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杠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0425发布日期:2020-09-11 22:5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杠铃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杠铃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开始注重日常的体育训练,因此,对体育训练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用于训练臂力的举重类器械。

如专利号为zl201420259665.x(cn2038618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体育训练器械》,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水平的设置有能够沿其高度竖直上下移动的杠铃杆,所述杠铃杆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多个杠铃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左右两侧的外支架,所述外支架上水平固定的设置有两个横杆,所述两个横杆分别位于所述杠铃杆的两侧,所述横杆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多个杠铃片,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不同的使用者在使用时便于增加或减少杠铃片,且使用上更加可靠,但在实际使用时,其无法根据使用者的臂长、体型调节杠铃杆的初始高度,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杠铃架,杠铃杆的初始高度可调节,适用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杠铃架,包括两个杠铃架本体、一个杠铃杆和若干杠铃片,所述杠铃架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杠铃杆穿过的竖直的腰型孔,所述杠铃片均匀分布在所述杠铃杆的两端,所述杠铃架本体上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个可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组件和控制所有所述滑动组件是否能够滑动的限位杆,当一个或多个所述滑动组件滑入所述腰型孔时,所述腰型孔被分割为多个单独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杠铃架本体上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穿孔和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二穿孔,所有所述第一穿孔和所有所述第二穿孔分布在所述腰型孔的两侧且一一对应,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开设有竖直穿孔的第一滑杆、拉簧、第二滑杆和压簧,所述第一滑杆通过所述拉簧与所述第一穿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杆通过所述压簧与所述第二穿孔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竖直穿孔滑动配合,

初始时,所述第一滑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穿孔内,所述第一滑杆的后端延伸至所述杠铃架本体的后侧壁上,所述限位杆伸入所述竖直穿孔以限制所述第一滑杆滑动,此时所述拉簧被拉伸,所述第二滑杆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二滑杆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杠铃架本体的前侧壁上,所述压簧未被压缩;调高高度时,所述限位杆向上滑动并脱离所述竖直穿孔,所述拉簧的回弹力将所述第一滑杆向前推动,所述第一滑杆的前端通过所述腰型孔后进入所述第二穿孔;调低高度时,按压所述第二滑杆使其撞击所述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向后滑动并远离所述腰型孔,所述限位杆向下滑动进入所述竖直穿孔,此时所述压簧被压缩,松手后通过所述压簧的回弹力使所述第二滑杆回复初始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杆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滑杆的前端固定设置第二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杠铃架本体上设置有定滑轮、连接绳和拉环,所述定滑轮固定设置所述杠铃架本体的顶端,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经所述定滑轮后与所述拉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杠铃架本体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位于所述定滑轮和所述杠铃架本体的后端面之间,所述第二导向槽位于所述定滑轮和所述杠铃架本体的前端面之间,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定滑轮、所述第二导向槽后与所述拉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杠铃架本体的后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杆穿设的圆环。

作为优选,还包括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从下到上分布的底座、气缸和安装块,所述气缸驱使所述安装块上下移动,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设置有配重块和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杠铃杆位于同一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多个滑动组件,需要调节杠铃杆的初始高度时,使相应的滑动组件滑入腰型孔,杠铃杆的下端与滑动组件的上端抵接,从而调节调节杠铃杆的初始高度,稳定可靠,适用性较好;

