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930发布日期:2019-01-18 19:4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双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通常为金属的架子支撑两条平行的木头、塑胶或合成金属制成的杠;一套典型的双杠动作包括在支撑位置、倒立位置和挂臂位置的转换;运动员要在这些位置做摆动,摆越、屈伸、弧形摆动、回环、空翻和静止等动作。

通过观察发现,现有的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普遍存在安装操作繁琐,保护效果差,且缓冲性能低的问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如何提供一种安装操作简单,保护效果好,且缓冲性能强的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来解决现有装置技术中出现的安装操作繁琐,保护效果差,且缓冲性能低的问题,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安装操作繁琐,保护效果差,且缓冲性能低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该双杠练习保护装置具有安装操作简单,保护效果好,且缓冲性能强的优点;包括:握杆、立柱、防滑垫网、丝绵、泡棉层、乳胶层、弹簧套、弹簧、护脊海绵、硬质海绵、拉链、安装座、粘贴机构、第三防护垫、内粘贴、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和第一防护垫;所述握杆设置在立柱的上部,且握杆与立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立柱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上端,且立柱与安装座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立柱开设在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内部中间,且立柱与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外部中间设置有拉链,且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三防护垫、第一防护垫通过拉链卡合相连接;所述粘贴机构设置在第四防护垫及第二防护垫的外部中间,且粘贴机构与第四防护垫及第二防护垫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内粘贴设置在第三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外部中间,且内粘贴与第三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内粘贴设置在粘贴机构的内侧,且内粘贴与粘贴机构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由防滑垫网、丝绵、泡棉层、乳胶层、弹簧套、弹簧、护脊海绵及硬质海绵构成;所述防滑垫网开设在丝绵的上部,且防滑垫网与丝绵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所述丝绵设置在泡棉层的上部,且丝绵与泡棉层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泡棉层的下部设置有乳胶层,且泡棉层与乳胶层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弹簧套及弹簧开设在乳胶层及护脊海绵的中间,且弹簧套及弹簧与乳胶层及护脊海绵通过贯通相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弹簧套的内部中间,且弹簧与弹簧套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护脊海绵设置在硬质海绵的上部,且护脊海绵与硬质海绵粘合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所述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俯视呈矩形对称状分别设置有一组,且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通过拉链、粘贴机构及内粘贴为拆解式结构设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所述拉链侧视呈Y形状设置,且拉链的两侧分别与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缝合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所述弹簧为高碳钢弹簧结构剖视呈阵列状设置有多组,且弹簧通过套合方式设置在弹簧套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所述丝绵为蚕丝制绵絮结构,且丝绵内部开设有多组密集形的蜂巢状微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所述乳胶层为聚合物微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结构,且乳胶层厚度为2c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所述硬质海绵为聚酯纤维材料结构设置,且硬质海绵厚度为5c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俯视呈矩形对称状分别设置有一组,且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通过拉链、粘贴机构及内粘贴为拆解式结构设置,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组合式设置,能够在使用时便于安装及拆卸,实现了安装操作简单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拉链侧视呈Y形状设置,且拉链的两侧分别与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缝合连接,拉链能够在使用时将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使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宽度及长度大于双杠本身的宽度及长度,实现了保护效果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为高碳钢弹簧结构剖视呈阵列状设置有多组,且弹簧通过套合方式设置在弹簧套的内部,高碳钢在经适当热处理或冷拔硬化后,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能够在双杠练习时,对肢体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了缓冲性能强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双杠练习保护装置的改进,具有具有安装操作简单,保护效果好,且缓冲性能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点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握杆1、立柱2、防滑垫网3、丝绵4、泡棉层5、乳胶层6、弹簧套7、弹簧8、护脊海绵9、硬质海绵10、拉链11、安装座12、粘贴机构13、第三防护垫14、内粘贴15、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第一防护垫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该双杠练习保护装置具有安装操作简单,保护效果好,且缓冲性能强的优点;包括:握杆1、立柱2、防滑垫网3、丝绵4、泡棉层5、乳胶层6、弹簧套7、弹簧8、护脊海绵9、硬质海绵10、拉链11、安装座12、粘贴机构13、第三防护垫14、内粘贴15、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和第一防护垫18;握杆1设置在立柱2的上部,且握杆1与立柱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立柱2设置在安装座12的内部上端,且立柱2与安装座12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立柱2开设在第三防护垫14、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一防护垫18的内部中间,且立柱2与第三防护垫14、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一防护垫18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第三防护垫14、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一防护垫18的外部中间设置有拉链11,且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三防护垫14、第一防护垫18通过拉链11卡合相连接;粘贴机构13设置在第四防护垫16及第二防护垫17的外部中间,且粘贴机构13与第四防护垫16及第二防护垫17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内粘贴15设置在第三防护垫14及第一防护垫18的外部中间,且内粘贴15与第三防护垫14及第一防护垫18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内粘贴15设置在粘贴机构13的内侧,且内粘贴15与粘贴机构13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第三防护垫14、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一防护垫18由防滑垫网3、丝绵4、泡棉层5、乳胶层6、弹簧套7、弹簧8、护脊海绵9及硬质海绵10构成;防滑垫网3开设在丝绵4的上部,且防滑垫网3与丝绵4通过缝合方式相连接;丝绵4设置在泡棉层5的上部,且丝绵4与泡棉层5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泡棉层5的下部设置有乳胶层6,且泡棉层5与乳胶层6通过粘合方式相连接;弹簧套7及弹簧8开设在乳胶层6及护脊海绵9的中间,且弹簧套7及弹簧8与乳胶层6及护脊海绵9通过贯通相连接;弹簧8设置在弹簧套7的内部中间,且弹簧8与弹簧套7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护脊海绵9设置在硬质海绵10的上部,且护脊海绵9与硬质海绵10粘合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第三防护垫14、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一防护垫18俯视呈矩形对称状分别设置有一组,且第三防护垫14、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一防护垫18通过拉链11、粘贴机构13及内粘贴15为拆解式结构设置,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组合式设置,能够在使用时便于安装及拆卸,实现了安装操作简单的优点。

