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球鞋和脚戴式击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422发布日期:2020-05-20 02:4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击球鞋和脚戴式击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击打碟球的击球鞋以及脚戴式击球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885340y的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碟球,该类碟球在游戏过程中需要通过击球装置击打碟球,使碟球沿着某一轨迹进行运动,该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击球装置为击球杆,该类击球杆具有一个较长的杆部以及固定安装在球杆一端的击球部,较长的杆部通过杠杆效应可使击球部产生一个较大的击球速度,在击球时击球部对碟球产生较大的撞击力量。但是,由于击球杆的杆部相对较长,而且球杆和击球部采用的固定连接方式,因此,在携带的时候对玩家非常不方便,占用较大的携带空间,便携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击打碟球的击球鞋,鞋体与击球体一体连接,在保证碟球的击球效果的同时,使整个击球的工具尺寸减小,增加击球工具的便携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击球鞋的鞋体的前端设有用于击球的第一曲面;其中,所述第一曲面包括两个凸起部以及位于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击球部,所述凸起部朝着远离所述鞋体的方向凸出,所述击球部朝着靠近所述鞋体的方向凹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鞋体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曲面连接处设有圆弧形倒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击球体与所述鞋体为一体成型,不可分离,一体成型的击球鞋能够具有较高的击球精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击打碟球的脚戴式击球装置,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击球体,在所述击球体的前侧具有用于击球的第一曲面,在后侧具有与鞋体相配合的第二曲面,并且所述击球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连接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的侧壁;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击球体的左右两侧或后侧,用于将所述击球体安装在所述鞋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所述连接机构,可将所述击球体和所述鞋体进行安装和拆卸,以提高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的便携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曲面构造成与所述鞋体的前端接触配合的圆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曲面设为圆弧面能够与所述鞋体的前端面更好的配合,使所述鞋体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形成良好的接触,在击球过程中能够减少因接触区域存在空隙而带来的震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曲面包括两个凸起部以及位于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击球部,其中,所述凸起部朝着远离所述第二曲面的方向凸出,所述击球部朝着靠近所述第二曲面的方向凹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曲面设置所述凸起部能够在击球过程中对碟球进行引导,即在碟球与所述凸起部接触后,碟球被所述凸起部引导并沿着所述凸起部的外轮廓运动到位于两个凸起部之间的击球部,所述击球部设置为朝着靠近所述第二曲面的方向凹陷的形状,其能够增加所述第一曲面与碟球边缘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碰撞过程中的弹性势能的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击球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击球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的顶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设置连接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的顶面能够保证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的稳定性,使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在击球过程中不容易受撞击而发生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顶面连接并用于将所述击球体相对于所述鞋体进行定位的上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顶面设置上罩能够对所述鞋体进行定位,防止安装在所述鞋体上的脚戴式击球装置在击球过程中由于受力方向不同而发生移动,造成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偏离所述鞋体的前端,从而降低击球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罩顶部设有用于将所述击球装置固定在所述鞋体上的固