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多媒体登山模拟设备的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877发布日期:2019-10-15 20:3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户外多媒体登山模拟设备的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登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户外多媒体登山模拟设备的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竞技攀登和健身性登山;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实践是体育运动产生的基础与渊源,登山运动亦是如此。

整个人类的生活与登山有着密切的关系,登山也就由此而不断得到了发展。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登山的传统习俗,如人们利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来进行健身活动和旅游活动,许多人也非常热爱游览,登山体会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壮观。

当登山专门技术和专门装备形成后,登山逐渐地从旅行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体育运动项目。

申请号201310274388.x,发明名称:一种模拟真实登山场景的室内登山机构,包括立柱、扶手、倾斜设置的支架、两个脚踏板和固定于支架上的踏步联动机构,所述立柱倾斜设置于地面上,所述扶手设置于立柱的上端,所述支架一端固定于立柱的中部,另一端设置于地面上,所述支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导轨,两个脚踏板分别设置于两根导轨上,且可以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该现有技术的缺陷是,该专利申请仅能模拟登山运动的动作,不能满足多人同时进行登山竞技,未设置登山舱,其登山机构的使用环境和外界环境相同,登山活动情景感较差。

在实际的登山过程中,由于移动通讯网络信号不能完全覆盖所攀登的高山,或者由于高山对移动网络信号的遮挡屏蔽作用,登山人员的手机信号总是时有时无,与外界环境的通讯联系也是时断时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多媒体登山模拟设备的通讯系统,设置有登山舱,能满足多人同时进行登山竞技,方便在登山舱内模拟真实的登山环境,设置有通讯系统,能模拟实际登山时的通讯状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多媒体登山模拟设备的通讯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水平设置有轮轴,所述轮轴与支架固连,所述轮轴上转动套设有圆柱状的登山舱;登山舱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系统;登山舱内还设置有缓冲舱,缓冲舱固套在轮轴上,缓冲舱设置有进口闸门和出口闸门,缓冲舱经进口闸门后再经轮轴内的进出通道与外界相连通,缓冲舱经出口闸门连通登山舱的内腔。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登山舱将登山舱的内腔和外界环境相隔离,只需要在登山舱内增加相应的气压机构和温度调节机构,就能在登山舱的内腔内模拟低气温、低气压的真实的登山环境,情景感较好。

登山舱能够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参与登山的人员只要在登山舱内沿着登山舱转动的相反方向行走,就能实现模拟登山运动。

所述登山舱的直径足够大,以方便多人同时进行模拟登山运动。

当有入舱人员需要进入登山舱内时,出口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入舱人员由进出通道进入,打开进口闸门,进入缓冲舱,再将进口闸门关闭,将出口闸门打开,由出口闸门进入登山舱内;再将出口闸门关闭。

反之,当出舱人员需要走到登山舱外时,进口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出舱人员打开出口闸门,进入缓冲舱,再将出口闸门关闭,将进口闸门打开,进入进出通道,关闭进口闸门,由进出通道走出登山舱。

当登山人员累了时,也可以进入缓冲舱内休息。

缓冲舱能够方便登山人员随时进出登山舱,使登山舱的内外环境不直接连通,起到缓冲作用,也方便登山人员休息。

所述登山舱与轮轴均由金属材料制成,登山舱的外壁设置有通讯窗口,所述登山舱设置有通讯系统,所述通讯系统包括模拟通讯装置,所述模拟通讯装置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信号套管,信号套管的两端开口,信号套管的下端与通讯窗口连接,信号套管内设置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隔板,信号套管的上端设置有金属材料制成的盖板,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登山舱的外壁固连,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盖板固连驱动其转动,当盖板转动盖住信号套管时,登山舱内的通讯信号与外界相隔离,当盖板转动打开信号套管时,登山舱内的通讯信号与外界相连通。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将登山舱与轮轴设置为金属材料,能够有效的屏蔽掉移动通讯网络信号,使移动通讯网络信号只能从通讯窗口传进或传出,信号套管内设置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隔板,隔板能够让移动通讯网络信号通过,但是能将登山舱内的气压、温度环境与外界的气压、温度环境相隔离。

