手包括第四左桩手、第四右桩手、第四中桩手,所述第四左桩手通过第一齿轮齿条与所述第七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右桩手通过第二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八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中桩手设置于所述第四左桩手的下方,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三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四中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左桩手与所述第四右桩手的活动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四桩脚为L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机械桩包括有第五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五桩身顶部两侧的第五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五桩身底部两侧的第五桩脚、设置于第五桩身内部的第五电机,所述第五桩脚包括第五左桩脚与第五右桩脚,所述第五电机通过第九连杆与所述第五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五电机通过第十连杆与所述第五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五桩手包括第五左桩手、第五右桩手、第五中桩手,所述第五左桩手通过第四齿轮齿条与所述第九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右桩手通过第五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十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五中桩手设置于所述第五左桩手的下方,所述第五电机通过第六齿轮齿条与所述第五中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左桩手与所述第五右桩手的活动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五桩脚为L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机械桩与所述第一机械桩、第二机械桩、第三机械桩、第四机械桩、第五机械桩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桩手与所述桩脚的外表面依次由内到外包裹有海绵层、硅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桩手与所述桩脚远离所述桩身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桩取代传统的木桩,机械桩设置有多个,并包括有第一机械桩、第二机械桩、第三机械桩、第四机械桩、第五机械桩、第六机械桩,对每个机械桩进行不同的结构设计,结合电机作为动力驱动,做出不同的动作,从而增强对抗练习,使得使用训练桩训练时更加具备真实感,训练效果更加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更好的对人训练,不同的分阶练习,使用时具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加易于练习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机械桩剖面结构正视图。

图2为要实用新型的第一机械桩剖面结构运动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机械桩剖面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机械桩剖面结构运动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机械桩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机械桩剖面结构运动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机械桩剖面结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机械桩剖面结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机械桩剖面结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机械桩剖面结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机械桩剖面结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机械桩剖面结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图。

图中:1-第一机械桩、2-第一桩身、3-第一桩手、4-第一桩脚、5-第一电机、 6-第一定向轮、7-第一转动轮、8-第二机械桩、9-第二桩身、10-第二桩脚、11- 第二定向轮、12-第二转动轮、13-第二电机、14-第三机械桩、15-空腔、16-双半球关节、17-第三桩手、18-弹簧、19-第三桩身、20-第四机械桩、21-第四桩手、 22-第四桩脚、23-第四电机、24-第四桩身、25-第五机械桩、26-第五桩身、27- 第五桩手、28-第五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对抗训练机械桩,如图13所示,包括机械桩,所述的机械桩包括有桩身、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顶部两侧的桩手、对称设置于所述桩身底部两侧的桩脚,所述机械桩设置有不少于一个,所述机械桩包括有第一机械桩1、第二机械桩8、第三机械桩14、第四机械桩20、第五机械桩25、第六机械桩。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桩取代传统的木桩,机械桩设置有多个,并包括有第一机械桩1、第二机械桩8、第三机械桩14、第四机械桩20、第五机械桩25、第六机械桩,对每个机械桩进行不同的结构设计,结合电机作为动力驱动,做出不同的动作,从而增强对抗练习,使得使用训练桩训练时更加具备真实感,训练效果更加好。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机械桩1包括有第一桩身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身2顶部两侧的第一桩手3、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身2底部两侧的第一桩脚4、设置于第一桩身2内部的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桩脚4包括第一左桩脚与第一右桩脚,所述第一电机5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桩手3包括第一左桩手与第一右桩手,所述第一电机5通过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左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通过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右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桩手3与所述第一桩身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定向轮6与第一转动轮7,所述第一定向轮6的一侧面设置有起伏台阶,所述第一桩手3通过弹键穿过所述第一定向轮6与所述第一转动轮7连接,所述第一桩手3的肘部为球关节结构,优选的,第一电机5可使用变速电机,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可调节第一桩手3、第一桩脚4的运行速度,第一电机5通过皮带转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连杆与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转动时方向相反,因此控制第一左桩脚与第一右桩脚的运动也相反,通过皮带传动,第一电机5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同理,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转动时方向相反,从而控制第一左桩手与第一右桩手的运动也相反,第一定向轮6为固定的,而第一桩手3是通过弹键穿过第一定向轮6与第一转动轮7连接的,第一桩手3的上部还设置有关节轴承,通过关节轴承与第一定向轮6、第一转动轮7固定连接,第一定向轮6侧面上设置的起伏台阶可使得与起伏台阶相抵接的第一桩手3转动时,随起伏台阶变化而摆动,第一桩手3上的肘部关节为球关节结构,按出拳方向开放调心范围,并且内置弹簧18压力球关节,使得击打后恢复手臂正常形态,收回时由于自身重力辅助回复正常垂直状态,第一机械桩1可进行勾拳、直腿的动作训练。

