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全能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91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乒乓全能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乒乓球拍,尤其涉及球拍的整体形状。
目前,公知的乒乓球拍是由拍身、拍柄和胶皮联接而成。国际常用拍子有两种,一为横握球拍,一为直握球拍,不同的球拍能决定不同的打法,不同的打法又往往决定整个世界乒坛的格局。50至60年代,亚洲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直拍打法战绩辉煌,70年代横拍打法开始崛起,匈牙利、瑞典、俄罗斯、德国、法国、捷克、波兰等国屡屡有打败中国顶尖高手的记录,尤其是瑞典四次蝉联世界冠军,自此,直拍的光芒逐渐被横拍取代。男子队的水平往往代表乒坛的最高水平,当前世界乒联公布的前10名排名榜中直拍选手仅有刘国良、金泽珠(韩国),而前三名是横拍一统天下,于是国人不禁呼吁直拍应寻求突破性技术,否则直拍就再不得翻身了。要寻求突破性技术,不妨先考察一下乒乓球的发源,乒乓球又叫桌球,原本是从地面“搬移”到桌面上的,它是从网球脱胎而来的,所以虽经70多年的演变,依然可见网球的烙印,传统的横拍,拍形及握法都保留着网球拍的特征。横拍是以手掌横握球拍,相当稳重,不易疲劳,动作稳定,而且反手击球,速度、准确度同正手一样,但是横握球拍手腕动作少,不够灵活。因此,横拍打法在近台快攻上似乎不如直拍,近年来欧洲力量型球队力图增加击球回合,以挽回近台球的被动性。传统的直拍比横拍略轻,手柄稍短,直拍尽靠三根指头的“捏”和虎口的“托”来握拍,很难握实,既不耐疲劳,动作又易变形,发挥不稳,而反手靠的是推挡,基本上是借对方的力气回球,力量单薄,杀伤力弱,相当被动。但是直拍并非一无是处,手指“捏”拍,相当灵活,动作变化多而细腻。崇尚技巧的中国队发挥自身这一优势,发展近台快攻技术,力求前三板“速决速战”-可是如今横拍跟上来了,甚至有领先之势,因此,巴望速决速战,收效并不明显。从以上可知,乒乓球拍的改革创新很有必要。球拍的创新与竞赛规则是否相适应呢?国际乒联对这个问题早就作出规定了,1992年国家体委公布竞赛规则最贴近而有效的,是与国际接轨的,其规定“1.4球拍,1.4.1球拍的大小、形状、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而坚硬”。引证文件乒乓球竞赛规则,1992年,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拍,它既可作横握全能用又可作直握全能用,它不仅能加强直握反手的攻击能力使反手的回球起质的变化,而且能提高中远台相持能力,使直拍在综合实力上足以与传统横拍相抗衡并超过,而且使横拍也得以长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球拍制成形状如同一把刀插入一滴水。拍身呈水滴状,左上侧斜长一把柄。传统对称的左右肩起了悬殊变化,右肩成为凸角,凸角犹如水滴刚断落处,角度小于90度。凸角左边线5公分以内。斜柄长在拍身近区的左半区,且向左上方倾斜,它的中线与凸角左边线的延长线的夹角在80度到92度之内。拍柄以扁平状代替传统“园”柄。拍柄宽度比传统拍大,但不超过1.5倍,厚度略薄。为适应不同使用者,球拍大小分若干规格,拍身过凸角顶点的长中轴线为22±2公分,拍身宽为16±1.5公分。手指和虎口挟持处的宽幅为4-5.5公分范围内,食指抵握处内收,凹弧深度小于0.5公分。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新颖性,整拍形状摆脱网球拍的烙印,不简单追求形式而根据直拍的需要而创造,外形曲折富有变化。创造性,改变传统直拍柄为左斜柄,在斜柄根部右边缘设置凸角,为握拍增加一个支撑点,使直握打法能够实现两面进攻。实用性,1、无论直握打还是横握着打,均可两面进攻,尤其是直握由推挡防御变为积极进攻(包括高中低空、左中右路、近中远台),填补传统直拍的缺陷。2、防御面积大大增加,可减少大量奔跑,同样的贴胶面积横握本拍时,准确击球面比传统横拍伸长2公分以上,直握本拍时准确击球面比传统直拍伸长3-5公分以上。3、准且稳,横握时击球面下垂,位于手臂延长线上,即手掌延长线的位置,接发球准确、灵敏。另外重心也下垂,大致位于手臂延长线上,这样摆动稳定又灵活,对于近台球对抗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增加对抗回台。直握时由于凸角的作用,大拇指根部的承拍,重心升高,击球稳,球拍的击球面上升,升高到略低手臂延长线的位置-击球的最佳时刻是球弹起的最高点或即将下落的瞬间,由于简单的动作反应时间是0.13-0.22秒(运动员可能更短),故当球拍真正击到球拍时,球往往不在最高点。球拍击球面略低于手臂延长线,便是出手动作反应略有滞后的心理现象考虑的-这样不易漏球。4、防滑,无论直握还是横握,一旦大量运动,汗水很多,但本拍均可避免滑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乒乓球拍第一个实施例的正视构造图。缩小到5分之2(以下皆缩小到5分之2)。
