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3025发布日期:2020-10-30 21:41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益智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



背景技术:

儿童在成长过程都要进行头脑和身体的发育,运动能够对儿童的健康体质起到促进作用,儿童举重训练能够对儿童的骨骼肌肉进行锻炼,使儿童从小拥有强壮的体魄,同时也可以对儿童头脑有一定促发育作用。现阶段,儿童举重器材价格昂贵,且进行举重训练需要去专业的健身机构,不能使儿童随时随地的自由得到锻炼。同时传统的举重器材多为成人使用,并不适用于儿童,因传统的举重器材均为金属材质,重量较重,儿童在举重训练过程中往往会过快的感觉乏力、疲惫,从而丧失继续训练的信心,同时也会觉得训练枯燥无味,毫无乐趣。

因此,现阶段急需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能够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进行举重训练,既提高了儿童的智力发育,又对儿童身体得到了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能够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进行举重训练,既提高了儿童的智力发育,又对儿童身体得到了锻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包括多个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二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及四通管接头;其中多个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及第三连接杆相互拼装形成人体模型骨架;多个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二通管接头、三通管接头、四通管接头及第四连接杆相互拼装形成举重架,所述举重架与人体模型骨架相连接;还包括由第五连接杆与多个第三壳体拼装形成的举重杠铃,所述举重杠铃放置在举重架上。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为非正六棱柱形,第二壳体为正六棱柱形,第三壳体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下表面中心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插孔,第一壳体的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圆孔槽;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表面中心处分别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三壳体的轴线处设置有贯穿第三壳体的第三插孔。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a和第一凹陷槽b;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c和第一凹陷槽d,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和第二凹陷槽;所述第三壳体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和第三凹陷槽。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和第五连接杆的外经均相等,且均为空心管,各连接杆的外径均比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及第三插孔的直径小0.2mm,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及第五连接杆的长度依次递增。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及第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盖帽,所述连接盖帽上设置有通气孔。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人体模型骨架由多个第一壳体通过上下表面相互叠合形成人体上躯干,且相邻两个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插孔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人体上躯干顶部由一个竖直放置的第一壳体来形成人体头部,该第一壳体底部侧面的第一圆孔槽与人体上躯干顶部的第一壳体上表面的第一插孔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人体上躯干底部由三个竖直放置的第一壳体通过侧面水平相互叠合形成人体下躯干,相邻两个第一壳体侧面上的第一圆孔槽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人体下躯干中间的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圆孔槽与人体上躯干最底部的第一壳体下表面的第一插孔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人体下躯干左右两侧所在的第一壳体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的第二插孔与正上方的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圆孔槽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进行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举重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一个竖直设置在人体模型骨架前侧面的第三连接杆,该第三连接杆的下端部通过一个三通管接头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杆,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杆与人体上躯干中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圆孔槽相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杆下端一个二通管接头连接一个第二连接杆,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插接在人体上躯干中第一壳体侧面的第一圆孔槽中,第三连接杆的上端部插接有一个四通管接头,该四通管接头水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有一个二通管接头,该二通管接头的上端部插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杆,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相同,且沿人体模型骨架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的四通管接头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进行连接。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举重杠铃包括一个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两端分别设置多个第三壳体,第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三壳体的第三插孔内。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人体上躯干后侧面的第一壳体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壳体。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儿童游戏举重器材,通过设置模块化零件,方便拿取,娱乐性高,通过各个零件模块的组装可以拼接成人体模型以及举重架,同时还可以组装成举重杠铃,人体模型可以站立在底面上,通过举重架可以承载举重杠铃。该举重器材通过组装的形式完成,可以让儿童免去健身机构,在家或户外均可以自行组装成举重器材,在组装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游戏游乐性,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脑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儿童更加喜欢利用该举重器材进行举重锻炼。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举重器材,既能满足儿童游戏玩耍的过程中脑力开发,又对儿童身体得到了锻炼,实用性以及趣味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举重器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人体模型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人体模型骨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举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举重杠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各个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至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包括多个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第四连接杆7、第五连接杆8、二通管接头9、三通管接头10及四通管接头11;其中多个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连接杆4及第三连接杆6相互拼装形成人体模型骨架100;多个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二通管接头9、三通管接头10、四通管接头11及第四连接杆7相互拼装形成举重架200,所述举重架200与人体模型骨架100相连接;还包括由第五连接杆8与多个第三壳体3拼装形成的举重杠铃300,所述举重杠铃300放置在举重架200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各个零件模块的组装可以拼接成人体模型骨架100以及举重架200,同时还可以组装成举重杠铃300,人体模型骨架100可以站立在底面上,通过举重架200可以承载举重杠铃300。人体模型骨架100的结构形状示意人体举重姿势,能够给儿童更加形象且直观的认知。该举重器材通过组装的形式完成,可以让儿童免去健身机构,在家或户外均可以轻松的自行组装成举重器材,在组装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游戏游乐性,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脑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儿童更加喜欢利用该举重器材进行举重锻炼。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举重器材,既能满足儿童游戏玩耍的过程中脑力开发,又对儿童身体得到了锻炼,实用性以及趣味性更强。