第一电机与登山舱的外壁固连,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盖板转动,当盖板转动到信号套管的上端上时,能够将移动通讯网络信号遮住,防止移动通讯网络信号从信号套管的上端传进或传出;

反之,当盖板转动,离开信号套管的上端时,信号套管的上端打开,移动通讯网络信号能够从信号套管的上端传进或传出。

实际登山时,用户手机的移动通讯网络信号总是时有时无,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能够模拟更加真实的登山通讯环境,使舱内登山人员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设置有控制电脑,控制电脑连接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经第一步进电机模块驱动第一电机转动。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电脑控制第一电机转动,让盖板遮住或打开信号套管的上端。

所述通讯系统还包括应急通讯装置,所述应急通讯装置包括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轮轴中还穿设有网线,网线的内端穿出轮轴与路由器相连,网线的外端穿出轮轴与互联网相连,控制电脑也与互联网相连。

在特殊情况下,舱内登山人员需要和外界以及控制电脑通讯时,可以按下登山舱内的电源开关,使路由器通电,舱内登山人员的手机可以通过无线wifi经路由器连接互联网以及控制电脑,发送或接收通讯信息。

还包括至少一个体能检测手环,体能检测手环包括表壳以及表带,表带的两端分别与表壳的两侧面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的体能检测手环,表带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表壳内设置有单片机和计步器、gsm模块;表壳的内侧还嵌设有心率传感器,心率传感器、计步器以及gsm模块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获取心率传感器和计步器的数据通过gsm模块无线发送给控制电脑。

为了能统计舱内登山人员行走的步数以及心率数据,每个舱内登山人员的手上都配戴有体能检测手环,在表壳的内侧还嵌设有心率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用于检测舱内登山人员的心率数据经gsm模块后,再经互联网无线发送给控制电脑,计步器用于检测舱内登山人员的行走的步数经gsm模块后,再经互联网无线发送给控制电脑。方便管理人员统计。

所述登山舱的内腔两侧还设置有多媒体安装板,所述多媒体安装板呈环形,固套在轮轴上,多媒体安装板的内侧设置有环状布置的多媒体显示屏阵列,支架上还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设置有控制电脑,控制电脑与多媒体显示屏阵列相连;

多媒体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媒体音箱,多媒体音箱与控制电脑相连。

为了更加真实的模拟登山环境,在登山舱的内腔两侧还设置有多媒体安装板,多媒体安装板的内侧设置有环状布置的多媒体显示屏阵列,多媒体显示屏阵列可以用于显示真实山壁的环境图片。

多媒体音箱用于播放比如鸟鸣、泉水流动的声音、雪崩的声音等。

所述登山舱的两侧均设置有套管,套管与登山舱的侧面固连,登山舱经套管转动套设在轮轴上,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固定套设在套管上的环形的链条,在支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有与链条啮合的链轮,第二电机经链轮、链条驱动登山舱转动,控制电脑还经微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转动。

由于登山舱直径较大,如果采用齿轮等传动机构驱动,制造难度较大,通过在套管上固设环形的链条,将链条与套管固连,加工较为容易,链轮和链条也不容易发生打滑。控制电脑还经微控制器经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第二电机转动。方便通过控制电脑调节第二电机的转速。

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楼梯,第一楼梯的上端与进出通道的外端相连,第一楼梯的下端延伸到支架的底部;缓冲舱内设置有第二楼梯,第二楼梯连接进口闸门与缓冲舱的内腔底部,缓冲舱外安装有第三楼梯,第三楼梯的一端与出口闸门相连,另一端靠近登山舱的内腔底部。

第一楼梯的上端与进出通道的外端相连,第一楼梯的下端延伸到支架的底部;方便登山人员进入进出通道,或由进出通道走出登山舱,第二楼梯连接进口闸门与缓冲舱的内腔底部,方便入舱人员由进口闸门走到缓冲舱的内腔底部,也方便出舱人员由缓冲舱的内腔底部走到进口闸门。第三楼梯方便入舱人员由出口闸门走到登山舱的内腔底部,也方便出舱人员由登山舱的内腔底部走到出口闸门。

