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拼装积木内隔墙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7317发布日期:2022-08-27 02:3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拼装积木内隔墙组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拼装积木结构,尤其是一种建筑拼装积木内隔墙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拼装积木在国内外具有的强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其复合了拼装玩具以及手办模型的特点,受到广泛玩家的喜爱。
3.现有的建筑类玩具以几种形态呈现,一种是无法复制的手工模型,其使用多种素材、原料,通过手工者较大的学习和研究投入设计而成,只能用于局部场景的展示,造工精美但是无法重现;第二种是使用木板、纸片、毛线等粘贴而成的模型产品,其拼装过程极其依赖工具,如刀片、剪刀、胶水,拼装过程差,同时有受伤风险;第三种是像素化拼装积木,也是目前市场上量最大,消费年龄较广的一种,但此类积木受限于像素化的粒状积木,其成品往往是夸张不贴合实际模型的,尤其体现在建筑上则差异度更大。
4.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对拼装的建筑积木开始关注,但偶然有小部分的实景拼装积木,其结构松散,没有展现建筑的力学结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建筑拼装积木提出在古典建筑力学的思想上进行模型化、可复制化创新,弥补市场空缺。
5.尤其,在于建筑模型的内隔墙部分,现有的拼装积木由于设计精度和生产精度限制,内隔墙一般都是使用外墙相同的样式来制作及拼装,不仅没有体现古典建筑的力学、美学内涵,同时拼装乐趣也不足,结构只有自下而上的单向拼装,限位结构单一;同时古典建筑的内墙建筑榫入方式也过于复杂,对材料密度有很高要求,未必能够完全应用在微缩的积木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积木内隔墙组装结构,解决现有上述问题,弥补市场空缺。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拼装积木内隔墙组装结构,包括方梁、方柱、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梁、方柱的拼接边均设置有趟槽,所述方梁的上、下趟槽相间地插装所述墙板及所述方柱,所述相间的墙板、方柱以下侧的所述方梁为底、上侧的方梁为顶从基座逐层叠装至建筑顶部。本方案的隔墙拼装结构,三个主要零件单元之间互相形成水平、竖直方向的限制,而且能够更具叠装的外轮廓结构方便更改墙板大小、方柱高度、方梁长度,使内隔墙的拼装具有无限延展的可能。同时结构稳固,拼装后墙面垂直方向受力较大。在体现古典建筑力学内涵同时拼装过程极具乐趣。
8.较优地,所述方梁趟槽内还设置有定位孔,对应地所述墙板上、下边及所述方柱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定位卡块。紧配的定位孔及卡块能更好地使方柱、方梁、墙板三者固定拼装。
9.较优地,所述方梁上、下两侧的所述定位孔为每个所述墙板或所述方柱的定位卡块设置有间隔。间隔使方柱及墙板的卡块独立安装,紧固度较好。
10.可选地,所述墙板及所述方柱的定位卡块共用一个定位孔。本方案适合方梁较短场景,生产及加工也较容易。
11.一般地,还包括侧边方柱,所述侧边方柱设置在叠装的所述墙板的两边侧,所述侧边方柱设置有竖趟槽,用于所述墙板的左边或右边趟入固定。
12.一般地,所述侧边方柱为两平行外墙内侧的内凸柱。
13.可选地,所述侧边方柱为端面为折角的立柱,其垂直折角的拼装侧均设置有所述竖趟槽,用于拼装互相垂直的两组叠装的所述墙板。
14.较优地,在叠装的所述墙板的最上端还设置有内山脊。使隔墙与顶部的主梁结构更好地结合。
15.较优地,在叠装的所述墙板的最下端还设置有墙槛,所述墙槛下侧还设置有插入所述基座的定位柱。以更好使叠装墙板的下端稳定拼接。
16.可选地,在所述墙槛上侧,所述墙板可以替换为对开门板。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拼装积木内隔墙结构鲜明,不需要依赖任何工具即可拼装。
19.2、拼装完成后结构稳固,不易松动。
20.3、反向拆装依赖的结构点比较单一,不容易出现拆装时候难以用力,导致积木破损。
21.4、方案设计简繁得当,拼装零件数量适中,保证拼装乐趣。
22.5、内隔墙的垂直方向承受力较大,配合上下的内山脊及墙槛结构,墙面整体稳固度更高,经测试,即使模型甩动也不松脱。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装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梁方柱墙板分离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边方柱分离示意图。
26.其中1、方梁;2、方柱;3、墙板;4、趟槽;41、定位孔;42、定位卡块;5、侧边方柱;51、竖趟槽;6、内山脊;7、墙槛;71、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拼装积木内隔墙组装结构,包括方梁1、方柱2、墙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梁1、方柱2的拼接边均设置有趟槽4,所述方梁1的上、下趟槽4相间地插装所述墙板3及所述方柱2,所述相间的墙板3、方柱2以下侧的所述方梁1为底、上侧的方梁1为顶从基座逐层叠装至建筑顶部。本方案的隔墙拼装结构,三个主要零件单元之间互相形成水平、竖直方向的限制,而且能够更具叠装的外轮廓结构方便更改墙板大小、方柱高度、方梁长度,使内隔墙的拼装具有无限延展的可能。同时结构稳固,拼装后墙面垂直方向受力较
大。在体现古典建筑力学内涵同时拼装过程极具乐趣。
29.较优地,所述方梁1趟槽4内还设置有定位孔41,对应地所述墙板3上、下边及所述方柱2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定位卡块42。紧配的定位孔及卡块能更好地使方柱、方梁、墙板三者固定拼装。
30.较优地,所述方梁1上、下两侧的所述定位孔41为每个所述墙板3或所述方柱2的定位卡块42设置有间隔。间隔使方柱及墙板的卡块独立安装,紧固度较好。
31.可选地,所述墙板3及所述方柱2的定位卡块42共用一个定位孔41。本方案适合方梁较短场景,生产及加工也较容易。
32.一般地,还包括侧边方柱5,所述侧边方柱5设置在叠装的所述墙板3的两边侧,所述侧边方柱5设置有竖趟槽51,用于所述墙板的左边或右边趟入固定。
33.一般地,所述侧边方柱5为两平行外墙内侧的内凸柱。
34.较优地,在叠装的所述墙板的最上端还设置有内山脊6。使隔墙与顶部的主梁结构更好地结合。
35.较优地,在叠装的所述墙板3的最下端还设置有墙槛7,所述墙槛7下侧还设置有插入所述基座的定位柱71。以更好使叠装墙板的下端稳定拼接。
36.可选地,在所述墙槛7上侧,所述墙板3可以替换为对开门板。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