定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上罩顶部设置固定带,可以将鞋体与击球装置连接的更加紧密,防止击球装置从鞋体上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击球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一曲面和所述第二曲面的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曲面连接处设有圆弧形倒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的连接处设置圆弧形倒角,能够有效防止在击球过程中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对碟球边缘的破坏,同时也可防止在运动过程中玩家与脚戴式击球装置碰撞而受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击球体两侧的扣合部;适于与所述鞋体连接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扣合部卡接以将所述击球体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鞋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卡扣部和所述扣合部卡接,从而将所述击球体固定在所述鞋体上,所述扣合部固定安装在所述击球体的两侧,所述卡扣部适于与所述鞋体连接,所述卡扣部可以固定安装在所述鞋体的两侧并与所述扣合部相对的位置,所述卡扣部也可以是安装在弹簧或者橡胶带等弹性部件上,通过弹力将所述击球体与所述鞋体固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击打碟球的击球鞋,其包括鞋体以及前述的用于击打碟球的脚戴式击球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鞋体与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可以是固定连接,即所述鞋体与所述击球装置一体设置,可以保证此类击球鞋较好的击球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击打碟球的击球鞋,其鞋体与击球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此类击球鞋由于具有所述脚戴式击球装置与所述鞋体可拆卸的特点,因此便携性优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击球体的左右两侧或后侧设置连接机构,将所述击球体安装在所述鞋体上,免去了击球体的球杆等部件,使所述击球工具的尺寸能够大幅减小,同时将玩家的腿部作为杠杆,击球时,所述击球工具能够产生较大的击球速度和撞击力,保证击球的准确度和力度。

通过采用一体结构的击球鞋以及可与鞋体拆卸的击球装置,在保证击球效果的同时,减小了击球工具的整体尺寸,提高了击球装置的灵活性和便携性。通过脚踢的方式击打碟球增加了玩家对碟球运动的乐趣,有利于碟球运动的普及,同时也达到对玩家的踝关节、膝关节以及腰部等的锻炼,增强玩家的身体素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体成型的击球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戴式击球装置与鞋体拆卸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戴式击球装置安装在鞋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戴式击球装置与鞋体拆卸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戴式击球装置安装在鞋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前提下所实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体成型的击球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击球鞋具有以下结构:在鞋体10的前端设置有设有用于击球的第一曲面100,第一曲面100具有两个凸起部101以及位于两个凸起部101之间的击球部102,凸起部101朝着远离所述鞋体10的方向凸出,击球部102朝着靠近所述鞋体10的方向凹陷。在本实施方式中,击球鞋整体采用模具注塑一体成型,选用高弹性橡胶材质,保证在击球过程中击球鞋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击球精度。所述击球鞋的鞋体的底面103与所述第一曲面100连接处设置有圆弧形的倒角,一方面防止碟球在击球过程中与鞋体碰撞发生损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玩家由于击球鞋不合理的设计而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问题,此外,在鞋体前端的顶面104上还设有挡板105,对玩家的脚尖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实施例2】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戴式击球装置和鞋体拆卸和安装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击球体2和鞋体3可拆卸连接,通过连接机构1将鞋体3和击球体2固定,使鞋体3成为击球体2的载体,方便玩家进行击球。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击球体2包括:第一曲面22、第二曲面21、侧壁23、顶面24,底面25以及上罩26。其中,第二曲面21位于所述击球体2的靠后侧,并且第二曲面21与鞋体3的前端面相配合;第一曲面22位于击球体2的前侧,其与第二曲面21相对设置;侧壁23设置在击球体2的两侧面,用于连接第二曲面21和第一曲面22,同时侧壁23对第二曲面21和第一曲面22具有支撑作用;顶面24和底面25分别位于击球体2的上侧和下侧,用于连接并支撑第二曲面21、第一曲面22以及侧壁23;上罩26设置在顶面24与第二曲面21连接的位置处,用于对所述击球体2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击球体2可以不设置顶面24与底面25。