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4158发布日期:2020-12-18 13:4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操控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操控手柄。



背景技术:

目前单手夹持式的游戏手柄分为专门为某款手机定制的,或者说手机夹持侧可根据某款手机更换的单手游戏手柄,这种手柄大多无法适配不同宽度规格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控手柄,便于适配各种宽度的电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操控手柄,其包括:

壳体,内部设置有收容空间;

第一夹爪,其一部分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第二夹爪,与所述第一夹爪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爪的一部分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夹爪、所述壳体配合,以形成安装位;以及

复位件,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复位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同步相向运动,以调整所述安装位。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可以通过复位件来调整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的位置距离,以调整安装位,使得安装位可以安装各种尺寸的电子装置,例如手机等。复位件使得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同步相向运动,便于安装位对电子装置安装定位,避免电子装置的安装位置与标准位置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控手柄的爆炸分解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控手柄与电子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与功能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功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功能件的组装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有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揭露了本申请有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垫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垫的部分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第一壳体的组装图;

图15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控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复位件的配合关系;

图1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控手柄的爆炸分解图,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控手柄与电子装置的配合示意图。该操控手柄100可用于与电子装置800连接,以控制电子装置800。尤其是在用户利用电子装置800玩游戏时使用操控手柄100,以通过操纵其按键等,实现对游戏虚拟角色的控制。当然,该操控手柄100也可以用于操控其他需要远程操作的电子装置800例如无人机等。

该电子装置800可固定在操控手柄100上使用。该电子装置800可以是屏显设备,其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当然,该电子装置800也可用作独立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可手持的电子装置,即在电子装置800自身进行数据处理。

请参阅图2,该操控手柄100可包括手柄主体200、功能件400和夹持组件600。夹持组件600可以用来夹持固定电子装置800,夹持组件600可以与手柄主体200安装在一起,以便用户通过手持手柄主体200完成对电子装置800的端持,功能件400可安装在手柄主体200上,并可与电子装置800连接,实现用户通过功能件400操控电子装置800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该手柄主体200可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具体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扣合形成安装功能件400的安装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请参阅图3,图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壳体10可用硬性材料制成。第一壳体10可包括壳体主体11及自壳体主体11边缘向第二壳体20一侧延伸设置的壳体壁12。具体地,壳体主体11可为板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用板状结构的材料制作出的球面、不规则面等形状,在此可不对壳体主体11的结构做具体限定。在一实施例中,壳体主体11可为矩形形状,其一侧与第二壳体20配合形成安装空间,另一侧与第二壳体20配合形成收容空间;安装空间与收容空间按照壳体本体11的长边走向排列。安装空间与收容空间可连通。壳体主体11在与第二壳体20形成收容空间的部分设置连接柱13以与第二壳体20配合,以用于安装夹持组件600。连接柱13可向第二壳体20一侧延伸设置。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柱13可为圆柱状,其内部设有与连接柱13同轴的圆形凹槽或圆形通孔以便与第二壳体2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壳体壁12在与第二壳体20形成收容空间的部位处相对的两侧分别断开以形成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以对夹持组件600让位。在一实施例中,壳体主体11的两长边在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部位之间的距离较其他部位之间的距离短,以便壳体主体11在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22处为夹持组件600让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与功能件400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20可用于安装功能件400,便于用户通过功能件400控制电子装置800。请参阅图5,第二壳体20可与第一壳体10大体构造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壳体20上还设置了安装柱211、第一安装孔212和第二安装孔213。第二壳体20可包括壳体主体21及自壳体主体21边缘向第一壳体10一侧延伸设置的壳体壁22。壳体主体21的构造与壳体主体11的构造大致相同,具体请参图3,在此不做详细阐述,仅将其主要元件罗列出来,具体配合关系以及功能参考壳体主体11的介绍。壳体主体21可设置连接柱23,以便与第一壳体10上的连接柱13配合安装夹持组件600。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柱23可为圆柱状。连接柱23的外径可与连接柱13的圆形凹槽或圆形通孔的内径一致,以便连接柱13与连接柱23插接固定。在一实施例中,圆形凹槽或圆形通孔可不设置在连接柱13上,而设置在连接柱23上,以便连接柱13与连接柱23插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柱13与连接柱23可不插接,连接柱13与连接柱23抵接,连接柱23可设置圆形通孔,以便螺栓依次通过连接柱23的通孔和连接柱13的圆形凹槽或圆形通孔以螺接固定形式固定,例如连接柱23的通孔和连接柱13的圆形凹槽或圆形通孔分别设置螺纹,以与螺栓螺接,例如螺栓依次通过连接柱23的通孔和连接柱13的圆形凹槽或圆形通孔与螺母固定。壳体壁22的构造与壳体壁12的构造大致相同。具体请参图3,在此不做详细阐述,仅将其主要元件罗列出来,具体配合关系以及功能参考壳体壁12的介绍。壳体壁22开设第一开口221和第二开口222。在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扣合时,壳体壁12和壳体壁22抵接,两者之间也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或胶粘接等方式固定。而第一开口121和第一开口122形成穿孔以安装夹持组件600,第二开口122和第二开口222形成穿孔以安装夹持组件600。

