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0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围棋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围棋记录装置。
长期以来,普遍采用在围棋记录纸的交叉点上画出圆圈,里面写上数字的方式来记录围棋谱,或用横、纵坐标确定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和次序,存在着记录的棋谱不够美观,不利手辩别黑白子、记录的棋谱直观性差。
在公开销售的普通园珠笔中,一般在笔壳的一端有凸起的导块,此端有一个可沿外壳的导块作往复运动的直动件,嵌入直动件内的旋转件,连接于旋转件的笔芯和套在笔芯上的弹簧。
下面简述园珠笔的工作原理。


图1、图2、图3、图4是用于叙述园珠笔工作原理的几个示意图。

图1所示,为了清楚起见,图中仅画出旋转件(1)的一个螺旋面和导块(2)的一部分,且假定旋转件(1)与导块(2)之间的压力是作用在螺旋平均半径为r的螺旋线上。R为导块(2)对旋转件(1)的压力,R的园周分力F使旋转件(1)产生力矩M=Fr,使旋转件(1)旋转。在图2所示位置时,旋转件(1)的螺旋面位于直动件(3)的螺旋面上,根据前述原理,旋转件(1)受到力矩作用,产生旋转趋势,由于笔芯缩回笔壳内时,外壳的导块(2)处于直动件(3)与旋转件(1)的直槽内,阻止旋转件(1)旋转,按压直动件(3),使笔芯伸出笔壳,同时推动旋转件(1)脱离导块(2),此时旋转件(1)将旋转,旋转件(1)在旋转过程中和导块(2)的螺旋面接触,如图3所示,使旋转件(1)继续旋转,直到导块(2)卡入旋转件(1)的角形槽内,如图4所示,阻止笔芯缩回笔壳,再按压直动件(3),使旋转件(1)旋转,旋转件(1)上的直槽引导旋转件(1)沿导块(2)滑动,笔芯缩回笔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围棋谱的围棋记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它由带有导块的外壳,连接于外壳的主轴,一端置于外壳的导块内另一端伸出外壳的直动件,套在主轴上嵌入直动件的旋转件,压紧旋转件的弹簧以及转盘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带有字模的转盘套在旋转件上,以便旋转变换字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记录的棋谱较接近于机器印刷的结果,棋谱美观,直观性好,有利于辨别黑白子及行棋的次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图6分别是图7的直动件(11)、旋转件(12)的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
图10、
图11、
图12分别是图8的旋转件(22)、园柱凸轮(30)、被动直动件(31)、被动旋转件(33)的主视图。
图13至17是图7、图8转盘上的一些字模。图7所示的记录装置用于记录棋谱的1至9着以及一些常用的符号,如打劫用的符号。分为A、B两个记录端,A端用于记录类似于
图13所示的符号,表示黑子,B端用于记录类似于
图14所示的符号,表示白子。该装置在外壳(8)的两端沿着径向各开有园孔(9),靠近园孔(9)有导块(10),直动件(11)一端置于外壳(8)的导块(10),另一端伸出外壳(8),直动件(11)如图5所示,它的两侧开有直槽(4),以便连接主轴(13),直动件(11)的一端均布着9个V形槽(5)。旋转件(12)套在主轴(13)上,旋转件(12)一端嵌入直动件(11)内,旋转件(12)如图6所示,其上均布着9个锯齿状螺旋形斜面(6),旋转件(12)的另一端为方形杆(7),此端连接着弹簧(14),转盘(15)园柱面上包着橡胶制成的字模(16),转盘(15)的内孔为方形孔(17),转盘(15)套在旋转件(12)的方形杆(7)上,主轴(13)连接于外壳(8)上。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按压直动件(11),使其沿外壳(8)的导块(10)运动,推动旋转件(12)旋转,带动套在旋转件(12)上的转盘(15)旋转一个角度,即变换转盘(15)伸出外壳(8)的字模(16),将需要的字模印在记录纸上,即可达到记录棋谱的目的。
图8所示的记录装置用于记录棋谱的10至99着,分为C、D两个记录端,C端用于记录类似于
图15所示的奇数,代表黑子,D端用于记录类似于