所述第三楼梯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经微控制器连接控制电脑。

当入舱人员走到第三楼梯的内侧底部时,挡住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经微控制器给控制电脑发送信号,控制电脑控制第二电机暂停转动。方便入舱人员由第三楼梯走到登山舱的内腔底部。

当出舱人员走到第三楼梯的内侧底部时,或由于体力不支不能再行走登山时,会挡住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经微控制器给控制电脑发送信号,控制电脑控制第二电机暂停转动。方便出舱人员由登山舱的内腔底部走上第三楼梯。

显著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户外多媒体登山模拟设备的通讯系统,设置有登山舱,能满足多人同时进行登山竞技,方便在登山舱内模拟真实的登山环境,设置有通讯系统,能模拟实际登山时的通讯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图;

图5为微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6为体能检测手环的结构图;

图7为单片机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户外多媒体登山模拟设备的通讯系统,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水平设置有轮轴11,所述轮轴11与支架1固连,所述轮轴11上转动套设有圆柱状的登山舱2,登山舱2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系统3;登山舱2内还设置有缓冲舱4,缓冲舱4固套在轮轴11上,缓冲舱4设置有进口闸门41和出口闸门42,缓冲舱4经进口闸门41后再经轮轴11内的进出通道111与外界相连通,缓冲舱4经出口闸门42连通登山舱2的内腔。

进出通道111设置于轮轴11内,其外端延伸到登山舱2之外并贯穿轮轴11与外界相连通,其内端延伸到缓冲舱4之内并贯穿轮轴11后设置有进口闸门41。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登山舱2将登山舱2的内腔和外界环境相隔离,只需要在登山舱2内增加相应的气压调节机构和温度调节机构,就能在登山舱2的内腔内模拟低气温、低气压的真实的登山环境,情景感较好。

登山舱2能够在驱动系统3的带动下转动,参与登山的人员只要在登山舱2内沿着登山舱2转动的相反方向行走,就能实现模拟登山运动。

所述登山舱2的直径足够大,以方便多人同时进行模拟登山运动。

当有入舱人员需要进入登山舱2内时,出口闸门42处于关闭状态,入舱人员由进出通道111进入,打开进口闸门41,进入缓冲舱4,再将进口闸门41关闭,将出口闸门42打开,由出口闸门42进入登山舱2内;再将出口闸门42关闭。

反之,当出舱人员需要走到登山舱2外时,进口闸门41处于关闭状态,出舱人员打开出口闸门42,进入缓冲舱4,再将出口闸门42关闭,将进口闸门41打开,进入进出通道111,关闭进口闸门41,由进出通道111走出登山舱2。

当登山人员累了时,也可以进入缓冲舱4内休息。

缓冲舱4能够方便登山人员随时进出登山舱2,使登山舱2的内外环境不直接连通,起到缓冲作用,也方便登山人员休息。

进口闸门41上设置有进口缓冲阀411,出口闸门42上设置有出口缓冲阀421。

进口闸门41和出口闸门42由于内外气压的差异,很可能无法打开,这时,可以打开进口缓冲阀411,使缓冲舱4内气压与外界相同。可以打出口缓冲阀421,使缓冲舱4内气压与登山舱2相同。同时,也可以在登山人员进出登山舱2时,起一种气压缓冲作用。不瞬时直接进入外界大气压和内部低气压。

所述登山舱2与轮轴11均由金属材料制成,登山舱2的外壁设置有通讯窗口20,所述登山舱2设置有通讯系统,所述通讯系统包括模拟通讯装置7,所述模拟通讯装置7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信号套管71,信号套管71的两端开口,信号套管71的下端与通讯窗口20连接,信号套管71内设置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隔板72,信号套管71的上端设置有金属材料制成的盖板73,盖板7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74,第一电机74与登山舱2的外壁固连,第一电机74的输出轴与盖板73固连驱动其转动,当盖板73转动盖住信号套管71时,登山舱2内的通讯信号与外界相隔离,当盖板73转动打开信号套管71时,登山舱2内的通讯信号与外界相连通。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将登山舱2与轮轴11设置为金属材料,能够有效的屏蔽掉移动通讯网络信号,使移动通讯网络信号只能从通讯窗口20传进或传出,信号套管71内设置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隔板72,隔板72能够让移动通讯网络信号通过,但是能将登山舱2内的气压、温度环境与外界的气压、温度环境相隔离。