参照附图6所示,具体的,第一壳体1为非正六棱柱形,第一壳体1包括三个棱面宽度相等的第一侧棱面101以及三个宽度相等的第二侧棱面102,其中,第一侧棱面101与第二侧棱面102间隔设置在第一壳体1侧面上,且第一侧棱面101的宽度大于第二侧棱面102的宽度。第一壳体1还包括一个上底面和一个下底面,上底面和下底面中心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插孔103。第一壳体1的六个棱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圆孔槽104。

参照附图7所示,第二壳体2为正六棱柱形,第二壳体2的上下表面中心处分别设置有第二插孔21。

参照附图8所示,第三壳体3为圆柱形,第三壳体3的轴线处设置有贯穿第三壳体3的第三插孔22。

上述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均采用塑胶制品,轻便,方便拿取。

第一壳体1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a105和第一凹陷槽b106,第一壳体1的侧棱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c107和第一凹陷槽d108。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多个第一壳体1水平放置时,且通过上下表面相互层叠后,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起a105和第一凹陷槽b106会相互咬合,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相互连接且不发生旋转。同时在两个第一壳体1竖直放置时,且通过侧棱面相互贴合时,可以利用侧棱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c107和第一凹陷槽d108进行相互咬合,使两个第一壳体1不发生滑移。

第二壳体2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22和第二凹陷槽23。在这种结构设置下,多个第二壳体2水平放置时,且通过上下表面相互层叠后,相邻两个第二壳体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二凸起22和第二凹陷槽23会相互咬合,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二壳体2相互连接且不发生旋转。

第三壳体3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凸起32和第三凹陷槽33。在这种结构设置下,多个第三壳体3相互层叠后,相邻两个第三壳体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三凸起32和第三凹陷槽33会相互咬合,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三壳体3相互连接且不发生旋转。

参照附图9所示,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第四连接杆7和第五连接杆8的外经均相等,且均为空心管。各连接杆的外径均比第一插孔103、第二插孔21及第三插孔22的直径小0.2mm,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第四连接杆7及第五连接杆8的长度依次递增。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杆均采用塑胶材质,通过空心管设置,更加轻便,方便儿童拿取。上述连接杆的外径均相等,可以在与其他零部件进行拼装时适配性更强。各连接杆的外径均比第一插孔103、第二插孔21及第三插孔22的直径小0.2mm,方便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及第三壳体3可以轻松的与连接杆进行插拔连接。通过设置不同长度规格的连接杆,可以满足不同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从而组装成比例协调的举重器材。

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三连接杆6、第四连接杆7及第五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盖帽12,连接盖帽12上设置有通气孔121。通过设置连接盖帽12,防止儿童手插入连接杆中无法拔出造成危险,也避免连接杆边缘划伤手臂,同时连接盖帽12上设置通气孔121,根据气压原则使得上述连接杆与管接头或壳体插接时,更加方便,拆卸也方便。

