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0386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
[0001]相关串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4年5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第61/993,712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公开都通过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0003]本公开涉及具有摆动本体的玩偶。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具有相对于头部与本体而移动的本体壳体的玩偶。
【背景技术】
[0004]通常消费者作为收藏物来购买与收集动作玩偶、娃娃、小型摆件、以及其它此种玩具或塑像。人们通常以具有他们喜爱的角色(例如,电视、电影、视频游戏等)的玩偶装饰他们的房间、办公室、寝室与桌子等。此玩偶可以是静态或动态的,其中例如玩偶的头部可以相对于玩偶的本体运动。一种此玩偶称为摇头娃娃。另一种是由国家娱乐收藏品协会(NECA)销售的头部抖动玩偶。头部的运动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并且令人愉快欣赏。
[0005]可能期望,但是仍未开发的是,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更具体地说,将期望的是具有相对于玩偶的头部运动的本体的玩偶。

【发明内容】

[0006]本公开涉及具有相对于玩偶可运动的本体的玩偶。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其包括基部、附接到基部的顶部的支撑组件、附接到支撑组件的头部、枢轴地附接到支撑结构的摆动件、以及附接到摆动件的本体。摆动件可以通过应用施加到摇摆本体(和/或摆动件)上的力(例如,磁性力)移动,以使摇摆本体围绕枢轴点来回移动摇摆本体。
【附图说明】
[0007]通过下述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将会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0008]图1是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的立体图;
[0009]图2是示出玩偶从位置A到位置B、到位置C的摇摆本体的移动的前视图;
[0010]图3至图5是示出如与电磁线圈一起使用的玩偶的支撑组件的摆动件的移动的视图;
[0011]图6是支撑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7是支撑组件的局部装配图;
[0013]图8至-图9是附接到基部的支撑组件的侧视图与后视图;
[0014]图10是附接到基部的支撑组件、部分装配的摇摆本体、以及头部的后视图;
[0015]图11是具有定位在其附近的头部的装配好的摇摆本体的俯视图;
[0016]图12至图13是具有摇摆本体的完全装配的玩偶的前视图与后视图;
[0017]图14是玩偶的上部的放大立体图;
[0018]图15是玩偶的下部的放大侧视图;
[0019]图16是覆盖件移除的玩偶的基部的仰视图;
[0020]图17是附接有覆盖件的玩偶的基部的仰视图;
[0021]图18是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以及
[0022]图19是图18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下所述,本公开涉及具有摇摆本体的玩偶。
[0024]图1是具有摇摆本体16的玩偶10的立体图。玩偶10包括基部12,此基部具有附接到基部12并且从基部12延伸出的支撑组件14。附接到支撑组件14顶部的玩偶10的头部18可以是静态或动态的(例如,头部18可以独立于摇摆本体16运动)。例如,头部18可以通过诸如弹簧(例如,摇头娃娃)的任何可移动附接机构附接到支撑组件14。摇摆本体16可以通过任何适当附接设备附接到支撑组件14并且可以提供以任何类型的运动(例如,摇摆、旋转、弹跳等),或者没有运动。例如,可以通过单一枢轴(例如,其中本体16可以具有布置在站立点上的中空球体,使得本体16可沿着任何方向移动),或者任何其它类型的枢轴来附接本体16。可以利用任何类型的力来提供运动,诸如机械(例如,来自人的弹簧加载的推动/拉动)、电、磁等。
[0025]摇摆本体16固定到支撑组件14的摆动件。本体16可以构造为围绕摆动件与支撑组件14延伸,使得支撑组件14的底部部分突出通过壳体组件16的底部开口 20,并且支撑组件14的顶部部分突出通过壳体组件16的顶部开口 22。摇摆本体16可以从位置A (例如,当摇摆本体16处于静止时)移动(例如,枢转、来回摇摆)到位置B和C。顶部开口 22与底部开口 20为摇摆本体16来回旋转(在不撞击到支撑组件14的情况下)提供了空间并且可以是任何适当形状或尺寸。此部件的材料可以包括任何适当材料,诸如塑料(例如,乙烯基)、金属、玻璃等,并且可以由任何适当的处理制造(例如,注塑成型)。尽管摇摆本体16示出为三维体形,但是本体16可以替代地是二维体形。
[0026]图2是示出玩偶10的摇摆本体16的运动的前视图。如示出的(以及上面描述的),玩偶10包括基部12、附接到基部12并且从基部12延伸出的支撑组件14、附接到支撑组件14的顶部的头部18、以及附接到支撑组件14的摇摆本体16。摇摆本体16围绕枢轴部件63旋转(例如,从位置A来回,到位置B,到位置C,并且返回)。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形状或构造的摇摆本体16 (例如摇摆本体16的腿部之间的开口区域)。
