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趣味裂变的陀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47170阅读:来源:国知局
螺体2与第三陀螺体3相分离各自单独转动。该实施例的限位固定器71为旋转卡接固定器,该实施例的传感机构8包括有与外界感应源相感应的感应器、带动旋转卡接固定器71转动的电机81以及给电机81供电的电源82,当感应器接收到外界感应源的感应时使电机81和电源82的电路连通,此时电机81工作并带动旋转卡接固定器71转动进而解除对第二陀螺体2的卡接而实现第二陀螺体2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弹射开来。该实施例的感应器为磁控感应电路,该磁控感应电路由EPROM、磁控开关、电容和电阻组成,另外电机电路由电机81、电容、三极管和电阻组成,电源电路由电源82、开关、电容和电阻组成,该实施例的外界感应源对应为端部设有磁铁的感应棒,当感应棒端部的磁铁靠近转动中的组合陀螺时,磁控感应电路中的磁控开关受到磁铁的磁力吸引而闭合,使感应电路处于连通状态,磁控感应电路发出信号给EPROM的PAO脚,EPROM得到信号后通过PBO脚控制电机电路中的电机81工作。以上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83上,该电路板83上还设有电源控制开关84,该电路板83安装在第三陀螺体3内部靠边位置,该电机81安装在第三陀螺体3内部中间位置,而电源82则安装在电机81的侧旁。
[0028]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弹性件4设置于在第三陀螺体3中,该弹性件4包括有弹簧41和弹射座42,弹簧41套在旋转卡接固定器71外,弹射座42安装在弹簧41上方,当第二陀螺体2卡接到旋转卡接固定器71上时,弹簧41及弹射座42被向下挤压;当第二陀螺体2在旋转卡接固定器71转动后解除卡接状态时,弹射座42在弹簧41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将第二陀螺体2弹射出去;该实施例的第三陀螺体3包括有第三陀尖31、陀尖座32、下螺套33、上螺套34、螺片35以及安装座36,其中传感机构8安装固定在安装座36内,该安装座36固定在下螺套33和上螺套34之间,弹射座42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上螺套34和安装座36之间,且弹射座42可上移伸出上螺套34并通过上螺套34限制其向上脱离第三陀螺体3,螺片35套接在上螺套34和安装座36之间的位置。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电机81横卧放置在旋转卡接固定器71的下方,该电机81的转轴端连接有一拨动片85,该拨动片85为一圆柱体且在圆柱体对称两侧凸设有凸耳851,旋转卡接固定器71的底部边缘对应拨动片85的位置设有凸边711,该拨动片85的凸耳851在电机81的转轴带动下转至旋转卡接固定器71的凸边711进而带动旋转卡接固定器71转动以解除对第二陀螺体2的卡接;该旋转卡接固定器71上设有复位弹簧72使旋转卡接固定器71在转动后能反转复位,当拨动片85继续转动后,凸耳851会逐渐离开凸边711,当凸耳851离开凸边711后,旋转卡接固定器71在复位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反转复位,回到初始位置,以待拨动片85的另一个凸耳851再次来带动旋转卡接固定器71转动。该实施例在拨动片85的前端设有一金属块852,在该金属块852的上方位置设有一安装在第三陀螺体3中的自停检测装置9,对应的在电路板83上设有该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由一自停检测开关一端接地一端与EPROM的PAl脚连接,该自停检测装置9向下伸出两个触脚91分别位于金属块852的两侧,该金属块852随拨动片85转动的过程中会间断与两个触脚91接触,当金属块852转动至不与两个触脚91接触的状态时,电路中的自停检测开关断开,EPROM检测到该开关断开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81停止工作,以降低电源82的不必要损耗;而当拨动片85在带动旋转卡接固定器71转动过程中,金属块852恰好是处于与两个触脚91接触的状态。该实施例的旋转卡接固定器71的中间开有花键形卡接孔73,在卡接孔73的上边缘侧壁设有切入斜边74,第二陀螺体2的下螺座22上对应设有花键形卡凸221,第二陀螺体2在向下插入第三陀螺体3过程中卡凸221是先挤压切入斜边74,从而产生分力使旋转卡接固定器71被带动转动,转至卡接孔73与卡凸221对齐时卡凸221卡入卡接孔73中,卡入后旋转卡接固定器71在复位弹簧72作用下自动反转复位而实现卡凸221卡紧在卡接孔73中,此时第二陀螺体2与第三陀螺体3组合成一体。
