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27357发布日期:2021-06-11 21:4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滑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



背景技术:

随着滑板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滑板作为短途代步工具使用;且为了提高滑板代步行走时的便利性,电动滑板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电动滑板产品;然而,对于现有的电动滑板产品而言,其一般采用两个电机单独控制相应的轮子转动来实现行走,而这种驱动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具体的:

1、由于一个电机驱动一个轮子,在水平加速时很容易出现动力输出不绝对平衡的问题;

2、在加速、刹车时因为动力分配不平衡而容易出现跑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该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结构设计新颖、行走稳定性,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水平加速时动力输出不平衡问题,还能够解决加速、刹车因动力分配不平衡而导致的跑偏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包括有主体滑板,主体滑板的下端侧装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驱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

驱动轮组件包括有螺装紧固于主体滑板下表面的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的下端侧装设有第一支撑桥架,第一支撑桥架包括有第一桥架主体,第一桥架主体与第一安装座连接;第一桥架主体的左端部设置有朝左侧水平延伸的第一桥架左侧轴,第一桥架左侧轴与第一桥架主体左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桥架左侧轴的第一桥架左侧法兰;第一桥架主体的右端部设置有朝右侧水平延伸且与第一桥架左侧轴同轴布置的第一桥架右侧轴,第一桥架右侧轴与第一桥架主体右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桥架右侧轴的第一桥架右侧法兰;

第一桥架左侧法兰螺装有左侧电机支架,第一桥架右侧法兰螺装有右侧电机支架,第一桥架左侧轴的左端部穿过左侧电机支架并延伸至左侧电机支架的左端侧,第一桥架右侧轴的右端部穿过右侧电机支架并延伸至右侧电机支架的右端侧;左侧电机支架与右侧电机支架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左侧电机支架与右侧电机支架之间装设有位于第一桥架主体旁侧的双出轴电机,双出轴电机的壳体左端部螺装于左侧电机支架,双出轴电机的壳体右端部螺装于右侧电机支架,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左端部穿过左侧电机支架并延伸至左侧电机支架的左端侧,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右端部穿过右侧电机支架并延伸至右侧电机支架的右端侧;

第一桥架左侧轴的左端部装设有左侧驱动轮,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左端部与左侧驱动轮驱动连接;第一桥架右侧轴的右端部装设有右侧驱动轮,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右端部与右侧驱动轮驱动连接。

其中,所述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左端部套装有左侧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桥架左侧轴的左端部套装有左侧从动皮带轮,左侧主动皮带轮与左侧从动皮带轮之间绕装有左侧传动皮带,左侧从动皮带轮与所述左侧驱动轮止转连接;

所述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右端部套装有右侧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桥架右侧轴的右端部套装有右侧从动皮带轮,右侧主动皮带轮与右侧从动皮带轮之间绕装有右侧传动皮带,右侧从动皮带轮与所述右侧驱动轮止转连接。

其中,所述左侧从动皮带轮设置有环绕于左侧从动皮带轮的中心孔外围且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左侧止转凸起,所述左侧驱动轮对应各左侧止转凸起分别开设有左侧止转槽,各左侧止转凸起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左侧止转槽内;

所述右侧从动皮带轮设置有环绕于右侧从动皮带轮的中心孔外围且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右侧止转凸起,所述右侧驱动轮对应各右侧止转凸起分别开设有右侧止转槽,各右侧止转凸起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右侧止转槽内。

其中,所述左侧电机支架螺装有左侧支架护板、左侧皮带轮护盖,所述右侧电机支架螺装有右侧支架护板、右侧皮带轮护盖。

其中,所述第一桥架主体的中间位置通过一个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螺接,且第一桥架主体与第一安装座之间装设有套装于第一螺栓外围的第一减震胶套;

第一桥架主体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一安装座对应第一限位凸起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凸起嵌插于第一限位槽内。

其中,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有螺装紧固于所述主体滑板下表面的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的下端侧装设有第二支撑桥架,第二支撑桥架包括有第二桥架主体,第二桥架主体与第二安装座连接;

第二桥架主体的左端部设置有朝左侧水平延伸的第二桥架左侧轴,第二桥架主体的右端部设置有朝右侧水平延伸且与第二桥架左侧轴同轴布置的第二桥架右侧轴,第二桥架左侧轴的左端部装设有左侧从动轮,第二桥架右侧轴的右端部装设有右侧从动轮。

其中,所述第二桥架主体的中间位置通过一个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螺接,且第二桥架主体与第二安装座之间装设有套装于第二螺栓外围的第二减震胶套;