具体的,拉链11侧视呈Y形状设置,且拉链11的两侧分别与第三防护垫14、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及第一防护垫18缝合连接,拉链能够在使用时将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使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宽度及长度大于双杠本身的宽度及长度,实现了保护效果好的优点。

具体的,弹簧8为高碳钢弹簧结构剖视呈阵列状设置有多组,且弹簧8通过套合方式设置在弹簧套7的内部,高碳钢在经适当热处理或冷拔硬化后,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能够在双杠练习时,对肢体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了缓冲性能强的优点。

具体的,丝绵4为蚕丝制绵絮结构,且丝绵4内部开设有多组密集形的蜂巢状微孔,丝棉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吸湿性、排湿性。

具体的,乳胶层6为聚合物微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结构,且乳胶层6厚度为2cm,乳胶是指从橡胶树上采集来的橡胶树汁,通过精湛的技术工艺来结合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进行起模、发泡、凝胶、硫化、水洗、干燥、成型和包装等工艺来生产;具有弹性高,吸收震动,耐压缩疲劳,承载性好,舒适耐久的优点。

具体的,硬质海绵10为聚酯纤维材料结构设置,且硬质海绵10厚度为5cm,硬质海棉采用优质进口4080低熔纤维,涤纶中空为原料,经过梳理、铺网、烘房均匀受热定型而成;具有足够的透气量,丰满的回弹力,耐水洗,阻燃无毒,洁净绿色环保的优点。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握杆1及立柱2通过安装座12选择好安装位置后,通过膨胀螺栓锁紧固定,同时将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第一防护垫18及第三防护垫14上所开设的开槽与立柱2扣合,并使立柱2的中心与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第一防护垫18及第三防护垫14的中心对齐,通过两侧中间的拉链11锁定,同时将粘贴机构13及内粘贴15连接,使其成为一个组合的整体;开始双杠练习时,通过第四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17、第一防护垫18及第三防护垫14内部设置的丝绵4、泡棉层5、乳胶层6、弹簧套7、弹簧8、护脊海绵9、硬质海绵10,能够对身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护;装置实用完毕时,将拉链11打开,同时将粘贴机构13与内粘贴15分离,将四组防护垫堆叠摆放即可,能够有效节省放置空间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发明人在此不再详述。

综上所述:该一种双杠练习保护装置,通过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俯视呈矩形对称状分别设置有一组,且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通过拉链、粘贴机构及内粘贴为拆解式结构设置,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组合式设置,能够在使用时便于安装及拆卸,实现了安装操作简单的优点;通过拉链侧视呈Y形状设置,且拉链的两侧分别与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缝合连接,拉链能够在使用时将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组合成为一个整体,使第三防护垫、第四防护垫、第二防护垫及第一防护垫的宽度及长度大于双杠本身的宽度及长度,实现了保护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弹簧为高碳钢弹簧结构剖视呈阵列状设置有多组,且弹簧通过套合方式设置在弹簧套的内部,高碳钢在经适当热处理或冷拔硬化后,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能够在双杠练习时,对肢体进行有效的保护,实现了缓冲性能强的优点;解决了上述中出现的安装操作繁琐,保护效果差,且缓冲性能低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