请参阅图4和图5,为了扩大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时的安装空间,壳体主体21在与第一壳体10扣合形成安装空间的部位向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凹陷形成凸壳。在壳体主体21的外表面,凸壳与壳体主体21在与第一壳体10扣合形成收容空间的部位形成卡位以与电子装置800配合。在一实施例中壳体主体21在凸壳处设置第一安装孔212和第二安装孔213以便功能件400的部分结构穿过并置于安装空间外,便于用户手持手柄主体200操控功能件400以控制电子装置800。壳体主体21在凸壳处设置安装柱211以便与第一壳体10用螺栓固定,以便与功能件400固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212包括成矩阵排列的四个圆孔。当然,第一安装孔212也可以为十字状孔。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孔213可为圆形。至于第一安装孔212、第二安装孔213的位置以及排布、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凸壳”和“壳体”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壳体”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壳体”,也可以被称为“壳体”。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安装孔”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安装孔”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安装孔”,也可以被称为“安装孔”。

请参阅图6,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功能件400的结构示意图,功能件400可包括电路板401、动作功能键402和摇杆键403。具体地,电路板401置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动作功能键402和摇杆键403均安装在电路板401上,动作功能键402例如abxy按键(也可被称为“abxy动作键”)可置于第一安装孔212内。摇杆键403可置于第二安装孔213内。用户可通过动作功能键402和摇杆键403完成对电子装置800的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电路板401可作为一个载体,其可用于安装动作功能键402和摇杆键403。当然,电路板401上还可设置接口组件(例如耳机接口、电源接口或usb接口等)、处理器等其他电子元件,以便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通过将接口组件置于安装孔内以与电子装置800、外部设备、电池等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800内置电池可为电路板401上的电子元件的运行提供电能。在一实施例中,手柄主体200在安装空间内可安装锂电池为电路板401上的电子元件的运行提供电能。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401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上。例如螺栓可穿过电路板401与安装柱211螺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动作功能键402和摇杆键403可组成按键组件,当然按键组件还可包括扳机键、方向键、开关键、快捷键(例如截图键、主页键(home键)、菜单键)等其他按键,当然也可包括用于警示、提醒的指示灯。相应的,壳体主体21可设置与按键组件相应的结构相对应的安装孔,以便按键组件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动作功能键402可包括x键、y键、a键、b键,可供用户玩游戏设置。比如格斗游戏中,a键、b键、x键、y键可以设置为分别对应轻拳、重拳、轻脚、重脚。

在一实施例中,摇杆键403可用于游戏视角或者游戏角色转动方向的控制。摇杆键403的操作功能可根据游戏需要设定。另外,还允许通过摇杆键403控制游戏界面中按下的点,做滑动动作,这在fps游戏中尤为重要,按下开抢同时移动,控制屏幕视角,完成扫射动作。比如射击游戏,摇杆键403控制角色前后左右走动,也可控制视角。