2、定滑轮、连接绳、拉环和限位杆配合,训练时,使用者可先平躺下来,脚伸入拉环中,根据实际需要拉伸连接绳,使限位杆上升到所需的位置,以使相应的第一滑杆进入腰型孔中,最终调节杠铃杆的初始高度,简单方便;同时可在训练结束后拉动连接绳,将杠铃杆限制在两个相邻的第一滑杆之间,安全可靠,灵活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杠铃架本体;11、腰型孔;12、第一穿孔;13、第二穿孔;14、第一导向槽;15、第二导向槽;16、圆环;2、杠铃杆;3、杠铃片;4、滑动组件;41、第一滑杆;411、竖直穿孔;412、第一限位块;42、拉簧;43、第二滑杆;431、第二限位块;44、压簧;5、限位杆;61、定滑轮;62、连接绳;63、拉环;7、辅助组件;71、底座;72、气缸;73、安装块;74、配重块;75、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杠铃架,包括两个杠铃架本体1、一个杠铃杆2和若干杠铃片3,杠铃架本体1上开设有供杠铃杆2穿过的竖直的腰型孔11,杠铃片3均匀分布在杠铃杆2的两端,杠铃架本体1上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个可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组件4和控制所有滑动组件4是否能够滑动的限位杆5,当一个或多个滑动组件4滑入腰型孔11时,腰型孔11被分割为多个单独的通孔。

实施例二: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杠铃架本体1上开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一穿孔12和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二穿孔13,所有第一穿孔12和所有第二穿孔13分布在腰型孔11的两侧且一一对应,滑动组件4包括开设有竖直穿孔411的第一滑杆41、拉簧42、第二滑杆43和压簧44,第一滑杆41通过拉簧42与第一穿孔12滑动配合,第二滑杆43通过压簧44与第二穿孔13滑动配合,限位杆5与竖直穿孔411滑动配合。

初始时,第一滑杆41的前端位于第一穿孔12内,第一滑杆41的后端延伸至杠铃架本体1的后侧壁上,限位杆5伸入竖直穿孔411以限制第一滑杆41滑动,此时拉簧42被拉伸,第二滑杆43的后端位于第二穿孔13内,第二滑杆43的前端延伸至杠铃架本体1的前侧壁上,压簧44未被压缩;调高高度时,限位杆5向上滑动并脱离竖直穿孔411,拉簧42的回弹力将第一滑杆41向前推动,第一滑杆41的前端通过腰型孔11后进入第二穿孔13;调低高度时,按压第二滑杆43使其撞击第一滑杆41,第一滑杆41向后滑动并远离腰型孔11,限位杆5向下滑动进入竖直穿孔411,此时压簧44被压缩,松手后通过压簧44的回弹力使第二滑杆43回复初始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杆41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412,第二滑杆43的前端固定设置第二限位块431。当拉簧42的回弹力将第一滑杆41向前推动,第一滑杆41的前端通过腰型孔11后进入第二穿孔13时,第一限位块412抵接在杠铃架本体1的后端面上以防止第一滑杆41继续向前移动;当按压第二滑杆43使其向后移动时,第二限位块431抵接在杠铃架本体1的前端面上以防止第二滑杆43继续向后移动。

实施例三: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杠铃架本体1上设置有定滑轮61、连接绳62和拉环63,定滑轮61固定设置杠铃架本体1的顶端,连接绳62的一端与限位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绳62的另一端经定滑轮61后与拉环6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杠铃架本体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导向槽14和第二导向槽15,第一导向槽14位于定滑轮61和杠铃架本体1的后端面之间,第二导向槽15位于定滑轮61和杠铃架本体1的前端面之间,连接绳62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一导向槽14、定滑轮61、第二导向槽15后与拉环63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杠铃架本体1的后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供限位杆5穿设的圆环16,圆环16其导向作用,以使限位杆5仅能沿上下方向移动。

实施例四: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杠铃架还包括两个辅助组件7,辅助组件7包括从下到上分布的底座71、气缸72和安装块73,气缸72驱使安装块73上下移动,安装块73上固定设置有配重块74和横杆75,横杆75与杠铃杆2位于同一直线上。增加杠铃片3或减少杠铃片3时,横杆75调节至与杠铃杆2位于同一直线上,然后将杠铃杆2上的杠铃片3解除限制,将杠铃杆2上的杠铃片3移动到横杆75上或将横杆75上的杠铃片3移动到杠铃杆2上,安全且省力。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