第一电机74与登山舱2的外壁固连,第一电机74的输出轴驱动盖板73转动,当盖板73转动到信号套管71的上端上时,能够将移动通讯网络信号遮住,防止移动通讯网络信号从信号套管71的上端传进或传出;

反之,当盖板73转动,离开信号套管71的上端时,信号套管71的上端打开,移动通讯网络信号能够从信号套管71的上端传进或传出。

实际登山时,用户手机的移动通讯网络信号总是时有时无,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能够模拟更加真实的登山通讯环境,使舱内登山人员的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所述支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箱6,控制箱6设置有控制电脑61,控制电脑61连接有微控制器62,微控制器62经第一步进电机模块驱动第一电机74转动。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电脑61控制第一电机74转动,让盖板73遮住或打开信号套管71的上端。所述第一电机74为步进电机。

所述通讯系统还包括应急通讯装置,所述应急通讯装置包括路由器8,所述路由器8设置有电源开关8a,所述轮轴11中还穿设有网线,网线的内端穿出轮轴11与路由器8相连,网线的外端穿出轮轴11与互联网相连,控制电脑61也与互联网相连。

在特殊情况下,舱内登山人员需要和外界以及控制电脑61通讯时,可以按下登山舱2内的电源开关8a,使路由器8通电,舱内登山人员的手机可以通过无线wifi经路由器8连接互联网以及控制电脑61,发送或接收通讯信息。

电源开关8a固定设置在多媒体安装板5的底端。

路由器8也固定设置在多媒体安装板5上。

还包括至少一个体能检测手环9,体能检测手环9包括表壳91以及表带92,表带92的两端分别与表壳91的两侧面相连,形成一个环状的体能检测手环9,表带9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表壳91内设置有单片机93和计步器94、gsm模块95;表壳91的内侧还嵌设有心率传感器96,心率传感器96、计步器94、gsm模块95与单片机93相连,单片机93获取心率传感器96、计步器94的数据通过gsm模块95无线发送给控制电脑61。

为了能统计舱内登山人员行走的步数以及心率数据,每个舱内登山人员的手上都配戴有体能检测手环9,在表壳91的内侧还嵌设有心率传感器96,心率传感器96用于检测舱内登山人员的心率数据经gsm模块95后,再经互联网无线发送给控制电脑61,计步器94用于检测舱内登山人员的行走的步数经gsm模块95发出后,再经互联网无线发送给控制电脑61。方便管理人员统计。

所述心率传感器95或者是rf020w心率传感器,或者是e600光学心率传感器,所述计步器94为58010p震动开关。

所述盖板73面积是信号套管71的上端面积的两倍以上。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将盖板73面积设置为信号套管71的上端面积的两倍以上,可以适当延长登山舱2内无移动通讯网络信号的时间,更加接近真实的登山环境。

所述登山舱2的内腔两侧还设置有多媒体安装板5,所述多媒体安装板5呈环形,固套在轮轴11上,多媒体安装板5的内侧设置有环状布置的多媒体显示屏阵列51,支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箱6,控制箱6设置有控制电脑61,控制电脑61与多媒体显示屏阵列51相连。

为了更加真实的模拟登山环境,在登山舱2的内腔两侧还设置有多媒体安装板5,多媒体安装板5的内侧设置有环状布置的多媒体显示屏阵列51,多媒体显示屏阵列51可以用于显示真实山壁的环境图片。