该举重器材的组装方式如下:

人体模型骨架100由多个第一壳体1通过上下表面相互叠合形成人体上躯干110,且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插孔10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进行连接;利用第一连接杆4可以将多个第一壳体1从上往下串联起来,同时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起a105和第二凹陷槽23b会相互咬合,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相互连接且不发生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4的长度为第一插孔103深度的2倍,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通过第一连接杆4相互连接后,第一壳体1的上下平面可以完全贴合。

人体上躯干110顶部由一个竖直放置的第一壳体1来形成人体头部120,该第一壳体1底部侧面的第一圆孔槽104与人体上躯干110顶部的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第一插孔10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进行连接。

人体上躯干110底部由三个竖直放置的第一壳体1通过侧面水平相互叠合形成人体下躯干130,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侧面上的第一圆孔槽104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进行连接;第一连接杆4的长度为第一圆孔槽104深度的2倍,相邻两个第一壳体1的第一侧棱面101在相互贴合后,通过第一连接杆4可以防止相邻的两个第一壳体1发生滑移,同时第一壳体1的第一侧棱面101相互贴合时,可以利用侧棱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c107和第一凹陷槽d108进行相互咬合,在避免相邻第一壳体1发生滑移的同时,也避免了它们之间发生旋转。

人体下躯干130中间的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圆孔槽104与人体上躯干110最底部的第一壳体1下表面的第一插孔103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4进行连接,人体下躯干130左右两侧所在的第一壳体1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插孔21与正上方的第一壳体1上的第二圆孔槽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杆6进行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利用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第二壳体2来支撑人体下躯干130和人体上躯干110。

通过上述各个部件的拼装,可以组装成本实用新型举重器材的人体模型骨架100,人体模型的结构形状示意人体举重姿势,能够给儿童更加形象且直观的认知。

举重架200包括第一支撑架210和第二支撑架220,第一支撑架210包括一个竖直设置在人体模型骨架100前侧面的第三连接杆6,第三连接杆6的下端部通过一个三通管接头10分别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杆5,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杆5与人体上躯干110中第一壳体1侧面的第一圆孔槽104相连接,另外一个第二连接杆下端一个二通管接头9连接一个第二连接杆5,该第二连接杆5的另一端插接在人体上躯干110中第一壳体1侧面的第一圆孔槽104中,第三连接杆6的上端部插接有一个四通管接头11,该四通管接头11水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4连接有一个二通管接头9,该二通管接头9的上端部插接有一个第一连接杆4,第二支撑架220与第一支撑架210的结构相同,且沿人体模型骨架100中心对称设置,第一支撑架210和第二支撑架220上的四通管接头11之间通过第四连接杆7进行连接。

举重杠铃300包括一个第五连接杆8,第五连接杆8两端分别设置多个第三壳体3,第五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三壳体3的第三插孔22内。儿童在进行举重训练时,可以根据重量来增减第三壳体3的数量,通过第五连接杆8可以方便的插装多个第三壳体3,从而可以满足儿童的举重训练,且能做到循序渐渐。

人体上躯干110后侧面的第一壳体1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壳体2。因举重架200设置在人体模型骨架100前侧面,当举重杠铃300较重时,又发生人体模型骨架100前倾的风险,通过在人体上躯干110后侧面的第一壳体1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壳体2,并通过第一连接杆4将多个第二壳体2进行连接,同时利用第二壳体2上的第二凸起22和第二凹陷槽23可以防止多个第二壳体2发生相互旋转,进而增加配重,进行平衡。

上述举重器材通过儿童的动手拼装,可以让儿童在对人体模型骨架100的认识上,增加对举重训练的乐趣,同时在拼装过程中体验游戏的趣味性,且能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对儿童的智力进行开发。通过组装后的举重器材,让儿童更加热爱举重,从而起到锻炼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