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在墙体上的多功能健身装置的制造与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63280发布日期:2018-08-14 17:04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在墙体上的多功能健身装置的制造与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健身房的确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环境和条件,但是对许多人来说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存在诸多不便,在这种背景下健身器材进入家庭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家里安装健身器材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需要的占地面积和使用空间都相对较大,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专门拿出一间足够大的房间用于健身比较困难也不太切合实际,这就要求进入家庭的健身器材尽可能占地面积小且节省空间。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且功能稳定的健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在墙体上的多功能健身装置的制造与使用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主要由支撑体和负荷装置两部分构成。

所述支撑体包括支撑体底座、销轴、坐板和坐面。所述支撑体底座为一个l形座体,在支撑体底座l形座体下部折起部分两端靠近根部的位置对称设置有销轴通孔,用至少两个膨胀螺栓将所述支撑体底座水平固定在墙体上;用销轴通过所述销轴通孔将所述坐板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体底座上,在所述坐板的上平面设置一层软质坐面。

所述负荷装置包括钩挂件、弹性负荷体和握柄三部分。

所述钩挂件由钩挂件底座和上钩挂环组成,钩挂件底座为一个球缺体,通过至少一个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上钩挂环垂直的设置在球缺体球面的顶部。

所述弹性负荷体为一拉簧,在所述拉簧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有挂钩,设置所述拉簧的长度在20-80厘米。

所述握柄为一个弓形框架体,在所述弓形框架体的两个端头之间设置有握杆,在所述弓形框架体弓顶部位外侧设置有一个可以转动的下钩挂环。

将所述拉簧一个端头的挂钩钩挂在所述上钩挂环上,将所述拉簧另一个端头的挂钩钩挂在所述握柄弓顶部位外侧设置的下钩挂环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装置坐板向上收起后的状态示意简图;

图3是支撑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支撑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负荷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钩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弹性负荷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握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固定在墙体上的多功能健身装置的制造与使用方法,主要由支撑体1和负荷装置2两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所述支撑体1包括支撑体底座3、销轴4、坐板5和坐面6。所述支撑体底座3为一个l形座体,在支撑体底座3l形座体下部折起部分两端靠近根部的位置对称设置有销轴通孔7,用至少两个膨胀螺栓将所述支撑体底座3水平固定在墙体上;用销轴4通过所述销轴通孔7将所述坐板5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体底座3上,在所述坐板5的上平面设置一层软质坐面6,如图3、图4所示。

所述负荷装置2包括钩挂件10、弹性负荷体9和握柄8三部分,如图5所示。

所述钩挂件10由钩挂件底座11和上钩挂环12组成,钩挂件底座11为一个球缺体,通过至少一个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上钩挂环12垂直的设置在球缺体球面的顶部,见图6。

所述弹性负荷体9为一拉簧13,在所述拉簧13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有挂钩,设置所述拉簧13的长度在20-80厘米,如图7所示。

所述握柄8为一个弓形框架体15,在所述弓形框架体15的两个端头之间设置有握杆16,在所述弓形框架体15弓顶部位外侧设置有一个可以转动的下钩挂环14,见图8。

将所述拉簧13一个端头的挂钩钩挂在所述上钩挂环12上,将所述拉簧13另一个端头的挂钩钩挂在所述握柄8弓顶部位外侧设置的下钩挂环14上,见图5。

需要说明的是:

1、本方案实施例中弹性负荷体9为一拉簧13,在方案实施时弹性负荷体9使用其他材质的弹性体也是可以的。

2、本方案实施例中握柄8为一个弓形框架体15,在方案实施时采用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

3、安装时所述支撑体1坐面6到地面的高度应该在35-45厘米;两个负荷装置2对称安装在支撑体1左面和右面的同一高度上,设置两个负荷装置2距地面的高度在70-110厘米,左右两个负荷装置2之间的距离在120-140厘米。

4、本方案实施例中是将所述拉簧13一个端头的挂钩钩挂在所述上钩挂环12上、另一个端头的挂钩钩挂在所述握柄8弓顶部位外侧设置的下钩挂环14上直接使用的,在实际实施时在所述拉簧13两个端头的挂钩部位再增设一个防脱钩锁死装置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a、本方案支撑体1和负荷装置2设置于墙体上的设计,实现了利用墙体支撑固定器械而减小器械的占地面积并可有效节省空间。

b、本方案支撑体1的支撑体底座3为一个l形座体,在支撑体底座3l形座体下部折起部分两端的根部对称设置有销轴通孔7,用销轴4通过销轴通孔7将坐板5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支撑体底座3上的设计,使得坐板5具备了沿销轴4转动的功能,实现了坐板5的翻转功能,在不使用本装置支撑体1时将坐板5向上翻转贴靠在墙壁上从而缩小了所占空间。

c、本方案所述负荷装置2包括钩挂件10、弹性负荷体9和握柄8三部分,在所述拉簧13的两个端头分别设置有挂钩的设计,使得该装置的组装、更换不同弹力的弹性体变得非常便捷,可以实现训练者依据需要选择和更换不同负荷的弹性体以满足个性化训练的需要。

d、本方案所述握柄8为一个弓形框架体15,在弓形框架体15弓顶部位外侧设置一个可以转动的下钩挂环14的设计,可大大减小使用时握柄8的转动阻力,使得握柄8的转动更加灵活自如,使用功能更加合理、稳定。

e、本方案所述负荷装置2为左右两个相对独立装置的设计,具备了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发挥作用的特点,使该装置实现了多功能性。