在一实施例中,快捷键可包括截图键,用于对游戏界面进行截图。可以实现玩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界面实现一键截图。当操控手柄100与电子装置800建立连接并启动软件运用后,如果用户想截图,只需直接按下截图键,操控手柄100会将截图键的截图信号通过无线或有线传递的方式,传输给电子装置800,由电子装置800根据截图信号对当前游戏界面进行截图,进一步可以实现保存和分享。快捷键可包括主页键(home键),用于主页管理、启动或关闭手柄。通过主页键,可以控制游戏手柄的启动和关闭,手柄关闭时,按下则启动,手柄开启时,长按设定时间例如2秒则关闭。另外,游戏手柄关闭状态下,长按主页键+b键设定时间例如2秒,可进入刷机模式(需通过充电口与电脑pc连接)。快捷键可包括菜单键,用于菜单管理,主要是打开游戏手柄按键映射管理界面,再按下则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扳机键对应游戏角色的双手,玩家在游戏攀爬的过程中,左右手会不断切换支撑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玩家按的太轻,那么会抓不稳,角色会掉落;如果按得太重,那么支撑物可能会损坏并脱落。每一个支撑物所能承受的重量都各不相同,通过震动和力度反馈,玩家可以配合视觉一起对当前状况进行判断。另一个使用场景是切割机,当玩家用手柄控制一台电动切割机,在开始切割之前可通过手柄上的喇叭以及震动确认机器是否已经启动。切割机接触物体之后,可通过震动感受到变化,扣下扳机键开始切割,会感受到来自切割物自身的阻力。根据切割物材质的不同,震动和阻力也不一样,比如木头就会感觉阻力很轻,石头和金属的话就会阻力很大。在切割的过程中,手柄反馈的手感和阻力都会根据目前的状况不断变化,而当切割结束之后,阻力会瞬间消失。还有其他更多应用场景,比如拉弓时弓弦绷紧的感觉、在凹凸不平的岩石地面上发动汽车、加速的感觉,甚至不同枪种之间的射击手感也有所区别,这些不同的感觉会更鲜明地通过扳机键体现。

请参阅图7,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功能件400的组装图。具体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形成安装空间和收容空间,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以通过壳体壁21和壳体壁22胶粘接、卡扣连接固定在一起。第一开口121和第一开口221形成穿孔以与收容空间连通,第二开口122和第二开口222形成穿孔以与收容空间连通,而且两个穿孔在收容空间的两侧相对设置以便与夹持组件600配合。功能件400安装在安装空间内,功能动作键402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12内,摇杆键403设置在第二安装孔213内。

请参阅图8,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结构示意图。壳体主体11上可设置安装柱111以与第二壳体20上的安装柱211抵接或插接或用螺栓螺接,以使得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固定在一起。

请参阅图9和图10,其分别揭露了本申请有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10可包括胶垫14。具体地,胶垫14设置在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上,可使用户在持握操控手柄100时增加握持感,使得持握更加舒服,便于用户控制电子装置800。

请参阅图9和图10,胶垫14可通过胶粘接和螺栓固定等固定形成固定在壳体主体11上。在一实施例中,壳体主体11可以设置相应的凹槽以便胶垫14置于凹槽内并固定在壳体主体11上,以使得胶垫14远离壳体主体11一侧的表面与壳体主体11的外表面平齐,或者圆弧过渡,使得手柄主体的外观好看。在一实施例中,胶垫14也可以覆盖设置在整个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胶垫14可只设置在壳体主体11与安装空间相对应的部位外表面上。在一实施例中,胶垫14可根据用户握持操控手柄100时,其左、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端部所放置在操控手柄100的部位来设置,以使得用户的手指端部与胶垫14接触,使得用户更舒服的接触操控手柄100,也可进一步减小胶垫14的设计成本。