图16所示的偶数,代表白子。该装置在外壳(18)的两端沿着其径向各开有园孔(19),靠近园孔(19)有导块(20)。直动件(21)一端置于外壳(18)的导块(20)内,另一端伸出外壳(18),直动件(21)可参见图5,它的两侧也开有直槽(4),以便连接主轴(23),直动件(21)的一端均布着5个V形槽(5)。旋转件(22)套在主轴(23)上,其一端嵌入直动件(21)内,旋转件(22)如图9所示,其上均布着5个锯齿状螺旋形斜面(40),旋转件(22)的另一端为方形杆(41),内孔为方形孔(42),内孔端面(24)连接着弹簧(25)。弹簧(25)由主轴(23)上的凸肩(26)支撑。主动转盘(27)外园柱面上包着橡胶制成的字模(28),其中C端主动转盘(27)上的字模(28)为奇数1、3、5、7、9,D端主动转盘(27)上的字模(28)为偶数0、2、4、6、8,主动转盘(27)的内孔为方形孔(29),主动转盘(27)套在旋转件(22)上。园柱凸轮(30)内接于旋转件(22),园柱凸轮(30)如
图10所示,下端为方形杆(43),以便跟随旋转件(22)转动,园柱凸轮(30)的轮廓曲线为园柱凸轮(30)转过五分之四周时,被动直动件(31)静止不动,转过最后五分之一周时,被动直动件(31)被推到最大升程后又回复到起始位置。被动直动件(31)如
图11所示,其上开有直槽(44),一端均布有9个V形槽(45),另一端为短杆(46),被动直动件(31)套在主轴(23)的导块(32)上,可沿导块(32)作往复运动。被动旋转件(33)如
图12所示,它的上端均布着9个锯齿状螺旋形斜面(47),下端为方形杆(48),被动旋转件(33)套在主轴(23)上,其一端嵌入被动直动件(31)内,另一端连接着被动弹簧(34)。被动转盘(35)外园柱面上包着橡胶制成的字模(36),字模(36)为数字1至9,被动转盘(35)内孔为方形孔(37),它套在被动旋转件(33)上。定位套筒(38)、(39)分别于主动转盘(27)、被动转盘(35)的两侧。
该装置工作过程为按压直动件(21),使其沿着外壳(18)的导块(20)移动,推动旋转件(22)旋转,带动园柱凸轮(30)及套在旋转件(22)上的主动转盘(27)旋转一个角度,即变换个位上的字模(28)。当第五次按压直动件(21)时,内接于旋转件(22)的园柱凸轮(30)推动被动直动件(31)运动到最大升程,使被动旋转件(33)旋转,带动套在被动旋转件(33)上的被动转盘(35)旋转一个角度,即变换十位上的字模(36),将主动转盘(27)与被动转盘(35)组合成的字模印在记录纸上,即可达到记录棋谱的目的。
利用图8所示的记录装置,也可以记录三位数字,例如记录190,见
图17。其改动部分为(一)将被动转盘(35)上的字模(36)改为两位数,例如
图17的左边数字19;(二)将被动直动件(31)上的V形槽(45)的个数以及被动旋转件(33)上的锯齿状螺旋形斜面(47)的个数改为10个。
权利要求1.一种围棋记录装置,由带有导块外壳,连接于外壳的主轴,一端置于外壳的导块内,另一端伸出外壳的直动件,套在主轴上嵌入直动件的旋转件,压紧旋转件的弹簧以及转盘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带有字模的转盘套在旋转件上,以便旋转变换字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园柱面上包着橡胶制成的字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有键状导块及支撑弹簧的凸肩,所述旋转件内接有园柱凸轮,园柱凸轮连接着被动直动件,嵌入被动直动件的被动旋转件,压紧被动旋转件的被动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由主动转盘和被动转盘组合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记录围棋谱的围棋记录装置,由带有导块的外壳,连接于外壳的主轴,一端置于外壳的导块内,另一端伸出外壳的直动件,套在主轴上嵌入直动件内的旋转件,压紧旋转件的弹簧以及转盘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带有字模的转盘套在旋转件上,以便旋转变换字模,该装置印出的棋谱较接近于机器印刷的结果,棋谱美观,直观性好,有利于辨别黑白子及行棋的次序。
文档编号A63F3/00GK2115142SQ9220157
公开日1992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20日
发明者杨卫群 申请人:杨卫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