第二桥架主体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第二安装座对应第二限位凸起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凸起嵌插于第二限位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其包括主体滑板、驱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驱动轮组件包括螺装于主体滑板下表面的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下端侧装设第一支撑桥架,第一支撑桥架包括第一桥架主体、第一桥架左侧轴、第一桥架右侧轴、第一桥架左侧法兰、第一桥架右侧法兰,第一桥架主体与第一安装座连接;第一桥架左侧法兰螺装左侧电机支架,第一桥架右侧法兰螺装右侧电机支架,左侧电机支架与右侧电机支架之间装设双出轴电机;第一桥架左侧轴左端部装设左侧驱动轮,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左端部与左侧驱动轮驱动连接;第一桥架右侧轴右端部装设右侧驱动轮,双出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右端部与右侧驱动轮驱动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行走稳定性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水平加速时动力输出不平衡问题,还能够解决加速、刹车因动力分配不平衡而导致的跑偏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驱动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从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从动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在图1至图6中包括有:

1——主体滑板2——驱动轮组件

21——第一安装座22——第一支撑桥架

221——第一桥架主体2211——第一限位凸起

222——第一桥架左侧轴223——第一桥架右侧轴

224——第一桥架左侧法兰225——第一桥架右侧法兰

231——左侧电机支架232——右侧电机支架

24——双出轴电机251——左侧驱动轮

2511——左侧止转槽252——右侧驱动轮

2521——右侧止转槽261——左侧主动皮带轮

262——右侧主动皮带轮271——左侧从动皮带轮

2711——左侧止转凸起272——右侧从动皮带轮

2721——右侧止转凸起281——左侧支架护板

282——右侧支架护板291——左侧皮带轮护盖

292——右侧皮带轮护盖2101——第一螺栓

2102——第一减震胶套3——从动轮组件

31——第二安装座311——第二限位槽

32——第二支撑桥架321——第二桥架主体

3211——第二限位凸起322——第二桥架左侧轴

323——第二桥架右侧轴331——左侧从动轮

332——右侧从动轮34——第二螺栓

35——第二减震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式单电机双驱动滑板,其包括有主体滑板1,主体滑板1的下端侧装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驱动轮组件2、从动轮组件3。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驱动轮组件2包括有螺装紧固于主体滑板1下表面的第一安装座21,第一安装座21的下端侧装设有第一支撑桥架22,第一支撑桥架22包括有第一桥架主体221,第一桥架主体221与第一安装座21连接;第一桥架主体221的左端部设置有朝左侧水平延伸的第一桥架左侧轴222,第一桥架左侧轴222与第一桥架主体221左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桥架左侧轴222的第一桥架左侧法兰224;第一桥架主体221的右端部设置有朝右侧水平延伸且与第一桥架左侧轴222同轴布置的第一桥架右侧轴223,第一桥架右侧轴223与第一桥架主体221右端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桥架右侧轴223的第一桥架右侧法兰225。

更进一步的,第一桥架左侧法兰224螺装有左侧电机支架231,第一桥架右侧法兰225螺装有右侧电机支架232,第一桥架左侧轴222的左端部穿过左侧电机支架231并延伸至左侧电机支架231的左端侧,第一桥架右侧轴223的右端部穿过右侧电机支架232并延伸至右侧电机支架232的右端侧;左侧电机支架231与右侧电机支架232左右正对且间隔布置,左侧电机支架231与右侧电机支架232之间装设有位于第一桥架主体221旁侧的双出轴电机24,双出轴电机24的壳体左端部螺装于左侧电机支架231,双出轴电机24的壳体右端部螺装于右侧电机支架232,双出轴电机24的动力输出轴左端部穿过左侧电机支架231并延伸至左侧电机支架231的左端侧,双出轴电机24的动力输出轴右端部穿过右侧电机支架232并延伸至右侧电机支架232的右端侧。

另外,第一桥架左侧轴222的左端部装设有左侧驱动轮251,双出轴电机24的动力输出轴左端部与左侧驱动轮251驱动连接;第一桥架右侧轴223的右端部装设有右侧驱动轮252,双出轴电机24的动力输出轴右端部与右侧驱动轮252驱动连接。

需解释的是,本发明的双出轴电机24通过以下结构与左侧驱动轮251、右侧驱动轮252驱动连接,具体的:双出轴电机24的动力输出轴左端部套装有左侧主动皮带轮261,第一桥架左侧轴222的左端部套装有左侧从动皮带轮271,左侧主动皮带轮261与左侧从动皮带轮271之间绕装有左侧传动皮带(图中未示出),左侧从动皮带轮271与左侧驱动轮251止转连接;双出轴电机24的动力输出轴右端部套装有右侧主动皮带轮262,第一桥架右侧轴223的右端部套装有右侧从动皮带轮272,右侧主动皮带轮262与右侧从动皮带轮272之间绕装有右侧传动皮带(图中未示出),右侧从动皮带轮272与右侧驱动轮252止转连接。