击球体2由第二曲面21、第一曲面22以及侧壁23共同围绕形成封闭的且上下开口的结构,上罩26设置在第二曲面21的上侧边缘。此时第二曲面21和侧壁23都采用强度较好的非弹性材料,第一曲面2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弹簧钢板、碳纤维、或者橡胶等),以保证击球体2具有较好弹性,能够产生较好的击球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曲面21设置为圆弧曲面,该圆弧曲面与鞋体3前端面的圆弧面相配合,保证鞋体3的前端面与第二曲面21完全接触,避免产生空隙,减小击球过程中击球体2因第二曲面21和鞋体3之间的空隙而带来的震动。第一曲面22包括两个凸起部221以及位于凸起部221之间的击球部222,凸起部221朝着远离第二曲面21的方向凸出,击球部222朝着靠近第二曲面21的方向凹陷,凸起部221与击球部222之间形成一定的曲面,凸起部221向外凸出。在击球过程中,碟球与凸起部221的曲面接触后,沿着凸起部221的外轮廓运动到两个凸起部221之间的击球部222,即凸起部221能够对碟球的运动方向进行引导从而使碟球运动到击球部222,完成弹性碰撞。击球部222采用朝着第二曲面21的方向凹陷的结构,并且击球部22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弹簧片、超弹合金等),能够增加第一曲面22的击球部222与碟球边缘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击球时,使碟球能够运动的距离更远。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24和底面25用于连接并固定第二曲面21、第一曲面22以及侧壁23,同时设置顶面24和底面25能够保证整个击球体2整体的强度,在击球过程中不会出现击球体2因受力而发生形变。顶面24与第一曲面22的连接处、底面25与第一曲面22连接处均设置有圆弧形倒角,该圆弧形倒角可有效防止在击球过程中击球装置对碟球边缘的破坏作用,若不设置倒角,则顶面24和底面25与第一曲面22连接处具有锋利的折角,容易对碟球的边缘产生破坏,此外,这种折角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对玩家产生伤害,再者,这种折角由于位于击球体2的前端,当与鞋体安装在一起时,玩家在行走过程中容易因为折角而与游戏场地产生磕绊,导致玩家跌倒受伤。因此,通过设置圆弧形倒角,可有效解决碟球损坏,避免玩家由于击球装置的不合理设计而受伤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击球体2通过连接机构1安装在鞋体3上,如图2所示,连接机构1可以包括扣合部11以及卡扣部12。其中,扣合部11具有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击球体2两侧的侧壁23上并远离第一曲面22的一端,卡扣部12为u形结构,并且在卡扣部12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适于与扣合部11卡接的卡口,使得扣合部11可以安装在卡扣部12的卡口内,从而将击球体2固定在鞋体3上。在安装过程中,先将击球体2套在鞋体3上,使第二曲面21与鞋体前端配合,然后从鞋体底部将卡扣部12的卡口与扣合部11卡接,从而将击球体2和鞋体3固定。如图3所示,该卡扣部12与扣合部11卡接后,使鞋体3与击球体2固定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面24上并与第二曲面21连接处设置有上罩26,对整个击球体2进行定位。由于击球体2通过连接机构1安装在鞋体3上,连接机构1的扣合部11设置在击球体2的两侧壁23上,在击球过程中,击球体2容易围绕扣合部11产生摆动。通过在顶面24设置上罩26,其与位于击球体2两侧壁23的扣合部11共同将击球体2定位在鞋体3上,能够有效防止击球体2在击球过程中由于受力方向的不同,发生移动或围绕扣合部11发生摆动,提高击球体2的安装稳定性以及击球过程中的击球精度。

【实施例3】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脚戴式击球装置和鞋体拆卸和安装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击球体2’的整体与实施例2中不同之处在于,在上罩26’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击球体2’固定在鞋体3’上的固定带27,固定带27固定安装在上罩26’上,并且固定带27的一端部延伸到鞋体3’内部的鞋舌区域,固定带27上设有与鞋体3’上的鞋带孔相对应的固定孔271,固定孔271设置为多个,例如两个。安装时,将鞋带从鞋体3’上的鞋带孔穿过,并同时穿过与鞋带孔相对应设置的固定孔271,从而将击球体2’和鞋体3’固定在一起。如图5所示,固定带27的中间部分贴合在鞋体3’的前鞋面上,固定带27的后端被固定在鞋体3’的鞋舌区域内。通过设置固定带27,能够更加有效的将击球体2’和鞋体3’固定在一起,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击球体2’围绕扣合部11’发生摆动而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卡扣部固定设置在鞋体的侧壁,在将击球体套在鞋体上时,鞋体侧壁的卡扣部完成与扣合部扣合的动作,从而固定住击球体,此时卡扣部与鞋体一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卡扣部不设置在鞋体的侧壁,卡扣部与鞋体分离,并且卡扣部的两个卡口之间采用弹性橡胶带连接,在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卡扣部的卡口与扣合部卡接,然后将弹性橡胶带拉伸至鞋跟,使卡扣部通过弹性作用将鞋体和击球体紧固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二曲面上,即位于所述击球体的后侧,连接机构采用双面粘结胶,其同样能够将击球体与鞋体连接。

以上具体和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举例说明,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变形和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