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指尖陀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6508发布日期:2019-04-09 22:31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指尖陀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减压产品,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指尖陀螺。



背景技术:

指尖陀螺(Finger Spinner)是一种一个轴承对称结构,可以在手指上空转的小玩具;它是由一个双向或多向的对称体作为主体,在主体中间嵌入一个轴承的设计组合,整体构成一个可平面转动的物品,这种物品的基本原理相似于传统陀螺,但是需要利用几个手指进行把握和拨动才能让其旋转,这种产品对于上班族能起到一定的减压作用,甚至是治疗多动症、焦虑以及自闭症的良方。

现有技术中,所有的指尖陀螺都是可以旋转这个功能,例如专利申请号201720662506.8公开了一种指尖陀螺,主要技术方案也是旋转,对于减压产品市场中还有“啪啪币”这种,推动时能进行旋转并且发出响声,对手指能起到锻炼作用,甚至可以缓解心里压力,但目前市场中还没有两种结合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指尖陀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啪啪币”功能转动会发出响声,拆卸和组合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指尖陀螺,包括旋转体、轴承和指尖手持端,所述旋转体包括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所述轴承安装于上旋转体中心,所述上旋转体与下旋转体相互适配,指尖手持端穿设于轴承中间,且分别连接于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两外侧,所述上旋转体与下旋转体内侧均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环形布置的磁铁,环形布置的圆心为旋转体圆形,所述上旋转体与下旋转体内侧的磁铁相互对应且异性相吸,所述凸起部内套设有旋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凸起部为环形状,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环形圈,环形圈套设于凸起部内,所述环形圈内按均匀间隔环形布置有若干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分别设有滚动轴。推动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之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滚动轴起到辅助滑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外表面均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数量与磁铁的数量相同。凹陷部的设计操作更加方便,便于推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凸起部上设有6个环形布置的磁铁,环形布置的圆心为旋转体圆形。推动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之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两者之间一个固定一个转动,也可以两者同时相反方向转动,转一定角度后,在磁力的作用下,上一个磁铁与下一个磁铁相互贴合时,会发出“啪”的一声响声,间隔推动一次会发出一次响声,若快速转动,会发出连续不断的“啪啪”响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凸起部上按均匀间隔设有6个环形布置的磁铁,环形布置的圆心为旋转体圆形。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两者转动60度,即会发出“啪”的一声响声,这种均匀间隔的设置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上旋转体中间设有旋转座,所述下旋转体中间设有与旋转座连接的通孔,所述轴承安装于旋转座内,所述旋转座表面设有一道缺口。上旋转体与下旋转体连接方便,相互连接在一起后,通过指尖手持端与轴承配合,可以带动整个旋转体转动,缺口的设计,方便将上旋转体与下旋转体之间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指尖手持端包括转接端和固定端,转接端与固定端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转接端包括转接部和连接部,所述转接部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固定端螺纹连接,方便连接和配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磁铁形状采用圆形或方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为:

首先旋转体、轴承和指尖手持端三者的配合,能作为指尖陀螺使用;所述上旋转体与下旋转体相互适配,推动上旋转体和下旋转体之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会发出“啪”的一声响声,起到了另一个左右,两者功能能在一个产品完美结合,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啪啪币”功能转动会发出响声,拆卸和组合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旋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轴承;2、指尖手持端;21、转接端;22、固定端;23、转接部;24、连接部;3、上旋转体;31、旋转座;32、缺口;4、下旋转体;41、通孔;5、凸起部;6、磁铁;7、旋转机构;71、环形圈;72、滚动槽;73、滚动轴;8、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指尖陀螺,包括旋转体、轴承1和指尖手持端2,所述旋转体包括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所述轴承1安装于上旋转体3中心,所述上旋转体3与下旋转体4相互适配,所述上旋转体3中间设有旋转座31,所述下旋转体4中间设有与旋转座31连接的通孔41,所述轴承1安装于旋转座31内,所述旋转座31表面设有一道缺口32,上旋转体3与下旋转体4连接方便,相互连接在一起后,通过指尖手持端2与轴承1配合,可以带动整个旋转体转动,缺口32的设计,是方便将上旋转体3与下旋转体4之间分离,实际操作就是利用与缺口32大小类似的工具,例如5角的硬币,对缺口32进行按压,使上旋转体3与下旋转体4产生缝隙,最后通过缝隙将两者掰开即可。指尖手持端2穿设于轴承1中间,且分别连接于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两外侧,所述指尖手持端2包括转接端21和固定端22,转接端21与固定端22可拆卸连接,所述转接端21包括转接部23和连接部24,所述转接部23与轴承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24与固定端22螺纹连接,方便连接和配合。

所述上旋转体3与下旋转体4内侧均设有凸起部5,所述凸起部5为环形状,所述凸起部5上设有至少两个环形布置的磁铁6,环形布置的圆心为旋转体圆形,所述上旋转体3与下旋转体4内侧的磁铁6相互对应且异性相吸,

所述凸起部5内套设有旋转机构7,所述旋转机构7包括环形圈71,环形圈71套设于凸起部5内,所述环形圈71内按均匀间隔环形布置有若干滚动槽72,所述滚动槽72内分别设有滚动轴73,推动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之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滚动轴73起到辅助滑动的作用。所述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外表面均设有凹陷部8,所述凹陷部8的数量与磁铁6的数量相同。凹陷部8的设计操作更加方便,便于推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5上按均匀间隔设有6个环形布置的磁铁6,环形布置的圆心为旋转体圆形,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两者转动60度,即会发出“啪”的一声响声,这种均匀间隔的设置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凸起部5上可以不均匀间隔设有6个环形布置的磁铁6,环形布置的圆心为旋转体圆形。推动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之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两者之间一个固定一个转动,也可以两者同时相反方向转动,转一定角度后,在磁力的作用下,上一个磁铁6与下一个磁铁6相互贴合时,会发出“啪”的一声响声,间隔推动一次会发出一次响声,若快速转动,会发出连续不断的“啪啪”响声。磁铁6形状采用圆形或方形或多边形。

首先旋转体、轴承1和指尖手持端2三者的配合,能作为指尖陀螺使用;所述上旋转体3与下旋转体4相互适配,推动上旋转体3和下旋转体4之间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会发出“啪”的一声响声,起到了另一个左右,两者功能能在一个产品完美结合,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啪啪币”功能转动会发出响声,拆卸和组合方便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