使用方法:

使用者根据个人形态特征、肌肉力量训练的需要选择不同弹力及长度的弹性体并组装好所述负荷装置2后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使用者背向墙壁坐在支撑体1上,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成虎口向上并两臂侧平举状态,双手向前移动使弹性负荷体9向远离墙壁方向绷紧,双臂用力向前做直臂收胸动作,此时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当双手到达胸前成直壁前伸状态时即完成了一次收胸动作锻炼的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扩胸动作直到双臂外展恢复至直臂侧平举状态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扩胸锻炼的过程,如此反复运动既可实现对上肢、肩带、胸大肌等肌肉群的训练。

2、使用者将坐板5向上翻转贴靠在墙壁上,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虎口向上成直臂侧伸状态后背向墙壁成弓箭步姿势站立,双臂用力向前做直臂收胸动作,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当双手到达胸前成直壁前伸状态时即完成了一次收胸动作锻炼的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扩胸动作直到双臂外展回到开始位置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扩胸锻炼的过程,如此反复运动既可实现对上肢、肩带、胸大肌等肌肉群的训练。

3、使用者面向墙壁用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一定程度拉长弹性负荷体9并手心向下双臂直臂向前平伸成弓箭步姿势站立,保持弓箭步站立姿势不变,双臂用力向下、经体侧向后运动至双手抵达躯干后部,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向前、向上经体侧运动到双臂直臂向前平伸状态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动作既可实现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

4、使用者面向墙壁用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一定程度拉长弹性负荷体9并手心相对双臂直臂向前平伸成弓箭步姿势站立,保持弓箭步站立姿势不变,双臂用力做直臂扩胸动作至两臂侧平举,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扩胸锻炼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向前收胸动作直到双臂前伸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运动既可实现对上肢、肩带、胸大肌、背阔肌等肌肉群的训练。

5、使用者面向墙壁用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一定程度拉长弹性负荷体9并手心相对双臂直臂向前平伸成弓箭步姿势站立,保持弓箭步站立姿势不变,双臂用力屈肘回拉握柄8使握柄8回到胸前成屈肘状态,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屈臂回拉动作锻炼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向前伸臂动作直到双臂前伸直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运动既可实现对上肢、肩带、胸大肌、背阔肌等肌肉群的训练。

6、使用者取面向墙壁双腿左右开立姿势,用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一定程度拉紧弹性负荷体9并手心向上双臂直臂向前平伸状态,双臂屈肘下沉同时双手用力回拉握柄8使握柄8靠近双肩部位,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动作直到双臂恢复到直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上状态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动作既可实现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

这一训练也可双手交替动作或左右手单手分别动作。

7、使用者背对墙壁用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直臂向后、手心向上伸出并成弓箭步姿势站立,保持弓箭步站立姿势不变,双臂直臂用力向下、经体侧向前运动至双手超过躯干,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向后经体侧向后上运动至恢复到双臂直臂向后伸出状态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动作既可实现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

8、使用者面向墙壁用左右手分别握住握柄8的握杆16拉紧弹性负荷体9成手心向下状并将双臂直臂向前平伸成弓箭步姿势站立,保持弓箭步站立姿势不变,双臂直臂用力向上、经头上向后运动至双臂上举状态,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对上肢、肩背部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双臂“退让性用力”向前、向下运动至恢复到双臂直臂向前平伸状态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动作既可实现对上肢及肩背部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

9、使用者侧身两腿分开站立在任意一个负荷装置2的正前方,用靠近负荷装置2一侧的手单手握住握柄8的握杆16拉紧弹性负荷体9成直臂侧伸并手心向下状,保持站立姿势不变,用力直臂下压使握柄8贴近同侧大腿的前侧或外侧或后侧,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直臂“退让性用力”动作使握持握柄的手臂恢复到直臂手心向下侧伸状态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动作既可实现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

使用者转身向后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完成对另一条手臂的锻炼过程。

10、使用者将坐板5向上9翻转贴靠在墙壁上,侧身两腿左右开立于支撑体1的正前方,用远离支撑体1一侧的手单手握住体前墙壁上握柄8的握杆16拉紧弹性负荷体9成虎口向上直臂前伸状,保持站立姿势不变,用力直臂向远离墙面的方向直臂外展手臂至侧平举状态,这一过程中弹性负荷体9被拉长,即完成一次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稍作停留或随即做直臂“退让性用力”动作使握持握柄的手臂恢复到直臂前伸状态即完成一次“退让性用力”锻炼过程,如此反复动作既可实现对上肢肌肉力量的训练过程。

使用者转身向后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完成对另一条手臂的锻炼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