其中,本发明的左侧从动皮带轮271与左侧驱动轮251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止转连接,具体的:左侧从动皮带轮271设置有环绕于左侧从动皮带轮271的中心孔外围且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左侧止转凸起2711,左侧驱动轮251对应各左侧止转凸起2711分别开设有左侧止转槽2511,各左侧止转凸起2711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左侧止转槽2511内。同样的,本发明的右侧从动皮带轮272与右侧驱动轮252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止转连接,具体的:右侧从动皮带轮272设置有环绕于右侧从动皮带轮272的中心孔外围且呈均匀间隔分布的右侧止转凸起2721,右侧驱动轮252对应各右侧止转凸起2721分别开设有右侧止转槽2521,各右侧止转凸起2721分别嵌插于相应的右侧止转槽2521内。

在本发明进行行走的过程中,双出轴电机24的动力输出轴同时驱动左侧主动皮带轮261、右侧主动皮带轮262转动,且左侧主动皮带轮261与右侧主动皮带轮262同步转动;转动的左侧主动皮带轮261通过左侧传动皮带驱动左侧从动皮带转动,转动的右侧主动皮带轮262通过右侧传动皮带驱动右侧从动皮带转动,由于左侧驱动轮251与左侧从动皮带轮271止转连接且右侧驱动轮252与右侧从动皮带轮272止转连接,即左侧驱动轮251随着左侧从动皮带轮271同步转动,右侧驱动轮252随着右侧从动皮带轮272同步转动,即本发明能够实现一个电极同时驱动两个驱动轮转动。

需强调的是,对于本发明的单电机双驱动结构而言,其能够有效地解决水平加速时动力输出不平衡问题,还能够解决加速、刹车因动力分配不平衡而导致的跑偏问题。故而,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新颖、行走稳定性的优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左侧电机支架231螺装有左侧支架护板281、左侧皮带轮护盖291,右侧电机支架232螺装有右侧支架护板282、右侧皮带轮护盖292。左侧支架护板281用于遮挡隐藏左侧电机支架231,右侧支架护板282用于遮挡隐藏右侧电机支架232,左侧皮带轮护盖291用于遮挡隐藏左侧从动皮带轮271,右侧皮带轮护盖292用于遮挡隐藏右侧从动皮带轮27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桥架主体221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与第一安装座21连接,具体的:第一桥架主体221的中间位置通过一个第一螺栓2101与第一安装座21螺接,且第一桥架主体221与第一安装座21之间装设有套装于第一螺栓2101外围的第一减震胶套2102;第一桥架主体221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2211,第一安装座21对应第一限位凸起2211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第一限位槽(图中未示出),第一限位凸起2211嵌插于第一限位槽内。

对于上述第一桥架主体221与第一安装座21的连接方式而言,安装时,先将第一限位凸起2211对准并插入至第一限位槽内,而后再通过一个第一螺栓2101实现第一桥架主体221与第一安装座21连接;该装配连接方式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减震胶套2102而言,其能够有效地实现减震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从动轮组件3包括有螺装紧固于主体滑板1下表面的第二安装座31,第二安装座31的下端侧装设有第二支撑桥架32,第二支撑桥架32包括有第二桥架主体321,第二桥架主体321与第二安装座31连接;第二桥架主体321的左端部设置有朝左侧水平延伸的第二桥架左侧轴322,第二桥架主体321的右端部设置有朝右侧水平延伸且与第二桥架左侧轴322同轴布置的第二桥架右侧轴323,第二桥架左侧轴322的左端部装设有左侧从动轮331,第二桥架右侧轴323的右端部装设有右侧从动轮332。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第二桥架主体321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与第二安装座31连接,具体的:第二桥架主体321的中间位置通过一个第二螺栓34与第二安装座31螺接,且第二桥架主体321与第二安装座31之间装设有套装于第二螺栓34外围的第二减震胶套35;第二桥架主体321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3211,第二安装座31对应第二限位凸起3211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第二限位槽311,第二限位凸起3211嵌插于第二限位槽311内。

对于上述第二桥架主体321与第二安装座31的连接方式而言,安装时,先将第二限位凸起3211对准并插入至第二限位槽311内,而后再通过一个第二螺栓34实现第二桥架主体321与第二安装座31连接;该装配连接方式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减震胶套35而言,其能够有效地实现减震作用。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