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用腿部力量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0212发布日期:2021-12-15 07:2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用腿部力量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腿部力量锻炼装置,具体是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用腿部力量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腿部力量训练能让腿充满活力,增强腿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恢复腿部肌肉的弹性,训练装置是指学习操作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设备,分训练辅助设施和训练设备两类,训练辅助设施包括教学电视、图片、模型和书面教材等,主要用于掌握操作原理和熟悉训练程序,训练设备包括练习器、模拟器和其他可供练习用的设备,主要用于掌握技能,腿部力量训练装置是指对腿部进行力量集中训练的一种设备。
3.但是,现有的腿部锻炼装置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需要针对性的进行调节,导致腿部训练时受力不彻底,影响训练效果的问题,且现有的腿部锻炼装置在针对腿部锻炼时配重块一般固定,难以根据使用者的训练需求进行调节。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用腿部力量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用腿部力量锻炼装置,包括底座、距离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和训练机构,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座椅;
5.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丝杆、摇把、第一滑块、固定套筒、滑杆和滑槽,所述底座的顶部端面右侧设有滑槽,所述底座的内腔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右端贯穿底座的右侧端面与摇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端面与固定套筒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与滑槽滑动连接;
6.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控制箱、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丝杆、螺纹套筒和安装板,所述固定套筒的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固定套筒的右侧与第一锥齿轮套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二丝杆的底端套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底端与固定套筒内腔底端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的顶端贯穿固定套筒的顶部端面与安装板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端面与座椅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筒的底端与连接块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7.所述训练机构包括固定块、弧形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训练筒、圆形板和缓震块,滑槽左侧的所述底座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顶部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两侧端面均设有弧形滑槽,两个所述弧形块的相对侧端面均设有训练筒,两个所述训练筒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配重块,所述训练筒靠近弧形块的一侧端面与第二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端贯穿弧形块两侧的弧形滑槽与圆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弧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外壁套接有第三滑
块,所述第三滑块与弧形块的内壁滑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杆的左端与底座内腔左端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的右侧端面设有圆孔,所述第一丝杆与圆孔相适应。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滚珠,若干个所述滚珠与底座内腔的底部端面滑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腔设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内腔的两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两个滑孔,两个所述滑杆分别与两个滑孔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的两侧内壁均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底部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第二丝杆相适应,所述连接块的两侧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两个限位槽滑动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端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套筒与通孔滑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训练筒远离弧形块的一侧内壁设有螺纹,所述训练筒远离弧形块的一侧端面与螺纹盖螺纹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块内腔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缓震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缓震块与弧形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缓震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震垫。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块的两侧端面均固定安装有滚珠,所述第三滑块两侧的滚珠与弧形块的内壁滑动连接。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用腿部力量锻炼装置。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弧形块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座,2、座椅,3、第一丝杆,4、摇把,5、第一滑块,6、固定套筒,7、滑槽,8、控制箱,9、电机,10、转轴,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第二丝杆,14、螺纹套筒,15、通孔,16、安装板,17、连接块,18、连接杆,19、限位块,20、第一弹簧,21、滑杆,22、固定块,23、弧形块,24、弧形滑槽,25、第二滑块,26、第三滑块,27、训练筒,28、配重块,29、螺纹盖,
30、圆形板,31、第二弹簧,32、缓震块,33、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请参阅图1

6所示,一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堂用腿部力量锻炼装置,包括底座1、距离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和训练机构,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座椅2;
33.所述距离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丝杆3、摇把4、第一滑块5、固定套筒6、滑杆21和滑槽7,所述底座1的顶部端面右侧设有滑槽7,所述底座1的内腔设有第一丝杆3,所述第一丝杆3的右端贯穿底座1的右侧端面与摇把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的顶部端面与固定套筒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筒6与滑槽7滑动连接;