[0029]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二陀螺体2内的卡接件为上移解锁卡接件5。第二陀螺体2包括第二陀尖21、下螺座22、上螺座23、攻击环24和轴套25,上螺座23和下螺座22上下对接并通过螺钉固定,该攻击环24的内环面设有凸键241,下螺座22的上边缘向下设有凹位222,该攻击环24放在下螺座22上时其凸键241伸入到凹位222中,通过上螺座23与下螺座22固接而实现攻击环24套接在上螺座23和下螺座22之间的外部,且攻击环24不会相对上下螺座转动;该轴套25位于上螺座23和下螺座22之间的内部,在轴套25的底面设有插柱,下螺座22内对应设有插孔223,通过插柱与插孔223相插接而实现轴套25与下螺座22连接,并通过上螺座23与下螺座22固接而使轴套25固定;该第二陀尖21安装在下螺座22上,其弹簧41设置在上螺座23和轴套25之间的位置。该实施例的下螺座22内中间设有安装座224,第二陀尖21从安装座224的底部中间穿过伸出到下螺座22下方,该实施例的上移解锁卡接件5对应包括有两卡脚51,该卡脚51成半圆环形,两卡脚51分别位于第二陀尖21上部两侧,卡脚51的内圆环面下端设计成倾斜面52,第二陀尖21的上部对应设有楔形块211与卡脚51的倾斜面52配合,从而实现第二陀尖21着地向上缩入时两卡脚51分别向两侧外移,卡脚51外移而解除对第一陀螺体I的卡接使第一陀螺体I弹出分离;在该卡脚51的外侧面连接有复位弹簧53,通过该复位弹簧53可使卡脚51向中间移动复位,复位时挤压第二陀尖21使第二陀尖21向下伸出。该卡脚51的内环面上端凸设有卡钩54,第一陀螺体I的下部对应设有卡位10,通过卡钩54与卡位10相卡接而实现上移解锁卡接件5将第一陀螺体I固定在第二陀螺体I上端。
[0030]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一陀螺体I包括第一陀尖11、陀片12和螺盖13,螺盖13旋接在陀片12上端,第一陀尖11与陀片12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与卡钩54配合的卡位10设置于该第一陀尖11上,第一陀尖11是伸入到第二陀螺体2中与上移解锁卡接件5相卡接的,而陀片12的下部伸入到上螺座23的孔中而压缩该弹簧41。
[0031]该组合陀螺的裂变原理如下:将组合陀螺通过发射器发射后整体进行高速旋转,玩家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比赛过程中将感应棒靠近转动中的第三陀螺体3的位置,使感应电路接通,电机81工作带动旋转卡接固定器71转动,解除对第二陀螺体2的卡接,此时第二陀螺体2在弹簧座42和弹簧41的作用下向上弹起,并在其转动惯性力作用下偏离第三陀螺体3,最后着地继续旋转,而当第二陀螺体2的第二陀尖21着地时,第二陀尖21上缩而推动两卡脚51向外侧移动,进而使卡脚51解除对第一陀螺体I的卡接,从而使第一陀螺体I在第二陀螺体2的弹性件4弹力作用下弹射出去,最终形成三个陀螺体分别单独转动,从而形成以三敌一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获胜率,同时也提高了陀螺玩具对抗比赛的可控性和趣味性,能够培养小孩动手能力、判断能力和竞争能力等。
[0032]实施例二:
[0033]如图7和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组合陀螺同样包括有第一陀螺体1、第二陀螺体2和第三陀螺体3,其中第二陀螺体2和第三陀螺体3内均设有卡接件和弹性件4,第一陀螺体I连接于第二陀螺体2上端,第二陀螺体2活动连接于第三陀螺体3上端。在分离时,是第二陀螺体2先与第三陀螺体3分离,然后第一陀螺体I才与第二陀螺体2分离,其中第二陀螺体2与第三陀螺体3的分离是通过对抗撞击的,而第一陀螺体I与第二陀螺体2的分离是在第二陀螺体2着地时即刻进行分离的。
[0034]该实施例的第三陀螺体3包括有螺片35、轴套体37和第三陀尖31,螺片35设计成以圆环体,转动解锁卡接件6设置在螺片35上,具体为设置于螺片35内环边上部的上卡边61,该实施例在螺片35的内环边凸设有连接板,一共设有均匀环形分布的四个连接板,连接板的端部向左右两侧均设有上卡边61,故该上卡边61与连接板呈“T”字形状,在上卡边61的下表面设有半球凸点62,螺片35的圆环外环壁上设有凹凸纹路,用于增加该陀螺的美观,同时使该陀螺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该实施例的弹性件4设置于第三陀螺体的轴套体37上,轴套体37上设有供弹性件4容置的凹腔,弹性件4的上端凸出于轴套体37上而使第二陀螺体2连接到第三陀螺体3上时弹性件4处于被压缩状态。该实施例的弹性件4包括圆环座42和弹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