多媒体安装板5上还设置有多媒体音箱,多媒体音箱与控制电脑61相连。多媒体音箱用于播放比如鸟鸣、泉水流动的声音、雪崩的声音等,图略。

所述登山舱2的两侧均设置有套管21,套管21与登山舱2的侧面固连,登山舱2经套管21转动套设在轮轴11上,所述驱动系统3包括固定套设在套管21上的环形的链条31,在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的输出轴上套有与链条31啮合的链轮33,第二电机32经链轮33、链条31驱动登山舱2转动,控制电脑61还经微控制器62控制第二电机32转动。

套管21内孔可设置矩形的密封槽,轮轴11外圆可以设置与之相配合的矩形凸台或密封圈,以增加密封效果;图略。

所述微控制器62或者是单片机,或者是plc控制器。

由于登山舱2直径较大,如果采用齿轮等传动机构驱动,制造难度较大,通过在套管21上固设环形的链条31,将链条31与套管21固连,加工较为容易,链轮33和链条31也不容易发生打滑。控制电脑61还经微控制器62经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第二电机32转动。方便通过控制电脑61调节第二电机32的转速。

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第一楼梯12,第一楼梯12的上端与进出通道111的外端相连,第一楼梯12的下端延伸到支架1的底部;缓冲舱4内设置有第二楼梯13,第二楼梯13连接进口闸门41与缓冲舱4的内腔底部,缓冲舱4外安装有第三楼梯14,第三楼梯14的一端与出口闸门42相连,另一端靠近登山舱2的内腔底部。

第三楼梯14设置于登山舱2内并与缓冲舱4靠近登山舱2中心的一侧壁固连。

第一楼梯12的上端与进出通道111的外端相连,第一楼梯12的下端延伸到支架1的底部;方便登山人员进入进出通道111,或由进出通道111走出登山舱2,第二楼梯13连接进口闸门41与缓冲舱4的内腔底部,方便入舱人员由进口闸门41走到缓冲舱4的内腔底部,也方便出舱人员由缓冲舱4的内腔底部走到进口闸门41。第三楼梯14方便入舱人员由出口闸门42走到登山舱2的内腔底部,也方便出舱人员由登山舱2的内腔底部走到出口闸门42。

所述第三楼梯14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测距传感器15,测距传感器15经微控制器62连接控制电脑61。

当入舱人员走到第三楼梯14的内侧底部时,挡住测距传感器15,测距传感器15经微控制器62给控制电脑61发送信号,控制电脑61控制第二电机32暂停转动。方便入舱人员由第三楼梯14走到登山舱2的内腔底部。

当出舱人员走到第三楼梯14的内侧底部时,或由于体力不支不能再行走登山时,会挡住测距传感器15,测距传感器15经微控制器62给控制电脑61发送信号,控制电脑61控制第二电机32暂停转动。方便出舱人员由登山舱2的内腔底部走上第三楼梯14。

所述支架1包括底座1a以及设置在底座1a上表面两侧的支承板1b,轮轴11的两端固定设置在支承板1b上。

上述支架1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多媒体显示屏阵列51还可以起到照明作用,在缓冲舱4内和外壁均可以设置照明灯,用于照明。

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15采用sharp公司生产的gp2d12传感器,也可以采用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采用人体红外感应开关代替。

多媒体显示屏阵列51与控制电脑61的连接线也是经轮轴11引入的。登山舱2设置有换气装置,换气装置可以是气孔,气孔设置有开关门;或者是氧气瓶,氧气瓶设置有电磁阀,登山舱2内设置有氧浓度传感器,当登山舱2内氧浓度过低时,控制电脑61控制电磁阀打开。

优选地,登山舱2内设置摄像头,摄像头获取登山舱2内的监控图像回传给控制电脑61,方便管理人员通过控制电脑61进行监控,控制电脑61设置有两个急停按钮,一个设置于登山舱2外,经微控制器62连接控制电脑61,另一个设置于登山舱2内,经微控制器62连接控制电脑61;当有人在登山舱2内摔倒时,管理人员可按动外面的急停按钮,控制登山舱2停止转动,另外,舱内的登山人员也可按动舱内的急停按钮控制登山舱2停止转动;图略。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