[0027]图3至图5是示出了如与电磁线圈196 (下面更加详细地说明其部件)一起使用的玩偶的支撑组件114的摆动件150的运动的视图。支撑组件114包括附接到后支撑件(未示出)的前支撑件130,以及通过枢轴部件163固定在其间的摆动件150(例如,在下端具有重物)。摆动件150的臂的上部附接到枢轴部件163并且围绕枢轴部件163运动。摆动件150的负重的底面部分包括磁体160。磁体160的强度、极性与重量可以根据特定玩偶的尺寸、重量、以及特征改变(例如,磁体160的重量可以影响摆动件150来回摆动的速度)。
[0028]电磁线圈196与控制器197电联通并且通过控制器197 (例如,印刷电路板)操作,此控制器与电池198或者其它电源电联通并且由电池198或者其它电源驱动。控制器197可以编程为以可重复选择增量(例如,用于特定可重复持续期间)将电流提供到电磁线圈196。将电流提供给电磁线圈196来调节电磁线圈196的极性,使得其吸引或排斥摆动件150的磁体160,由此移动摆动件150并且致使它来回移动。电流的持续期间和/或强度(例如,极性的强度)可以是由制造商作为默认值提供的设置,和/或可以由使用者通过玩偶上的控制件进行调节(例如,以调节玩偶的摇摆本体的摆动速度)。
[0029]图3是示出当电磁线圈196具有中性极性(例如,没有电流)时处于静止的摆动件150的前视图。图4是示出在位置A并且以虚线在位置B处的摆动件150的前视图。可以通过控制器197使电流反向,和/或可以致动与终止电流(例如,周期地)。通过此种方式,控制器197改变电磁线圈196的极性和/或使电磁线圈196磁化/去磁化,以提供与摆动件150的磁体160相互作用的磁力,从而吸引和/或排斥磁体160(例如,从位置A和位置B来回)。图5是示出图4的处于位置A的摆动件150的立体图。然而,磁体是选择性的并且替代地,摆动件150可以仅通过来自使用者的外力(例如推动)来回摇摆。
[0030]图6是支撑组件的分解立体图。支撑组件114包括前支撑件130、后支撑件140、摆动件150、枢轴部件163、前张紧夹具161 (例如开口环)、以及后张紧夹紧162 (例如,开口环)。
[0031]前支撑件130包括连接到下柱状件133的上壳体132,以及位于其底部的前支脚134。上壳体132限定内部并且包括在上壳体132的两侧的每个上的侧开口 138(下面更加详细说明)。上壳体还包括圆角突出部135,该圆角突出部与附接到其上的前张紧夹具161的形状一致。后支撑件140包括连接到下柱状件143的上壳体142以及位于其底部的前支脚144。上壳体142限定内部并且包括在上壳体142的两侧的每个上的侧开口 148 (下面更加详细说明)。上壳体142还包括圆角突出部(未示出),该圆角突出部与附接到其上里的后张紧夹具162的形状一致。
[0032]枢轴元件163可以是圆柱体164(例如,塑料),具有伸出圆柱体164的各端部的销钉165 (例如,金属)。枢轴元件163的销钉165的端部安装到前支撑件130的上壳体132的突出部135的内表面以及后支撑件140的上壳体142的突出部145的内表面。
[0033]摆动件150可以是任何适当形状(例如,T状)。摆动件可以具有竖直杆151,此竖直杆151具有从杆151的顶部延伸出(例如以直角)的第一臂152与沿着与第一臂152相反的方向从杆151的顶部延伸出(例如以直角)的第二臂153。在杆151的顶部处,在第一臂152与第二臂153之间具有顶部中心孔154。当装配时,顶部中心孔154定位在枢轴元件163周围,由此允许摆动件154围绕枢轴元件163旋转。在第一臂152与第二臂153的每个的端部处都具有第一孔155与第二孔156。当摆动件150来回摆动时,第一孔155与第二孔156将摇摆本体保持在适当位置处。此外,如上所述,杆151的底部包括接收与保持磁体160的底部接收件158。然而,可以使用任何类型附接件以将摇摆本体连接到摆动件(例如,卡扣配合)和/或将磁体160连接到摆动件150 (例如,粘结剂)。
[0034]图7是支撑组件114的局部装配图。如上所述,支撑组件114包括摆动件150、前支撑件130与后支撑件140、以及枢轴部件163。前支撑件130包括上壳体132、下柱状件133、以及侧开口 138。后支撑件140包括上壳体142、下柱状件143、以及侧开口 148。摆动件150包括竖直杆151、第一臂152、第二臂153、第一孔155、第二孔156与中心孔154。
[0035]前支撑件130的上壳体132的内部包括一个或多个前柱136以及一个或多个前穿孔137。后支撑件140的上壳体142的内部同样包括一个或多个后柱146以及一个或多个后穿孔147。前支撑件130的上壳体132的前柱136与后支撑件140的上壳体142的后穿孔147相互作用(例如,前支撑件130的前柱136容纳在后支撑件140的后穿孔147中),以使前支撑件130与后支撑件140互锁。通过相同的方式,后支撑件140的上壳体142的后柱146与前支撑件130的上壳体132的前穿孔137相互作用(例如,后支撑件140的后柱146插入到前支撑件130的前穿孔137中并且容纳在前支撑件130的前穿孔137中),以使前支撑件130与后支撑件140互锁。此外,前支撑件130与后支撑件140的穿孔都可以(或者任一个)是通孔,这允许螺钉(或者其它附接设备)螺入到前支撑件130和后支撑件140的柱的内孔中,由此将支撑件130、140固定到彼此。例如,可以将螺钉插入通过后支撑件140的后穿孔147并且进入到前支撑件130的前柱136的内孔中。
[0036]图8至图9分别是附接到基部112的支撑组件114的侧视图与后视图。支撑组件114的前支撑件130与后支撑件140的侧开口 138、148 一起在各侧上形成开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