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垫14的截面示意图,图1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垫14的部分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胶垫14可包括第一背胶层141、第一柔性层142、第二背胶层143和第二柔性层144。第一背胶层141、第一柔性层142、第二背胶层143和第二柔性层144依次层叠设置。第二柔性层144通过第二背胶层143与第一柔性层142黏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热塑成型工艺将第一柔性层142和第二柔性层144复合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柔性层144的边缘可向第一柔性层142的一侧延伸设置以包裹第一柔性层142的边缘,第一柔性层142和第二柔性层144的边缘可设置第一背胶层141,以便通过第一背胶层141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上。在一实施中,第一柔性层142和第二柔性层144均可为弹性材料制成,且第一柔性层142的密度小于第二柔性层144,以便减轻胶垫14的质量。例如第一柔性层142可为泡棉,第二柔性层144可为硅胶。第一柔性层142和第二柔性层144也可采用其他弹性材料制成。当然,第一柔性层142和第二柔性层144也可以采用同一种弹性材料制成,只是密度不同。低密度的第一柔性层142也可以增强第二柔性层144的柔软特性,可增强用户握持操控手柄100的握持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背胶层141可以省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螺钉固定、夹紧固定以完成胶垫与第一壳体10的固定。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柔性层”、“第二柔性层”和“柔性层”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柔性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柔性层”,也可以被称为“柔性层”。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背胶层”、“第二背胶层”和“背胶层”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背胶层”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背胶层”,也可以被称为“背胶层”。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600的结构示意图,图14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夹持组件600与第一壳体10的组装图。夹持组件600可安装在手柄主体200上。夹持组件600可包括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40、第一弹簧50、第二弹簧60和齿轮70。具体地,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相对设置可用于对电子装置800进行夹持;第一弹簧50、第二弹簧60和齿轮70可组装成复位件以用于对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施加夹持力,以便驱动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对电子装置800进行夹持。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和“夹爪”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夹爪”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夹爪”,也可以被称为“夹爪”。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弹簧”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弹簧”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弹簧”,也可以被称为“弹簧”。

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一夹爪30可包括移动部31和爪部32。具体地,移动部31置于收容空间内并与复位件配合,爪部32置于手柄主体200外部并与移动部31连接,以便与移动部31在复位件的驱动下带动爪部32的移动,以与第二夹爪40配合完成对电子装置800的夹持固定。

请参阅图3、图5、图13和图14,移动部31可为板状结构,移动部31可从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221形成的穿孔伸入收容空间内,以与复位件配合。移动部31靠近第二夹爪40的一侧的边缘部分向第二夹爪40延伸设置并在一侧设置锯齿311。移动部31在壳体主体11的长边的走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313,以便与复位件配合。在一实施例中,爪部32远离第二夹爪40的一侧与移动部31连接。请参阅图2和图14,爪部32可为板状结构,其朝向移动部31的一侧表面可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向第二夹爪40的表面贴合。在一实施例中,壳体主体11的长边在第一开口121为爪部32让位。壳体主体21的长边在第一开口221为爪部32让位。在一实施例中,爪部32向第二壳体20一侧延伸设置,以便与第二壳体20中的卡位、第二夹爪40配合形成安装位,实现安装并夹持电子装置800。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电子装置800被爪部32夹持不稳固,爪部32在夹持电子装置800的边缘向电子装置800一侧延伸设置卡勾321,以对电子装置800限位,并增强第一夹爪30的夹持强度。

对于上文以及下文所述的名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连接部”可以相互转换,比如,“第一连接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连接部”,也可以被称为“连接部”。

请参阅图13和图14,第二夹爪40与第一夹爪30类似,第二夹爪40可包括移动部41和爪部42。移动部41的构造与移动部31的构造大致相同,在此不做详细阐述,仅将其主要元件罗列出来,具体配合关系以及功能参考移动部31的介绍。移动部41可从第一开口122和第二开口222形成的穿孔伸入收容空间内,以与复位件配合。移动部41设置锯齿411;移动部41在壳体主体11的长边的走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412和第二连接部413,以便与复位件配合。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12的高度较第二连接部413高,以便在移动部41的移动方向上与第二壳体20限位,避免移动部41滑出收容空间。在一实施例中,爪部42远离第一夹爪40的一侧与移动部41连接。爪部42的构造与爪部32的构造大致相同,在此不做详细阐述,仅将其主要元件罗列出来,具体配合关系以及功能参考爪部32的介绍。爪部42向第二壳体20一侧延伸设置,以便与第二壳体20中的卡位、爪部32配合形成安装位,实现安装并夹持电子装置800。为了防止电子装置800被爪部42夹持不稳固的,爪部42设置卡勾421,以对电子装置800限位。