如图3、4所示,所述第二机械桩8包括有第二桩身9、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桩身9底部两侧的第二桩脚10、设置于第二桩身9内部的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桩脚10包括第二左桩脚与第二右桩脚,所述第二电机13通过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二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3通过第六连杆与所述第二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桩脚10与所述第二桩身9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定向轮11与第二转动轮12,所述第二定向轮11的一侧面设置有起伏台阶,所述第二桩脚 10通过弹键穿过所述第二定向轮11与所述第二转动轮12连接,所述第二桩脚 10的膝关节为球关节结构,优选的,第二电机13可使用变速电机,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可调节第二桩脚10的运行速度,第二电机13通过皮带转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五连杆与与第六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转动时方向相反,因此控制第二左桩脚与第二右桩脚的运动也相反,第二定向轮11为固定的,而第二桩脚10是通过弹键穿过第二定向轮11与第二转动轮12连接的,第二桩脚10的上部还设置有关节轴承,通过关节轴承与第二定向轮11、第二转动轮12固定连接,第二定向轮11侧面上设置的起伏台阶可使得与起伏台阶相抵接的第二桩脚 10转动时,随起伏台阶变化而摆动,第二桩脚10上的膝关节为球关节结构,按踢腿方向开放调心范围,并且内置弹簧18压力球关节,使得击打后恢复腿部正常形态,收回时由于自身重力辅助回复正常垂直状态,第二机械桩8可进行踢腿的动作训练。

如图5、6所示,所述第三机械桩14包括有第三桩身19,所述第三桩身19 的上部内侧设置有空腔15,所述空腔15内部设置有双半球关节16,所述双半球关节16的一端上侧面与下侧面均设置有与空腔15内壁相抵接的弹簧18,所述双半球关节16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桩手17,第三机械脏无需动力,双半球关节16内置于空腔15内,并用弹簧18压紧双半球关节16的一端,优选的,弹簧18压住半球盖,使得球头在转动时受到阻力,双半球关节16可使得第三桩手17上下左右摆动,第三机械桩14可进行出拳的动作训练。

如图7、8、9所示,所述第四机械桩20包括有第四桩身24、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桩身24顶部两侧的第四桩手21、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桩身24底部两侧的第四桩脚22、设置于第四桩身24内部的第四电机23,所述第四桩脚22包括第四左桩脚与第四右桩脚,所述第四电机23通过第七连杆与所述第四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23通过第八连杆与所述第四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四桩手21包括第四左桩手、第四右桩手、第四中桩手,所述第四左桩手通过第一齿轮齿条与所述第七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右桩手通过第二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八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中桩手设置于所述第四左桩手的下方,所述第四电机23通过第三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四中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左桩手与所述第四右桩手的活动延伸方向相交,所述第四桩脚22为L型结构,优选的,第四电机23可使用变速电机,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可调节第四桩脚22的运行速度,第四电机23通过皮带转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七连杆与与第八连杆,第七连杆与第八连杆转动时方向相反,因此控制第四左桩脚与第四右桩脚的运动也相反,通过锥齿轮传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一齿轮齿条与第二齿轮齿条,第一齿轮齿条与第二齿轮齿条转动方向相反,从而第四左桩手与第四右桩手伸缩方向相反,第四中桩手通过第三齿轮齿条与第四电机23连接,其伸缩方向可与第四左桩手或第四右桩手同步,优选的,还可以再另外设置电机控制第四中桩手的伸缩,实现单独控制,第四左桩手与第四右桩手伸出方向呈一定角度内八字伸缩,其角度可参考咏春的手部内八时的角度,腿部固定为L型结构,其弯曲角度可参考咏春中人踢腿时的角度,第四机械桩20为内八字咏春桩,可进行咏春动作训练。

如图10、11、12所示,所述第五机械桩25包括有第五桩身26、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五桩身26顶部两侧的第五桩手27、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五桩身26底部两侧的第五桩脚、设置于第五桩身26内部的第五电机28,所述第五桩脚包括第五左桩脚与第五右桩脚,所述第五电机28通过第九连杆与所述第五左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五电机28通过第十连杆与所述第五右桩脚传动连接,所述第五桩手27包括第五左桩手、第五右桩手、第五中桩手,所述第五左桩手通过第四齿轮齿条与所述第九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右桩手通过第五齿轮齿条与所述第十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五中桩手设置于所述第五左桩手的下方,所述第五电机28通过第六齿轮齿条与所述第五中桩手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左桩手与所述第五右桩手的活动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五桩脚为L型结构,优选的,第五电机 28可使用变速电机,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可调节第五桩脚的运行速度,第五电机28通过皮带转动将动力传递至第九连杆与与第十连杆,第九连杆与第十连杆转动时方向相反,因此控制第五左桩脚与第五右桩脚的运动也相反,通过锥齿轮传动将动力传递至第四齿轮齿条与第五齿轮齿条,第四齿轮齿条与第五齿轮齿条转动方向相反,从而第五左桩手与第五右桩手伸缩方向相反,第五中桩手通过第六齿轮齿条与第五电机28连接,其伸缩方向可与第五左桩手或第五右桩手同步,优选的,还可以再另外设置电机控制第五中桩手的伸缩,实现单独控制,第五左桩手与第五右桩手伸出方向呈一定角度外八字伸缩,其角度可参考咏春的手部外八时的角度,腿部固定为L型结构,其弯曲角度可参考咏春中人踢腿时的角度,第五机械桩25为外八字咏春桩,可进行咏春动作训练。

所述第六机械桩与所述第一机械桩1、第二机械桩8、第三机械桩14、第四机械桩20、第五机械桩25的结构相同,第六机械桩为第一机械桩1到第五机械桩25这五个机械桩的结合体,可进行组合式训练,对于练习更加方便。

所述桩手与所述桩脚的外表面依次由内到外包裹有海绵层、硅胶层,可减少桩手与桩脚对人体击打时所产生的力,有效缓冲,避免伤人。

所述桩手与所述桩脚远离所述桩身的一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设置一定值,可分级调节,例如50N、100N等,超过其中值时则反馈控制电机停止或反转,易避免对人体产生过大的撞击力,还可在桩身内设置计时器,对整体运行进行计时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