图2是图1中拍柄1-1的侧剖视图。
图3是乒乓球拍第二个实施例的正视构造图。
图4是乒乓球拍第三个实施例的正视构造图。
图5是直握拍时正手正面持拍图。
图6是反手反面持拍图。
图7是横握拍时正手正面持拍图。
图8是反手反面持拍图。
图中1、拍身2、右肩3、左肩4、拍身近区5、拍柄下缘6、凸角7、凸角左边线8、食指抵握处9、手指挟持处宽幅10、手虎口卡入处11、拍柄前边缘12、拍柄后边缘13、拍柄14、直握正手正面手指遮挡部位15、反手反面手指遮挡部位16、横握正手正面手指遮接部位17、反手反面手指遮挡部位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拍身(1)的上方是右肩(2)和左肩(3),右肩(2)凸起,与左肩(3)相比,两肩差异悬殊,右肩(2)和左肩(3)的中部是拍身近贴区(4),拍身近区(4)长着拍柄的下缘(5),拍柄下缘(5)的右方是凸角(6),凸角(6)的左边线(7)与拍柄后缘线(12)构成虎口卡入处(10),与虎口卡入处(10)成对应关系的是食指抵握处(8),食指抵握处(8)与虎口卡入处(10)共同构成手指挟持处宽幅(9),手指挟持处宽幅(9)的大小以适应各种持拍人的手指能力而定,限度在4公分-5.5公分.手指挟持处(9)的上方是拍柄(13),拍柄(13)的前边缘(11)有略微凹凸之分,拍柄后边缘(12)中部略微凸起。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拍身(1)略为丰满,拍身(1)的上方是右肩(2)和左肩(3),右肩(2)凸起,与左肩(3)相比,两肩差异悬殊,右肩(2)和左肩(3)的中部是拍身近区(4),拍身近区(4)长着拍柄的下缘(5),拍柄下缘(5)的右方是凸角(6),该凸角(6)的左边线(7)比较短,但与食指抵握处相对而言比较高位,凸角(6)的左边线(7)与拍柄后缘线(12)构成虎口卡入处(10),与虎口卡入处(10)成对应关系的是食指抵握处(8),食指抵握处(8)与虎口卡入处(10)共同构成手指挟持处宽幅(9),手指挟持处宽幅(9)的大小以适应各种持拍人的手指能力而定,限度为4公分-5.5公分,手指挟持处(9)的上方是拍柄(13),拍柄(13)的前边缘(11)和后边缘(12)是平直的。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拍身(1)显得比较小巧,拍身(1)的上方是右肩(2)和左肩(3),右肩(2)凸起,与左肩(3)相比,两肩差异悬殊,右肩(2)和左肩(3)的中部是拍身近区(4),拍身近区(4)长着拍柄的下缘(5),拍柄下缘(5)的右方是凸角(6),与后面讲到的食指抵握处(8 )相对而言,该凸角略微高位,凸角(6)的左边线(7)与拍柄后缘线(13)构成虎口卡入处(10),与虎口卡入处(1 )成对应关系的是食指抵握处(8),食指抵握处(8)与虎口卡入处(10)共同构成手指挟持处宽幅(9),手指挟持处宽幅(9)的大小以适应各种持拍人的手指能力而定,限度在4公分-5.5公分之间。手指挟持处(9)的上方是拍柄(13),拍柄(13)的前边缘(11)有略微凹凸之分,拍柄(13)的后边缘(12)也有略微凹凸之区别。
权利要求
1.一种乒乓球拍,拍身、拍柄、胶皮紧相联,其特征是拍柄斜着长;近区右缘有个凸角;整拍形状如同一把刀插入一水滴,拍柄相似于刀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拍,其特征是拍身左右肩悬殊,右肩上的凸角,如同水滴刚断落处,角度在90度范围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拍,其特征是拍柄着根于近区的左半区,且向左上方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拍,其特征是拍柄宽度是传统拍的1.5倍以内,厚度略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乒乓球拍,其特征是食指和虎口挟持处的拍柄宽幅在4-5.5公分范围内,食指抵握处内收。
全文摘要
一种能够提高效能的乒乓球拍,它是在传统球拍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器具应与手相适应”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兼收直拍、横拍的优点,从而让手拍关系更加和谐,使正反手攻击能力相对平衡。此拍以扁柄代替“圆”柄,拍柄斜长在拍身的左上方;拍身呈水滴状;而凸角如水滴刚断落处,它起着支撑妙用。此拍可直握可横握,均可两面进攻,并且把进攻方位、速度、旋转度上升到新层次,当直握用时比传统直拍优势显著,横握用时比传统横拍进步。
文档编号A63B59/04GK1225847SQ9812149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28日
发明者林恒曙, 林捷, 林誉 申请人:林恒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