请参阅图13和图14,复位件中第一弹簧50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412,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313;第二弹簧60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312,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413;齿轮70可套设在连接柱13,齿轮70的齿分别与移动部31上的锯齿311及移动部41上的锯齿411啮合,以便移动部31和移动部41同步运动。移动部31上锯齿311及移动部41上的锯齿411分别位于齿轮70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簧50和第二弹簧60也可用其他具有弹性的弹性件替换。在一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第一弹簧50和第二弹簧60的作用,移动部32在设置第一连接部312部位出设置开口314以容纳第二弹簧60,移动部42在设置第一连接部412部位出设置开口414以容纳第二弹簧50。当然,开口314和开口414不是必须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另外,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中的至多一个可是固定的,例如第一夹爪30仅包括爪部32,爪部32可形成在手柄主体200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2的高度可较第二连接部313高,和/或第一连接部412的高度可较第二连接部413高,以便在移动部32和/或移动部42的移动方向上与第二壳体20限位,避免移动部31滑出收容空间。请参阅图15,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壳体20在壳体本体21上设置了两个条形状的限位槽214,限位槽214的走向与第一夹爪30的走向一致,凹槽21自壳体本体21向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侧凹陷设置,以对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一连接部412让位。在将手柄主体200和夹持组件600装在一起时,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412分别置于限位槽214中,用户拨动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时,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412、限位槽214的配合不会使得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滑出收容空间。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槽214也可以用其他结构替代,当然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上。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操控手柄1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用户不用手去拨动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来完成电子装置800的安装。爪部30在远离安装空间的一侧的边缘进行倒角形成插入部322,同样,爪部40在远离安装空间的一侧的边缘进行倒角形成插入部422,插入部322和插入部422的配合可以使得用户直接将电子装置800从插入部322和插入部422之间插入,插入安装电子装置800的方式较用户手动拨动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的方式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17和图18,图17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与复位件的配合关系,图18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齿轮70的结构示意图。在复位件中可用扭簧80替代第一弹簧50、第二弹簧60,当然也可以用卷簧替代。壳体本体11在连接柱13的周围设置第一限位柱15,齿轮70在朝向壳体本体11的一面凸伸设置第二限位柱71。连接柱13套设扭簧80,扭簧80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柱15抵接,扭簧8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柱71抵接,以实现齿轮70的复位。

请参阅图14,在组装夹持组件600与手柄主体200时,可将齿轮70套设在连接柱13上,将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设置在齿轮70两侧,使得移动部31上锯齿311及移动部41上的锯齿411分别位于齿轮70两侧,且齿轮70分别与锯齿311、锯齿411啮合,用第一弹簧50连接第一连接部412和第二连接部313,用第二弹簧60连接第一连接部312和第二连接部413。然后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扣合,使得连接柱13和连接柱14连接,另外可通过螺栓固定、胶粘接、卡扣固定等固定形式辅助固定。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使用时,向远离第二夹爪40的方向拉动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40会因为与齿轮70的啮合实现第二夹爪40向远离第一夹爪30的方向移动,实现了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之间距离的调整。然后将电子装置800放在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之间,且使电子装置800触碰到第二壳体20上的卡位,然后停止拉动第一夹爪30,在第一弹簧50和第二弹簧60的作用下,第一夹爪30向第二夹爪40一侧移动,第二夹爪40向第一夹爪30一侧移动,使得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对电子装置800进行夹持,另外卡勾321和卡勾421将置于电子装置800远离手柄主体200的一侧的表面,以对电子装置800进行了限位,使得夹持更稳固,避免电子装置800脱落。当然,也可以直接将电子装置800从插入部322和插入部422之间插入以完成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