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积木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8174发布日期:2019-08-21 00:2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积木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积木玩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为了帮助儿童的学习成长,各种各样的早教用品被设计开发出来,积木作为一种现在市场常见的儿童玩具,可以有效训练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对颜色、形状、字母、数字等的识别能力。通过对积木块的不同排列组合,有利于发挥儿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进一步开发儿童的智力和创造力。而目前市面上的儿童积木过于复杂不便于儿童的拼接,很容易使儿童失去兴趣,不利于拼接。或是在使用过程中,儿童对积木块是单向输出的,积木都是静态,无法从积木块玩具中得到信息反馈,缺乏与儿童的互动,这样也会减少儿童对积木的兴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儿童失去兴趣,结构简单拼接难度适合儿童并且与儿童有互动的儿童积木玩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儿童积木玩具,包括抬升支架、驱动机构和输送轨道,抬升支架内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端部连接有用于使转动轴旋转的驱动机构,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凸轮,多个凸轮分为上部凸轮和下部凸轮,上部凸轮向下偏心设置在转动轴上,下部凸轮向上偏心设置在转动轴上,上部凸轮和下部凸轮插空排列;所述的抬升支架的顶板一端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杆,抬升支架的顶板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有出料杆;抬升支架的顶板上位于进料杆和出料杆之间设置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多根由进料杆往出料杆方向长度依次增加的活动顶杆,活动顶杆位于凸轮上方,且活动顶杆的底面与凸轮相配合,凸轮能驱动活动顶杆上下运动;进料杆、出料杆和多根活动顶杆的顶部均设置有斜面,斜面的进料端位于出料端上方;进料杆与最短活动顶杆上下运动的最低处相衔接,且前一根活动顶杆上下运动的最高处与后一根活动顶杆上下运动的最低处相衔接,最长活动顶杆上下运动最高处与出料杆相衔接;所述的进料杆和出料杆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止玻璃珠滑落的第一挡板,进料杆和出料杆的另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止玻璃珠滑落的第二挡板;所述的输送轨道的进料端与出料杆相衔接,输送轨道的出料端与进料杆相衔接。该积木玩具结构简单易拼接,难度适合儿童,与儿童之间有互动,防止儿童失去兴趣。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为分别设置在转动轴两端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均设置有用于儿童手摇的摇杆。便于儿童轻松的摇动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呈梯形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高度高于玻璃珠输送轨迹的高度防止玻璃珠从两侧滑落。挡板与活动顶杆相匹配,既美观又防止玻璃珠滑落。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轨道包括三块第一输送块、六块第一直线输送块、第三输送块、第四输送块、第二直线输送块和第三直线输送块,第一输送块上设置有扇形凹面,第一直线输送块截面呈开口向上的U型状,第三输送块上设置有U型的通孔,第四输送块顶面和侧面设置有圆口,并且顶面和侧面的圆口相通,第二直线输送块上设置由第一斜面,第一斜面的进料端高于出料端,第三直线输送块上设置有波浪状的凹槽;第一输送块的左侧与出料杆的出料端的相衔接,第一输送块的后侧与第一直线输送块的前侧相衔接,第一直线输送块的后侧与第三输送块的开口端相衔接且U型的开口朝向第一直线输送块后侧,第三输送块的底面与第四输送块的顶面相衔接,第四输送块的侧面与第二直线输送块的进料端相衔接,第二直线输送块、另外五块第一直线输送块、另外两块第一输送块和第三直线输送块形成一个U型的玻璃珠输送路线,第三直线输送块的出料端与进料杆的进料端相衔接。输送轨道可以根据儿童自己搭配进行组合,可以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轨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组合块。可以根据儿童自己搭配进行组合,可以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拼接难度适合儿童;

(2)与儿童有信息反馈,与儿童之间有互动,增加儿童的使用兴趣;