34.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控制箱8、电机9、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二丝杆13、螺纹套筒14和安装板16,所述固定套筒6的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有控制箱8,所述控制箱8的内腔固定安装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与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0的另一端贯穿固定套筒6的右侧与第一锥齿轮11套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 12与第二丝杆13的底端套接,所述第二丝杆13的底端与固定套筒6
内腔底端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3与螺纹套筒1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14的顶端贯穿固定套筒6的顶部端面与安装板16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6的顶部端面与座椅2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筒14的底端与连接块17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35.所述训练机构包括固定块22、弧形块23、第二滑块25、第三滑块26、训练筒27、圆形板30和缓震块32,滑槽7左侧的所述底座1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22,两个所述固定块22的顶部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23,所述弧形块23的两侧端面均设有弧形滑槽24,两个所述弧形块23的相对侧端面均设有训练筒27,两个所述训练筒27的内腔滑动连接有配重块28,所述训练筒27靠近弧形块23的一侧端面与第二滑块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5的另一端贯穿弧形块23两侧的弧形滑槽24与圆形板3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5与弧形滑槽24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5外壁套接有第三滑块26,所述第三滑块26与弧形块23的内壁滑动连接。
36.所述第一丝杆3的左端与底座1内腔左端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 的右侧端面设有圆孔,所述第一丝杆3与圆孔相适应,便于连接;所述第一滑块5的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滚珠,若干个所述滚珠与底座1内腔的底部端面滑动连接,便于连接;所述底座1内腔设有两个滑杆21,两个所述滑杆21 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内腔的两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5上设有两个滑孔,两个所述滑杆21分别与两个滑孔滑动连接,便于连接;所述固定套筒6的两侧内壁均设有限位槽33,两个所述限位槽33的底部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便于减小冲击;所述连接块17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第二丝杆 13相适应,所述连接块17的两侧端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8,两个所述连接杆18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两个所述限位块19分别与两个限位槽 33滑动连接,便于连接;所述固定套筒6的顶部端面开设有通孔15,所述螺纹套筒14与通孔15滑动连接,便于连接;所述训练筒27远离弧形块23的一侧内壁设有螺纹,所述训练筒27远离弧形块23的一侧端面与螺纹盖29螺纹连接,便于连接;所述弧形块23内腔的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1,所述第二弹簧31的顶端与缓震块3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缓震块32与弧形块2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缓震块3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震垫,便于缓震;所述第三滑块 26的两侧端面均固定安装有滚珠,所述第三滑块26两侧的滚珠与弧形块23的内壁滑动连接,便于连接。
37.本技术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通过转动摇把4带动第一丝杆3转动,使得与丝杆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块5带动固定套筒6左右移动,进而实现了座椅2的左右移动,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座椅2与训练机构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不同腿长人群的需要,通过滑杆21与第一滑块5上滑孔的滑动连接,既能够辅助支撑又可以对第一滑块5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滑块5只做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启动电机9带动转轴10转动,使得与转轴10套接的第一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进而使得与第二锥齿轮12套接的第二丝杆13带动螺纹套筒14上下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座椅2的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人群的需要,通过与螺纹套筒14固接的连接块17带动限位块19在限位槽33内滑动,使得螺纹套筒14只做竖向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固定套筒6两侧内壁上设有的限位槽33 避免了连接块17与第一锥齿轮11的碰撞,又通过限位槽33底端设有的第一弹簧20能够有效的减小螺纹套筒14下降时的冲击,通过训练筒27与螺纹盖29 的螺纹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配重块28的数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训
练重量,通过与训练筒27固接的第二滑块25与弧形块23上的弧形滑槽24 之间的滑动连接,便于使用者进行腿部训练,通过第三滑块26两侧固定安装的滚珠与弧形块23内壁的滑动连接,减小了摩擦,便于训练筒27的滑动,通过弧形块23内腔底端设有的第二弹簧31和缓震块32能够有效的减小训练筒27 上升到最高点后下降时可能产生的冲击,对使用者进行保护。
38.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9.1.本技术通过转动摇把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使得与丝杆转动连接的第一滑块带动固定套筒左右移动,进而实现了座椅的左右移动,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座椅与训练机构之间的距离以满足不同腿长人群的需要,通过滑杆与第一滑块上滑孔的滑动连接,既能够辅助支撑又可以对第一滑块进行限位,使得第一滑块只做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40.2.本技术通过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使得与转轴套接的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与第二锥齿轮套接的第二丝杆带动螺纹套筒上下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座椅的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人群的需要,通过与螺纹套筒固接的连接块带动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动,使得螺纹套筒只做竖向方向上的移动,通过固定套筒两侧内壁上设有的限位槽避免了连接块与第一锥齿轮的碰撞,又通过限位槽底端设有的第一弹簧能够有效的减小螺纹套筒下降时的冲击;
41.3.本技术通过训练筒与螺纹盖的螺纹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配重块的数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训练重量,通过与训练筒固接的第二滑块与弧形块上的弧形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便于使用者进行腿部训练,通过第三滑块两侧固定安装的滚珠与弧形块内壁的滑动连接,减小了摩擦,便于训练筒的滑动,通过弧形块内腔底端设有的第二弹簧和缓震块能够有效的减小训练筒上升到最高点后下降时可能产生的冲击,对使用者进行保护。
4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