(3)结构新颖,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4)开发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动轴、凸轮与活动顶杆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输送轨道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儿童积木玩具,包括抬升支架1、驱动机构2和输送轨道3,抬升支架1内设置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的端部连接有用于使转动轴11旋转的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为分别设置在转动轴11两端的第一滚轮111和第二滚轮112,第一滚轮111和第二滚轮112均设置有用于儿童手摇的摇杆。这样可以方便儿童摇动,同时也可以增加儿童动手的乐趣。转动轴11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凸轮12,多个凸轮12分为上部凸轮121和下部凸轮122,上部凸轮121向下偏心设置在转动轴11上,下部凸轮122向上偏心设置在转动轴11上,上部凸轮121和下部凸轮122插空排列。抬升支架1的顶板一端部固定设置有进料杆13,将进料杆13插入抬升支架1顶板的固定孔内固定,抬升支架1的顶板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有出料杆14,出料杆14插入抬升支架1顶板的另一个固定孔内固定。抬升支架1的顶板上位于进料杆13和出料杆14之间设置有通孔15,通孔15上设置有多根由进料杆13往出料杆14方向长度依次增加的活动顶杆16,长度依次增加呈阶梯状可以使玻璃珠爬楼梯式上升。活动顶杆16位于凸轮12上方,且活动顶杆16的底面与凸轮12相配合,凸轮12能驱动活动顶杆16上下运动,可以使活动顶杆16有规律的上下移动并将玻璃珠传递到顶部。进料杆13、出料杆14和多根活动顶杆16的顶部均设置有斜面17,斜面17的进料端位于出料端上方。进料杆13与最短活动顶杆16上下运动的最低处相衔接,且前一根活动顶杆16上下运动的最高处与后一根活动顶杆16上下运动的最低处相衔接,最长活动顶杆16上下运动最高处与出料杆14相衔接,玻璃珠从进料杆13斜面下滑到活动顶杆16的斜面17上,通过前一根活动顶杆16上升,后一根活动顶杆16下降,使两根活动顶杆16相衔接并将玻璃珠传递上去,这样依次类推,传递到出料杆14的斜面17上。进料杆13和出料杆14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止玻璃珠滑落的第一挡板18,进料杆13和出料杆14的另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防止玻璃珠滑落的第二挡板19。第一挡板18和第二挡板19均呈梯形状且平行设置,第一挡板18和第二挡板19的高度高于玻璃珠输送轨迹的高度防止玻璃珠从两侧滑落。输送轨道3的进料端与出料杆14相衔接,输送轨道3的出料端与进料杆13相衔接。输送轨道3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支撑组合块4。输送轨道3和支撑组合块4都可以通过儿童自己组合搭配,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图3所示,输送轨道3包括三块第一输送块31、六块第一直线输送块32、第三输送块33、第四输送块34、第二直线输送块35和第三直线输送块36,第一输送块31上设置有扇形凹面311,第一直线输送块32截面呈开口向上的U型状,第三输送块33上设置有U型的通孔331,第四输送块34顶面和侧面设置有圆口341,并且顶面和侧面的圆口341相通,第二直线输送块35上设置由第一斜面351,第一斜面351的进料端高于出料端,第三直线输送块36上设置有波浪状的凹槽361;第一输送块31的左侧与出料杆14的出料端的相衔接,第一输送块31的后侧与第一直线输送块32的前侧相衔接,第一直线输送块32的后侧与第三输送块33的开口端相衔接且U型的开口朝向第一直线输送块32后侧,第三输送块33的底面与第四输送块34的顶面相衔接,第四输送块34的侧面与第二直线输送块35的进料端相衔接,第二直线输送块35、另外五块第一直线输送块32、另外两块第一输送块31和第三直线输送块36形成一个U型的玻璃珠输送路线,第三直线输送块36的出料端与进料杆13的进料端相衔接。输送轨道3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输送轨迹,可以根据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组合,搭建出自己想要的玻璃珠运动轨迹。

使用时,将玻璃珠放入进料杆13的斜面17上,手动摇动摇杆,使转动轴11旋转,转动轴11带动凸轮12旋转,凸轮12与活动顶杆16配合,使活动顶杆16有规律的上下运动,玻璃珠以爬楼梯式上升,玻璃珠上升到出料杆14上后从出料杆14滚落,进入输送轨道3,输送轨道3可以根据儿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意组合搭配,随着轨道滚回到进料杆13上,形成一个来回。

综上所述,该积木玩具结构简单,拼接难度适合儿童;与儿童有信息反馈,与儿童之间有互动,增加儿童的使用兴趣;结构新颖,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发儿童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